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41

第41章 《人的性别遗传》说课稿

雨花台中学,张蕾

一、设计思路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重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以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

1、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

2、构建便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活动,提供得利于学生自我展示的教学平台。

3、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二、教材分析

就知识而言,了解人的染色体组成、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都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要培养学生,《javascript:void(0)》具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的观念。另外,这一节的内容也具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它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与遗传相关的细胞结构学习的延伸,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作了一个铺垫,同时还为高中阶段学习人体的遗传规律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本节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课。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

概述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2、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javascript:void(0)》讨论,加强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资料的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解读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性别比例问题,积极地宣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javascript:void(0)》具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的观念。4、教学重难点:

概述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5、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接触到X、Y染色体等名词术语,这部分内容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陌生在于,要从理论上阐述、分析这些问题,涉及的新名词和概念比较多,学生不容易表达。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人的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等遗传知识的需求。初二的学生虽然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本节“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不容易牢固掌握。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案为载体,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学案展开,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帮助指导为辅”并且结合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前我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以及探究实验所需的器材,学生则为本课节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完成活动一——探究人的染色体组成。以模拟生男生女的小实验完成活动二——探究人的性别决定。两个探究活动都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学案来突出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知识回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雌雄动物的图片,这些丰富的图片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同时用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的性别决定,从而顺利引出本节课题,

2、知识回顾通过学案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在知识回顾版块中设计学生自主发挥的问题——以图示的形式归纳染色体、DNA和基因三个概念的归纳。观看,思考,课前填写,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个别展示,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新知探究活动一:探究人的染色体组成

1、组织学生比较教材和学案中的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图片,分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讨论题,2、归纳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板书)3、分析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并强调书写中量词的重要性,4、指导学生完成学案。板书将表格呈现并请学生上黑板补充板书,5、让学生尝试写出自己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活动二:探究人的性别决定(重点)——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1、介绍模拟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黑白棋子分别代表什么?”强调实验注意点——随机抽取、抽取后放回,2、思考:两袋中棋子数目为何相同?标“男”的袋中10白10黑的意义?3、分组实验,统计小组及班级数据并简单分析,4、小调查——班级、年级及学校的男、女生人数统计。结合表格和实验数据分析规律,推断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接近多少?5、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性别决定图解(板书)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决定后代性别的是父方精子的类型、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接近1:1,指导学生填写学案,6、分析人的性别决定图解,让学生了解书写格式及注意点,自主阅读,讨论思考,填写学案,思考,填写学案,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动手实验,阅读分析,思考,思考,补充填写学案,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解读,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

课,堂,小,结以板书为依据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1、人的染色体组成,2、人的性别决定回顾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

目标检测作练习,人的性别决定图解的填写完成练习并交流对学生掌握情况做评价,巩固本节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

一、人的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生殖细胞。

常染色体22对22条。

性染色体男:1对,XY男:1条,X或Y。

女:1对,XX女:1条,X。

二、人的性别决定

体细胞:XX(母亲)×,XY(父亲)

卵细胞,XXY,精子。

受精卵:XX,XY。

后代:女性,男性。

七、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力争做到:

1、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探究实验来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通过学案和多媒体课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