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6570600000091

第91章 儿童颈椎骨折与脱位(2)

颈椎侧位X线检查是创伤性和慢性颈痛的标准投照体位。前后位、斜位X线片有助于解释侧位片所发现的问题。但是,对于不合作的儿童只能投照侧位片。前后位、屈伸侧位片对诊断有可能很有帮助。对于急性颈椎损伤的儿童,只有在阅读静态X线片之后,而且患者清醒和能够合作才能在仔细监护下摄取屈伸侧位X线片。

阅读颈椎侧位X线片时,注意观察椎体前后方的轴线、椎体间隙。还要仔细观察Swischuk棘突椎弓线(图14-8)。儿童颈椎侧位X线片上缺乏前凸并非是异常的表现。在成人和年长儿童的侧位X线片,由椎体后壁、椎板和棘突前方所形成的椎管呈烟囱样形状(图14-9)。而年幼儿童因后方棘突椎板线不易辨认,所以椎管无明显的烟囱样形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还应测量椎前软组织间隙,通常在C2下缘测量软组织厚度,正常时<7mm,在C6H37水平<21_。在吸气时咽喉壁紧贴椎体,强力呼气可引起咽后间隙软组织阴影的増宽,哭闹使舌骨和咽壁向前移位,也増加了阴影的宽度。当阅读哭闹儿童的颈椎X线片时,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时更为明显(图14-10)。Cattell和Filter曾随机抽样160例正常儿童,年龄介于1-16岁,摄取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证明9%儿童的C2相对C3有明显的前移,15%儿童有中等度的前移。40%的8岁以下儿童有C2明显的前移。因此,C2相对C3前移最为多见,其次为C3相对C4前移,通常限定在4mm内。Swischuk采取沿着G、C2和C3后弓划一连线的方法,评价假性半脱位。该线在C2后弓后方1.5mm内通过,视为正常范围。

有研究证明,只能50%颈椎损伤和问题,能够在常规X线片确定诊断。因此,需要做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断层X线、CT扫描、MRI和骨核素检查均有助于儿童颈椎损伤的诊断。X线断层采取的体位比CT扫描节省时间,对层面较少的检查不需要服用镇静药。儿童只能坚持数秒到数分钟,为获得足够的层面则需要服用小剂量的镇静药。X线断层对普通X线不易辨认的部位提供清晰的图像,通常用于确定寰枢椎、C2以下水平骨折,以及关节突半脱位时侧块的位置。颈椎屈伸侧位X线断层对评价Q、C2更有帮助。

CT扫描可提供轴向平面的信息,还能根据需要进行三维重建。CT扫描可获得屈伸位图像,有助于颈椎是否稳定的评价。年幼儿童做CT扫描和其他特殊检查需要仰卧位。相对于身体来说,儿童头部较大。当仰卧于检查床上,较大的头部将颈椎推向后凸的位置,因此,要想获得中立位图像则需要在屈曲位上扫描。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在肩下垫上毛巾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4岁以下儿童做CT扫描需要服用镇静药,可用儿童镇静复合剂或苯巴比妥。MRI检查主要用于儿童的软组织而不是骨组织损伤的诊断,其实对评价骨组织和软组织均很有益处。对于64岁以下的儿童,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则需要麻醉,因此,限制了MRI检查在儿童中的应用。

其他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动脉造影和脊髓诱发电位等,但脊髓造影、动脉造影正在被MRI检查、CT扫描技术所替代。由于上述检查都需要全身麻醉,应尽可能的相互合作,在同一麻醉下做多项检查。

当获得儿童颈椎影像学检查资料之后,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些资料,显然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一是儿童颈椎椎体、终板的不完全骨化、发育上的特殊问题和活动幅度大,对儿童颈痛、颈部僵硬的X线片的解释容易产生混淆。颈椎创伤的X线片可能最难解释,出现错误的概率较高。与肢体影像学资料不同,没有对侧可供对照和比较。二是儿童因疼痛和恐惧而不能配合检查,不能保持以获得满意、准确位置的X线片需要的体位,使问题更加复杂。三是需要医生熟知儿童颈椎正常发育、常见的解剖变异,以及不同年龄儿童发育上的一些特殊问题。

在确定影像学诊断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儿童的一些特殊问题,包括颈椎的活动幅度大、假性半脱位、曲度的变异以及哭闹引起咽壁后间隙的改变等。

正常儿童的颈椎是脊柱最富有柔性的部位。在年幼儿童很难确定正常与异常的活动幅度,关于未发育成熟儿童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资料很少,所以多数概念是借用成人的资料。寰枢关节是儿童颈椎活动幅度最大部位,寰枢旋转活动占儿童颈椎旋转活动的50%,其侧屈活动幅度也很大,但齿状突限制了后伸活动。如果在G、C2前屈>10°摄取侧位X线片,可出现半脱位的征象。寰枕关节允许一定幅度的屈曲和伸展活动,但几乎没有旋转活动。c2、c3关节有些屈伸活动,但无旋转活动。

相对活动幅度比较大的Ci-c2关节介于两个相对僵硬的关节之间。因此,寰枢关节的应力较集中,可以部分的解释此水平损伤发生率高的原因。

Fielding应用成人标本研究G-C2关节的屈伸活动幅度。寰椎前弓因横韧带坚实的固定在齿状突后方上,寰椎后弓与齿状突前关节面有很小的关节间隙,称为寰齿间隙,

在侧位X线片测量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弓后缘的距离。副韧带如连接齿状突尖与枕骨髁内侧的翼状韧带及关节囊韧带进一步増强了稳定性。试验所用的标本由枕骨、寰椎和枢椎组成,在匕上施加方向向前的载荷,直到韧带完全断裂。结果发现成人G从齿状突向前移位3mm是在正常范围内(图14-11)。当寰齿间隙在3-5mm时发生横韧带断裂;寰齿间隙在10-12mm时所有的韧带均断裂。在侧位XADI为齿状突与寰椎前弓间隙;SAC为齿状突与寰椎后弓间隙,也称为脊髓有效空间。

线片上测量儿童颈椎寰齿间隙,正常儿童的寰齿间隙达到4mm。如果为屈曲位摄取的侧位X线片,寰齿间隙出现不对称,应在齿状突的中部测量。当在中立位测量的寰齿间隙有轻度増加,表明有横韧带损伤。这是急性颈椎损伤有意义的征象,此时摄取屈伸应力位X线片有潜在的危险。

Cattell以8岁以下儿童作研究对象,在屈颈20°摄取的X线片上测量寰齿间隙,发现3mm或稍多于3_为正常范围。Penneecot做了更细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寰齿间隙在过屈位的平均值为3±0.7mm。在过伸和过屈位的差值为0.5±0.7mm。正常儿童寰齿间隙的上限为4.5mm。儿童寰齿间隙的増加可能与韧带松驰和未完全骨化的结构有关。儿童寰齿间隙増加是否因未骨化结构的软骨増厚,或真正的韧带松弛所致,还没有肯定的解剖学资料。在年幼儿童过伸应力位侧位X线片,因为寰椎前弓向上滑移超过齿状突的骨化部分,而相对于齿状突未骨化的尖部,这是正常的X线征象,注意不要误解为齿状突发育不良。

儿童颈椎棘突间隙的改变对诊断创伤性韧带撕裂有帮助。在任何一个水平,棘突间隙大于上下水平的1.5倍时,表明有韧带损伤。棘突间隙増加、关节突散开和椎间隙后侧増宽,证明是导致儿童颈椎不稳定的损伤。Swischuk棘突-椎板线可作为病理性半脱位与假性半脱位相鉴别的指南。在屈曲和伸展应力侧位X线片上,正常时Q、C2、C3棘突的前缘应为连续的弧线,每两点之间偏移不超过1-1.5mm。

儿童颈椎关节突的角度也在变化,G-?2的关节突角出生时为55°,到8岁时却増加到70°。下位颈椎的关节突角度也从新生儿时30°増加到成人时的65°。儿童关节突相对扁平,増加了颈椎活动幅度和向前易位活动。儿童缺乏Luschka关节也与过大活动幅度有关。

颈椎曲度的变异,例如在中立位尚失正常颈椎的前凸并不意味着颈椎损伤。Weir研究发现20%成人在中立位的侧位X线片上表现颈椎变直或轻度后凸。将下颌压低2.5cm,70%成人有上述X线表现。儿童颈椎侧位X线片也有相似的表现,在8-16岁儿童中比年幼儿童更为普遍。Cattell和Filter发现16%的年幼儿童在单一椎间隙有向后成角。

五、儿童颈椎损伤的制动原则与方法

儿童颈椎损伤的初期处理,甚至多数确定性的非手术治疗都需要对颈椎采取固定或制动措施。以往通常采取石膏固定,现在已被各种支具所替代。适用于儿童颈椎制动的支具,可分为由塑料制成硬性支具和由海绵制成的软性支具。硬性支具的力学性能比软性的好。但是,最好的支具也只能使颈椎活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研究证明还可能发生屈曲17°和伸展19°的颈椎活动。头颅-躯干石膏又称Minerva石膏,是儿童颈椎损伤很好的制动方法。用热塑料制成的改良式茄克衫支具适用于年长儿童颈椎损伤的制动。

头颅-骨盆环固定,最早由Perry-Nickel于1959年用于成人颈椎融合的制动,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动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用于颈椎和脊柱的牵引。头颅-骨盆环也适合于儿童颈椎损伤的制动,但有针道感染、松动穿通硬膜等并发症。有关儿童HAL-针置入位置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研究表明,通常应从前外侧和后外侧置入颅骨钉,并保持与颅骨垂直,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防止发生颅骨钉松动。对于年幼儿童,应做颅骨CT扫描以确定颅骨是否有足够厚度。Letts发现6岁以下儿童颅骨厚度个体差异较大,

10-16岁儿童频骨明显増厚,16岁以上者与成人相似。他们还发现厚2mm频骨可被160英镑重量负荷完全穿透,而这个负荷低于成人转矩压的推荐标准。因此,2岁以下儿童不适合应用头颅环制动,因为颅骨尚未出现完全锯齿状缝隙,18个月前前囟门仍开放,6个月后囟门还没闭合。

头颅环-躯体石膏和头颅环-塑料背心(图14-12)是头颅-骨盆环的替代品,在成人中应用获得了与头颅环-骨盆环相似的结果。但在儿童病例中使用却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很难预制服帖的塑料背心,从而影响颈椎的制动作用。

由于预组装的头颅环-塑料背心多不合适,因此,Mubarak对儿童组装定制头颅环-塑料背心提出如下要求:

用柔性的铅线环绕头部,确定头部的大小和形状;(2)预使用HAL-环的直径应比铅线的模型环大2mm;(3)用石膏的躯干模型制作聚丙烯的双壳背心;(4)做线性测量保证上部结构的适当长度。

(第二节)新生儿颈椎损伤

产伤和新生儿的创伤可产生致命的颈椎和脊髓损伤,特别是臀位难产,更可能导致颈椎和脊髓损伤。头位难产因需要转位,也可能发生上位颈椎损伤。

Shulman曾发现创伤性分娩引起了环枕、环枢脱位齿状突骨折和脊髓损伤。通常累及上位颈椎,但下位颈椎的损伤也有报道。除了成角前拉,臀位产的暴力牵拉似乎是最常见的损伤机制。Bresnan和Abrom注意到胎儿在宫内时颈椎过伸,经产道的臀位分娩可能导致25%的脊髓损伤,但采取剖宫产可避免脊髓损伤。Tawbin在600例新生儿尸检中发现10%尸体有颅脑、脑干和脊髓损伤。

新生儿颈部肌肉的神经控制发育尚不完全,正常婴儿在3月龄之前,还不能支撑头部,因此,新生儿不具备抵抗分娩过程中过大的扭力和牵拉,保护颈椎、脊髓避免损伤的能力,甚至在出生后数月内也不具备这种能力。一般认为,儿童颈部韧带松弛,不能保护弹性较小的脊髓,也可解释放射学无异常的脊髓损伤(SCIWORA)的发生机制。因产伤死亡的新生儿尸检研究,证明脊髓有长节段的改变,提示纵向牵拉是主要因素。而成人脊髓损伤,典型者只累及较短的节段。分娩引起的脊髓损伤主要病理改变包括撕裂、水肿、充血、局部软化和灰质内出血,并有神经根撕脱和硬膜撕裂。病理学家只注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而没有特别关注骨骼的损伤。Yates从78例流产儿和114例死亡的新生儿中随机解剖了30例脊椎。他注意到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出血,神经根、神经节撕裂和出血是比较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中2例有脊髓损伤,1例为脊髓充血,另1例有双侧外侧索坏死。19例在一侧或两侧椎动脉周围有明显的出血,表现为新月形的硬膜血肿,抑或大量的出血。如此广泛的神经、脊髓等软组织损伤必然也发生了骨骼损伤,但作者忽视了骨骼损伤问题。

文献上缺乏产伤所致骨骼损伤的资料,可能因为婴儿的脊柱大部分由软骨构成,应用X线诊断技术不能显示软骨或软骨、骨截面的损伤。特别去除引起畸形的外力后,脊柱看似正常。如果常规X线检查正常,则有必要作伸屈位X线检查。MRI检查在诊断上位脊髓压迫症比CT扫描有更高的分辨率。但是,儿童做MRI检查也有一些问题,如扫描时间长,骨骼分辨率低。因此,有时需做CT扫描和MRI两种检查。对于出生时颈部松软的新生儿,特别是有难产病史者,需要与颈椎损伤相鉴别。完全性松弛麻痹而无反射者,一旦脊髓休克过后,将出现典型的反射充进。Jones和Hensinger曾报道1例分娩引起的C2脱位的患者,患者表现肌力减弱和肌张力低下,一直诊断为Larsen综合征,2岁时才做出颈椎脱位的诊断。

新生儿颈椎损伤的治疗通常限于非手术治疗。初期治疗的目标是恢复颈椎的生理力线,将患者仰卧于附有颈拖的特殊床上。以后使用颈胸支具维持复位,骨骼损伤通常能够迅速愈合。如果出现颈椎不稳定,允许择期实施颈椎融合手术。Jones和Hensinge曾对20月龄的幼儿成功的实施C2-C3融合手术。

(第三节)放射学无异常的脊髓损伤

放射学无异常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withoutradiographicabnormalities,SCIWORA)的定义是指患者有脊髓部分或完全损伤的临床表现,在X线片、CT扫描却没有骨折。这是儿童一个特有的综合征,曾有数种学说解释这种特殊的综合征。一般认为,儿童脊柱富有比成人更大的弹性,允许发生很大的变形而不发生骨折或脱位。Leventhal证明脊椎牵长5cm不发生骨折或脱位,而脊髓拉长0.6cm便发生断裂。轿车安全带引起的牵拉。

(a)4月龄婴儿的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C4骨折已经愈合,这是1例分娩性损伤引起的C4椎体骨折和臂丛神经损伤;(b)MRI扫描显示没有椎管受累及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