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世界建筑文化
6611700000024

第24章 亚洲建筑文化(16)

在装饰细节方面,韩国风格也是自成一体.淡雅的名士味道是其中一大主题:随着李朝兴起的儒家思想明显地影响到了韩国居室陈设的细枝末节,简单清峻的线条,水墨单色,梅、兰、菊、竹,中国书法与表现自然闲适生活的韩国风俗画一起戈为上流社会最钟爱的装饰元素,连续的纹样和界线装饰则是韩国风格里另一大主题:单色,连绵不断和重复的纹样具有一种自然、生动的趣味,大多出现在传统的手工艺镶嵌瓷器上,既有几何图形,也有抽象过的古老的图腾,如青龙白虎朱雀黑龟,以及各类花草。此外,佛教的符号如莲花、云彩、闪电和万字,道教的意象如岩石、山、水、云、日、松树、灵芝、龟、鹿、鹤等元素也俯仰皆是,中国风格的强势甚至使得书法艺术成为时尚的装饰符号,频频出现在瓷器,木器、螺钿漆器和纺织品的装饰上。

(第三节)朝鲜建筑类型和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是西方古典建筑之外,唯一具有各种建筑类型和构造作法的完整建筑体系。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建筑文化均源自中国。

因此朝鲜的建筑多少受到了汉族建筑的影响。以房屋建筑为例,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现在由于朝鲜的不对外政策,因此导致到现代朝鲜的经济落后,也就造成了朝鲜建筑的落后。不过古朝鲜还是有些值得称道的典型建筑的。

1.佛教建筑

朝鲜人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新罗和高丽时代,经中国传入的佛教在朝鲜半岛达到鼎盛,体现佛教艺术的建筑及雕塑也登峰造极。朝鲜半岛佛教建筑和雕塑最杰出的代表是佛国寺和石窟庵。据传,统一新罗时代景德王时期,虔诚的佛教信徒金大城家贫如洗,死后投胎在宰相金文亮家中。金氏为了给前生和现世的父母祈福,分别修建石窟庵和佛国寺。他指挥工程24年后不幸逝世,由国家继续建造,整个工程前后历时30年。

佛国寺钟楼又称涵影楼,屋顶与山门一样,同为歇山顶,但方向向南,钟楼前面有一对柱子伸在坝墙之外由石垛支撑,构思巧妙而别致。山门前有两桥,分别为青云桥和白云桥,其两侧石壁与坝墙的毛石形成鲜明的对比。涵影楼、紫霞门、青云桥和白云桥巧妙利用地形,构成完整的建筑环境,加上苍松翠柏的映照,更显示出清雅幽远的景观效果。

佛国寺的后面还建有一座石窟庵(742~764)。据说两座寺庙都是由当时的宰相金泰圣监造的。与佛国寺不同的是,石窟庵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石窟庵,坐落于韩国庆州吐含山东边,是以花岗岩建造后再盖土而成的人造石窟,建筑巧夺天工,极富科学性,与印度和中国的自然石窟穿岩凿壁而成恰好相反。当代美术史学家在研究分析石窟庵的平面、立面以及本尊佛的大小及整体工艺后十分惊叹,认为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主室天花板呈圆形顶,适度分散屋顶的重量,最上端由雕有莲花花纹的巨石作天盖,并由石头围之,形成圆顶,其中的小石头表面凸凹,增添自然美,外凸的石头还支撑着上面的土。主室本尊佛两旁的菩萨与宰相像,以及前室的四大天王像与仁王像相互对望,给人以稳定、均衡之感。整个建筑形状与结构协调一致,风格形式独树一帜,是由人类建立的佛教世界。1996年,石窟庵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置本尊佛是建造石窟庵的根本目的,本尊佛是石窟庵的各种佛像中最受瞩目的艺术作品。本尊佛盘坐在刻有莲花纹的台座上,稍偏后,形态优美均衡,佛像若有所思,显示其严肃端庄,慈悲为怀。后边有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位于墙壁的中央,略带微笑的表情,自然下垂的天衣,精致雕刻的手指和脚趾,格调高雅的莲花座台等,无不鬼斧神工。

统一新罗时期的一些佛寺石塔存留至今,其形式多为方形,与中国唐代十分接近,是用叠层和密檐构造的。佛国寺金堂前的多宝石塔便是一例。该塔建于751年,高约10米,全塔以花岗石砌筑,仿木结构建造。底层和二层平座均为方形,有中心柱,之上变为八角形,整个造型十分轻盈俊秀。原州的法泉寺智光国师玄妙塔是另一座石制佛塔,其结构和装饰较佛国寺多宝塔更加丰富和华丽。该塔高7米,呈方形,分上下两层。塔顶有宝珠和露盘,底下为须弥座和三层台基。塔身装饰极为丰富,四面均有莲瓣、壶门、菩萨及花草,檐下有缨珞和帷帐,须弥座的四角有狮子的造型,台基四角则为卷草纹造型。塔身繁缛的装饰纹样与塔身挺拔俊朗的造型搭配,相得益彰。该塔后来迁至现在的韩国首都首尔。

庆北安东凤停寺极乐殿和庆北荣州的浮石寺无量寿殿是高丽王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建筑。这一时期,朝鲜的木结构建筑依然受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影响。这时朝鲜建筑的斗拱主要有两种形式:“包心柱”和“多包柱”。“包心柱”类似于中国建筑的“柱头铺作”,即只将斗拱置于柱头之上;“多包柱”则类似于中国建筑的“补间铺作”,即将斗拱既置于柱头之上,同时也置于柱子之间。上述两座寺庙建筑中都能看到中国建筑的某些影响。凤停寺极乐殿约建于12世纪,是朝鲜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实例。浮石寺无量寿殿则可能建于13世纪,是古代朝鲜在中国晚唐、五代以及北宋建筑风格影响下的典型例证。凤停寺极乐殿正面为三开间,进深11.7米,室内地面铺砖,柱子下设有柱础。浮石寺无量寿殿正面为五开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造型庄重大方。无量寿殿斗拱的上部有头部带装饰的插件,屋架采用二重横梁与叉手结合的方式,室内并无以往常用的藻井天花,而是露出由柱子和斗拱支撑的不同高度和大小的横梁。两座建筑的突出于墙面的斗拱和柱子均为间隔设置,形成了某种节奏感和韵律感,它们反映出了古代朝鲜高丽王朝时期木结构建筑的某些特征。特别是凤停寺极乐殿的建筑形制,除了一些仿木结构的石制建筑之外,并无其他例证。

韩国首都首尔的圆觉寺的十重石塔是模仿建于1348年的京畿道开丰郡敬天寺塔建造的。该塔建于15世纪,是对高丽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的逼真模仿。在古代朝鲜的建筑中,有用石制建筑模仿木结构建筑的传统,由于木质建筑易被毁坏,因而更易保存的石制建筑就为后世研究当时的木质建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宫殿建筑

朝鲜王国建立之后,崇儒灭佛的做法使得佛教建筑逐渐衰落,而国家对建筑的投入主要表现在城郭和宫殿的建造上。

昌德宫为朝鲜朝的王宫,昌德宫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始建于1405年,后被毁。1611年重修,作为王宫,为中国式建筑。始建时为离宫,因壬辰倭乱时正宫景福宫被烧毁,昌德宫就被用作正宫,大王就在昌德宫执政,直至修复景德宫约300年之久。因此宫位于景福宫东边,常叫“东宫”。昌德宫落成于太宗5年(1415年),当时在都城已建有正宫景福宫和宗庙、社稷等,所以把它建为离宫。在现存建筑中最古老的是正门敦化门,与昌庆宫正门弘化门一起作为王宫正门有很高的建筑价值。此后院叫秘苑,也叫禁苑,此院完好地保存着朝鲜时期宫殿的造景艺术,备受关注。朝鲜后期历代王都在昌德宫执政,他们经常在秘园散步或休息。秘苑至今原封不动地留存着当时的状态,有100多种树木,有的树龄达300多年。这里还有溪水、莲池和亭榭,这些与自然谐调如一,充分地展现古时宫殿的造苑技巧。

宫殿正门内为仁政殿,设有帝王宝座,为帝王处理朝政之所在。之后有大造殿、宣政殿、乐善斋等。乐善斋为朝鲜式木结构建筑,殿内有帝王服饰以及墨宝、兵器和工艺品。仁政殿后依山势建有一座御花园,名日秘苑,内建溪流峡谷,亭台水榭,为帝王游览赏玩之用。其中的芙蓉亭邻水而建,为十字形布局,亭子的一部分悬于水面之上,以两根石柱支撑,亭子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意趣横生,表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昌德宫是现存的李朝王宫中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宫殿。

首尔北部的景福宫也是古代朝鲜最重要的宫殿建筑之一。该宫殿始建于1394年,1593年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1870年在原址上重建。景福宫为砖、石及木结构建筑,南北轴线分为左、中、右三条,中间为主轴,为前朝后寝的格局,最后为御花园,总体布局与中国北京故宫相似。景福宫正门为光化门,有两层门楼,三个券洞,庑殿顶,形式庄严。东西两门分别为建春门和迎秋门,北门为神武门,四角为角楼。之后为勤政门和勤政殿,勤政殿是主要的礼仪性宫殿,之后为思政门和思政殿,是帝王处理日常朝政的地方。思政殿左右分别为万春殿和千秋殿,之后为帝王和王后居住的康宁殿和交泰殿。

景福宫中最大的建筑是勤政殿,开间与进深均为五间,重檐歇山顶,上檐和下檐之间有小窗,之间的斗拱为四手先,涂装和门窗构造与北京故宫相似,但装饰繁缛,整体比例失当。宫殿建在两层白色大理石的台基之上,上下层边缘雕有荷叶柱石栏。台基的南面是一个约140米长,100米宽的庭院,是举行典礼的场所,地面上标明有不同官员的相应位置的地标。景福宫西轴北端为庆会楼,为官员宴会聚集的场所,建于池塘中央,显示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筑底层有48根巨大石柱支撑着上层的大厅。整个建筑规模宏大,但比例上略显粗糙。

3.城郭建筑

高丽时代的开城王京由宫城、皇城、罗城构成,皇城位于西北部,北墙、西墙即罗城城垣。宫城居皇城南部中央,四面各设一门,南曰升平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玄武门。皇城建有20门、2水门:由东垣南第一门广化门起,向南而西、北、东依次为通阳门、朱雀门、南薰门、安祥门、归仁门(以上南墙5门)、迎秋门、宜义门、长平门、通德门、乾化门(以上西墙5门)、金耀门、泰和门(以上北墙2门)、上东门、和平门、朝宗门、宜仁门、青阳门、玄武门、北小门;2水门即广化门水口门、宜仁门水口门。从开城王京的布局看其结构,实分为四城,即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内城呈南北长条状,中间由东西墙垣隔开分成南、北两半部,南部为皇城,均明显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与特点。

汉阳城是李氏朝鲜时代的都城,宫城居都城西北部白岳山南,坐北朝南,正门光化门直南大道(今世宗路)为全城最宽,礼、枢、宪、兵、刑、吏六部官署分置于光化门前南北大道两侧,并依《考工记》“左祖右庙”礼制,于景福宫东偏南建太庙,宫之西偏南建社稷坛。市在崇礼门(南大门)、兴仁门(东大门)附近,演变为今南大门市场、东大门市场。由于受地理地貌的影响,都城建筑在朝向方面并不专一,其主要宫殿及礼制建筑坐北朝南,如景福宫、太庙、昌德宫、文庙、成均馆等;别宫昌庆宫、庆熙宫及社稷坛则坐西朝东。又由于朝向和地理的缘故,使崇礼门、兴仁门成为往来城内外最重要的通道。城内主干道为靠近西城垣中部的庆熙宫至兴仁门的东西大道(即今钟路),南北主要道路均与东西干道相接,构成城内交通网,街区大体呈棋盘状,城内置坊,如安国坊、阳德坊、仁达坊、宽仁坊、莲花坊、彰善坊、广通坊、明哲坊、皇华坊等;城外四郊置里,如孔德里、细桥里、水铁里等。坊里为街区管理单位,并无坊之建筑。城之北筑有北汉山城,西北建有西城,均沿山势构筑,对汉阳城形成拱卫之势。

朝鲜建国后,在韩国首都首尔、开城、平壤等地都修建了不少坚固高大的城墙、城门和城楼。保存至今的有汉城的南大门(崇礼门)、开城的南大门、平壤的普通门和大同门等。

崇礼门是汉城的南大门,初建于1398年,现在的建筑是1448年重新修建的。城门分上下两部分——城墙和门楼。城墙为花岗岩砌筑而成,中央为单孔拱形门洞,两边设台阶,围栏用砖砌成。门楼为庑殿重檐屋顶,正面为五开间,进深两间。底层斗拱为二手先,上层为三手先,屋脊两端有鸹吻。门楼立柱微向内倾,整个建筑厚重而有气势,反映出李朝初期建筑的风格。崇礼门和后来的汉城东大门(建于1869年),在建造过程中都使用了由中国传入的欧式建筑工具。崇礼门是古代朝鲜保存至今最重要的建筑文物。

平壤的普通门和大同门也是朝鲜时期重要的城门建筑,分别建造于1473年和1576年。均为重檐歇山顶,正面三开间。普通门下部为城墙,中间有单孔拱形门洞,两侧有台阶,可登上城楼。大同门门楼为三开间,二重檐歇山屋顶。朝鲜城门整体架构与中国建筑相仿,但屋脊和屋檐多用白色,显示出朝鲜的特点。

水原城位于汉城之南,原为行宫,1796年建成城墙和城门,是古代朝鲜设施最为完备的城郭。其周长约5900米,城墙由砖石砌筑而成,采用瓮城以加强城郭的防御力量。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楼,并设有暗门、水门、弩台、敌台、安心墩、烽火台、炮楼、将台、角楼、铺舍等。雉堞采用射击孔的形式以供近代火器的使用。水门处建造了一座华虹门,旁边为访花随柳亭,使防御性建筑具有了一定的观赏游览性。水原城的建造与前述的汉城崇礼门和东大门一样,都使用了由中国传入的欧式建造工具。其设计、建造、材料、预算以及施工方法留有详细的记录,为后世研究当时的朝鲜建筑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字依据。

4.民居建筑

由于中国文化艺术强势的地位,古代亚洲东北亚地区的建筑早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朝鲜、日本,还是东南亚的越南,建筑物从材料的选择、造型布局特征到装饰风格的变化,都显示出中国文化元素的存在。

(1)朝鲜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