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代琅华照寒烟
646900000034

第34章 男人苍老的是指望:不许名将见白头

不许名将见白头

汉武帝后期有位重臣姓霍名光,在汉武帝临终之时成为托孤重臣,为汉室江山镇住了一方天地,在之后闻名遐迩的麒麟阁里,这位功高盖主的老臣位列十一位名臣之首。在霍光风光表象的背后,是另外一个人将他带入了这纷繁的世界中,从此平步青云,他就是霍光的哥哥——霍去病。

在前往战场的途中,霍去病看望了自己的父亲,并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带回了令自己发达的世界里,或许是因为明白底层的艰辛,所以,霍去病从没有忘记那个他从小成长起来的世界。而对霍光的提拔,大概是他从霍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果然,霍光没有令他失望,但可惜霍去病却是永远也看不到了,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的时候,霍去病因疾病死亡,年仅二十四岁。

“长安何纷纷。诏葬霍将军。刺绣被百领。县官给衣衾。”对于霍去病的缅怀,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了好几个世纪,人们纪念他,并深切地悼念他,是因为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却始终勤勉,他值得拥有这样的祭奠。出身平阳公主府上的霍去病,是女奴和小吏偷情产下的孩子,名不正言不顺,始终被当做私生子来看待。如果不是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选中,只怕这名私生子就只能一辈子在平阳公主的府上当牛作马,永无出头之日,命运是奇异的。因为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妹,所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霍去病就这样改变了命运。

对于机会的垂青,霍去病应该是感激涕零的,不然他不会在战场上如此奋勇厮杀而不顾身家性命,因为他早就是一个被命运抛弃了的人,所以,他的一切努力,只是用来回馈那个难得的机会而已。当然,这一切,帝王是无法理解的,但当时坐在龙椅上的是刘彻,作为汉朝的皇帝,刘彻可以算得上是武功颇盛的一位帝王了。那时的大汉朝,边境十分不稳定,游牧民族匈奴时不时地就要来烧杀劫掠一番,扰得刘彻日夜不得安宁。但他没有想到,因为他对卫子夫的垂青,却使得命运为他带来了解决边境问题的良方,而施下良方的这个人正是霍去病。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被汉武帝赏识,屡屡立下战功,尤其是对付匈奴更有一套,而从小跟随在卫青身边的霍去病更是从他这位舅舅身上感受到了战场上的愉悦,他就好像是一名天生的战士一般。渐渐的,霍去病在战争中度过了他人生的那段成长期。他无时无刻不渴望着建功杀敌,可以像卫青一样立下战功,这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荣耀那么简单,而是可以彻底改变他从前一直令他抬不起头来的卑微身份,这是一种证明。而命运很快就将这份机会交给了他。

不满十八岁的霍去病在漠南之战中立下战功,他率领的部队将匈奴大军击溃,他以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布,他终于可以抬起头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随后的霍去病就好像是出鞘的宝剑一样,所向披靡,年纪轻轻就屡次立下战功。在霍去病二十二岁的时候,他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漠北一战,并且一战成名,使得当时的汉朝边境局促的状况大为改观。这个年轻人所创造的奇迹在当时一度成为美谈。而被人们夸口相谈的不仅是他的神勇,更是他的品格。

西汉大将陈汤曾上书直言道:“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的霸气从陈汤的这封上书就可以看出,只要敢犯大汉者,虽远必诛。谁人去诛,非霍去病莫属。年轻的霍去病犹如成长起来的青松,以势不可挡的气势一冲云霄。皇帝对他嘉赏有加,而为了对得起这份器重,霍去病自然誓死捍卫大汉的尊严。

连连的旗开得胜,霍去病名利双收,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旁人羡慕的眼神背后,他需要承担多少责任与义务。勇往直前是他唯一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令自己名字永不黯淡。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

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史记》节选司马迁

霍去病日益显贵,风头已经盖过了卫青,在得到骠骑大将军的职位时,他虽然年少气盛,但依然敢作敢为,对于武帝要叫他演习兵法时,他说战争只讲究方针策略,不看兵法。当武帝为他修葺了府邸,让他去看的时候,他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匈奴不灭,没有心思考虑自家的事情!

历史可以湮灭多少显贵,而唯独霍去病这一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无人能撼动。这是霍去病的心里话,却使得汉室多少后人为之效仿而不得。或许正是因为过早失去了家的感觉,所以,霍去病比其他人更懂得一个国家完整安定的重要性。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武帝在位执政期间,便是因为穷兵黩武,犯了这条历史定律,大肆的兵役令国家在后期陷入了不安定,但当时的霍去病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霍去病在战争的锻炼下,被铸成一把好剑,锋利无比,但可惜的是,这把好剑还没能完全发挥出它的能量时,就被过早地收回到了剑鞘里。在霍去病二十四岁的时候,他于巅峰时刻悄然陨落。

霍去病的故事定格在了雁门关外,在那片茫茫的大漠之中,这个年轻人为了苍生之幸,而舍弃了自己之幸。在民族之间辗转不得回归,直到茫茫的大漠中生出了几分寒意,直到上天真的不假思索地收回天命,直到他卧病不起,终将一切抛于身后。

从来都是说命运最为捉弄人,但对于霍去病,命运对他似乎多了一丝怜惜,让他在最为潦倒的时候成就辉煌,让他在最为辉煌的时刻成就美名。世间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或许人间不使名将见白头是永恒的真理,只有这样的收场,对霍去病才是最好的结果吧。霍去病的一生好像一曲草原上的长调,放声高歌,荡气回肠。

而后世流传的一首《短歌》可谓是道出了霍去病一生的波澜壮阔:“北走出雁门,西行渡临洮。问君何所往,饮马长城濠。旧隶羽林籍,新佐霍骠姚。长揖请论事,军门夜横刀。一麾入虏穴,义激天为高。飞鸟不敢下,边秋气萧条。安边主将略,汗血诸军劳。男儿重知己,慨然生死交。生死且不顾,论功徒尔曹。”

从小经历的耻辱和苦难让霍去病有了高度的自制力,他深深地明白今日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霍去病有着比其他人更高的自觉性。在战场上,霍去病懂得了生存的残酷,也是在战场上,霍去病收获了完美。是战场成就了最终的霍去病,令他成为那个精明、强大、威武的骠骑大将军。

从来都是不许美人迟暮,不见名将白头。于巅峰之处飘然陨落,光彩熠熠,这或许是不完美中最为完美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