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39

第39章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佚名)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本章先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说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分析课文和标本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

(3)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根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1、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效果: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大踏步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目的:从日常生活中现象引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生物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习了知识又领略大自然的奥妙。通过对学生听觉的调动,设置进一步学习的良好情境。培养学生从周围世界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的习惯。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探究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1)分组自主探究: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联系实际、阅读课文、对比观察、思考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填空和讨论题。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发表组内的学习认识。教师在过程中引导、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攻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2)引导学生对蝗虫与人类的关系图片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到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完成能力的培养;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培养情操。

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前面阅读、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给蝗虫发育的浸标本,让学生再现观察后小组内、小组间交流,说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变态发育。这样通过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攻破难点。

3、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

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4、课后练习,加强知识

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而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5、拓展视野,培养能力,为下节设悬念。

课后探究:毛毛虫想过河去,怎么才能过去?(脑筋急转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