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细数晋商成与败
6538400000023

第23章 成由勤俭败由奢(2)

晋商的成功里面是有巨大牺牲的。这种牺牲,或由于环境恶劣,或由于积劳成疾,或因遭盗贼杀害,身葬异乡;而且也不是所有出外经商的人都能获得成功,沦为乞丐也不乏其人。

过去人们说,山西人出外经商,没有积蓄就不归里娶亲。在这种倔强精神下,加之那个时代民间书信不通,常常一去几十年不返,有的已葬身他乡,这里人还在苦苦等候。明清数百年中,在三晋这块贫瘠广漠的土地上,不知造就了多少豪商大贾,更不知产生了多少旷夫怨妇,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一世夫妻三年半”,这用于形容晋商的家庭生活是非常恰当的。这种状况给许多晋商的家庭带来了不幸与灾难:他们的妻子或独守空房,郁郁一生;或与人私通,酿出惨剧。

总之,晋商的创业史中,充满了血和泪的苦楚。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积蓄有余,始归纳妇, 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余蹇剥,或事故萦牵,一二十年不得。——《阅微草堂笔记》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山西民谣

“哥哥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止不住伤心泪,一道一道往下流,……”——山西地方戏曲

“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 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山西民谣

“半截瓮,栽蒜苔,绿绿生生长上来。

儿出门,娘安附,隔着门缝看媳妇。

白白脸,黑头发,越看越爱舍不下。

经商去,远离家,不如在家种庄稼。

又如年轻媳妇思念外出经商丈夫民谣云:

悔不该嫁给买卖郎,

丢下俺夜夜守空房。

要嫁还是庄稼汉,

一年四季常作伴。”

——民谣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神话

俗话说:“为富不过三代”。然而山西有许多巨商大家都是子孙承业100余年、200余年不衰,其中缘由之一正是他们的不寻常的家法与进步的商规,起了支柱其间的作用。

这些家法与商规,贯穿着晋商对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与认同。它真切地告诉人们, 晋商精神不仅体现在创业时的艰苦奋斗中,也体现在他们成功后的经营管理文化中以及他们致富后的家族文化中。

我们先说说晋商的家法。

在以山西几大巨商为代表的家族文化中,有一个共同点:虽然这些豪商大贾都是出身农民,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是对子弟的培养教育都是很严格的。

不论其培养目的是为了仕举之途,还是为了学而优则商,承继祖业,子弟必须进入家塾、学堂读书。目的是使其知书达礼,打好立身基础——既包括知识, 也包括道德。与此同时,通过代代相传的祖训、家规来约束家族成员中有损于家族利益的行为举止。中国有句古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子弟们来说遵守家规就成了接受教育、修身正己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乔家为例。乔家的经商史要从乾隆初年算起,乔家创业始祖乔贵发从小木讷口拙,家境贫寒,备受乡邻冷遇。他的母亲王氏却教育他:“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 阁老!”“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不怕没出息,就怕不自立”。这些教诲可以说是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

小时候的乔贵发一则有感于乡邻亲朋的嗤笑,非得争口气干出个名堂来不可,二则受母亲的教诲,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明白,只要走正道,凭着勤劳自立,不管干什么都不是丢人的事,于是背井离乡加入到走西口的行列,来到内蒙古萨拉齐厅(今包头市东,黄河北岸)。他为人拉过骆驼,当过伙计,吃尽千辛万苦。后与邻县徐沟大常镇一位姓秦的伙计结为异姓兄弟,十余年后两人稍有积蓄,始转移到包头西脑包自立门户,开草料铺、磨豆腐、做豆芽、打烧饼、切面,靠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维持生意。到乾隆二十年以后,生意才见起色,开始建立了“广盛公”铺号。

乔贵发的长子全德、次子全义、三子全美继承父业,继续克勤克俭,惨淡经营。到第三代致祥、致远、致庸,乔家开始发迹。致字堂兄弟三人分取三个堂名,即德星堂、宁守堂、在中堂,堂名的含义均出自儒家所论。

乔致庸虽入商途,其经商哲学却是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他还警戒儿孙三个字:骄 、贪、懒。他要求:既以信誉徕客,就不能以权术欺人;既讲德义,就不能贪取昧心黑钱;既要取利,就不能懒惰侈靡,走的是致富之正道,始终以信义为先。

他治家则以“朱子格言”为本,对子孙督责甚严。子孙如有过失,就让他跪着背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并告以祖爷乔贵发创业时经历的千辛万苦:烈日当头在沙漠中赶骆驼,脚上的皮磨了一层又一层。以此激励后代珍惜今日富贵,继承祖爷艰苦创业的精神。

为此他亲拟一副对联,并找人写好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贪图安逸,坐享祖业,而应以俭德持家,以勤劳创业,才能使乔氏基业永固,兴旺持久。乔家大院的老宅院门上挂着“慎俭德”三字横额,正反映了在中堂主人对儿孙后代的这种深深的期望。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乔在中堂到乔致庸时代,比较明确地制定了家规家法,用来约束子弟。其家规主要是: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娼;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乔氏子弟基本上都能遵照执行上述条款。

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凡是有钱人大多有个三妻四妾,包养个二奶三奶是普遍现象。可是乔氏家族里却没有一个包二奶的,没有一个娶小老婆的。

虽然乔致庸一生娶了六房女人,但都是续弦的。他的后代,也就是第五代映字辈,乔映霞先后续弦杨、刘氏,与刘氏离婚后,一直未娶。乔映霄娶妻马氏,夫妻感情笃深,后马氏被匪徒绑票,营救不及,惨遭毒手,终生未娶。乔映奎妻子只生有女无男,当时社会是男权至上,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法,按乔映奎的身份,讨个姨太太接续香火也是顺理成章,可是慑于家规,他未敢如此,只过继侄子为自己顶门立户。

这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有钱的大户人家,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乔家的家规有多么严苛,对自己的约束有多么自觉。这大概是出于“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观念,认为在脂粉队里打滚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而且娶妾有碍家庭的和睦。

另一个严苛的家规是:作为东家,不论老爷、少爷,自家商号、票号的钱再多,也不能随意取用,恣意挥霍。这也是家规中的一条重要内容。

东家后代子孙,不到分红帐期,不能住到柜上,平时不能随意取用柜上现钱。即使按家族内规定的每个人每年应领的家俸银两,也由家内总管在商号专立的“万金帐”户头内领取折子,个人不能保存现金。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商号资金周转,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限制了随意挥霍的自由。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资方与经营方严格分开的管理理念。

“然究其实际非商人果怀此雄略,不过祗本其故风遗俗,无论作何职业,一守夫和平忍耐而已。夫和则人易视,平则公道著,忍耐则不轻与人忤,而交易易成。加以冒险远征,轻别离,重职务之习,尤为晋人的特富。”——《晋商盛衰记》

“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

晋商的钱用来干什么了?

有一种普遍现象发人深省,就是穷人、很穷很穷的人一旦“阔起来了”,几乎毫无例外地“腐败”起来。由过去的爱财如命变为挥金如土的时候,自身也就由物质贵族变为精神乞丐了。一味只追求财富与肆意挥霍财富,所宣泄的,都是对财富的强烈的占有欲。

这种人性中的劣根性,一向以俭吝闻名的晋商也未能幸免。

晋商中的多数大集团都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创业奋斗史,山西票商们都在各自商号号规上反复强调“俭为美”,严禁奢侈挥霍,把它当作晋商称雄商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随着票号业与官府关系的日益密切及盈利的剧增,在一些善于交际的票商眼中,“俭为美”的信条渐渐不适用了,尤其是结交官员争取官款业务方面更是如此。由于票商们不断出入官场,结交豪绅,到光绪年间,号风为之一变,奢侈之风大起,无论总号或分号中人,个个穿着华贵,趾高气扬,出入于富豪官宦之家,千两以下的汇兑业务不屑一接。

正是在这种“奢为贵”的风气熏陶下,各大票号中人都不甘示弱,相互攀比,衣食住行无所不及。无论经理管事,还是伙计学徒,都开始放松自己,醉心于寻欢作乐,丧失了原有的进取精神与勤俭美德。所有种种颓风恶习在票号的日益泛潜,为票号由盛转衰,日落西山埋下了伏笔。

晋商发了财,赚取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又家规严谨,不嫖不赌,那么他们的钱都用来干什么了?

美女豪宅,是很多人的梦想,晋商不爱美女,却偏爱豪宅。没有的时候,在外为好房子奔忙;一旦有了,就住进去,不出来了。贫穷时,好房子只求安身;富贵时,不仅安身,还要显“派”。

“北京看故宫,晋中看大院。”在晋中汾河平原上,晋商的富商大贾所建的大院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一个大院分布带,从榆次常家大院到太谷的孔家大院、曹家大院,从祁县乔家和渠家大院到灵石的王家大院,那一家大院不是富丽堂皇、雄伟壮观?那一家大院不是庭院春深、冬日苦长?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上,崛起了一大片一大片飞檐翘壁的房子,在今天也是非同凡响的,在一二百年前,简直是奇迹。

晋商把祈求平安、美满幸福的心愿,全部寄托在大院之中。乔家大院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喜+喜”字,祁愿每一间房子和主人,每一堵,墙及阳光,每一株花草及柔风,每一个日日夜夜,都喜气洋洋、喜不胜喜、喜出望外、喜从天降、喜上加喜。

而曹家大院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大的“寿”字,想让这高楼深院的人气永远旺盛,人脉绵延不断。而乔家大院正门砖雕影壁上的“百寿图”,那一百个字形、字体各异的“寿”字,正表达了所有晋商祈求“富寿绵长”的心愿。

深居大院中的晋商们,也已经“蜕化变质”了。由走南闯北、叱咤商场的大商人,变成了养尊处优、贪图享乐的大老爷。他们关注的不再是江南的货源,焦虑的不再是塞北的行情,盼望的也不再是海外的客商了;看的不再是可以生银子的货物,而是只花银子才肯粉墨登场的戏角儿;谈论的,不再是市场的动态,而是鸦片烟的味道;整天“饰亭台,聚古玩,买娇童于吴闾,购美玉于燕赵”,哪里还有一点商人的精神与风习呢?

如果说故宫是一个王朝又一个王朝腐败、没落的根源的话,那一家又一家大院正是晋商衰败的渊薮。

毁掉晋商的另一个罪魁祸手是鸦片。

鸦片输入是世界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一大罪恶。鸦片由输入到种植,损害了许多中国人。一旦鸦片成瘾,伤身体、磨意志、误事业,甚至贪污盗窃。“初食者不见其害,暗中耗血损气。”等到日久,精血亏损殆尽,骨瘦如柴,毒气积聚在体力,肺腑被侵蚀,毛发脱落,皮肤焦黑,形如饿鬼。烟瘾一发,立刻一副死相,或跪地哀求,状如游狗;或哭天喊地,如临深渊;或毫无廉耻,疯狂抢夺,势如匪盗,纵使真有灵丹妙药,也难根治此毒瘾。

到了这个份上,什么尊严,什么家财,什么祖业,统统都不要了,只要“过烟瘾”。家规的约束,道德的力量,在吸食鸦片的诱惑面前,也变的苍白无力了。虽然票号历来严禁职工吸食鸦片,而且禁食鸦片是号规中的一条,然而有的却沾染了这种嗜好,或者明知而不作处理,或者默认老者而不准新者,令行不止,伤害职工事业精神,有碍票号健康发展。

乔家一向以家规严著称。“不准吸鸦片”,被列为家规的第一条。但是连乔家子孙也未能抵御鸦片的诱惑。

乔家映字辈中,出了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物乔映霞。他深知鸦片蚀身、毁业的害处,故把“不准吸鸦片”作为守护和重振祖业的保证。但不幸的是,他的小弟一家首先成了“大烟鬼”。他本人一贯以革除陋习为己任,尤其对禁种鸦片不遗余力,甚至曾因强制铲除烟苗与烟农发生冲突,酿成人命官司,避居天津。后来他发生婚变,不知怎的,变的消沉颓靡,在鸦片烟榻上,了却了残生。

乔映霞从力禁到吸食鸦片,让人颇多遗憾与感慨。乔映霞尚且晚节不保,乔家子孙能抵御鸦片诱惑的又能有几人?

在曹氏“三多堂”,至今仍保留着一张极其豪华的烟榻。随着缕缕青烟飘去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有多少晋商子孙就是躺在烟榻上一口一口,一日一日,吸垮了自己的身子,吸光了祖先积攒的数百万、上千万两银子。

中国古语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对于晋商的成败是最好的诠释。事物的发展既受到外因的制约,又受到内因的制约。而在通常情况下,内因相对于外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晋商的失败有许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富起来以后,失去了过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律己的精神。

“其掌柜多携款潜逃,或伪造账目,一家倒闭,牵及各家。是以民国改元而晋商票号,遂纷纷倒闭,索偿者不得不讼及号东。平日养尊处优,不问号事,且无一不有鸦片之嗜好,认为可以保家。一旦遭此讼累,昔之以豪富自雄,至时悉遭破产,变卖家产及贵重物件,以偿债务,不足则为阶下之囚,受缧绁之辱,其情至为可怜。”——《中外经济周刊》

“汇票往来不特通市之财可以转移,而天下之财亦可流通,所难者,自国家重商之后,凡属殷富皆经大臣保举,小而隶卒,大至监司,由商而入官,不禁居侈气而养修体,一身之奉养犹有限也,而家人亲族岁费浩瀚矣,一铺之开销虽大尚可算也,而官场应酬之事无所底止矣”。——《申报》

“近来票号习气,竞尚极欲穹奢,心高气傲者有之, 志得意满者有之,以及荡检逾间、任意贪占衣物者更有之,此皆局量福浅,规模卑狭,所见 太小,欲速则能达之故。我号谦慎相传,以高傲自满、奢华靡丽为深戒。且勤为黄金之本, 谦和圣贤之基,自来成功立业,未有不从谦和勤俭中来者。”——票号号规

“自数百万数十万之家相望,饰亭台,聚古玩,买姣童于吴闾,购美玉于燕赵,比比也,纵博博,蓄优伶,宾从杂沓,一言之悦,乾没万金不问。”——王锡纶《怡青堂诗文集》

“园大十里,树石池台,幽深如通,间有婢媵出窥,皆吴中妆束也。……康熙中,长生殿传奇出,命家伶演之,一切器用费镪四十余万。”——《池上草堂笔记》

“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李斗《扬州画舫录》

“父殁,事继母孝,两弟皆继母出,性豪侈,母复纵之,恣其挥霍,后家日落”。——《山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