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关于这个世界,你不快乐什么
6641200000011

第11章 有些人他们不甘平凡(2)

午后的冬日暖阳下,不妨慢下来,想一想你的生活。

05各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各人舍不得的东西

张佳玮

“这不是我要过的生活!我要过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我好想改变,可是不能!”

“这是我要过的生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我不会放弃的!!”

“我也曾经有过想要的生活呀,但是我最后撑不住了,只好向生活投降了……”

“你应该过这样的生活呀,(省略描述若干)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可是每个人正过着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

萨特说人有选择的自由,又说他人即地狱。借他这说法,往极端点儿说,人的确是自由的。比如说,你在牢狱里等着秋后问斩。你可以选择等一个月后吃顿断头酒然后死,也可以选择逃狱——哪位说了,逃狱成功概率极低,而且抓住就当场斩首,断头酒和一个月时光都没了。这就属于后果,是你需要承担的,但理论上你还是有选择的自由。

换个温和点儿的例子。五年前,我有个朋友陷于左右为难的境地。爸妈逼着结婚,他不愿结,真觉得生不如死。我在一边帮着出馊主意:“那就结呀!”

“我又不想结!我跟那姑娘和那家都处不好。”

“那就跟爸妈闹翻。”

“那我爸妈得多生气啊,我妈心脏不好!”

最后他还是结婚了,挺简单:他最后还是放不下爸妈。我说这个,不是想宣扬愚孝或包办婚姻的可悲,不敢付出让爸妈心酸难过的代价,只想说明:对他来说,结婚很苦,但已经是可选择范围内的最优选择——比起让他父母伤心断肠。

管仲有段名言: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简单地说,管仲以前做啥丢人事,鲍叔都不责备他,因为知道他做此选择,必有苦衷,必有舍不下的。

有句话流传过,所谓“幼稚的男人可以为梦想壮烈地牺牲,而成熟的男人则可以为梦想屈辱地活着”,当然这话未必精当。唐朝睢阳失陷,南霁云本来“欲将以有为也”——我理解是,他想留下命来,诈降,当无间道——但张巡喊他一嗓子“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八便慨然就死。这是南霁云的选择:他本来打算为一些高尚的目的屈辱地活着,但显然,张巡这一嗓子喊过,他宁愿干脆牺牲,不愿负了张巡。

所以,也有些男人壮烈牺牲,并不是因为他们幼稚。

世上像南八这样的烈汉和睢阳这样的传奇很少,但大体上,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些放不下的,有形无形的东西。佛家说“求不得”是苦,所以教人“放下”,但到那地步谈何容易!

我有个很好的动漫控朋友,自己还没什么爸爸样子,就要了儿子。当了爸爸,忙得涛走云飞,寻一清闲下午看两小时漫画就是他的人生至乐了,但时常欲求不得。有法子没?有。

——当初不要孩子,那样会开心些,但长辈那边会有压力,自己也会觉得哪儿不对劲。

——对孩子马虎些,自己会对太太有歉意,而且觉得很没责任感。

——所以归根结底,他说,养着孩子,累归累,苦归苦,烦归烦,但心情还算平静,没什么愧悔之处。当然,他也苦笑:如果脸皮厚一点儿就好了。

有些嫁娶了非如意对象的人,是因为豁不出去和爸妈吵翻;有些在大城市拼命不愿回故乡纳福的人,是因为不想受“不甘心”的煎熬;有些敢于辞掉稳定工作去做点儿什么的人,是因为日夜被梦想与流逝的时间催逼。每个人的生活和苦衷只有自己能完全了解。人生时刻都在做选择,大多数时候偏又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所以,每个人此刻所经历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出来的——每个人必然都有未竟的梦想,但实现那些梦想的生活,必然要舍弃许多现有的东西。

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千奇百怪,子非鱼不知鱼之乐。我的某些朋友认为理想高于一切,我的另一些朋友认为父母比理想重要得多,我的一个朋友觉得开家西北风味凉皮馆比工作有意义得多,我还有个朋友觉得出国留学固然是好,但她更喜欢能够每天按时上班并按时去某一家饮料店喝咖啡陪男朋友的生活。

每个人所不肯放弃的东西如此不同,于是人生多种多样。

我一直尊敬对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无论多么奇怪)持之以恒的人——实际上我自己有许多幼稚、呆傻的理想一直在践行着——但引用菲茨杰拉德的话,“当你想批评人时,记住,并不是世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条件”,我觉得,过着违背自己的心愿生活的人为数不少吧,说到底只是价值观不同。一个人肯放弃理想,并承担内心的失落感,一定是因为命运给他安排了更割舍不得的东西(比如,我那位被迫结婚的朋友,那对不那么好沟通的双亲)。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价值观里,那对你究竟有多重要。

这个世界并不公平,许多时候造化弄人还很浑蛋。甘苦取舍,放不下的东西为何重要?有多难放掉,只有自己知道。弗罗斯特说,“抱歉我没法儿同时选两条路”。无论你选择过什么或将要选择什么,无论别人或你自己偶尔也哀怨说你没选的那条路看上去如何动人,当初应该如何如何或者将来应该如何如何,都没什么值得后悔的。选择一种生活,就是选择了不去冒另一种生活的风险。无论他人或你自己如何说,你至少选择保留了一些你不肯割舍的某样东西。不管是父母、亲人、理想还是安全感,抑或是许多他人完全无法理解的事物。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价值观里,那对你究竟有多重要。

06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愿做自己

丛扬洋

自我的迷失,是这个城市里的人的一种通病。每天浑浑噩噩,过着机械的日子,不知道在做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而做。常常羡慕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羡慕他们的清醒和幸福,然后感叹自己的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幸福的人,就是成功的人,他们都有这个特点,很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自己要什么。他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他们把优秀或平淡当成一种目标,但从来不会去羡慕别人有什么或者自卑自己没什么。他们有三种能力:耐得住寂寞,禁得起挫折,守得住成功。总结起来便是:无论环境怎么变化,他们都能坚定地做自己。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很了解自己,能做回自己,所以他们幸福。可是这个城市偏偏有这么多人,价值感低,不能做自己。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起同样的感受,心里空空的,不知道在哪儿,不知道在做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往哪走。害怕闲下来,一旦闲下来的时候,心里空荡荡得不知所措,于是忙碌。即使忙碌,也会突然地悲伤,感觉不到自己。

失去自己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觉不到自己,找不到存在,心里空空的;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心理防御机制去填补这个空,就会通过羡慕别人或贬低别人来塑造一个理想中“应该的我”的形象。

我也曾经常常感到挫败无比,仿佛我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那时候,朋友们会说“你真的很优秀”,我却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忧伤。优秀有什么用?连自己也照顾不好。我赚不到钱,还不会理财,一点儿工资每月下来所剩无几,还不如楼下做导购的小姑娘,每月挣得虽然不多但小日子打点得依然滋润且每个月都有剩余。朋友们虽然都夸这儿好那儿好,可是有什么用?自己也看不到,比不上人家的专业水平,也转化不成价值,只会点儿三脚猫功夫,高不成低不就,还不如单位的小设计凭设计这一点,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就是曾经常常这样看不起自己。

我也常常不喜欢自己的性格,记得做销售的那段日子,朋友们常常说起我的睿智、幽默、安静。他们说的时候,我会高兴那么一会儿,剩下的时间,我常为自己的内向、放不开、腼腆而痛苦不已。总之,那时候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好过。青春的岁月里,除了挫败就是迷茫。我常常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只能麻木地活着。

同时修心理学的一个朋友则恰恰与我相反,在他眼里,我自然是毛病一堆,虽然他指出我有很多毛病,类似于我这么个头脑学了不活出来有什么用等,但他指的这些毛病我并不认同,因为他常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别人的问题放大。他也常常指出别人很多毛病,比如做人应该真诚,你看你那么掩饰自己怎么可以?他甚至会大声呵斥:“你这是指责,你怎么可以成为一个指责型的人,做人不应该指责!”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常常被搞得哭笑不得。

不能做自己的人就是这样,当无法面对心里空空的时候,就从别人身上找素材塑造一个理想的我,总是羡慕别人,看到别人的好,总是挫败自己,盯着自己的错误不放。或者相反,将自己弄得没有缺点,别人身上却都是毛病。他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的自己的世界里,认为理想的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而始终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

有时候想想人真是可笑,羡慕来羡慕去,单单没有羡慕自己。指责来指责去,单单没有指责自己。有时候多么渴望自己具备想具备的能力,多么渴望具备自己想具备的性格。可上天是那么不公,偏偏让我拖着一副不想要的身躯,偏偏让我为自己的性格痛苦不已,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而我无论怎么努力都填补不了这一点点。

感觉不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可怕。想有个人陪,想找人说话,想做些事情,想通过忙碌,通过外界的刺激来逃避真实的自己。

有时候就选择抱怨,直到看到一幅漫画:有个人在指责上帝,为什么要对他这么悲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上帝已经将大部分苦难都进行了拦截不让它们出现。我们总埋怨上帝为什么没有让我们完美,可是上帝给的恰恰是独一无二的完美。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理解这两句话:我们都是生命能量独一无二的见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这样一个故事。丞相跟国王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认为丞相只会溜须。狩猎时国王一手指被猎豹所残,丞相以同样话对待。国王一怒将其关入牢中,丞相仍说同样的话。之后国王继续狩猎,被食人族所擒,正在被烹祭祖之时,对方骤然发现其少了一指是不完整的,部落首领将其释放。回国后,国王释放丞相,感恩其言,果然是最好的安排。但是爱卿被囚数十日,又何解?丞相说,如果我不是在狱中,那随国王狩猎的将是我,被烹的人也是我。

故事很长,也很短,无非就是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至于这个结论是怎么证明的,也很简单,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丞相总能找出积极的意义。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对于我们也是如此,单纯的认知决定了幸福与否,决定了能不能接纳自己。所谓接纳自己,就是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特点,并欣赏自己。身边有人陪或者没人陪,周围有人比我优秀或者比我差,都是环境和他人的。我们应该努力适应,但不应该因此迷失自己。当环境变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掘出变化对我们的意义,从而感恩环境,庆幸自己。

并不因为环境的变,我的本质就跟着变了,即使我想去改变自己,我也是带着觉知、带着学习、带着自己去改变,而不是否定了自己。

我知道我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我不会做饭,但我会写字,我无须两样都会。我知道我不会理财,但我会赚钱。有些东西我想学、可以学或者不学也没关系,并不是掌握所有技能我才是好的。我知道我内向、腼腆,我可以不去做销售而转为做文案,如果我去做销售也没关系,我的这种内向、腼腆会给人踏实的感觉。我欣赏自己的这些特质,我可以去改变,也可以不去改变。无论我是怎样的态度,我都不会去排斥。不会做饭的人是我,不会理财的人也是我,这都是我。

再转念一想,为什么做不好家务?为什么收拾不好房间?因为我性格懒散,大大咧咧,这不正是我思维散漫、鬼点子多、幽默风趣的一个源泉吗?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成了一个好的家庭妇男,样样条理清晰,东西摆放整齐,恐怕自己都受不了了。

好奇怪,一面想改,另一面,改成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自己都接受不了。

其实还是对自己现状的一种不接纳,对自己的一种不认可。羡慕着别人的好,幻想着一个理想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这样好有一种寄托:如果我是那个样子,我就是幸福的。

关于这两个“我”,现实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

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对于理想中的自己,可以有很多羡慕的偶像,可以有很多想要的特质和能力,可以努力去改变自己做到,都是没有问题的。想要某样东西并没有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接纳现在的自己,以及在得不到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所谓自我价值感高,就是我接纳我现在的自己,欣赏自己,并且在我想成为自己的路上。我看到自己的特质而非优缺点,我总能发现这样特质对我的意义,也能发现它带给我的阻碍。我可以改变,而不必否定自己。所以我不必受环境影响,无论是独处还是与各种人在一起生活,我都可以很好地面对自己。

首先,接纳。接纳我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真实的我、独一无二的我。无论我的性格怎样,我的能力怎样,我的现状怎样,这都是真实的我。我不会成为刘翔第二,但我是我第一。我还是不会做饭,但我接纳这样的自己。我依然可以活得很好,而无须具备所有的能力。

其次,欣赏。当我想改变的时候,我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就可以欣赏现在的自己,欣赏自己在努力改变。先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决定了改变,我欣赏自己的勇气,我不仅接纳现在的自己,我还欣赏现在的自己。我决定了要开始自己的烹饪之旅,我买了一个锅,我还没有开始,但我欣赏自己的勇气去改变。

再次,庆祝。每当我做出一分努力,我都庆祝自己有一分改变。理想中的自己有100分,我做到了2分,我就为自己这个进步和努力而感到庆幸。我自己煮了一堆面条,虽然味道飘了出去,邻居有人在说怎么有糊味,我还是庆祝自己做了,我没有做到100分,但相比之前的我,我已经开始变了。

最后,接纳。接纳我做不到100分,也无须做到100分。我成不了大厨,甚至做不出他们都能做的饭,但是我可以自己做西红柿炒鸡蛋了。无论我做到多少,我都接纳,然后欣赏,然后我还是我。我还会努力,但并不因为我做不到100分就否定自己。所有事情都做到100分的人不在地球上,都在火星上呢。

对真实自我的否定,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对改变的希望,对不能做到100分的难过,继而对自我的迷失。人的痛苦,莫过于此。

这也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常常丢了自己,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常常想具备很多,想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却忘记了成为最真实的自己,其实在哪、和谁都一样。

07重来一次,你还是会选择一样的生活

张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