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6591000000013

第13章 兴趣和工作,不是矛盾体

生活:找到的工作不是兴趣所在,越做越没意思,可丢了又太可惜。

修行:放下一个,才能拿起一个。

我有个朋友,多年前刚入职场的时候满腹牢骚,主要是由于工作和兴趣相冲突的问题。他喜欢摄影,但专业是财务。上大学的时候,他用在摄影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还多。毕业后,他一心想找个摄影方面的工作,可相关单位看他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没什么作品,就

一一拒绝了他。倒是有几家公司想聘他当出纳。他起初不想去,执着要找一份摄影类的工作,可眼看要从应届生变成往届生,再加上经济上也的确拮据,就挑了一家公司当出纳。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刚入职一年,每次跟我碰面都抱怨这工作不是兴趣所在,干着一点劲都没有,越做越乏味,越做越烦躁。“上班跟坐牢一样,憋屈死了。”这是他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

但几年后的现在,他开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生意还不错。工作室开业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为他庆祝。我问他 :“你干财务快十年了,都做到资产管理了,怎么就舍得辞职呢?”

他回答我说 :“我还是想干我真正喜欢干的事情,而且现在我喜欢的事情也可以成为事业了。”

我又说 :“我记得那时候你刚入职,成天抱怨工作不是兴趣所在,提不起精神。可后来一干就干了快十年,而且成绩不错。你怎么调整这种别扭心态的?”

他跟我说了一个事情。他刚入职的时候的确很焦躁,上班的时候没办法专心,总是在翻阅一些摄影类的网页以及相关招聘信息。后来被领导发现了,领导狠狠批评了他一通。他很恼火,就趁假期出去玩了几天。假期结束后,他又开始焦虑。为了缓解这种情绪,他把自己在假期拍的照片复制到了单位电脑上,午休的时候翻出来看看。周围的同事看到了,也都围过来看,还不断称赞他摄影技术好,他很高兴。

有个前辈问他 :“你是不是特喜欢摄影?”

他说 :“当然,摄影比财务有趣多了,我一直想当个摄影师。”

前辈问 :“那你怎么当财务了?”

他就趁机把自己的烦心事跟前辈聊了聊。

前辈说 :“这份工作不能丢,不然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拿什么养活相机?摄影是个烧钱的玩意儿,你得有资金来支持。你不如这样想,把在这儿的工作当成你在为摄影攒钱,你工作越卖力,钱赚得越多,镜头就买得越好,就能去更多的地方,拍更多的风景。这叫‘曲线救国 ’。”

朋友说自从听了前辈这番话,他忽然想明白了。他把摄影当成了一个目标,把干财务当成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反而很有工作动力。而且为了下班能多锻炼摄影技术,他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加班,竟然因此成了优秀员工。公司给了奖励,他更有热情,工作更努力,公司也更看重他,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现在,他带着这么多年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开了摄影工作室,总算得偿所愿。

兴趣和工作不统一,是很多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其实问题本身不是二者的不可调和,而是思想的不可变通。当工作不是兴趣的时候,要懂得放下其中之一,就像我这位朋友一样,暂时放下对摄影的执着,专心投入工作,然后用工作多年的积累来完成梦想。

佛教一直以来都在教人如何放下,其实对众生来说就是要放下执着的念头。

有位国王一心求法,想获得解脱。他听说邻城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在传法,就决定去拜师。为了表示诚意和决心,他放弃了王位,带着一大包金银珠宝去求法。到了邻城,他听说高僧住在山上,于是扛着珠宝去爬山。

走了一段路后,国王碰到一个樵夫,他问樵夫 :“到山上的寺庙还要多久?”

樵夫看了看国王身后的大包袱说 :“如果轻身上山,一两个时辰就到了 ;如果背着这么大的包袱上山,恐怕天黑也到不了。”

国王一听有点害怕,深山之中,如果天黑都到不了寺庙恐怕会有危险。他又问樵夫 :“这里有驿站或人家可以借宿吗?”

樵夫摇了摇头,说 :“这里晚上猛兽出没,没有驿站和人家。你为何不扔掉包袱呢?这样很快就到了!”

国王瞪大双眼说 :“包袱是我给庙里的供奉,扔掉哪儿还有诚意可表?扔不得。”

樵夫又说 :“那你就下山去吧,天黑就能到山脚,下面有很多人家可以借宿。可如果明天你还是背着这么多东西上山,一样是天黑前到不了。要么回去不要再来,要么就扔掉包袱。”

国王看了眼樵夫,心想 :“他会不会是想骗我扔了包袱,他好捡个便宜?我不能上当。”于是他没有理会樵夫,背着包袱自行上山。

走了很久,国王的鞋也磨穿了,脚也磨破了,腰都直不起来了,不得不靠在树边休息。他抬头看看天色,已慢慢变黑,如果不加快脚程,恐怕就真的要在深山过夜。可掂掂身后的包袱,如此沉重,带着它肯定走不远,但又舍不得扔掉,于是背着继续走。越走天越黑,周围漆黑一片,连路都看不清,还时不时从树林里发出一些可怕的嚎叫声。就在国王觉得性命要丢在这里的时候,有个声音传来 :“你还舍不得放下吗?”

他抬头一看,正是白天碰到的樵夫。樵夫一脸慈悲、庄严之相,让国王顿生欢喜 :“包袱里是供奉,是我的诚意,不能丢。”

樵夫说道 :“我问的不是包袱,是你的诚意。”

国王不解地说 :“诚意都丢了,还求什么法?”

樵夫说 :“命都要丢了,还讲什么诚意?”

这一句话让国王茅塞顿开,他毅然决然地扔了包袱,轻松上山。说也奇怪,扔了包袱后脚步变轻快了,身体的疲劳也消失了,没多久就上了山。他到了寺庙后,把樵夫的事情告诉了高僧,高僧笑道:“这是你的福报,不知道是哪位菩萨化成樵夫帮你开悟了。你悟到了什么?”

国王说:“放下。命和诚意我都要,可面临危险,我只能先放下一个。放下一个,才能得到另一个。”

高僧点点头说 :“都放下就得到了法。法不是求得多少,而是看你放下多少。有朝一日你连生与死的念头都放下,没有分别心,就可解脱了。”

面对兴趣和工作也同样如此,如果一直纠结如何将它们统一,可能最终一个都得不到 ;如果能先放下一个,拿起另一个,未必最终不能走向统一。比如你想做服装设计师,也不要只盯着设计师的职位,你可以先进入服装公司从基础做起,慢慢接近自己的理想。

其实让兴趣变成工作,或者说让工作更接近兴趣,也有方法可为。

(1)先找出能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情,也就是爱好或兴趣。像我这位朋友的兴趣是摄影,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有不断为之奋斗的热情。

(2)让兴趣变成技能。按照行为规律,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就会成习惯,习惯很容易转化成技能。我这位朋友就是长时间坚持摄影,慢慢将其变成技能的。

(3)让技能为别人带来价值,服务于别人。当你拥有一项技能,并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时,那么技能就变成了你可提供的服务项目。比如我这位朋友的摄影技能已经可以为别人拍片,为别人定格美好回忆,这就变成了他可出售的服务项目。

(4)出售服务,将服务变成收入。做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把兴趣当成事业经营,不需要再为兴趣和工作的取舍而烦恼了。

兴趣和工作,一直都不是矛盾体,真正令人矛盾的是心态——想两者兼顾却不愿去想如何兼顾。如果足够热爱,一定会找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