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细数晋商成与败
6538400000007

第7章 得人则兴,失人则衰——晋商用人之道(2)

事实也正是这样,担保是要承担风险的。比如著名的大票号合盛元在 1913年倒闭,当时其北京分号经理因难以应付债权人的追逼,私逃出京。日升昌北京分庄经理侯垣是合盛元的担保人之一。众债权人告到北京地方当局,当地官员就向侯垣等要人,并声称如找不到被保之人,就要将担保人关押抵偿,吓得侯垣连夜出逃,连平遥老号都不敢回。担保人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古人说:“不做媒,不做保,一世无烦恼”,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一般担保人与被担保人之家多是亲戚,或者多年的故交,本乡本土,枝理相连,知根知底。特别是票号经理的担保人必须是地方上有名的大户,否则无法承担责任。

正是由于寻求担保人的困难,所以在票号里一般都是亲戚连着亲戚,同乡挨着同乡,外来人想要进入票号,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所以,从管理经营上来讲,这样即使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是由票号的特殊经营形式决定的。

可以说,保人制度既有它的优点,就是降低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用人的狭隘性,使很多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但这也是实在是情非得已。

“票号以道德信义树立营业之声誉,故选职员、培养学徒非常慎重,人心险于山川,故用人之法非实验就无以知其究竟。”

“使用同人,委之于事,向采轻用重托制,乃山西商号之通例,然经理同人,全须有殷实商保,倘有越轨行为,保证人负完全责任,须先弃抗辩权。将保证人与被 保人之关系,如无特殊牵连,最不易找,倘保证人中途废歇,或撤保,应速另找,否则有停 职之虞。同人感于如此严厉,再受号上道德陶冶,故舞弊情事,百年不遇。”

——大德通票号掌柜颉尊三

招聘制度

对于要想进入票号的人来讲,首先要有同人保证以取得票号的信任,但同人担保只是一块敲门砖,至于能不能在票号里做下去,还需要具备许多其他条件。

聘用各商号掌柜、伙友的首要条件是忠实可靠、能文善写、擅经营、懂管理。凡是充任商号掌柜者,均由总商号掌柜举荐。如果是由伙友中提拔的,必须劳绩突出,并由所在商号的掌柜保举。为防止用人不当,不论举荐、保举的掌柜,一经录用,一律试用三年,试用期只供伙食。合格的,每年发银一百两至一百二十两。一般任职十年后(也有破格的),按其地位和劳绩,方可以人身股参与分红。试用期表现不佳者责令回家(除名)。

由于票号的内部构成比较简单,所需人数不多,所以竞争就比较激烈。在总号之中,一般的人员构成有总经理(通称大掌柜)一人,协理(俗称二掌柜)一人,营业(又叫跑街的)三四人, 帐房四五人,信房三四人,练习生(住号者)一二十人,如此而已,著名大票号各分庄人数合计不过百十号人。

票号生意兴隆之时,众多人家都欲送子弟入号当练习生,这样就给票号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所以票号订立不少条条框框来进行限制。这对已在票号中服务的伙计也是一种督促和威胁。

对于选用的人,进入票号有两道难关,一是测验关,一是试用关。

先说测验关,首先是有年龄限制。在祁县乔氏所开的大德通票号里,摆放着一双铁鞋。这双沉甸甸的铁鞋,就是进入票号的第一关。

所有想来这里当学徒的人,都要先试穿这双鞋。能穿上,才有进号当学徒的资格,如果脚大穿不上,说明你的年龄已超规定,其他条件再好,也不考虑录用。这一规定,乍看起来不尽人情,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明清晋商对商人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的,所以才从年龄上对初学经商者加以严格的限制。为了防止引荐者弄虚作假,所以,以鞋来衡量进号学徒的年龄。方法是笨了点,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晋商对初学经商者年龄限制之严格,也说明晋商对商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同时提高了晋商队伍整体的年轻化。进入票号时的年龄小,供职的时间才长,用十多年的选拔、培养,换来三四十年的商业服务,也是晋商的一个精明之处,是充分利用资金和人才的一个有效办法。

晋商之所以优秀于其他各地商人,正是由于晋商从“十余岁”就跟着别人学贸易,当其他社会同仁二十多岁开始迈向商界之时,晋商已是商场老手了,自然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这让我们想起现在的早期教育。任何教育从娃娃抓起,一定会有更大的优势。许多天才人物,都是很早就接受了相关的教育和训练,比如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开始了对他的智力开发;许多音乐天才,很小就开始了严格的训练,即使牺牲了童年的快乐时光;这都使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起步,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除了年龄限制,新职员的录用考核还包括考察身家清白,相当于政治上的审核,要三代以上都没有过偷盗等等恶劣行为,也就是要“根红苗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家里有人口碑不好,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这似乎不尽合理,因为上代不好,不证明下代不良,但是“宁可冤枉十个,不可漏掉一个”的措施,体现了晋商对人品的超常重视,体现了晋商对待商业异常慎重的态度。这大概也是晋商历经几百年不衰的一个原因吧。

通过了政治审核,还要考察应聘者的相貌、语言、举止、珠算、书写等等多项,那些程序也都非常复杂。

想进入票号的人即使通过了测试关,还要有至少三年的试用期。试用期的日子也非常难熬,按照惯例,当练习生的三年试用期里没有工资,而且吃饭之外,一切生活必需品还得自备。这比我们今天公司里的试用期,条件要苛刻的多了。要是搁在今天的年轻人,恐怕没有多少能受得了的。但是晋商的许多子弟就是有这股韧劲,为了将来的提升与发达,宁可眼前忍耐与吃苦,可以说更加坚忍,眼光也更加长远。

练习生每日主要干的就是提壶、倒水、侍侯掌柜,然后抽空练习打算盘、写字。他们时时处处都在掌柜的严密监视之下,如果表现不令掌柜的满意,或违犯了号规,掌柜即可以“不堪造就”为由,令其在阴历正月十五回家。因为口碑不好,别的商号也不会再招收。这体现了晋商试用制度的严格。

当然在入号后,总号还要经常搞一些培训。

培训的项目,一是商业技能培训,包括珠算、楷书、记账、写信等等经商基本技能和蒙、满、俄 语等各种语言和各地方言,以培养对外交际能力,同时还要熟记银两成色。

二是职业道德培养,如不准赌博、吸鸦片,要“重信心、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并派往繁商埠,以观其色”。

经过几年的训练考察,有培养前途的就留下委以重任,否则学徒未满便被淘汰。

从今天的企业经营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培训对于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年晋商的经营中,这个规律同样存在。不论是经营商号或者票号,晋商对学徒入号前的考核及入号后的严格培养教育,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从晋商学徒制可反映出,“晋商”之所以形成一支经久不衰的、庞大的、优秀的经营群体,是与它的这种刻意的、对人才的培养训练是分不开的。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山西谚语

“票号以道德信义为根据,前已言之,故选用职员,养育同人,非常慎 重,当练习生,求人说项之时,恐有不良遗传,必先问其上三代作何事业,出身贵贱,再侦 询本人之履历、资格,当面测其智力,试其文字,如属合格,择日进号。为郑重人格起见, 名曰“请进”,即明白宣示个个同人有升任经理之资格,使其得以安心服务,随处发挥智能 ,果为杰出人才,短时间即可得到相当职务。促其实地工作,造就常识经验,否则一年之内 ,开除出号,令其及早另图别业,恐一延长,徒误彼之青年时期。”

“欲入汇票庄之人既多,各汇票庄乃规定各种苛例以难之。倘非与主事 者有血统或亲眷关系,终难入选也。各庄所定苛例,几于无奇无有。如志诚信所定招收伙友 规则:年龄必须在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身高须满五尺;身家清白;五官端正,毫无残缺; 语言辩给,举动灵敏;善珠算,精楷书;而保证人必须与总庄有利害关系。又如协成乾招收 伙友规则,除年龄身家等大致相同外,更须仪态大方,习于礼貌,书算合格,不惮远行者, 方为合格,此尚系普通条件,最可笑者,如存义公(票号),于普通条件外,更有创业老板( 旧称老掌柜)所遗鞋子一双,欲入该庄学习者必须本人之足与此鞋适合。”

——大德通票号掌柜颉尊三

知人善任

任人唯贤, 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这些都是晋商老板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晋商知道人的智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善于开拓进取,有的稳健,有的善于交际,有的擅长文书,有的具有领导才能,有的只宜做某一专业。情况不同,必须用人所长,各得其所,于事业才大有裨益。如果将有帅才的当一般职工使用,或不多言语宜做文书的派去任分庄经理,不仅浪费人才,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知人善用,既包括聘用的总经理,也包括总经理 选人、用人,一旦发现人才,晋商财东们真正能做到礼贤下士。这里,再举一个票号掌柜的例子来说明。

乔家有一个票号大德恒的总经理是阎继藩,祁县下古村人。他出身贫寒,但也曾入学受教——17岁时入了平遥蔚字五联号之一的蔚长厚票庄学徒。因他态度谦恭,应对灵活,深得掌柜赏识,刚30出头,便被派往福州分号任职。

他年轻有为,又善交际,很快结识了福州都司恩寿,并与之结为金兰之好。都司就是当时地方上的军事长官,职权很大,从此福州地方经费和军饷调拨全由该分号经办,三年内赢利就有五六万两。

后来恩寿为了升迁,需要一笔巨款去贿赂打点上司,阎继藩从长远考虑,马上为恩寿垫支白银15万两。

平遥总号知道后,深深责备阎继藩胆大妄为,以私自交结官府、支垫银两、违背号规为由,派人到福州查处他。而实际上总号心里的算盘是:怕恩寿升迁不成,又无力还债,15万两白银收不回来而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就有没有远见的问题了,用商业语言来说,也是投资风险的问题。这件事很有点像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早期遭遇:胡雪岩当时为了帮助穷困潦倒只有个盐大使虚衔的王有龄,为了能得到一个有实权的肥差,就自作主张把一笔帐款500两借给了王有龄,结果被老板卷了铺盖。这件事让胡雪岩丢了饭碗,但当王有龄掌握了权力以后,他的机会就来了,最终还是做成了阜康钱庄的一番事业。不过阎维藩出手就是15万两,胆子的确不小。

但是阎维藩这时的遭遇比胡雪岩要好一些,那就是没有被卷了铺盖。总号派往福州查处阎维藩的人刚到,恩寿被提擢为汉口将军的圣旨正好也到,总号的人一看巴结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敢再查处?

恩寿将本利还清后,阎维藩有感于总号对自己的不信任,就决定辞职回老家,不给他们干了。这种心理很可以理解:你不信任我,我还干个什么劲?即使事情做成了,心也被伤了,就干脆撂挑子了。

当他途经汉口时,恩寿亲带大队人马隆重迎接,安排在将军府下塌,殷勤接待,一为报知遇之恩,二为向外界宣扬阎维藩的胆识才干。临别时,恩寿又亲书一札,让阎面交山西巡抚胡聘之,托其关照。这是光绪二十年的事,当时阎维藩只有36岁。

消息不胫而走。乔家在中堂驻汉口的商号立刻把这一消息用快信禀报财东乔致庸。乔致庸慧眼识人,认为阎维藩善于结交官府,正好可以壮大票号声势,包揽官府存款汇兑,是个极有远见的难得人才,不但不应受处分,反而应该提拔才是。这样的人才,可一定要及早抢到自己手里!

所以乔致庸接到汉口快信后大喜过望,立即派他的二儿子乔景仪专程前往途中迎接。

这个举动让阎维藩非常感动。要知道,乔家在当时可是声名显赫的大商人,竟给他如此隆重的礼遇。人在精神上最需要的就是尊重,当得到尊重,人会非常感动,并产生效忠之心。“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当乔家礼聘他为大德恒总号总经理时,阎维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大德恒有了这样一位声誉过人的总经理,自然扩大了影响。阎维藩总揽号事长达26年之久,对大德恒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26年中,阎维藩忠心不二,苦心经营,审时度势,调度有方,尊重人才,奖掖后进,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培养了一批金融界人才。

后来阎维藩的女儿许配给乔致庸的孙子乔映庚为妻,两个人成了亲家,由此也可以看出乔家对阎倚重之深。

实际上,从阎维藩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中有许多时候的决策,是具有冒险性质的。同时风险也意味着机遇。如果成功了,就成为机遇,如果搞砸了,就会破坏自己的前途命运。这种时候,就需要当事者卓越的眼光。阎维藩显然是具有高度洞察力与勇气、魄力的人才,当机立断,抓住了结交官府的宝贵机会,为企业的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人才也需伯乐来识,乔致庸正因为具有识别人才的超常眼光以及礼贤下士的胸怀,才把人才纳于麾下, ……抵百万精兵,重用人才,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了长远的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