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6570600000092

第92章 儿童颈椎骨折与脱位(3)

损伤是这种脊髓损伤的典型机制,患者有SCIWORA综合征伴有脑积液纵隔瘘。Pang曾比较两组儿童脊柱遭致轿车挤压伤,一组是俯卧位受伤,另一组是仰卧时受伤。两组病例都有内脏损伤,但只有俯卧一组的儿童发生脊髓损伤。由此推论,脊柱过伸性损伤是产生SCIWORA的机制。一般认为,儿童韧带松弛、颈椎活动度大、头部相对比较大、颈部肌肉发育比较差以及分布脊髓的血管未发育成熟等,都是脊髓损伤的促发因素。SCIWORA综合征占儿童颈椎损伤的7%-66%,多见于8岁以下的儿童。年幼儿童放射学无异常的脊髓损伤,似乎有累及上位颈椎创伤的倾向,其中50%者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而年长儿童通常为不完全的神经损伤,多数累及枢椎以下颈椎。文献资料表明,延迟出现神经症状多达52%。一组55例儿童SCIWORA,22例为完全性脊髓损伤,33例为不完全脊髓损伤;10例累及G-C4,33例累及C5H38)12例累及胸段脊髓;2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中,21例为8岁以下儿童,其中2/3病例年龄<4岁。Pang还报道8例儿童SCIWORA在损伤后3天至10周,突然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又称为神经损伤再次发作,可能颈椎存在潜在的不稳定。

SCIWORA综合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初期神经检查的结果,约为25%的患者有晚期神经功能的恶化。为了确定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首先进行X线、CT扫描或MRI检查,除外隐匿性骨折和脱位,因为颈椎骨折和脱位是不稳定损伤,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其次,密切进行临床观察,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加剧,或者出现新的体征。采取硬性颈部支具固定,防止神经损伤再次发作。

儿童SCIWORA综合征的治疗除了全身支持治疗,伴发损伤的处理外,主要是颈椎和脊髓损伤的治疗。如果脊髓损伤在8小时内,应该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节苷脂GMl(Ganglioside,GM1)。甲基强的松龙具有减轻脊髓水肿、抑制炎性反应以及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神经节苷脂是一种复合酸性醣苷脂,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甲基强的松龙的用法,首次剂量30mg/kg,在15分钟内从静脉内输入,以后5.4mg/kg作为维持剂量,23小时内输入。使用硬性支具固定,维持颈椎的稳定,防止发生再次损伤。应该密切观察神经功能的变化。用3个月支具固定之后,对颈椎是否稳定进一步做出评价,主要采取摄取动力性颈椎侧位X线片、伸屈位CT检查,寻找潜在的颈椎不稳定。如果有明显的不稳定可能需要外科治疗。文献资料证明,采取椎板减压手术不仅不能改善脊髓功能,还可产生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等并发症。

(第四节)寰枕关节损伤

创伤性分娩和机动车事故可引起寰枕关节脱位,表明有翼膜和翼状韧带断裂(图14-14)。寰枕关节脱位很少有存活的病例(因为颈髓发生横断性损伤)。由于寰枕脱位也可自发复位,所以初期可能发生误诊或漏诊。Bohlman曾报道1例成人和1例14岁的儿童在血管造影之前没发现任何损伤,后来血管造影证明为椎动脉的牵拉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因突然减速的机动车事故,惯性使头部向前引起突然寰枕脱位,瞬间又自发的复位,所以,X线检查完全正常。尸检发现寰枕关节脱位、脊髓和椎动脉断裂。Evarts曾报道1例11岁儿童遭致机动车事故,患者主要有呼吸窘迫、频神经功能丧失和左侧偏瘫。Georgopoulos描述3例儿童创伤后寰枕不稳定,其中2例出现急性循环呼吸衰竭和神经功能丧失。1例儿童主诉头痛和暂时发作性头部变轻,

后来经运动系统检查异常而发现寰枕关节损伤。

对于罕见的存活的病例采取适当的体位和轻柔的牵拉使其复位,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牵拉损伤的部位(图14-15)。颅骨环-躯干背心环牵引后,采取颈枕后融合是确定性的治疗。慢性或迟发性寰枕不稳定的诊断比较困难。仔细控制的屈伸侧位X线片或CT扫描重建,进行计算Powers比值,有助于确定诊断。

枕骨髁部骨折在成人和儿童都很罕见。多层面的CT扫描重建是确定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段。Anaerson和Montesano曾报道6例枕骨髁部骨折,包括1例3岁儿童因碰撞外力所致的压缩性骨折。他们确认有3种类型的骨折,即枕骨髁部压缩性骨折、颅骨基底骨折延伸至枕骨髁部、撕脱性骨折。只有后者为不稳定性骨折。

Rodgers对5例6岁以下儿童实施寰椎融合术,术后产生颈椎后突増加,因此,强调在颈椎轻度屈曲的位置进行融合,防止发生可以预测的颈椎后突畸形。

一、枕骨至第2颈椎融合术(不用内固定)

年幼儿童的寰椎缺乏后侧结构,或在分叉部分存在广泛的剥离。从枕骨至第2颈椎(C2)的后侧融合,一般用髂骨作移植材料,并从枕骨形成骨膜瓣,为移植骨提供一层成骨组织。

手术操作:患者被麻醉后应用颅骨环-躯干背心固定。年幼儿童用64根颅骨钉,采取低扭矩的方式固定至颅骨环上。年长儿童可用4根颅骨钉,应用X线电视透视确定头颅环-躯干塑料背心的固定位置,以及俯卧位时头颅和颈椎的位置。虽然切开皮肤后,可触摸到枕骨和棘突,使用X线电视透视定位有助于确定解剖标志和颈椎的水平。

采取从枕骨(C3)后方纵向切口,注意不要显露C2以下的颈椎,以避免融合扩大到较低的部位。用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到皮肤和皮下组织以控制出血。沿皮肤切口向深部解剖,显露C2的棘突,一般容易确认Q后侧结构和硬膜。确定匕棘突后,采取骨膜下向近端的Q和枕骨进行钝性分离,避免完全显露硬膜,尽可能保留脂肪、韧带组织的完整,棘突间韧带也应保持完整。

在枕骨后侧形成三角形骨膜瓣,基底位于枕骨大孔上缘,基底宽3Mcm,顶端位于枕骨的近端。用骨膜剥离器将枕骨骨膜从枕骨向G、C2棘突翻转(图14-17a、b)。将三角形骨膜瓣的顶端缝合到C2的棘突上,两侧缝合至C;两侧的椎弓或任何的软组织上。然后,从骨膜下显露Ci未被骨膜瓣覆盖的部分,用动力骨钻去除枕骨和GH32骨骼暴露部分的骨皮质(图14-17c)。将切取自髂嵴的骨条置于骨膜瓣的表面及两侧(图14-17d)。不用任何内固定,采取缝线缝合骨膜。常规闭合切口。将躯干茄克衫支具或头颅环-躯干塑料背心连接。用头颅环-躯干石膏固定,直至X线摄片检查显示已获得良好的融合,通常需要3-4个月。尽管文献资料支持用自体髂骨作植骨材料,但并没有库存异体骨影响融合成功率的证据。

二、枕骨至第2颈椎融合术(使用3根钢丝固定)

对于年长儿童Ci、C2后方结构完整者可米用Wertheim和Bohlman介绍的使用3根钢丝固定的方法,进行枕骨至第2颈椎的后路融合。由于颅内的横窦和矢状窦都位于枕外粗隆的头端,钢丝穿过枕骨粗隆的外板,不会发生危险。

手术操作:手术前用颅骨牵引,使脊柱获得稳定。患者俯卧于带有可转动的支架和头托的手术床上进行侧位X线电视透视,确定颈椎是否获得适当的解剖轴线。皮下注射1500,000的肾上腺素。选择后正中皮肤切口,起自枕外粗隆,向远端纵行延长,止于03的棘突。采取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再用骨膜剥离器显露枕骨和颈椎椎板,注意保持在中线操作,可避开椎旁静脉丛。在枕骨大孔上方2cm、枕外粗隆两侧的颅骨外板用高速钻头制作骨槽,使之在中央部位形成一个骨嵴(图14-18a)。利用布巾钳在骨嵴上做一个只通过颅骨外板的骨孔。用20#钢丝从一侧穿入骨嵴上的骨孔,环绕骨嵴后再从同侧穿入骨孔,形成钢丝攀。再用双股20#钢丝环绕(的后弓,形成钢丝攀。第3根钢丝通过C2脊突基底所预制的骨孔,并环绕C2棘突形成钢丝攀(图14-18b)。3根钢丝可从两侧固定植骨块从髂后上嵴切取长宽合适、略有曲度,并含有骨皮质和松质骨的骨块,将骨块分成长宽相同的两块,每块钻3个骨孔(图14-18c)。用电钻磨除枕骨和Q、C2椎板的骨皮质,将骨块置于合适的位置,用两侧的钢丝固定(图14-18d)。再将小片的松质骨放置在植骨块之间及其周围。分层缝合闭合切口。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

术后用硬质颈部支具或颅骨环-躯干背心固定8-10周,然后用软质的颈领再固定6周。

三、枕骨至第2颈椎融合术(使用U形棒和椎板下钢丝固定)

当枕颈部出现其他骨骼畸形时,例如Ci后弓缺如,融合可扩大至枕骨,使用U形棒和椎板下钢丝的方法通常可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内固定。

手术操作:采取纵行中线切口显露枕骨基底和上部颈椎棘突,在相对无血管的肌间隔内向深部做锐性分离,采取骨膜下显露整个术野,近端分离至枕外隆突上方,侧方分离至枕外隆突水平的两侧。用适当长度的Lu-que钢丝制作一个理想形状的不锈钢棒的模板。在枕骨大孔上方2.5cm、中线侧方2cm的两侧各钻2个孔。钻孔时注意避开横窦及乙状窦,每侧的两孔之间至少留10mm完整的骨皮质以保证可靠的固定。继之,在中线两侧的两孔之间的硬膜外的平面穿入Luque钢丝,再于上部颈椎的椎板下穿上钢丝。按照模板将U金属棒预弯成理想的角度,通常需要保持135°的头颈角,并有轻度的颈段脊柱前凸,使用折弯器有助于弯曲金属棒,再将钢丝牢固的固定于钢棒上。将寰椎、枢椎椎板及枕骨去除骨皮质后,进行自体松质骨移植。

(3)和(的用倒U形金属棒和节段性钢丝进行颈枕融合;和由颈枕融合术后的X线影像术后处理:戴费城颈领(Philadelphiacollar)或者枕颈支具直到融合稳定。

(第五节)寰椎、枢椎损伤

一、寰椎骨折

寰椎椎弓骨折又称为Jefferson骨折,也是儿童颈椎少见的一种骨折。文献中也只有散在的个案和小组病例报道,约占儿童颈椎损伤的5%。头部遭致轴向的压力负荷,经枕骨髁部传导至寰椎的侧块是寰椎骨折的发生机制,通常引起寰椎弓多处骨折(图14-20)。也有儿童寰椎弓一处骨折的报道,可能与软骨联合的折页样作用有关。因为侧块分离,寰椎横韧带可能断裂,导致寰椎、枢椎不稳定。在寰椎水平将椎管分成3等份,前、中1/3依次为齿状突、脊髓占据,后1/3为脊髓有效空间。

寰椎和枢椎之间的移位,成人>3mm、儿童超过4-5mm,通常提7K寰枢关节的韧带损伤。在儿童颈椎屈曲位X线片上,如果寰齿间隙>5,特别有外伤史者可诊断寰枢关节的韧带损伤。

普通X线片通常能够满意的显示寰椎椎弓骨折,CT扫描对确定寰椎弓急性骨折,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图14-21)。在颈椎正位X线片上,寰椎两个侧块増宽,超过枢椎两侧缘7mm,意味着横韧带断裂或从寰椎上撕脱。如果有明显的移位,采取伸屈位X线片确定寰椎、枢椎是否稳定,治疗上只需要外固定3-4个月,通常应用Minerva石膏或头颅环-躯干背心固定。如果出现寰椎、枢椎不稳定,择期实施寰椎、枢椎融合手术,但需要手术稳定骨折者非常少见。

二、创伤性韧带断裂

CT扫描显示q前弓骨折,但没有移位儿童寰枢水平可发生三种重要的损伤,包括创伤性韧带断裂、旋转半脱位和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的稳定几乎完全依赖韧带的作用,韧带在保持关节稳定的同时,还允许较大范围的活动。以旋转、伸屈为主要活动,也发生垂直滑动和侧方屈曲活动。环绕齿状突发生离心性活动,占颈椎旋转活动的50%。因此,旋转时寰椎外侧壁跨越(32-定范围的椎管,生理性减少了这两个节段间的椎管容积。Steel认为脊髓有效空间是防止脊髓损伤的缓冲区(图14-22)。当前移距离超过齿状突的宽度,有损伤临近节段脊髓的危险。

单纯性寰椎横韧带创伤性断裂及急性寰枢不稳定,正常儿童很少发生这种损伤。慢性寰枢不稳定则常见于罹患某些疾病的儿童,如Lareens综合征、Down综合征、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骨骼发育不良,如黏多糖病、多发性骨骶发育不良。寰枢不稳定和脊髓损伤与上位颈椎畸形,如齿状突骨、Klippel-Feil综合征、寰椎枕骨化等有关。某些颅面部发育异常也伴有颈椎畸形,如Apert综合征、半侧面部窄小。在这些疾病中,屈伸位CT扫描通常可发现或证明寰枢不稳定。

儿童G、C2不稳定遭致轻度的创伤就可能导致脊髓损伤。Watson-Jones曾经指出,齿状突完整时,寰枢前移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为脊髓被齿状突撞击更为严重。应该仔细检查是否有长束征、颅神经损害、括约肌麻痹和生理性耐力的改变。

一般根据颈部创伤病史,临床检查有四肢运动和感觉异常,或者括约肌松弛、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摄取颈椎侧位、伸屈侧位X线片,测量寰齿间隙>5mm,通常能够确定G-?2不稳定的诊断。

急性横韧带损伤的治疗,一般采取伸展位复位和外固定。如果寰齿间隙8_,或者有神经系统体征,表明寰枢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是实施CpC2融合手术的指征。10岁以下儿童,适应于Gallie和Brooks方法。术后用Minerva石膏或颅骨环-躯干支具固定8-12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伸屈位CT扫描检查,证实已获得了稳定。11岁以上年长儿童通常需要更稳定的内固定,Herring使用直径3.5mm骨皮质螺丝钉,经寰枢关节突固定。术后只需要用软性颈领固定8周。对于慢性不稳定如Down综合征,程度较轻的CpC2不稳定允许临床观察。但是易位>10<10mm伴有神经损害或曾有神经症状者,则有进行稳定手术的指征。对于长时期的不稳定者,需要一期牵引以减少移位的程度。

(一)Gallie寰椎、枢椎融合的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