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投资者必需的素养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所谓的“性格”“习惯”也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基本素质,做事才会成功。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具备了投资的基本素质,投资才有可能成功。
耐心
投资是件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的事。利用投资创造财富的力量虽然比我们想象的大,但是所需的时间却比想象得要久。投资能够缓慢而稳健地致富,若用小钱投资,想在短时间内赚取亿万的财富,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投资需要耐心,耐心也是投资者必备的素养之一。
杰西利维摩尔曾说:“我操作正确,却破了产。情况是这样的,我看着前方,看到了一大堆钞票,我自然就开始快速冲了过去,不再考虑那堆钞票的距离。在到达那堆钱之前,我的钱被花得一干二净,我本该走着去,而不是急于冲刺,我虽然操作正确,但是却操之过急。”他的言语告诫投资者投资时即使你的操作正确,也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有耐心,否则会一败涂地。
初入社会,刚参加工作的何元对投资可谓是一窍不通。他发现同事经常往证券公司跑,一问才知道是炒股。耐不住对金钱的诱惑,于是他东拼西凑借了1万元进了股市。同所有人一样,他也梦想着能一夜暴富,因此,他不甘寂寞,频繁买卖操作。一年下来,非但没有赚到钱,竟然还亏损了近5000元,而当时何元的月工资只有1000元,那可是他将近半年的工资啊。
没有办法,何元只好停止炒股,省吃俭用攒钱还债,他因自己对股票的“无知”而付出了代价。机缘巧合,他认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股市大户,经其点拨,他对自己的投资错误有了清醒的认识。大户跟他讲了一个有关投资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在赶路时非常口渴,看见路边瓜地里的西瓜甚是诱人,于是对瓜农说:“老伯,我买你一个最甜的西瓜吃。”瓜农看了看他问:“你有多少钱啊?”年轻人翻遍了所有口袋只找到5角钱,瓜农用手指了指瓜秧上那个还长着茸茸毛的拳头大小的西瓜说:“给你这个吧。”年轻人欣然同意,但他有个条件:要一个月以后来取。那个年轻人的聪明和睿智启发了何元,年轻人巧妙地用时间来换取投资的收益,而自己正是缺少投资过程中的“等待”这个秘密武器。
何元总结了自己投资失败的经历和教训:
一是没有量力而为,用超过自己承受得起的投资金额来投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用借来的钱投资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情绪急躁,压力太大。
二是不懂得选择“有成长潜力的小西瓜”,只是一味买最甜的瓜,却不知道最甜的西瓜大多是“熟透了的”,已没有了增值潜力。一个热门股票,风险也很大,热门股票应该是在不热的时候进去,热了就出来。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使自己买了“有成长潜力的小西瓜”,也因为缺少耐心的等待而丧失了获取利润的时机。还清了债务后,何元重整旗鼓,决定再干一场,他用自己积蓄的2万元再次进入股市。这次他脑海里闪现的不再是“炒股”两个字,而是“投资”--在投资中“等待”获利,在“等待”中抓住机会。
两个等待帮助何元获得了利润,不但将以前损失的钱赚了回来,而且账户里的资金还翻了好几番。
信心
成功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信心。他们对于自己的成功都有坚定的信心,就是因为这种信心,支撑着他们忍受了一次又一次难以承受的失败打击,坚持下去,一直到成功为止。
1.相信自己的眼光
拥有信心固然重要,但是将这种素质在投资中运用更重要。要坚信自己的眼光,才有可能拥抱财富。作为商人,你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制订好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业计划,坚定自己的看法和计划,剩下的事情就让别人去做,自己等着赚钱就可以了。巴鲁克就是因为坚信自己而走向成功的一个人。
24岁的青年巴鲁克,凭着自己准确的判断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用借来的5万美元在10年间滚出了亿元身价,铸造了以色列第一财务软件企业的宏伟事业。当时电脑行业正在时兴,随着大量国外品牌电脑的进入,国外大公司开发的各种软件也开始长驱直入。不少人认为国外的计算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远远超过本国,与其苦苦开发民族软件,不如直接销售推广国外的硬件和软件,这样风险小,来钱快。
巴鲁克仍然潜心致力于民族财务软件的开发、销售,似乎并不在乎国外同行的竞争。在他看来,软件应用离不开技术和服务的本地化支持。国外许多公司可以将软件加以调整推向市场,但其母版是国外的,不可能完全符合本国企业的要求。民族软件业的优势就在这里,不仅完全做到了应用、服务的本地化,而且从软件设计上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了以色列企业的现状。
也正是凭借这一优势,2000年,巴鲁克击败国外着名公司,以不菲的价格拿下了仅软件服务就达1000万美元的大洋公司财务软件合作项目,巴鲁克的判断力再一次得了高分。
我们要像巴鲁克那样在确定自己的计划之前周全考虑,在计划实施后坚信自己。投资也是如此,只有相信自己的眼光,才会避免犹豫不决带来的财富损失。
2.相信自己的判断
很多投资人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素养,想要依靠自己在投资领域赚钱难上加难,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懂股票、房地产是什么,但却能够投资致富。成功地利用理财致富者,大多不是专业投资人,而专业投资人未必能够以投资致富。
投资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之所以被认为那么深奥复杂,非得依赖专家才行,是因为投资人不知如何应付不确定的投资世界,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无法自己冷静地作决策,总是想听听他人的意见。
由于不懂如何面对未知且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误以为必须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要有高深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做好投资,许多人便习惯性地把投资决策托付给专家。
然而,如同彼得·林奇所说:“5万个专业投资者也许都是错的。”如果专业投资者真知道何时会开始上涨,或是哪一只股票一定可以买的话,他早就已经有钱到不必靠当分析师或专家来谋生了。
因此,以专家的意见主宰你的投资决策是非常危险的,投资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
事实上,业余投资者本身有很多内在的优势,如果充分地加以利用,那么他们的投资业绩丝毫不比投资专家逊色。诚如彼得·林奇所说:“动用你3%的智力,你会比专家更出色。”
在投资上只要你作好市场调查,坚信自己的决定,你就能成为自己的投资专家。
变通
善于变通是投资者必备的素养之一,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善于变通。
在投资环境变化或者形势变化的时候,我们的投资策略必须改变,否则就会吃亏。
德雷斯塔德特运用活跃的大脑,转变思维方式,扭转“声望市场”,开禁将豪华汽车卖给黑人,改变豪华汽车的制造方式以降低成本,把钱花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最终让凯迪拉克起死回生。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晋升的机会,拥有更多掌握财富的机会。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整个汽车市场极度委靡,豪华车市场几乎陷入崩溃。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所面临的问题是:究竟是选择彻底停止生产,还是暂时保留这一品牌等待市场行情好转?
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正开会决定凯迪拉克的命运时,德雷斯塔德特告诉委员会他有一个方案可以使凯迪拉克在18个月内扭亏为盈,不管经济是否景气。
当时,凯迪拉克采取的是“声望市场”策略。为争夺市场制定了一项战略:向黑人出售凯迪拉克汽车。
德雷斯塔德特还在各地的服务部发现客户中有很多是黑人精英。他们大多为拳击手、歌星、医生和律师,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也有丰厚的收入。他们在那个年代通常买不到象征社会地位的商品,不能住进商档住宅区,无法光顾令人心醉的夜总会。但是,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绕过通用汽车公司的禁售政策:只需要付给白人一笔钱让他们出面帮助购买即可。
德雷斯塔德特极力主张执行委员会应该抓住这个市场。为什么那些白人出面当一次幌子就能够赚几百美元,而通用汽车公司要放弃这个市场呢?执行委员会接受了这一主张,很快在1934年,凯迪拉克的销售量增加了70%,整个部门也真正实现了收支平衡。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同期销售总量增长还不到40%。
1934年6月,德雷斯塔德特被任命为凯迪拉克部门总经理。他还着手彻底改变豪华汽车的制造方式。他指出:“质量的好坏完全体现于设计、加工、检验和服务。低效率根本不等于高质量。”他愿意在设计和道具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更乐意在质量控制和一流服务上花大价钱,而不主张在生产过程本身做过量的投资。一位管理人员回忆道:“他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别人制造一个零件只需2美元,为什么我们要用3~4美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