书城历史太平天国十四年
6416800000030

第30章 走向黄昏夕照的半壁天国(3)

外务无小事,洪秀全也兼理外务,洪仁玕曾主持过外务。由此民初无聊文人还编造他代表太平天国出使美国、向美国总统送交国书、学习民主诸事宜。洪仁玕确是见多识广,他还是太平天国高层唯一能粗作英语会话的人物。但洪秀全却没有让他管下去,而选拔了不学无术的幼赞王蒙时雍和李春发主管外事。1861年12月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和公使馆参赞巴夏礼来到天京觐见天王,采用软硬兼施,提出帮助太平天国打倒清朝,条件是事成之后要平分中国,否则就要帮助清朝出兵进攻太平天国。洪秀全虽把他们视为同拜上帝,天下耶稣是一家;但当他们放肆地提出对中华领土要求,坚决拒绝了。

李秀成号召: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先须联万心而作一心。他大概也发觉与会各路军事领袖有为保持自己的实力,不愿力战。

湘军攻陷安庆后,经过半年的休整、扩充,由曾国荃率领的陆师、彭玉麟率领的水师东征。陆师连战连捷,先后攻陷安徽东西梁山、巢县、和州,水师控制天京长江上游。1862年5月,曾国荃在天京城南雨花台扎下大营,水师停泊护城河,互为犄角。

湘军仅以三万人马,在短短的七十天,竟能攻破自安庆至天京间的太平天国的重重关卡,势如破竹。它的兵贵神速,完全出乎曾国藩的预计;湘军孤军深入,周边仍多是太平军控制地区,他再三关照老弟:次第进兵,不可孟浪。

天王洪秀全也感到极为突然,不知所措,仓促应战。6月8日,天京凑集城防军及各馆衙人员二万人出战,被击败。洪秀全初战失利,就惊慌不安,沉不住气,一日三诏,命令正在江苏松江累败英法军的李秀成回援。

李秀成只得解围回师。

6月22日,李秀成在苏州召开首次援京军事会议,听王陈炳文、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孝王胡鼎文、航王唐正才、相王陈潘武等六王和天将、主将等多人与会。李秀成认为敌军初至,锐气正盛,又有水师的支援,水道难争,解除天京威胁,时机尚未成熟。目前只须从苏州调运军火粮食,并抽调部分人马赴京,以增强城防力度。这样使敌人屯重兵城下,时间稍久必然会军心懈怠,然后寻找机会歼灭他。李秀成所说取得与会者的认同。

会后,李秀成先遣胞弟李明成回援天京。初战即击毙湘军悍将、总兵张胜禄。张胜禄是为曾国藩评誉为“一军之中,得此等之人,千难万难”,一旦被斩杀,颇震湘军士气。不久,对王洪春元自浙江率军,会同李明成等猛攻湘军;洪仁歼、杨辅清也由皖南宁国率军而来。时天京城外援军已增至五六万人众。

此时的湘军,目的是在天京城外能够立足,根本不可能也不会对天京发动进攻。但洪秀全和朝内群臣多智不及此,庸人自扰,频频差官往苏州催促,严厉指责李秀成:“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知而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李秀成供词》)。

洪秀全因李秀成迟迟不赴援,引起疑惑和不信任,李秀成为表示自己忠心,便把老母和家属送回天京。

8月初,李秀成在苏州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上次会议未赴的辅王杨辅清、襄王刘官芳、奉王古隆贤、首王范汝增、来王陆顺得、护王陈坤书和堵王黄文金等王都到了,会上商定各王同时进军。李秀成在会后,还将两次会议记录整理编印了《会议辑略》一书,并自作序言,序言特别提出:“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先须联万心而作一心”。这时,他大概也发觉与会各路军事领袖很有为保持自己的实力,不愿力战,离心力日增。

李秀成将苏州、杭州和进攻上海的指挥权交与谭绍光、陈炳文。他自率大军自苏州西上,取道宜兴、溧阳,直抵天京。

这次参加救援天京,有李秀成等十三个王率领的人马,号称六十万,实数也有二十万。由苏州来援的李秀成等王是主力,直接进攻湘军曾国荃大营,另外两路,辅王杨辅清进攻皖南湘军鲍超部,护王陈坤书进攻长江南岸重镇金柱关,作为偏师牵制敌人,阻拦他们支援曾国荃军。

这时候,天京郊区瘟疫流行,湘军得病而死有二三成,活着的也有半数患病,因为用药巨大,附近县镇也都用光了,只有靠水师赴安徽、湖北等省购买。湘军官兵多因体弱、缺乏战斗力,与身强体壮的太平军将士形成对比。

10月13日,一场大战开始了。

李秀成率领的十几万精锐向雨花台的湘军大营发起进攻。湘军不满三万,且半数染病。太平军多于数倍,还拥有当时最新式兵器的开花大炮和两万杆洋枪。一开始,就分东西两路围攻,西路接仗失利,失去四垒;李秀成亲督东路,以洋炮洋枪猛烈轰击,并潜挖地道,直薄湘军营濠外,束草填沟,铺板于上,将士前仞后继,勇不顾身。这样日以继夜,连续攻击了十日十夜,阵毙副将倪桂等多人,曾国荃脸部左颊受伤,淌血把衣襟都染红了。

湘军面临溃败。远在安庆的曾国藩得悉后,成日心胆俱碎,忧灼愤郁,他要老弟撤兵。

10月25日,侍王李世贤自浙江率军四万前来助阵,会合李秀成等,连营一百里,几次猛攻湘军大营,又一次开挖地道炸塌营墙几处,将士踊跃争先,呼声动地,冲入缺口者各有几千人,湘军用火药倾桶倒下延烧,又未攻破。

此后,太平军已呈强弩之末,李秀成等因久攻不克,乃撤围退走。

雨花台大战以太平天国失败划上句号。

李秀成等用了四十六天时间,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武器,不但没有打垮围城的湘军,反而全线撤退,正是功亏一篑,后患无穷。

这次战斗,太平军杀死湘军多达五千余众。据曾国荃吹嘘,太平军战死五万人,这是不准确的,他们最多牺牲八千人众,两军交锋,攻的一方通常损失相对都是比较多的,所以说损失不大,那末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李秀成后来小结是,粮食不足,未带寒衣,将撤军的原因归咎是后勤工作没有同步。其实当时苏浙粮道畅通,天气也尚未转冷。

李秀成应该懂得,他所率领的各王部队,多已是暮气沉沉,沉湎于奢侈生活,而缺乏战斗的锐气了。李秀成自己就迷恋苏州花花世界,以至他行动迟缓,拖延了三个月才勉强出发援京。因此这支庞大的部队把作战看得相当随便,在开始与湘军对阵时,很多军事领袖竟然违背常例,不筑营垒,不深挖濠沟;仗着武器先进,未接触敌军,就盲目地放枪放炮了;在战斗激烈时,又彼此想他人做垫背,而不愿耗费自己的实力,这样的部队不打败仗才怪哩。

李秀成是很有钱财的,洪秀全就乘他要去苏州存心敲诈,他嫌李秀成只拿出七万两,说,所缺银两回来后补缴,否则依国法严惩。

雨花台战役,十三王解救京围失利后,天王大怒,严责李秀成指挥不力,革去他的爵位。

湘军得逞,围攻天京的威胁并未消除,怎么办?

洪秀全冥思苦想,在宫中闭门造车,这时他大概想起了两年前的攻取杭州以破江南大营的“围魏救赵”妙计。

农民领袖的单向思维定势,守株待兔,当一种方法取得成功,就会一而再的重复炮制。

洪秀全命令李秀成率本部人马进军皖北和湖北,坚决执行他所制定的“进北救南”战略,调动湘军撤天京围。

李秀成当时在苏州,正在组织对付常熟的叛乱。

常熟是李秀成爱将钱桂仁的守地。钱桂仁早和淮军有勾结,但在离城上苏州汇报工作时,他的部将骆国忠等为争头功,却抢先一步叛乱。常熟叛乱非同小可,本来因为太平军的坚固防线,淮军虽磨刀霍霍,却被压缩在上海,难以由内线转向外线作战。常熟落人叛军之手,这就给了一个缺口,大大影响苏州等地安全。所以李秀成和谭绍光必须要把常熟收复,阻止淮军东进。

天王陛下的命令,李秀成只有勉强服从。

曾国藩是懂得太平军“进北救南”用意的,反而要老弟猛攻天京,天王忍不住气,下诏给已到达皖北六安等地的李秀成,要他星夜火速回救。

李秀成大军行进到长江北岸,没有渡船。他还是靠吟喇帮助渡江的。两天后他赶到苏州去了。他的大部队仍逗留在天京对岸,遥望天京,却无法飞渡天堑。时值江水猛涨,粮食给养都受影响。湘军陆师鲍超等部先后攻陷江浦、浦口,而强大的湘军水师彭玉麟、杨岳斌(载福)等部却攻陷了天京的下关草鞋峡、燕子矶、七里洲和九袱洲,严密控制了长江南北两岸。他们在江中用猛烈炮火轰击等候渡江的太平军将士,太平军无处遮挡,就像活靶子,处处挨打,损失惨重。二十万人众除了李秀成带走一万五千人马外,都战死了。

这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次最多也是最无谓的巨大损失。后来李秀成痛定思痛地说:“此举前后失去战士十数万人,因我一人之失锐,而国之危也”(《李秀成供词》)。

洪秀全制定、李秀成执行的“进北救南”战略破产了。它加剧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危机。

湘军水陆师加紧对天京包围圈,东至七桥瓮、南达雨花台、西到江东桥,北濒下关,都有敌军营垒。洪秀全神经兮兮,下诏命李秀成回京。

李秀成正在指挥对淮军的防御。

这时淮军已经为常熟叛军解围,并攻陷了昆山、吴江,正分路向苏州进攻。

李秀成无可奈何又回到天京。

可是苏州告急文书,像雪片似地送进天京忠王府。

李秀成向洪秀全请求出京赴苏州。洪秀全不允准。

那时,天京也是在四面楚歌声中,继雨花台失陷后,印子山也失陷了,李秀成也曾亲率洋枪队前来争夺,失败,勇将梯王练业坤战死。天京城里,人心惶惶。

天王对李秀成不甚放心,但因为他在天京军民群中有威信,又得把他放在城里稳定人心。晚年洪秀全最信任的是家族,包括与本家家族有瓜葛的一群小孩子,如幼西王萧有和、小女婿凯王黄栋梁、捷王黄文胜。萧有和是超级纨绔子弟,声色犬马,无一不会,但天王却最最宠信。他说:“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他还规定,凡是内外大臣的奏章,都要先送到幼西王处。如果幼西王不盖印章,他就不阅。可是要作战、守城,还得要靠李秀成。

但苏州也是不能丢掉的。

经过李秀成至少是五六回力争,陈说利弊,洪秀全答应了,但有条件交换;什么条件呢?

洪秀全要李秀成拿出家财十万两银子。

他说,现在军饷紧缺,你能捐献出来,放你走;否则,你还得留下来。

太平天国设圣库供应全体官民的,它没有薪俸制。所谓圣库这时已沦落仅与基层将士配给基本生活用料,如油盐柴米。大小官员都有自己圈里的小金库。有权就是有钱,权重钱更多。李秀成是很有钱财的,有的是攻城掠舍后获得金银全纳入自己私囊的,也有的是部属以变相赠送形式的灰色收入,如钱桂仁就送上各一对几斤重的金狮子和金凤凰。

洪秀全存心要敲诈,李秀成权宜得失,急于要走,同意了。他将天京明瓦廊忠王府的藏银和家属首饰折算共约七万银两呈交。

当这笔巨款转到天王名下,洪秀全方才同意。但仍留下话说:四十天里必须回来,所缺银两回来后补缴,否则,依国法严惩,决不宽恕。他是知道苏州忠王府是有很多金银珍宝的。可是这种极不近情理难使人置信的咄咄怪事,竟然出自天王。洪秀全把国家存亡大事视为买卖,也是今古一大奇观。

这真是燕雀处堂,不知大厦将倾。李秀成提出放弃苏州,但谭绍光不同意,他坚决主张死守,郜永宽等有叛降之心,也不同意。

1863年9月下旬,李秀成由天京来到苏州。

洪秀全是要保天京,李秀成却要保苏州,当时还有迁都苏州的传说。

苏州是淮军东征的一大战略目标。这时,李鸿章淮军六万、戈登“常胜军”六千,还有湘军水师黄翼升、李朝斌等部,和作为第二梯队的英国军队,都已云集苏州附近。在此之前,苏州外围的江阴、洞庭东山都已失陷。

李秀成组织了保卫战。

太平军全部人马仅四万,还包括李秀成直辖的八千人马。其他是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比王伍桂文和宁王周文嘉等所辖二万余人马,他们把守苏州八门中的五门;慕王谭绍光的部队在上海四江口损失惨重,但仍有万余将士跟着他守卫苏州。

战事对太平军不利。就在李秀成到达苏州的第五天,苏州南部宝带桥失守。敌军三面逼近。

李秀成主动组织出击,双方在无锡大桥角(望亭附近)展开激烈战斗。淮军用的是英国人提供的后膛炮,炮弹有弹壳,射程远达数里,杀伤力极大;所用的常备兵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来福枪,对准目标,命中率极高,而太平军将士用的是前膛炮、炮弹是铁球,没有弹壳,射程不远也不稳定,所用的枪主要是鸟枪,更多的是大刀、长矛,因为冷热兵器的差距,带来的是成倍的战术差距,太平军在未正面接触对手时,就遭到他们的远射程大炮和火轮船上的新式榴霰炮弹轰击,伤亡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