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世界建筑文化
6611700000023

第23章 亚洲建筑文化(15)

石窟犹如一所完整的寺院,因为它包含了在组成一般寺院的各殿内所能看到的所有主要形象和特征。前室石壁上浮雕着佛教八位守护神,圆形大殿门口两侧刻着四大护世天王。圆形大殿中央端坐着释迦牟尼像,沿石壁是11面观音像和佛陀十位弟子像浮雕,石壁上部、穹顶下面的一些壁龛内安放着观音雕像。穹顶有浮雕装饰。石窟前面的木结构上部建筑是在1964年修复石窟的时候增加的。

最能代表新罗宫殿建筑的是太子居住的东宫。这座宫殿的遗址已在1976年发掘,在那里发现了一座名叫临海殿的宫室和雁鸭池的遗址。

(1)高丽时代

高丽继承了新罗的包括佛教在内的文化,并且受到中国宋朝建筑倾向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丽在初期发展了一种使用在柱顶有曲线撑臂的隅撑的建筑风格,称为柱头隅撑。

由于只在柱头装置斗拱,屋子框架便相当简单,天棚也光洁,不用盖板或顶篷。屋顶多半使用山墙挑篷。这种柱头隅撑式结构的代表性建筑有庆尚北道安东的凤停寺极乐殿、浮石寺无量寿殿;忠清南道礼山修德寺大雄殿;江原道江陵客舍的大门。凤停寺极乐殿是韩国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据在1971年对这座殿进行拆建重修时判断,它是在1363年重建的。

高丽时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另一种受中国元朝影响的使用多丛隅撑的风格,它一直继续到朝鲜时代。这种风格不仅在柱头,而且在圆柱之间的横梁上也装置成丛的支架,所以重量重得多。这种构造的房子比较牢固,外表也比较雄浑。屋顶通常是斜截头的,并用山墙挑篷,天棚与柱头式结构不同,装有盖板,造成一种方格图案的效果。

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带上道教、萨满教和其他信仰的色彩。某些佛殿的传统的“一塔”或者“双塔”格局不再使用了,寺院设施内增加了象七星阁和山神阁这样的神殿。在一位名为道诜国师的很受敬重的僧人把风水学引入寺院规划以后,情况更加复杂。

这个时期最壮观的寺院是兴旺寺、佛日寺和万福寺。虽然这些寺院已无一保存下来,但是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已经知道它们的布局。

(2)朝鲜时代

在朝鲜王国抑佛重儒的政策下,寺院建筑活动急骤减少,儒教祠堂以及民间的和国家的儒学书画院建筑兴旺发展。在这个十分崇尚儒教的社会里,总的说来比较喜欢使用较简单的柱头隅撑,虽然多丛隅撑式在朝鲜时代的建筑中仍继续使用。韩鲜时代初期使用柱头隅撑的典型建筑有无为寺的极乐殿、松广寺国师殿和下舍堂以及道岬寺的解脱门,多丛隅撑式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汉城南大门、凤停寺大雄殿和开城南大门。

朝鲜时代中期,在遭受一系列外国入侵以后,出现了一种使用翼状隅撑的新建筑风格。这种方式比柱头式更简单、更经济,很适合国家屡经战争后财力拮据的形势。但是,在建造宫殿和重要的寺院时仍然使用更富于装饰的多丛隅撑,可资证明的有昌庆宫明政殿、通度寺大雄殿、法住寺捌相殿和华严寺觉皇殿。使用翼状隅撑的国家建筑中有王家祠堂宗庙内的主殿和永宁殿。

17世纪末出现了儒教“实学”派。这个学派在整个18世纪对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鼓励了科学研究和启发了民族主义意识。

西方思想和文化涌入韩国,建筑和其他领域的艺术一样进入衰退时期,其特点是在装饰上累赘、浮华。这个时期的建筑有昌德宫仁政殿、德寿宫中和殿和汉城东大门。

朝鲜时代城墙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396年筑造、1422年重筑的汉城城墙以及1796年竣工的水原城墙,后者使用的是受西方方法影响很大的技术。汉城城墙在东、南、西、北各有四座大门,大门之间有四座较小的门。

在1592~1598年日本入侵期间,朝鲜宫殿多半损毁严重,现在汉城尚存的木结构宫殿绝大部分是朝鲜时代中期和晚期重建的建筑。大的宫殿建筑,如上朝的大殿和宫城门,绝大部分使用多丛隅撑式结构,次要建筑如住房和亭阁则使用翼状隅撑。用柱头结构建造的宫殿较少。宫城门的屋顶是斜截头的,主要宫殿的屋顶为斜截头并用山墙挑膨。屋脊两端饰有陶瓷的龙和其他动物头象,向下倾斜的屋脊上饰有成行的杂象(取材于中国一个有名的故事中的人物塑成的陶像),这些是为了避邪。

主要建筑物的天棚有的装置成格子图案的盖板,有的铺有装饰精美的顶篷以遮盖屋顶框架结构。隅撑和室顶都有彩色缤纷的彩绘,系梁和柱子交接处则饰有雕刻的托臂。

3.韩国现代建筑

19世纪下叶,当韩国开始同外国政府订条约的时候,西方建筑的影响开始显现。1900年,一位英国建筑师应朝鲜王国统治家族的邀请,在汉城市区德寿宫园内设计了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王家住宅。

20世纪初外国人在汉城和地方上一些大城市建造的许多西式房子之一。韩国的生活在这个动荡时期经历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建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当时一些外国基于实际需要和作为象征的需要纷纷兴修房舍,建筑业便随之兴旺。那个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包括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明洞堂(1898)、文艺复兴式的韩国银行总行大楼(1912)和汉城火车站(1925)以及罗马式的汉城圣公会教堂贞洞堂(1916)和汉城市政府大楼(1925)。

西式建筑物在汉城不断出现,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建筑物以其新颖的外表和少见的方便给汉城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房屋有许多是西方建筑师和工程师建造的,特别是教堂和外国领事馆。但是,日本人随着政治势力的增长逐步把建筑业接了过去。日本人造了一些新建筑物作为办公楼、银行、学校和商业机构,它们绝大部分是典型西方式建筑,但是按照日本人的趣味作了些修改。这个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最重要的是日本总督府,虽然韩国人对它作为重要建筑物感兴趣的程度因为它的设计与位置所包含的政治涵义而减退。这座四层的文艺复兴式花岗石建筑是一位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共营造了十年,于1926年竣工。1945年韩国解放后,它被用作中央政府办公楼,直到1983年。从1983年到1986年8月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完工后辟为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是韩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黑暗时期。日本进行了长时期的战争,韩国人遭受了极度的经济剥削和粗暴的政治控制。建筑活动陷于停滞,直到1950~1953年的韩战结束。

在现代建筑发展初期,韩国人在参加重要建设工程工作时从西方建筑师那里学到了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有一些年轻工程师被日本政府所雇用,少数人在取得足够的成就后自己开设公司。在这些早期开拓者中间有设计了和信百货公司大楼的朴吉龙和设计了高丽大学校主楼的朴东镇。这两位活跃于30年代初的建筑师属于韩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们是以重要建筑设计而在历史上留名的首批韩国设计家。从前,韩国建筑一向靠师傅带徒弟方式传艺,木工、石工都拜技艺工匠为师学艺。在韩国,用正式学校教育教授西方建筑学概念和工程学是从1916年开始的。

在韩战结束后的建设时期,随着两位富有才华而又怀着雄心壮志的年轻建筑师从海外学成归来,韩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两位建筑师一位是从法国归国的金重业,一位是从日本归国的金寿根。他们在回国后的一些年里把韩国建筑引入了博采众长的境界。金重业设计的汉城法国大使馆和金寿根设计的自由中心(都建于60年代初)为汉城建筑环境增添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这两位艺术家都受勒科比西耶的野兽主义派影响,但是他们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韩国建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也一直是学术性争论至今未停的焦点。

汉城特别值得一提的建筑物包括:金重业设计的三一路大楼,它的意义在于在70年代引进了新技术;严德纹设计的世宗文化会馆;朴春鸣设计的高63层的大韩生命保险公司大楼;金寿根设计的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京东堂和奥林匹克体育场,后者表现出朝鲜时代陶瓷器的线条的影响。

(第二节)朝鲜建筑风格和特点

公元1世纪,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三部分组成,到公元7世纪中期,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公元918年定国号“高丽”。朝鲜建筑风格以高句丽为例,从高句丽宫殿、寺院和坟墓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出,高句丽不仅是三国中第一个受到中国汉朝影响的国家,而且也是受影响最深的一个。高句丽人民在他们最初的建筑风格中融入了中国建筑的要素,然后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其特点是造型有力、建筑坚固,这是高句丽地形崎岖、气候恶劣使然。总之,朝鲜建筑风格和特点难以摆脱中国的影响。

1.朝鲜建筑风格

朝鲜建筑接受中国建筑的影响比较早。平壤西南龙内郡的双楹和平壤以北顺川郡的天王地神(都是高句丽时代遗物,约6世纪),都用石材构筑,仿木结构。很象中国汉代的明器或墓葬里的做法,可见朝鲜建筑与中国建筑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另外,百济和新罗时期的一些石制建筑还保留至今。如百济时期益山郡弥勒寺石塔和扶余定林寺石塔,以花岗石仿制木塔的结构形式。两座塔每层均为向上逐渐缩小的方形平面,并有假梁柱和角部微翘的屋顶。而同时期庆州的芬皇寺塔也是以石料为建筑材料,以中国唐代砖塔造型为原型,整体简洁大方,后世的宗教建筑也多以此作为遵循的依据。

新罗统一朝鲜之后,佛教成为国教,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佛国寺是这一时期建造的佛寺之一。它建造于7世纪,位于庆州附近的土含山,为山地型寺院。整个寺院采用南北向双轴线并列布置,由两个并列的院落组成,周围有廊。东边院落正中为金堂,堂前左右各放置一座石塔。院落后沿正中为讲堂,前沿正中为山门,东西两侧分别设有钟楼和经楼。这些建筑今天已经多半毁坏,但从其建筑的布局中,仍能看出中国唐代佛教寺院的原型。l765年,金堂改建为大雄殿,成为佛国寺的主体建筑。山门改为紫霞门,立于高台南端。高台用毛石砌成坝墙,整个建筑高大雄伟,其建筑风格整体上仍然同中国唐代风格十分相似。

在朝鲜的三国时代,新罗、百济和高句丽都建造了宏大的宫殿建筑,其造型布局大都模仿中国的形式。如《高丽图经》记载高丽故宫的会庆殿:“规模甚庄,基址高五丈余,东西两阶,丹漆栏槛,饰以铜花,纹彩雄丽,冠于诸殿。”可见当时宫殿的壮丽程度。但这些宫殿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今只剩残迹。

韩、朝古代都城制度由于受中国影响,于公元5世纪发生了新变化,其明显标志是外郭城的修筑与坊里制的设置。公元552年至586年,高句丽兴建新都平壤城,即长安城。长安城由外城、中城、内城和北城构成,据城石刻字,内城建于566年,外城建于569年,即先筑内城,后修郭城,工程顺序类似邺南城。长安城外郭城的构筑正是受了中国都城制度的影响,它改变了高句丽前期都城于平原、山区各建一城的制度,而且长安城街道区划又按棋盘式格局设计,郭内里坊由宽窄不同的道路隔开,城内主干道宽9亩(一亩合高句丽4尺,一尺为35厘米),次为3亩,最窄者1亩。坊呈“田”字形,4坊为一里,但里、坊大小不等,大坊边长500尺(高句丽尺),小坊边长250尺,里或边长200尺。

百济都城也能找到中国古都城制的影子。北依扶苏山城,面临锦江。锦江由北而西,又向南,三面环绕,东面以扶苏山城为中心,经青山城向南筑有罗城,王宫位于扶苏山城南麓,处于都城北部中央。新罗都城庆州王京宫殿也处于偏北部的半月城,南、西、北面街区呈棋盘状,建置有大小不等的条坊。

2.韩国建筑风格

公元6世纪新罗吞并其他两国,在中国唐朝典章制度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统一自6佛教国家。公元935年新的高丽王朝又替代新罗统治了朝鲜半岛,直至公元1392年李氏朝鲜王朝建立。李朝全面引入中国儒家的学说作为社会正统,以中庸之道和科举制度治世,佛教的印象逐渐衰微。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开始长达30多年的殖民统治,朝鲜半岛陷入战乱,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获得和平,走上现代发展的道路。

虽然也历经动荡,但是韩国文化基本还是在一种半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期间受到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而佛教文化也在近千年的时间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就审美观而言,韩国从中国获得了几乎所有的趣味,包括题材、技巧和形式:连续的斗拱制式,陶瓦和稻草铺设的屋顶呈现优美的弧形,屋檐微微上翘。但是他们倾向于更为朴素的表达。韩国传统建筑少见宏伟的形制和富丽的装饰意识,房子规模较小,多为封闭的四合院,屋顶四面斜坡,窗棂古朴简洁,多以方格糊纸,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以门道相连通,开放的入口平台,高耸的烟囱,轻盈的门窗隔扇,形成朝鲜民居鲜明的特点。室内陈设简单,使用天然的材料,不尚彩绘,淡雅的色调具有天然纹理的木材和泥土气息的陶瓷器皿被认为是学识、风度和修养的传递。尽管简洁得近乎稚拙,却处处传递出对大自然的尊重和诚服。

韩国建筑师从不尝试挑战自然环境,也不与自然风光比较高低,他们所作的,就是顺从,努力避免任何人工建筑对自然地形轮廓的改变。例如寺院,无论是静修室、佛堂,或是讲经堂,总是造在山麓或者山谷的一个院落里,几乎完全由高高矮矮的树木遮掩着,哪怕用心寻觅也只可见飞檐一角。任何房舍,都必得选一个得望“山水”的地方,以求吸取大自然的灵气,相生相长;在功能布局方面,“炕和廊台”则是最佳的标志范例:为御寒而设的地龙式暖炕和为消暑而设的廊台本因分属南北两地,却因为韩国鲜明的气候环境而被集于一身,为别处所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