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相国魏裔介
6568000000008

第8章

北京已至中秋的天气是很凉的,为此,吴良辅站在那儿直打哆嗦。看着吴良辅的狼狈样,孝庄塌眯着双眼问道:“吴良辅你这是怎么搞的?”吴良辅还未来得及回答,便先打了个喷嚏道:“回……啊回……回太后话……啊嚏……”话没说完随后又一个喷嚏,弄得满堂偷笑。孝庄也是哭笑不得。其时孝庄早已料知缘由,不耐烦地说:“赶快换衣服去吧!这个架势还来见哀家,还有没有规矩。”吴良辅“喳”一声,撅着屁股跑下去了。

随即孝庄又严肃地对幼帝顺治大声训道:“皇上你今年多大了?”

“额娘你果真把儿臣的岁数忘了吗?儿臣不是十二岁吗?”顺治看着孝庄迷惑地问道。

“我岂能把你的岁数忘了呢?哀家是让你自己来回答!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打算怎么样?你有没有大志!整天和那些宫女太监们不是上树找鸟蛋,就是捉迷藏。你还知不知道你是大清的皇上,是天子,是一国之君!我嘱咐过你,平时多到御书房看看文章写写字。你倒好,整天乱跑,荒度光阴,俨然失去了一个做国君的标准。我是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你身上的,照这样下去你怎么能早日临朝呢?”说到此处孝庄显些心酸。

孝庄这么一讲,同样已是十二岁的福临也按耐不住激动的情绪,他用稚嫩的童音反驳道:“你整天只知道和多尔衮在一起!哪里关心过儿臣!哪时问过我的学业!多尔衮,我恨死他了,什么事都瞒着我,不让我问,不让我管,根本就不把我当作皇上看。前些时候还加罪害死我的哥哥豪格。(豪格,幼帝福临的同父异母哥哥,因看不惯多尔衮的专政,被多尔衮发现后迫害至死。)额娘这些难道你就不知道吗?”幼帝福临的恶语可把孝庄气坏了,她觉得很没面子,觉得儿子在揭她的短。为此孝庄好像要把积闷多年的气愤都要抛洒出来似的,说是迟那是快,抬起手就打向了福临,福临下意识地躲闪一下,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孝庄的玉手却轻轻地搭在了福临的肩上,顺势把福临搂进了怀里。看着和自己差不多一样高的福临,孝庄关心地说道:“孩子,额娘知道这些年来你心里的委屈比谁都大,可是连额娘也不得不顺从着他,我们孤儿寡母实在势单力薄呀。”孝庄紧紧地抱着福临,脸贴着脸叹息道:“额娘下嫁于他并非一时冲动,好在你已经长大,额娘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如今摄政王一人亲领正白、镶白和正蓝三旗,他的养子多尔博已开始统辖正红、镶红二旗,两蓝旗的重臣们像何洛会、锡翰、巩阿岱等都受到了重用,都当上了内大臣或护军统领,并且参与议政,成了他的心腹。冷僧机更是青云直上,至于耿直的索尼和鳌拜却连连被贬。孩子,摄政王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你一定得忍住呀,记着,大丈夫要能伸能屈,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狗屁摄政王,他占了我的额娘,还想占我的皇位。他是罪不容诛!”“孩子,快别这么说了,小心隔墙有耳。”孝庄小心地说道,“孩子,你不是早就想学治国方略,早日临朝吗?来……来,快见过魏先生!魏先生博才多学,穷达事理,深知治国方略,会有助于你日后指点江山的。你要悉心求教于魏先生呀。以后你要称先生或师傅。”

魏裔介听了忙叩头说道:“太后,皇上,快别这么说了,愚臣知识浅薄,不敢在皇上面前称师。”

“好了,魏先生,快别这么客气。回头哀家让仆役把御书房好好打扫一遍,你们就准备在此授书吧”。随即孝庄又说道:“魏先生,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吧?”

“回太后话,再过两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不过……”

“不过什么?先生快快讲出来嘛!”“回太后话,说起中秋节愚臣有一事相求。前些时候下臣向摄政王上了一道折子,是关于河北一带由于受到多年来的战争创伤,人民难保最基本的生活,甚至吃不上饭,有集体出外讨荒现象,随后我朝也接连下了几次恩旨,让各地官署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但各地方官行动缓慢,至今状况不见好转。直隶是京畿重地,只有直隶稳定,京畿才可稳定,京畿稳定才会促使朝政稳定。希望太后能够早日催促摄政王下旨力促河北各地开仓放粮,减免税款,让这一带人民沾到实惠。”“好,魏先生你说的很重要,哀家会马上催促摄政王下旨的,不能让一方无辜的百姓饥饿而死。魏先生,希望你在对皇上授书之余多到外面去转转,以体察民情,发现问题及时向朝廷汇报,以完善我朝不及之处。”

“微臣遵命。”魏裔介答道。

“魏师傅,你看这御书房大不大?比起你家的书房怎么样?”顺治指着他的御书房好奇地问道。

“回皇上话,微臣的书房怎敢与皇上的御书房相比。不过……说起书房,微臣愿向皇上讲一讲微臣高祖魏谦光在家乡所建的慎斋书院。它座落在柏乡县城西六里处的薛庄(现在的柏乡县巨鹿庄)。这里西倚太行,东望县城,向西可远观太行晚翠,向东可近闻城内晨钟暮鼓,四周田园环绕,小河纵流,绿柳成荫,遮天蔽日,且清静悠远,无市井烦恼,无案牍劳形,虽然往来不乏有白丁,但谈笑更有鸿儒。那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蓝砖红瓦构建的书房楼内藏书甚丰。各地的文人贤士,都不远千里前去拜读。所以这慎斋书院,在我们那一带是绝无仅有的,名气很高的文化圣地。微臣能有今日不能不说是与常去慎斋书院拜读有关。尽管如此,这慎斋书院也不能与皇上的御书房相比呀。”魏裔介自豪而动情地向皇上讲道。

听魏裔介讲述,顺治对道:“魏师傅,你所说的这个慎斋书院,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真是修身、养性、求学的好去处呀。等朕亲政以后一定要到你家乡的慎斋书院去拜读观赏一番,好开开朕的眼界。”

“那将是微臣莫大的荣幸。”魏裔介答道。

随后,顺治又指着御书房那堆积如山的书籍问道:“魏师傅,这么多的书,你让朕从何学起呀?怎么个学法呢?不如干脆,你就直接教教朕怎样早日临朝,来治多尔衮的罪好了。”

魏裔介听后严肃地对顺治讲道:“皇上,如今宫廷形势复杂,你正年幼,不懂得控制局势,此言以后不许再讲,这样跑出风声会生出事端来,到时我们君臣将无法收场。”此时顺治抓耳挠腮努着小嘴说:“那这么多的书,朕学到何时为止呢?”

此时魏裔介耐心地对顺治讲道:“皇上,微臣今天先来给你讲这一课。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凡事要循序渐进,不会一蹴而就。尤其是学业,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的态度。要潜心劳作,不可嬉戏浮飘。学习与创业皆是如此。”说到此,魏裔介记起了一句古训,对顺治讲道:“皇上您要牢记唐代国学大师韩愈夫子曾说过的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历代的贤君良相皆把此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牢记在心。皇上您也须深解其义呀。”

听完此言顺治不住地点头,并多次重复此言,思索其意。

魏裔介又道:“皇上,太后曾言让下臣作你的侍讲师,看中的不只是下臣通达时务的学识,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下臣严厉规矩的做事态度。不是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太后要下臣为了你的学业,严格要求于皇上。希望皇上不要自觉委屈。为此,皇上可以不称下臣为师,但您永远是下臣忠诚的皇上,教您一日下臣就要像对待学生一样严格要求于您,下臣要尽其所能的把华夏文化精髓授之于您,这是微臣的职责,微臣的义务。反之,微臣就是误君误国的天下罪人。”魏裔介深入浅出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顺治灌输着如何勤奋好学与开卷有益的道理,只见小顺治在书桌前听得十分入神,一动不动。魏裔介继而又道:“皇上您虽然岁数小,但微臣十分敬佩您的才智,钦佩您的胆识,从您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出,您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胆略的国君,微臣感到十分欣慰。不过凡事不可急于求成,要有时间,要有过程。您的远大志向全在这堆书里,它会告诉您怎样治国,怎么驾驭朝臣,怎样做一代明君。它是您走向辉煌的阶梯,是您实现理想的依托。”最后,魏裔介恳切地说:“皇上发愤读书吧,知识丰富,眼界就开阔了,您的思维会变得旷达而敏捷,您的一切治国宏愿才有可能实现,您所遇到的困扰才会迎刃而解。”

魏裔介的此番善意忠言,顺治听得彻骨铭心。顺治紧攥拳头,铿锵有力地说道:“魏师傅,学生会把您的教诲,牢记心中,不敢再有丝毫怠慢而荒废学业,快给学生授课吧。”

看着幼帝渴求真知的目光,听着顺治铁骨铮铮的誓言,魏裔介面庞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那我们就从汉学的启蒙学《千字文》、《三字经》开始。记着,初之学,您不但要多读、精读,还要多写,以加强您的记忆和熟练您的笔法,理解每个字的出处含义。记着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道理。’”顺治像是已理解了师傅的教诲,用力地点着头。

魏裔介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少年天子,仿佛觉得他比起宫外同龄的孩子看上去要大的多、成熟的多。这可能皆是因为他身处皇宫每天接触的尽是一些儒贤武将的缘故吧,魏裔介对这一点感到很欣慰。

自此,顺治常常黎明即起,秉烛夜读,日日不息,不敢耽误一刻光阴。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御书房里又传出琅琅读书声,稚嫩却很高亢,清脆而且嘹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