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相国魏裔介
6568000000005

第5章

“魏裔介你还有什么新的谏言要对朝廷讲,请速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好吗?”多尔衮双目炯炯地看着魏裔介,恳切地说道。

“回王爷话,裔介是直人,不知所言会不会得罪朝廷?还望大人、皇上息怒。”魏裔介有些受宠若惊,可不由又生出几分忐忑。

“哪能呢,你们都将成为我大清的得力臣民,你们所言都是为我大清着想。所言是与非,本王保证皇上是不会怪罪的,讲吧。”多尔衮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回复道。他边说,边看了一下端坐在一旁的顺治。

“遵命——”裔介应声而讲,“我大清应天命而起掌管神州,我国民皆勤劳善良,服从皇命。只是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大汉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其深厚历史文化的民族,前不久我朝所下的《辫发令》让许多汉民不愿接受,为此事黯然泪下,无心劳作,给我朝造成了极其不稳定的因素,各地还流传一句顺口溜——“满族人不讲理,削平四方留中原”的笑话。下民的意思是希望皇上尊重汉民习俗,把《辫发令》撤……”

“好了,不要再讲了!”多尔衮打断了魏裔介的话,骤然严肃起来。这一声怒斥把一旁的小顺治吓得直打哆嗦。“魏裔介,你一个小小的庶吉士,正在砺炼功名之时,你好大的胆子?要知道为《辫发令》能够顺利实施,朝廷下了多大的决心,付出多大的代价……为此事曾出来反驳的朝廷命官还死了好几位。你今天竟敢当着大家的面对朝廷讲这个问题!本王告诉你,《辫发令》是我和诸大臣几次商议后才最后确定的,剃头辫发是我大清的象征!大清兴,辫发存,辫发失,大清亡。懂这个道理吗?实话告诉你,今天本王心情好,听说翰林院里来了几位文才俱佳,敢说敢言的才子,本王就和皇上特来看望一下,谁知又出了你这档子事?”多尔衮满脸阴云,伸出手不停地戳指着魏裔介的脑袋。魏裔介的身子微微向后退了一步,低头不语。

“就算此事没有发生免罪于你,以后不要再提及此事了。如果没有其它事,皇上就请回宫吧!”多尔衮侧身对顺治说,顺治眨眨眼,冲着多尔衮点了点头。

三人回到宫后,孝庄看到多尔衮的脸色还是有些不高兴,便善意地劝道:“你就别和一个小人物计较那么多了,以哀家看这个魏裔介呀,长得一表人才,话说得又挺果敢,挺有魄力的。他说的对与非暂且不论,可他的进言对我们也是一个提示呀。以哀家之见,从今以后凡在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考虑到汉民的意愿,汉族自古就是一个强大的文化民族,我们要想站住脚,就必须依靠汉族,取信于汉民。江山易得,不易守呀——”孝庄透过窗户,望着远方语重心长地说。

多尔衮在一旁用心揣摩地听着。孝庄言毕,多尔衮带着疑惑质问道:“太后,你的意思是……说不定这个魏裔介日后会对大清国大有作为的?”

“对!”孝庄肯定地答道,“重在观其日后所作所为,察查他的能力究竟如何?我们必须依靠这些有才有德的汉人,我们满人是夺得了天下,但要想治理好国家,没有汉人那是不行的。”说完叔嫂二人四目相视,会意地点着头。

等皇上走远了,众臣才敢说话,纷纷指责起魏裔介来,都说他可不该重提这件涉及满人利益的敏感大事。

此时,魏裔介面对众臣指责,默默无言,微微颔首。待众臣离去,他笑着望着群臣的背影,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这次不大不小的挫折,让魏裔介明白了诸多为政之道。

在朝为官,如履薄冰。直言进谏,如临刀俎。

这进一步磨砺了早已成熟并熟知官场的魏裔介。魏裔介在后来的日子里更加勤奋工作,在清朝严格的政体制度下,在每次各项测评中一直名列前茅。测评成绩每次都由测评机构向朝廷汇报,朝廷对魏裔介各项业绩非常满意。

一天, 魏裔介应诏入宫。

魏裔介初次步入气魄恢宏的保和殿,不由肃然起敬。今天不是正式上朝的日子,殿内臣员颇少,顺治帝在龙椅上早已坐得挺挺实实,孝庄与多尔衮分坐左、右,裔介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正殿内,此时孝庄看了看堂下的魏裔介,便不紧不慢地说道:“魏裔介你做事踏实,成绩显著,今日皇上召你来正是想表扬你一番,另外再给你点奖赏,望你以后还需尽心尽力做事。”这一点是魏裔介始料不及的,急忙叩头谢道:“谢太后恩典,微臣只想为大清国富民强做点事,所取得的成绩仅是份内之事,裔介可不敢接纳皇上的赏礼。”

“咳,魏裔介你就别推辞了,这是皇上的恩赐。来人,把赏礼拿来!”多尔衮在一旁说道,内侍拿来了礼品放在了御案上,只见多尔衮从画筒里抽出一幅幅书画卷轴,一一展开,说道:“这一幅是宋徽宗的真迹《翔鹰图》,于重合元年(一一一八年)秋季所作,这一幅是宋徽宗于宣和六年春季由当时著名的画师关九思所画的《竹》,这一幅是……”多尔衮一连取出十幅出自历代皇帝、名人之手的翰墨珍品赐于魏裔介,魏裔介接过赏物感激万分,急忙叩头道谢。

一六四七年,三十二岁的魏裔介一直惦念着老母亲的饥饱冷暖,一开春便差人把母亲张太夫人从柏乡老家接入自己在京城的寓所,并差家人一日三餐都合着母亲的口味做饭,母亲想吃什么,家人就做什么,裔介一家也跟着吃什么。可裔介的慈母平时勤俭惯了,哪里舍得在自己的儿子家里铺张浪费,愣是要求吃些家常便饭,每顿饭总忘不了就着吃些从老家带来的老咸菜。在母亲眼里,裔介为他改善一次伙食,那就是莫大的奢侈。裔介变着法地嘱咐家人为母亲做些好吃的,每次的菜谱他都要亲自过目。母亲在京城居住的日子里,翰林院的事务刚刚处理完毕,裔介就急着朝家里赶,直奔母亲歇息的堂屋,嘘寒问暖。

魏裔介孝敬母亲的佳话在朝野上下开始流传。

这年入秋后,裔介在翰林院学习期满,提前散馆便被皇上及众大臣推举为工科给事中。给事中,中国古代官职名,清朝时在朝中设立的职位。品级不高,仅七品,但权利极重,在各科门内负责抄发章疏,稽察违误,可以对时政发表议论、看法,有权向皇上奏本,是初入政坛者比较羡慕的职衔。魏裔介任工科给事中,标志着他从此涉足政坛了。

魏裔介升任给事中,按说不是个多大的事,职位也并不高,可此事却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此时的魏裔介可算得朝中“名人”,刚刚得到过皇上的赏赐,又留下孝敬母亲的佳话。现在又被提拔重用,实在是让群臣为之钦佩的同时,又不免嫉妒。但全朝满汉文武群臣都深知魏裔介年轻有为,聪明且有魄力,为人刚直率真,也都愿与其结交。一时间,魏裔介的寓所,达官贵人来来往往门庭若市,并都诚邀裔介到自己的府上喝酒品茶,结交兄弟,或互攀干亲。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复杂莫测的人际关系,魏裔介沉着冷静,每与同朝同道攀谈时,常箴言诫告:“大丈夫入朝为仕应尽忠朝庭,心系国民安危,大不必结党成派,现如今我国西北封疆末靖,西南南明残部垂死挣扎,各地贼寇四起,国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清正处于艰难时期,大家何不把精力放在壮国救民之中。”

听了魏裔介的一番话,诸大臣点头颔首,心服口服。也有的口服心不服,对魏裔介之言嗤之以鼻,拂袖而去。

魏裔介的言辞行为体现出了他做人的品德标准,以及为官的原则,面对其睿智耿直的性格,众臣都望而敬畏,不敢再与其言结朋营党之事。

他的言行很快便被孝庄太后的密探,报与正在御花园里与群臣散步的孝庄和摄政王多尔衮。孝庄听报后满意地点着头对一旁的大学士洪承畴道:“我早就预知魏裔介忠直爱国,日后必是群臣的表率,我大清能多有这样的忠贤就好喽。喂,三德子,去把魏裔介叫来。”一旁的太监应声不大会儿,便把魏裔介传来了。

“太后吉祥,微臣给太后请安。”魏裔介叩拜道。

“不必多礼,起来讲话吧。”孝庄看着跪在一旁的魏裔介,温和地说道。

这时没等其他众臣开口,一旁的洪承畴开口道:“魏大人你我同朝为官,皇上和太后很器重我们,我们要珍惜这大好时机呀,以便帮助吾皇早日把国家建设壮大。”

“洪大学士,你说得很对。不过微臣怎敢让洪大学士称大人呢,真是羞煞微臣了。”魏裔介赶忙应道。

“看你们两位怎么这样客气,都在朝为官不必过于拘礼。”一旁的多尔衮对洪承畴和魏裔介说道。

京城的三月,清高气爽,阳光温和,万物吐绿,年轻的孝庄身着艳丽的便服,在柔和的阳光照射下,更加显得气质典雅,高贵不凡。今天的孝庄,心情就像这春日的阳光一样,显得格外好。她与摄政王多尔衮一起领着群臣漫步在御花园里,尽兴地游来玩去。一会儿指指水中的鱼儿,一会儿又随手折下一根带着嫩叶的柳枝,不时地与群臣无拘无束地交谈。

“喂……那一片是什么花呀?怎么开得那么艳丽?”孝庄指着远处的一簇花坛,故意向魏裔介问道。

“那是牡丹,开得正逢时节,开得绚烂芬芳,雍容多姿。”魏裔介看了看远处的花团锦簇的牡丹,随后又把目光转到孝庄这边,孝庄与魏裔介对视了一下,魏裔介慌忙把头低下。

“噢,是啊,是牡丹。我很喜欢牡丹,雍容华贵且不自傲,气质脱俗且通灵性。”孝庄在赞叹之余,颇有几分感慨。她随口又问,“魏裔介,你喜欢什么花啊?”

“回太后话,微臣和皇上、太后、摄政王一样,喜欢这世上万生之物,哪怕它是路边一棵很不起眼但极富生命力的小草。”魏裔介微微把头抬了些,但眼睛依然看着自己脚下的御花园的鹅卵石路面。

“魏裔介啊,你真会说话。”孝庄嫣然一笑,随口说道,“魏裔介,你再看这棵翠松长得怎样?”

“很好,它现在正值幼年,虽然矮小,但翠绿挺拔,大有直冲云霄的气势。”魏裔介手扶那棵青松,昂着头朝树冠顶部望去。阳光直射下来,魏裔介不停地眨着眼,可他的眼睛却正对着这刺眼的光芒望去,望着树冠,望着树冠上蔚蓝的天空和缓缓飘过的几片棉絮般的洁白的云朵。孝庄为魏裔介所言由衷喜悦,脸上漾出丝丝笑意,可她始终敛着。孝庄此时不觉地手搭凉棚,随着魏裔介的目光一起由树冠朝天空望去。

孝庄接着便说:“那就把这棵翠松引种到你府上吧,你看它魁伟高大,且傲霜耿直,多像你的性格呀。”

“多谢太后夸奖。”魏裔介急忙道谢。

随后,多尔衮面对群臣向魏裔介问到了当时朝政问题。魏裔介随口进言道:“我大清刚刚定鼎,万事待兴,典章制度俱不健全,朝野上下人员壅滞,人心大多散漫不整,且有部分官员随心所欲,骄奢淫逸,这都会为我大清立朝带来隐患。”

接着裔介又直指当时政务的软弱环节,并诚恳提出朝廷在用人上要因人适用,每一位预选的官员都要经过多方面认真仔细地考核,以察其相应的特长,适于哪个职务,然后才可委以重任。魏裔介又特别提出任用总督以下的地方官员尤其不能马虎。因为这些官员,朝夕与民相处,关系民众命运,权利极重,他们左右着,关系着民众的切身利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他们都得管,是百姓的衣食父母,且手握生杀大权,民众个个不得不对其敬畏顺从。为此地方官选的好,他们就会带领一方的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反之百姓就会遭殃。魏裔介一连讲完后,多尔衮说道:“魏裔介你说得很深刻适时啊。”这时,一旁的大臣们也都在点头称是。

魏裔介此言确实直指一些不法、不廉的地方官不负责任,得过且过,只知抽油水的不良官僚作风。

多尔衮凑到孝庄身旁商议说:“以本王看,就让魏裔介把其所言写成奏章,由大学士洪承畴负责审议实施,可否?”孝庄即点头应允。

此时,阳春的暖日直射孝庄,把其脸颊照得绯红,她不由得抬起头眯着双眼,看着烈日道:“晌午了吧?大家都别走了,跟哀家和摄政王一起到御善房用膳吧!范先生,这群臣午宴就由你来负责安排吧!”

“老臣遵命。”老臣范文程领旨头前带路径直来到了御善房。这位范文程是明朝儒生,辽宁人,深通汉文化,在当时满洲人建立的大金国内做高参,后升至大学士。

入厅后,范文程问道:“太后、王爷,这午宴群臣怎么个坐法?是依品级落座吗?”

“那当然了,要不这样那不就没大没小了吗?”孝庄轻声答道。

范文程双眉紧皱有些为难的说道:“王爷,那就麻烦了,这群臣中三品以下的官员可只有魏裔介一人,这还要为他单独在后面开桌吗?”

孝庄看了多尔衮一眼,并无恶意地批评范文程道:“我说范先生,你今天怎么这么罗嗦呀?不必为魏裔介单独开桌,把魏裔介叫到我们这边来便是了。”

范文程听到孝庄吩咐后,愣住了。多尔衮转脸向他厉声道:“你还楞在这里干啥?还不差下人快请魏裔介去!”

范文程随即转告下人,下人透过群臣走到魏裔介身边对他轻声说:“魏大人,太后、王爷有请。”魏裔介先是一怔,随后健步来到了御桌旁,再向孝庄、多尔衮面道:“谢皇上、太后、王爷恩典,愚臣给皇上、太后、王爷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