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让医生害了你
6641600000027

第27章 看医生的技巧(2)

笔者曾经发生的小的遭遇,巧妙地化解了这些尴尬,这里可以请大家一试。

一次在陌生的城市突发胃炎引起剧烈呕吐、胃痛,在某大医院的急诊室里就诊,医生除了开出治疗胃炎的药物以外,另外开出价格不菲的抗生素。笔者要求,本人很少用药,一般青霉素、庆大霉素疗效就足矣(实际上,胃炎也不一定要用抗生素),但医生告诉没有此类药物。

本准备讲讲道理,但仔细想一想,耽误治疗实不足取。急中生智,我告诉医生,我没有带足够的钱,就这几十元钱。医生无奈,大笔一挥,去掉了这些并没有多大价值的贵重药品。

一般来讲,急诊室里的医生并不愿意让病人的治疗没有疗效,有些贵重药物是看人下笔,有钱的、能报销的,就会尽量多开一点儿,实在没有钱的,除了必要的治疗措施,也不敢随便造次。

这样,既没有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又没有揭短而造成医生不快。当剧烈呕吐、胃痛缓解以后,我不失时机地对医生的医术进行了赞扬,该医生很高兴,对我十分友善,随后的治疗对我表现出特别的无私。

在重大疾病诊治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多方求医,对疾病诊疗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发现医生有因为私利而对患者不利的行为时,比如为了不当经济利益、为了锻炼操作等等,一定要果断地说“不”。

但说“不”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这对自己今后的治疗有帮助。每一种具体情况下怎样说“不”,没有统一的格式,但通常应该注意如下原则:

筲充分尊重医生。不要因为医院强调服务态度,对医生以“我是病人,我就是上帝”的愚蠢观念行事。

筲充分表达对该医生的信任,维护该医生在诊疗方面的权威性。

筲强调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经济能力有限、时间有限,或者自己的病情特殊,什么药物我服用以后效果较好等等。

筲不要揭医生有私利的短。

筲不要拿上级医生或者权威医生压人,以免造成医生的逆反心理。

筲非原则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有些治疗并不是千人一面。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方式基本能够取得医生的谅解和同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改善了医患关系。

但假如是道德品质特别恶劣的医生,上述方式可能并不一定管用。实在不行,只能向其上级控告,直至拿起法律武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大决策广泛咨询

医生的品质参差不齐,病人也不能一味地相信医师或医院,当严重疾病须进行重大手术,或要做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或当你被要求参与临床试验时,或当你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你都应该广泛咨询其他意见。

咨询的渠道有如下:

筲寻求其他医师的意见。

其他医师的专业程度,应起码不低于主治医师,并且最好和主治医师没有利害关系,比如上下级、同事等。将这些意见跟原来的医师讨论。如果主治医师是个好医生,他会以开放的态度,帮你评断其他医师说的有没有道理。

筲查阅专业书籍。

许多医生的经验和知识,也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由于疾病甚多,对每一种疾病的了解,不一定有你专门去有针对性地去查阅了解得更多。

权威性书籍往往有比较正统的疾病分析和诊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没有特别保密的治疗措施,最先进的东西往往能够同步查阅到。

筲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

网上查阅简便,且花费低廉。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快速地搜索出各种医学知识,这是许多大型专业图书馆无法办到的事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网上发帖的方式寻求帮助,许多疑难疾病患者利用互联网获得了极大成功。

某大学一女生得了怪病,起先是肚子疼,头发脱落,关节疼痛,后来又出现头晕、烦躁、神志模糊等症状。之后被送进医院治疗,但是病情急剧恶化,入院5天就进入了昏迷状态,并且呼吸衰竭,生命垂危,而病因却始终没有查出来。

情急之下,其同学将病情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发送邮件,寻求全球医学专家的援助。信发出仅3小时,就收到回信,4个小时以后,求援的消息已经传遍美国,两周后传遍世界,世界各地陆续回信1500多封,30%的回信都认为是“铊”中毒,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新技术不一定是好技术

我们常常听到医疗广告中“开展了治疗……的新技术”之类的宣传语言,其言下之意认为新技术一定是好技术。

确实,医学需要不断地创新,现代医学在最近几十年里取得的创新层出不穷,正是许多创新将现代医学逐步推向前进。新技术突破传统技术框架的篱笆,犹如一枝盛开的奇葩使人耳目一新。新技术相对传统技术而言,也必定有它的优势。那么,是不是所有新的技术都是好的技术呢?回答是否定的。

既然是新技术,往往并不十分成熟——首先是操作它的人肯定没有传统方式熟练,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对人体远期效果的影响不清。看起来十分美好的东西,若干年后是否发现完全得不偿失也不是没有先例。许多流行一时的新技术到最后无人问津,比如曾经十分红火的针刺麻醉医疗,到今天还有几家医院在临床运用?

由于新技术成为医生个人和医疗机构学术成果的重要砝码,千方百计拼凑所谓的新技术的现象也时有耳闻。有些医生完全不顾客观事实,掩盖新技术中的缺陷,为获一时之荣誉,牺牲患者的利益。在这样的医院,你如果调查一下医生周围的同事,甚或医生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患有同类疾病,是否运用该项技术,这种方法往往能够窥探出其中部分端倪。

有些新技术确实效果良好,但由于开展这个项目的医院学习不久,掌握得不是那么熟练。这时候,许多病人就有可能成为这家医院医生的实验品。当腹腔镜手术刚开始流行的时候,许多普通的胆囊手术病人不仅要承受更长的手术时间,腹腔里面的损害比开刀更大,金钱花费更多,而得到的可能只是没有腹部疤痕——这对许多不涉及需要腹部美观的人来说,完全得不偿失。

由于医生的主观需要,进行新技术的医生介绍其优缺点时不会客观,往往优点说得多,而缺点说得少,甚至刻意隐瞒。因此,当涉及到新技术治疗的时候,千万不要被片面的宣传所诱惑,在需要这项技术诊断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调查一下,这家医院这项技术究竟开展了多久,操作的医生水平究竟怎么样。

看病常犯的错误

病人不会看病,盲目看病,既造成了经济损失,又耽误了时间精力,重者还可能贻误病情。在众多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体会中,许多情况下的误诊、漏诊,当然和医生的水平、医院的技术条件有关,但也和病人的错误行为也有很大关系。病人看病时所犯错误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笞看病不带病历资料

许多病人看病后并不保存病历资料,换一家医院重新买一份病历,特别是治疗效果不好时,将所记录的治疗内容,当做毫无价值的东西丢弃。

请注意,哪怕是无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新的医生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少走弯路,可以让医生知道你用过什么药,避免重复用药而产生药物过量中毒。重新开化验单检查疾病,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连续观察与分析。

笞儿童不看儿科

有人认为,儿童和成人没有多大区别,仅仅只是用药时剂量稍微减小而已。但专家认为,儿童绝不是成人的缩影,成人疾病专科不能包治儿童同类疾病。

我国规定,15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均应到儿科就诊。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机体各脏器发育尚不成熟,功能也不健全,儿科疾病无论是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都有其特殊性。在用药方面,不管是药物的种类还是剂量,都有许多与成人的不同之处。

笞故意隐瞒病史

许多涉及个人隐私和不光彩之事时,有部分患者往往容易刻意隐瞒,如婚前的性生活史等。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宫外孕。可当询问患者性接触史时,患者却矢口否认。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经腹腔穿刺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不凝的鲜血,如不及时手术,很快会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后来的剖腹探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女患者险些因隐瞒病史而丧命。

有些时候,患者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自己的病和这些丑事不会有关联,因此始终拒绝承认。这样有可能误导医生作出错误判断,以致酿成严重后果。

笞刻意夸大病情

少数病人为了引起医生的重视,刻意夸大自己的症状,以为这样医生会更细致或尽心,这种情况特别见于工伤或者被他人意外伤害需要索赔等情况。

殊不知,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医生过多检查或者过度治疗。这些检查治疗有时候对人体是有害的,如X光、CT、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甚至剖腹探查等。刻意夸大病情,往往医生能够觉察出来,造成医生产生病人装病的想法,反而引起医生的反感,有时候可能造成另外一些真正的疾病遗漏。

笞浓妆艳抹掩盖肤色

肤色是观察疾病轻重、是否贫血、是否黄疸等重要因素,许多女性从美观出发,看病前精心装扮,这样做十分有害,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笞迷信权威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权威看病。专家在接待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病人时确诊符合率较高,但慕名而来的病人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自己的专业范围,只能凭主观印象暂时诊断。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

笞缺乏合作

笔者在接诊病人时,常遇到少数患者缺乏合作,他们诉说病史漫无边际,杂乱无章,常偏离医生引导性问话,答非所问。特别是在繁忙的门诊中造成病史采集不全,在体检时不太合作也易导致误诊。

上述是由于病人的因素导致误诊、治疗不当甚至治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固然无论什么情况下,医生都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准确判断病情。但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医生不是神仙,任何高明的医生都有可能犯错误。

医生最后可能要为他的错误承担责任,哪怕是在病人有意或无意诱导之下产生的错误。作为病人,你可以强调一个医生不应该为自己的错误寻找辩解的理由,甚至得到医生的经济赔偿,但你在健康上受到的损害不可挽回。

看病后的注意事项

笞结束看病前,你可以问医生的问题

为什么要吃这个药?这药是治什么的?

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

药要吃多久?需要不断追踪治疗效果吗?

笞记录保存检查结果

一方面,保存下来的检查结果,可以让再次就诊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检查。

另一方面,保存就诊的资料,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一种做法。当发生医疗纠纷时,这些资料是最好的证据。

笞体会和反馈治疗效果

按照医生的治疗措施,仔细体会和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以帮助医生作出适时调整。

笞听听其他医师的专业意见

医生和医院的品质参差不齐,病人也不能一味地相信医生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其他医生的意见。

当你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面对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或当你被要求参与临床实验时,你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他的声音。

但是,这个其他医生的专业程度,应起码不低于第一个医师。

看病如何省钱

笞先挂普通号

第一次看病,还是先挂个普通号,因为任何医生初诊时总要对患者的病因、病史、病情进行了解,然后开必要的物理、生化检查单。结果出来了,才能确诊治疗。而初诊的工作,临床医师都能胜任。如果已经确诊,则可拿着诊断检查结果,到专家那里找答案。

笞不要过分迷信专家

看专家的费用肯定比看一般医生贵,而对于普通疾病,专家并不一定比普通医生强多少。一般的感冒找主治一级的医生就可以了,这样既可省挂号费,又省得排队。

笞选择适当的医院

大医院的收费标准和运行成本一般都高于中小医院,不同级别的医院门诊诊疗费、住院床位费的收取也是由少到多。

现行的三级医院负责制,一级和二级医院,承担社区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急重症初步处理等任务,多数常见病都可在此诊治。

三级医院则承担危重症和疑难病的系统诊治及医学科研教学工作。如常见病治疗方法就那么几种,小医院往往能够完全达到治疗要求。

笞购药技巧

当医生开药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这种药是起什么作用的,贵不贵,有没有其他便宜的药物可以取代等等。

适用的药未必是贵药,用基础药物不灵时,再换新特药也不迟。同样一种药物,档次不同价格有高低不同,假如你很少用药,或者病情不重,完全可以要求医生用一般药。

知道了医生开贵重药有回扣,有时候应该果断拒绝,拒绝的方式可以参考“怎样对医生说‘不’”。

拿到医生的处方以后,可以将药价和其他药店去比较。一般来说,药店的药价比医院药房的价格低许多。

笞警惕贵重检查陷阱

现在许多医院为了创收,乱开贵重检查项目的现象十分普遍。当医生开贵重检查项目的时候,一定问清楚检查的理由。

许多很便宜的体检项目,比如胎甲球蛋白检查,对早期肝病甚至原位癌的发现效果都不错,食道脱落细胞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食道癌效果特佳。

笞中西医选择

分清哪些病看中医好,哪些病看西医好。如类风湿、慢性病、功能性疾病、妇科慢性炎症等,看中医效果更好。如果看西医,药物大多只是对症治疗,且花费不菲。

笞尽量和医生沟通

将自己以前曾患过的病治疗经过,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告诉医生,防止重复检查治疗花冤枉钱。

笞及时更换医生

给一位医生反复看而多次未见效的,你就要考虑更换另一位医生,以免花了钱,病情又不见好,可能还会引起医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