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代琅华照寒烟
646900000036

第36章 男人苍老的是指望:忧郁小子,练就帝王心

忧郁小子,练就帝王心

从普通的公子哥到高贵无上的天子,这期间的过程并不是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这样简单而顺理成章。从龙椅下的卑躬屈膝到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主人,这中间的经过对于曹丕来说无异于遥远得好像天上地下一般。

如果说,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是一块不断被世事打磨的璞玉,那么之后的机缘就是他自己争取来的。汉朝末年的动荡令他的父亲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所以,他的降生自然也带着一种王室的必然宿命。

对曹丕来说,从臣子到天子的过程在他身上有着极深的烙印,这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和胆量的事情。总之,造就他地位的主要是他父亲。当然,这也离不开曹丕自身的努力,从小,曹丕就显露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素质,性格善谋多诈,非常有才华,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能文能武,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骑马射箭,吟诗作对。

曹操死后,曹丕接任了宰相的职位,在职期间,他积极调节曹家与士族之间的矛盾,还果断地采取谋士的建议,确立了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令其实行后获得了士族的支持,这样曹丕便在获得皇位上有了良好的开端。

曹操把龙袍当内衣穿了一辈子,到最后也没能达成所愿。曹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借了曹操的光,但也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的野心和果断远非他父亲所能比拟的。由于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中拥有着某种正常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人们通常会被一种叫做羞耻感的心理所慑服,就好像曹操那样,他身为宰相,虽然想着要当皇帝,却始终无法解下他给自己带上的那个枷锁。而曹丕不同,他利用了手中的权力,将这条规矩改变得合情合理,他善于动脑以解决事情,他完成了曹操没能完成的事情,这就是曹操与曹丕的区别。

长时间玩弄权术令曹丕内心充满了阴暗,他有着曹家人所没有的毅力和野心,在乱世中这是他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他可以温婉如水,他可以冷酷无情,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当权者所必须有的本领。然而作为一个文人,他内心柔软,没有表面上那样无情,他的内心反而更加容易受伤,而这些,他都写进了他的赋词和诗作里,那里,才是他敢于表达的空间。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曹丕

秋夜漫漫,风凉如水,在夜不得寐的时候,起床独自彷徨,待到露水沾湿衣裳,才意识到时间过去大半,头顶的月光流转四溢,虫鸣声悲切难当,还有那孤独南飞的大雁,让人忧郁哀伤,想要渡河却苦于没有桥梁,对于故乡的思念只能向风倾诉,以表我的愁肠。

西晋文臣陈寿认为曹丕是:“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从这首《杂诗》中就可以看出,陈寿的夸赞绝对是所言非虚,曹丕的文采不在曹操之下,或者可以说是更胜一筹,在曹丕的文字中,有着一种幽然思远的感觉,令人感伤之余又有些心灵上相互碰撞的感觉。曹丕就是这样一个内柔外刚的人,所以陈寿对他的评价十分准确。

曹丕作为曹操年老之后的长子,他占据了世子之位,他和比他更有才华的弟弟曹植争夺曹操的宠爱,而曹丕无疑更胜一筹。在曹操出征临行前,曹植朗诵他为曹操所写的诗词,以赞颂曹操的丰功伟业,而曹丕只是双眼含泪,握着曹操的手道别珍重,这令曹操在内心深处感到温暖,父子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些浮夸的颂词就可以代替的,曹丕的做法无疑是质朴而生动的。做曹操的儿子必定要处处小心,因为曹操多疑,曹丕的身上流淌了曹操的血,只不过他比曹操更多了一份稳重、持静。曹丕成功地将曹植压制到曹操去世,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放下心来,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了。

然而,他还是不放心,父亲曹操多疑的血液在他的血管里固执地奔流,他为此而伤神,在这位年轻的男子看来,事情还远远没有尘埃落定,虽然他后来登上了皇位,成了魏国的开国皇帝,成了九五之尊,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隐隐地担忧着,这份忧虑与生俱来,这是父亲曹操留在他这个儿子身上的烙印,挥之不去。这些具体表现在他的诗词之中,他生性好伤感,而他的伤感与曹操的伤感是完全不同的,曹操虽然也会伤感,但那伤感之中更多的是一份豪情壮志,是一份壮志难酬的伤感,而他于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伤怀,他所伤的大多与命运有关。

在他的辞赋中秋风是出现最多的词语,或许秋风起的时候,他内心的彷徨会令他心生诗意,这首《感离赋》也是祭奠思念而做,因为思念无法到达想去的地方,便寄情于风,但愿风能到达那个他永远无法抵达的远方。

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居守,老母诸弟皆从,不胜思慕,乃作赋曰:

秋风动兮大天气凉,居常不快兮中心伤。出北园兮徬徨,望众墓兮成行。柯条憯兮无色,绿草变兮萎黄。感微霜兮零落,随风雨兮飞扬。日薄暮兮无悰,思不衰兮愈多。招延伫兮良从,忽踟蹰兮忘家。

《感离赋》曹丕

建安十六年,西征途中,秋风四起而令天气清凉,心境随之忧伤,曹丕在园子中彷徨远望,前方的众多墓碑令枝叶都没了颜色。绿草变得凄黄,霜寒随着风雨飘摇落下,薄暮的落日令快乐消隐,升起的全是哀思,停驻良久,这哀伤竟让人连对家的思念都踟躇了起来。

基于从小被弟弟曹植盖过风头的经验,曹丕一直有强烈的忧伤和抒情意欲,因此,他诗文中的伤感也就可以理解了。在他伴随曹操的那些年里,大汉的天下已经处处是烽火了,根据史料记载,曹丕是为曹操的事业出过很多力的,命运就是这样,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要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这是曹丕无法选择的,乃至到最后曹丕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他一路奋进,后来成了魏国皇帝。

曹丕的命运就是这样的,平庸和杰出只是一念之间,不过,这个一念之间却让曹丕成了之后历史上不断研究的风云人物,比起政治成就,他的文学天赋更高,他“妙善辞赋”,是魏晋时期辞赋创作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辞赋或叙事,或咏物,或写景,题材广泛,且以抒情见长。“便娟婉约,能移人情”,这是曹丕赋的总体特点。这固然与其浓厚的文士气质有关,但同时也是动乱时代的投影。曹丕的诗文最能以情动人,且清新淡雅,十分耐读。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曹丕

这是曹丕以幽怨闺中之妇的语气写的一首思念诗文,笔调委婉,感情缠绵悱恻,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得十分到位。秋风、草木、群燕、游客,皆是哀伤的因素,对于远方的丈夫,女子泪眼蒙眬,独守空房之余,拨弄琴弦,唱起歌曲,当皎皎明月光照进房间,漫天铺满星星之时,女子只能抬头问牛郎织女,他们的爱情何时才能不用鹊桥来搭起?

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命运被安插在了帝王的位置上,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不过总体说来,曹丕内心的空缺和失落并不是他的皇帝之位可以弥补的。他费尽心机得来的这个地位,反而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忧虑,而这份忧思也成就了他日后在文学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