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36300000006

第6章 《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

夏甸初中姜彩霞

一、教材分析:

今天这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一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初步学习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的基础上,满足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欲望,为其主动探究学习做准备,同时对显微镜的使用技能进行强化,并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的教学,为整个生物学的微观世界的建立提供事实依据。本节课教学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系列。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生物知识和在今后的学习中使用显微镜都至关重要。鉴于本节内容较多,故安排两课时。由于这是学生首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观察细胞的要求、方法步骤和生物图的画法交待清楚。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初一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看,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13岁的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把生活中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细胞真实的搬到课堂上来,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也大大增强。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必定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自然地把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学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2)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临时装片。运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2)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

(1)观察世界的乐趣,交流观察的体会与感想。

(2)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巩固使用显微镜的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2.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五、教学思路设计: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确定如下:

由于是使用显微镜,应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分析观察的方法步骤和目的要求,并加以引导和示范。第一课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上节课的制作、观察临时装片的得与失;然后学生自己制作并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图。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三个部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前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跃跃欲试探究它们的结构组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气氛活泼。并通过尝试、辨析、思考得出结论: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从而进一步明确要先制成玻片标本方可观察。

(2)认识玻片标本:

按小组准备永久切片、涂片、装片各一,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讨论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各种玻片标本,明确各种玻片标本的制作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3)尝试制作临时装片并初步总结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合作发现临时装片的正确做法。教师由提前参加培训的几位学生示范制片,边示范边讲解。总结出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取→展→盖。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获得感性认识。对其中的不明白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小先生”解答,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若仍有疑问及时申请老师的帮助。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的方向,如(1)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2)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3)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4)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5)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6)吸引染液的方法等等问题。还应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如:视野较黑,看不清楚;洋葱表皮打卷,不成功;视野内有大量气泡;没染色,看不清楚等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阅读课本,解决一个个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工具和实物通过观察、猜测,动手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人人参与,积极动手动脑,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陌生的材料用具,如染色剂碘酒溶液等应注意协助介绍、补充说明。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发挥集体的力量和生活经验去探索新知,得出结论。

六、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3H铅笔,绘图纸,尺;兴趣强烈的几个学生提前跟随老师学做临时装片。

教师:洋葱鳞片叶,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实)的果肉,新鲜的黄瓜,清水,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透明的细胞立体模型,植物细胞挂图,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提前制备上述几种材料的装片,摆放多台示范镜,叶片的永久横切片、人的血液涂片、单层扁平上皮装片各10片。

课前培训几个学生。

七、板书设计:

虽然本节课侧重于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教师板书的作用仍不能忽视,它可以使知识再现并体现出重难点,同时也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了,有助于学生撑握知识。

板书如下:

观察植物细胞。

擦→滴→取→展→盖→染→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