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35

第35章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说课稿

于桂芝

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本节课尝试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强,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模拟课题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的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材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然后引导学生讲述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最后的“技能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理性思维,这样的安排是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的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观察力高度发展,想象力丰富多彩,创造力正处在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通过一年多生物新课程的学习,他们基本熟悉了新课程新的学习方式,并初步具备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实验,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的能力。他们很需要有一方舞台展现自我,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并愿意为之付诸努力。我就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引导他们模拟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分成四个合作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将成果以“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资源利用:

新课程关注有效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本节课将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社会问题,网络资源等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STS思想的合理渗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尝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生物科学社会价值的认识,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查阅的有关资料;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图片;幻灯;实物投影和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用具: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图片;生活在多姿多彩大自然界中的动物的图片。

悬疑导入:根据以掌握的细菌和真菌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是什么状况?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投入本节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a)动眼动脑

教学用具: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归纳法

提出问题: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再请同学们设想,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是一种什么状况?通过问题的研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b)展示平台

让学生角色扮演自然界中的分解者,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五官,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

(c)动手实际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几天前动手操作的“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实践活动,交流总结出空气的枯草杆菌使水果腐烂,面包生霉,进一步探讨它们与水果和面包的关系。

(d)探究乐园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出示质疑问题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质疑问题2: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学生会很自然地答出“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这样就一步步地降低了教学重点的难度,学生也就容易接受并掌握了。

(e)你知道吗?

教学用具: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标本。

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完他们查阅的资料后,老师将准备好的真菌,细菌导致人患病的病症,如:丹毒,足癣,甲癣等资料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同时我一边介绍病历特征,一边介绍其危害和防治方法。并引出脚癣让学生自己介绍,最终让学生从有害的一面和有益的一面分别阐述真菌和细菌对人类的影响。在将受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标本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农业生产方面阐述分解者对其的影响。

(f)概念理解

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能不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提出概念:什么是共生,如何理解?并以“地衣”和“豆科植物的根瘤”为例,阐述植物共生现象对植物的好处。还可以以“天麻”为例进一步说明与动植物的共生现象。

(g)学以致用

运用本节所学内容,能讲解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类似此类问题是要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指导学生评价并及时鼓励。

四,情感升华:

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再次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来本节课所学习要点。

五、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人类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的。这是为下一节课所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