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的时候,我们说,等有钱了我们就上路。有钱了我们又说,等有时间了就上路。有钱又有时间了,我们又说,放不下现在的工作、家人,怕失业,怕疏远,怕返归时的艰难。没钱没时间了,我们又开始抱怨。周而复始,慢慢地,我们变成了一个读不懂自己的人。
01水泥森林,那是关于家的理想
十二
有这样两个不发生在现实,却真实得直逼现实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为了姐姐房子的首付,和宠她到骨子里的男人分手,做了某个有权有势的男人的小情人。这个故事叫作《蜗居》。
有一个男人,为了在北京五环外买一个38平方米的小公寓,用自己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和富二代的爹交易,牺牲了爱情,换得了面包。这个故事叫作《北京爱情故事》。那不过是一个大水泥箱子啊?不,那是我们的家。这是故事里面那男人的一句台词。
一个都市人对房子的渴望能到达什么程度?假如你也曾经拖着箱子在台风天搬家,又或者被房东狠狠地刁难过,你就会懂得。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离开自己的老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迫切需要扎根下来,这个信念最后聚集到一个点上,那就是房子。
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就没有安全感,他们就没有底气好好生活。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就不敢买太多东西。有很多人跟我说过:“为什么从来只看电子版而不买纸质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搬家,买的书会成为累赘。”
所以,租的房子不能装修,不能买好的家电,不能换自己喜欢的窗帘和壁纸,因为那是别人的房子,一切只能将就,一如他们将就的人生一样。所以,其实又有谁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苛责现实生活中像故事里那样的男女呢?唯有亲身经历,才可体会切肤之痛。只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却不一定能完全认可,更未必可以冲破底线舍弃自尊,或者其实很多人内心真正想的是:我连可以那样交易的机会都没有。
当无数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涌入城市中,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他们何尝知道,自己会为了一个房子忍辱负重。他们难道不想潇洒地拿着买房的钱周游世界吗?某位名人曾经说过,在北京买一个厕所的钱,足可以去欧洲或者任何世界上你想要去旅行的国家旅行。可是,一只没有脚的鸟,终有飞不动要停歇的时候。他们不敢冒那个险,用限时的潇洒换一所房子,因为他们更需要一个家。
美国人不懂,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对房子会有那么强烈地在乎?因为中国人的骨子和血液里就没有善于漂泊的基因,数千年来他们对土地和家庭的依赖和依恋传承至今,已深深地融入每一个人的基因里。
当人们看到那些故事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因为现实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真实故事,甚至比电视里上演的故事更为残忍和悲痛。当人生的冷酷终究在某个时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其实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缴械投降,牺牲掉爱情、友情、道德来换得一时的胜利。
然而,这一切的错不在房子,而是人们寄托了太多的理想和梦想在那个“水泥箱子”上。人生何其苦,白日里劳苦奔波,还不就为了夜里有一个可以回的家?房子是建立一个家的开始,从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个细小角落、每一处墙壁、每一处转角,无不是心血的结晶,甚至比恋爱都要艰难得多。回望每一处,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堆积在那里,并且它们在有生之年可以全部属于你。平凡人所能想到并寄望的结局,无非只有这样。
所以,房事于国家、于地球来说,当真是小事,但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足可以让他们的小世界兵荒马乱的大事。当男主人公深夜带着女主人公去工地看他们尚是毛坯的房子,动情描绘,“我要在这里为你建一个开放式厨房,我要在那里给你做一个书桌”的时候,有谁去忍心打碎这个梦呢?梦醒了,他得到了房子,却丢掉了爱情。对或错,值得还是不值得,只有他自己知道。
02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找工作,谈何容易。
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尘埃落定,有的还在执着坚持。
价钱签得高的,嫌累嫌远;签得低的,怕不够花。
昨天翻闲书,看到了对何经华的采访,觉得很好:
20多岁是一个让人蛋疼的年纪。何经华当年也是矮、矬、穷。
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教学。
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壁。
20多岁的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一无所有。
20多岁的王石在大戈壁上当汽车兵。
后来,他们都牛了。
所以我常常想,我是不是活得太顺了?
我们是不是活得太顺了?
何经华说:
我常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无知无力”,就是你的知识不是很丰富,身体也没长好的时候,你是小孩在念书。第三个阶段是“有知无力”,你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可是你年纪大了,老了做不动了。中间30年是第二个阶段,是你“有知有力”的3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你应该要投资自己。什么叫投资自己?你有没有花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练功夫一样,先把马步练好。第一个十年你不要追求高工资。
你今天的工资可能是3000块、4000块,我说我现在加你2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你告诉我你的生活会改变吗?不会的,奔驰、宝马你还是买不起,大房子你也买不起。
在第一个十年,大家的工资是没有差异的,你的同学也许早你一年升个什么组长,什么经理,那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第一个十年你要扎扎实实地投资自己。然而,现在年轻人会更多地看到自己以前的同班同学如何优秀,薪水有多高。但人生要算总账,从你学校毕业的第一天挣到的第一毛钱到你退休后领的最后一毛钱总共加起来你能挣多少钱。
第一个十年走完了,如果你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到第二个十年你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部门主管。我说第一个十年是你这一辈子工资最微薄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是单身,你的这个收入也就能支撑你的生活所需。
到了第二个十年,你可能结婚了,可能有个孩子,如果干得还不错,你能做到一个部门经理,你的收入勉勉强强还能支撑一个家庭所需要的。所以你还是不够,你上餐厅点菜的时候,你还做不到把价钱盖起来,你爱点什么点什么,你上超市买东西可以不要看价钱。
第二个十年你要学第二个东西,叫技巧,做事的技巧,待人处事的技巧,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前面两个十年如果你走得很扎实,你才有可能走到第三个十年。
第三个十年的目的是什么?做到一个公司真正的大老总。第三个十年才是你财富积累的开始,那个时候你的收入会远大于你的生活所需,人生的财富从第三个十年开始计算。
可是很不幸,绝大多数人走不到第三个十年。虽然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同一个科系毕业的,甚至上课的时候坐在某同学旁边的同学,10年、15年之后这两个同学的发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件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我也不是从学校毕业第一天就干老总的。我干Sales,就是马路上的基层销售人员。
我说说当时在美国干销售我是怎么干的,只要太阳还没有下山,我一定在外面跑,跑客户,找商机,做事情。等太阳下山了,客户下班了,我回办公室做几件事。第一件事是把我今天一天跑下来的东西做一个总结,第二件事就是把我明天要去拜访的客户再做个总结,做准备。常常等我一抬头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我忽然想起我好像没吃晚饭,我忽然想起我好久没上厕所了。
现在的年轻人之中流行一个口头禅,“我换工作了”,然后顺带告诉你,“我把老板给炒了”。我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看简历,你知道我最先看什么吗?
第一我不看名字,第二我不看学历,我先看他在每个企业待了多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更换太频繁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频繁更换工作的简历会给我几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一,这个年轻人还不知道他要干些什么,所以他老换。另外,新到一个岗位有两三个月的“蜜月期”,反正你是新人,大家对你要求都不高。等干到半年、9个月,你碰到第一批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发生困难了,最容易的决定是我不干了,然后美其名曰:
“我把老板开了。”我看看这样的年轻人能开几个老板,他最后会把自己开了,因为到最后他的简历会没有地方去。
我相信,这样看简历的领导不止我一个人。如果前面的功夫不扎实,有些人可能运气不错,也能做上老总的位置。可是你会坐不住,那个椅子上有油,你坐上去会滑下来。一个企业运作到最后,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光说大话就可以过得了关的。像我这一辈子,我没有发过什么财,我常说我的运气是很差的。我抽奖常常抽到纪念奖,一半人中奖我都抽不到,只能扎扎实实靠自己挣工资。
03慢慢地,我们变成了一个读不懂自己的人
我们上班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去看更美的风景,和心爱的人不为吃穿发愁,有消费欲时犒赏下自己,吃美味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可奇怪的是,我们每天都把时间用在吃快餐、挤地铁,对着屏幕流眼泪,困倦得打瞌睡,粗糙地穿衣,以及重复的程序里,甚至都没时间和心爱的人躺在床上看一部完整的电影,拍一张合影。
没钱的时候,我们说,等有钱了我们就上路。有钱了我们又说,等有时间了就上路。有钱又有时间了,我们又说,放不下现在的工作、家人,怕失业,怕疏远,怕返归时的艰难。没钱没时间了,我们又开始抱怨。周而复始,我们变成了一个读不懂自己的人。
孩子和大人的区别就是,孩子只对别人撒谎,大人除了对别人撒谎,还特爱对自己撒谎。
我们说,我们赚到钱了,就能带父母去旅游,和爱人环游中国,给孩子幸福的明天。可奇怪的是,我们几年只能见父母一次,接父母电话时的语气也特别不耐烦和焦躁,连给爱人做顿饭,陪她一起吃完的时间都没有,孩子被我们反锁在家里,玩着PSP,苦闷地看着窗外,我们明明是为了我们想要的才那么努力的啊!
我们说,我们赚到钱了,就能谈一场安心的恋爱,不求花前月下,但求日夜厮守。可每天下班回到家疲倦地倒在床上,揉着酸痛的肌肉,谁还有心思去甜言蜜语、促膝交谈,他玩游戏你洗澡,他看电视你睡觉,他吃快餐你煮面条。我们就像磁带的AB面,除了夜晚还背贴背睡觉以外,毫无交集。
我们说,我们赚到钱了,就能把梦想一一实现,可习惯了对客户假笑,对老板弯腰,写客户需要的文案,拍客户喜爱的商业照片,我们的速写本落了灰,喜欢的书买了几个月都来不及翻看。我们买书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阅读欲,总想着会有一天,会有空闲,拧亮台灯,沏杯清茶,或晒晒阳光,坐在树下,为书页上的某句话潸然泪下。
我们听小众音乐,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们讥讽爱情买卖,我们向往春末的南方城市,我们迷恋被禁忌的游戏,我们沉默如金,遮掩自己的心事,我们相忘于江湖,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
在地铁里被左推右搡,镜子对面那个紧锁眉头、面如土灰、仪容邋遢、不苟言笑的青年人还是自己吗?那个发誓要闯社会、追梦想,不混出人样绝不回家的闪闪发光、青春张扬的你,还是你吗?
在交织的车流里狂奔,等待着红灯绿灯变换,上班下班,排队打卡,往胃里塞上地沟油和大葱煎饼,生病时咬牙忍着,喝浓苦的中药,孤独而焦渴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网页,记录一个又一个信息。
在相亲网上实名认证,在一个又一个感情的流水线上被打包、贴标签,分门别类,和陌生人吃饭,接受你可有车有房、有孩有业的质问,理想和人民币画等号,婚姻和平米数挂钩,就像画皮里的女鬼,一边警惕一边渴求,语气幽幽,面露哀容。
04你真的想要一间咖啡馆吗
叶未央
“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咖啡馆,就像这个咖啡馆一样的,可以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可以和不同的人聊聊天。”关于这样的话,你一定听过很多次,从一个人嘴里,从不同人嘴里,有时你会惊讶于这世上有这么多人都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甚至是一个对咖啡知之甚少的人也会想着要开一家咖啡馆。
提到咖啡馆,我们总会想到的是洒满阳光的午后,咖啡特有的醇香味道,优雅男女的轻声细语,夜间的昏黄暖光,一时间的走神和恍惚。这些都对立于格子间、写字楼、办公室,对立于谈判桌、商务宴请、客户提案,对立于你从每一周从“忙Day”开始的紧张神经。
你是真的想要一间咖啡馆吗?你是爱上了咖啡,还是爱上了咖啡馆生活?
答案其实是一片茫然。
绝大部分的时候,这个关于咖啡馆的向往不过只是一个向往,仅限于本文开头描述的那两句,绝无下文,这个向往就像在会议室里熬夜三天写出的提案被老板当场毙掉的那一刻,恨不得掐死对面这个面目可憎的人的冲动一样短暂,一样是现代职场压力综合征自我幻想疗法的其中一种,这些幻想疗法还包括“我要环游世界”“等将来我有了钱,直接把这家公司收购了”,这些都是没有下文的。
如果你问他: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咖啡馆(环游世界)?你打算在哪里开你的咖啡馆?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这些都是没有明晰的答案的。我们总是相信生活在别处,将来梦想中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可是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做过。
开一间咖啡馆真的就会比目前的打工生活更美好、压力更小吗?
答案肯定是未必。
前些天,有个不太熟的初中同学路过我所在的城市,我做东请喝茶。这个在同学眼里有点儿少年得志,喜欢高人一等的人,竟然在湘江边的柔软灯光里跟我说他的梦想其实是想开一间类似的茶馆,Oh,MyGod!又一个!我以为他的工作收入优厚,从事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基础建设工程,这是很多人眼里的油水丰厚之地!他说很辛苦,出差,拉关系种种,如果可以有一间这样的茶馆,每天和人聊聊天,该多好!又是一个梦想着逃离自己生活的人,在对工作压力综合征做短暂逃离和治疗,又是一个向往生活的人,却只敢把生活作为理想来清谈,而不是充满勇气地去过生活。
如果开咖啡馆是你想要的生活,那么你就需要勇气把一间咖啡馆做到从无到有,有勇气面对一开始的惨淡经营,有勇气面对每天的房租、水电、员工管理,直到最终这间咖啡馆散发着你精心维护的独特气质,吸引着与你趣味相投的一群人,你可以轻松随意地与他们聊聊天,谈谈人生,这个过程应该是一点儿都不简单的。
可是往往是,叫嚣着要经营咖啡馆的人并不真的是想要咖啡馆,不过是在生活疲惫之时,对着同事、好友,对着世界撒了个娇,以证明自己还并没有被枯燥无味的生活淹没。咖啡馆就像一个释放人生理想的平台,美丽着,温暖着,令人向往着,向往着要开咖啡馆的人生往往拐了很多弯,却始终没有到达这一站,人生啊,去向了别的地方。
你真的是想要一间咖啡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