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44

第44章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2)

(1)课后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关于两种桦尺蠖的体色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原因。

(2)课后阅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3)课后自己组建探究小组,自行准备探究材料,试用改进的方法模拟动物保护色形成的实验,并做好统计记录。

设计意图:与问题为扭带,让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并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5、复习提问和检查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生物进化的?

(2)两种桦尺蠖的数量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学生基本答对即可。(2)学生基本答对即可;这个实例说明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改变的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必须不断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殖、进化。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6、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提出人是达尔文,出处是《物种起源》,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师生活动:教师要求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各自主动提出看法,进行意见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帮助学生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利用互动对话,指导学生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7、智能训练

(1)草原上的猎豹为什么善于奔跑?请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回答问题。(回答成理即可)

(2)青蛙一次要产很多卵,但这些卵最后发育成成蛙的却并不多,这是为什么?青蛙为何一次要产这么多卵?

参考答案:(1)回答成理好可。(2)这是青蛙为了适应亦佳期的环境而长期进化的结果;因为产卵多,后代就多,让后代们在生存竞争中优胜劣汰,留下能适应环境变化的有利变异个体,以保证种群的延续和不断进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学会运用。

8、渗透环保教育

老师指导:通过对本课学习,我们知道,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产生影响,我们人类也是生物,离不开生活环境。现在,由于人类生产和活动的原因,已经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你认为我们有必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吗?为什么?如果你认为必须保护,那该什么做?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

注意事项: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放性的回答,只要回答有理就行。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课后拓展

(1)课后向家人谈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人的认同。

(2)课后自己查找资料,放飞思维,大胆预测,对人类未来的进化提出假说。

《用药和急救》

梨林一中,李合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药和急救》是九年级义务教育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主要分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了生活中基本xiaojie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了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应急。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本章都比较活泼新颖,实用性强,强调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同学们对医学的兴趣打下基础。本章两课时,此为第二课时,急救。

2、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大纲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依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的教材编写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a.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b.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c.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b.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虽对血液循环血管类型等知识都已掌握,但对急救常识一无所知,所以教学重点是: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4、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闻所未闻,就是看短片和课本也许还是不得要领,一定带领学生亲自操作才行。因此.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是难点。而近心端远心端的问题,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配以板画、短片进行才行,所以也把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作为难点。

a.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b.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5、课时安排:用药为一课时,急救一课时。

6、教具准备

a.教师准备:

为了使教学更直观易懂好学,更活泼新颖,实用性更强能够,让学生来参与其中,所以我准备了以下课件: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2)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

(3)用于急救操作练习的急救模型。

b、学生准备

外出血的三种类型特点,近心端远心端的问题都要用到血液、血管、人体循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准备:

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要领,外出血让学生先阅读课文,比较三种出血的特征,画板画讲解远心端近心端包扎原理,再结合课件进行。讲触电和煤气中毒时用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真实的悲喜剧来进行教育,讲授急救的必要性和要领,对学生的心灵的震撼,期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2、学法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卫生常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学法主要采用。

观察理解学生亲身参与与练习相结合。

三、说课堂设计:

I、由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入新课。

II、讲授新知识(约35分钟)

1、着重介绍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

2、用准确的数字说明急救的必要性。

3、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教师将短片放在银幕上播放,由于学生看到真实情况,因而学生注意力能立即被吸引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了生动的感性认识。同时,配合动画和课本插图,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适时用急救模型进行演示,并指导练习。

4、讲述生动真实的事例,急救得当与否导致的悲喜剧,引起学生对触电、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后应如何急救的关注。

5、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展现出血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板画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能力。

III、小结:(约3分钟)

IV、课堂反馈:(约5分钟)

把练习题显示到银幕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

最后是寄语,在歌声中再一次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们遇事要冷静,处理要果断,关爱生命。

板书,简明扼要概括遇险和出血两类紧急情况下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

教后反思:

利用凄惨的故事引入新课,易引起学生共鸣;用剪辑的影片穿插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模拟演示,动手演练,更是体现了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本课有许多不足指出:没有用急救模型来演练,也不能纸上谈兵,对大血管破裂出血时,没有讲清先保证心脏的血液供应,此时最好配以动画演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