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植物常识书
6666400000023

第23章 植物探秘(9)

有人认为水果营养成分高,多吃对人有好处。其实不然。比如,苹果含有糖分和钾盐,吃多了对心脏不利,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柑橘性凉,肠胃不适,肾肺功能虚寒的老人不能多吃;梨子含糖较多,糖尿病人吃多了会引起血糖升高;柿子含有单宁、柿胶酚,胃肠不好或便秘患者应少吃,否则容易形成柿石;菠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以及柠檬酸、蛋白酶等,而且有消食止泻、降压利尿等功效。但是,有些特异体质的人吃了后会发生阵阵腹痛,甚至呕吐等不适应症,最好把削好的菠萝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加热吃。

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

饮酒过量常常语言渐多,舌头不灵,面颊发热发麻,头晕站立不稳……都是醉酒的先兆,这时需要解酒。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带酸味的水果或饮服1~2两干净的食醋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夜间“氧吧”仙人球

仙人球呼吸多在晚上比较凉爽、潮湿时进行。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在室内放置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无异于增添了一个空气清新器,能净化室内空气。故又为夜间摆设室内的理想花卉。看仙人球还是吸附灰尘的高手呢!在室内放置一个仙人球,特别是水培仙人球(因为水培仙人球更清洁环保),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植物听音乐的原理

植物听音乐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那些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的规则振动,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陈代谢,而使植物生长加速起来。

绿色植物为什么要吃虫

食虫植物食虫全靠它们各种奇妙精致的捕虫器。这些捕虫器都是由叶子变化来的。这些植物的祖先都生活在缺氮的环境中,而且它们的根系又不发达,吸收矿质养料的能力较差。为了获得它们所不足的养料,满足生存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一部分叶子就逐渐演变成各种奇特的捕虫器了。

植物的抗寒性

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驯化。晚秋或早春寒潮突然袭击植物就易受害,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获得较强的抗寒性。我国北方晚秋时,植物内部的抗寒锻炼还未完成,抗寒力差;在早春,温度已回升,植物的抗寒力逐渐下降。

椰子树斜向海边的秘密

这是椰树传播种子的需要。椰树的果实椰子,外皮是由松软的木质构成,中间由坚实纤维包裹,在水中可以漂浮,一旦被海水冲到岸边后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且海边的水分,空气湿度,日照都非常适合椰树生长,所以椰子树生长在海边。

人离开植物不能生存

人类必须依靠植物提供的氧气才能生存,人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既是氧气的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消费场,正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恒定。

植物能预测灾难吗

有些植物对自然灾害确实有预感,含羞草的叶片会在白天打开晚上闭合,但是如果在方圆60千米的范围内有大地震并于40分钟内发生的话,即使在白天含羞草也会将叶子闭合上。在台风、低气压逼近时,雷雨袭击、火山爆发前,含羞草也会出现反常变化。

为什么有的花不香

花的香味儿来自它制造香味的器官—油细胞,油细胞产生芳香挥发油,这种油一挥发出来,我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儿,有的花虽然没有芳香油,但含有配糖体,配糖体分解时,也可以挥发出香味来,没有油细胞、也没有配糖体的花就不香了。

植物的茎与光照的关系

植物的茎通常都具有向光照较强的一边弯曲的现象,这叫植物的趋光性。阳光照射植物体,使体内产生一种激素,能促使细胞分裂,叫生长素。它沿着背光的一面流动。因此,茎背光的一面生长激素多,细胞分裂快。向光的一面生长激素少,细胞分裂慢,于是茎朝向光源部分弯曲了。胚芽鞘里有一种化合物——植物生长素。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当胚芽鞘受到光照时,生长素聚集在遮阳一侧,而生长素的积累使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因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结果导致弯曲发生。植物体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体内不对称分布造成的。

植物怎样防强光伤害

植物生长依靠太阳,但过于强烈的阳光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因而植物对此拥有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机制。植物通过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如果阳光过强,这些分子吸收的能量过多,就会产生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过多的阳光会启动玉米黄质的合成。玉米黄质是胡萝卜素的一种,有抗氧化作用,它能给叶绿素输送一个电子,使其不能产生活性氧。失去电子后带正电的玉米黄质,与获得电子后带负电的叶绿素,两者结合发生反应,将多余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这一机制非常敏感,即使只是一片云彩飘过使光照暂时变弱,它也会立即停止。

怎样区分蔷薇三姊妹

玫瑰、月季、蔷薇同属蔷薇科植物。形态颇为相似,往往容易使人分不清。玫瑰,叶子正面发皱,背面发白,有小刺;落叶灌木,枝丛生,密生绒毛及硬刺,茎干粗壮;花单生或1~3朵顶生,只在夏季开一次花。月季,叶片平展光滑,茎干低矮,花1~3朵簇生,且月月季季开花不断,故名月月红、月季花、长春花。蔷薇,叶片虽平展但有柔毛,植株较高,有时蔓生。花多,为圆锥伞房花序。另外,月季与玫瑰的叶片不脱落,蔷薇脱落;月季与蔷薇的果实为圆球状,玫瑰的果实则呈扁圆状。

含羞草为何会含羞

当植物细胞液的泡内充满水分时,压迫周围的细胞质,使细胞硬胀,像吹满了气的气球一样。液泡内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浓度高低,决定渗透压的高低,而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决定水分扩散的方向。当液泡浓度增高时,渗透压增加,水分由胞外向胞内扩散而进入液泡,增加细胞的膨压,使细胞鼓胀;反之,细胞则萎缩,造成缓慢的运动,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叶子都会垂下,像有气无力的样子,整个动作在几秒钟就完成。它并不是有神经系统支配,而是叶柄基部和小叶柄基部一些细胞的细胞膜的半透性发生霎时的变化,引致迅速膨压变化之故。

根瘤的形成

在豆科植物的根系上,常具有许多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根瘤是由生活在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根瘤菌自根毛侵入,存在于根的皮层薄壁细胞中,一方面在皮层细胞内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分泌物刺激皮层细胞进行迅速分裂,使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这样皮层局部体积膨大和凸出,形成了一个个瘤状突起物,即根瘤。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许多树木都会越长越粗,可是竹子也能生长许多年,但是它的茎一出土面,就不再长粗了。年龄再大,也只能长这么粗。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竹子是单子叶植物,而一般树木大多是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茎是没有形成层。如果把双子叶植物的茎切成很薄的薄片,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维管束,维管束的外层是韧皮部,内层是木质部,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夹着一层薄薄的形成层。它每年都会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于是茎才一年一年粗起来。

种子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如果条件适合就能萌发。但也有些植物的种子却不能立即萌发,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发芽,种子的这一特性被称为种子的休眠。有些植物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常常给生产上带来一些损失,如小麦、水稻有的品种的种子就没有休眠,当种子成熟后还未收割而遇到阴雨高温气候时就在植株上萌发,使生产受到损失。但有些种子由于具有休眠的特性,给生产上也带来不利因素,如中药人参和建筑用木材红松的种子休眠期为1~2年,这么长的休眠期,会使收获的种子不能播种。

植物与人类健康

植物降温增湿,调节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居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营养的同时,向环境中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空气的碳氧平衡。空气中的粉尘不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而且粉尘颗粒中还粘附有有毒物质、致病菌等,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植物的叶片和小枝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植物还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对于维持洁净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还能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丁香酚、松脂、核桃醌等。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吸足水分,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强。各种生理活动才会大大加强。种子萌发时,包括胚乳或子叶内有机养料的分解,以及由有机和无机物质同化为生命的原生质,都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种子得到足够的水分和适当的温度后,就开始萌动,胚细胞呼吸作用逐渐加强,酶的活动逐渐旺盛,种子中贮藏物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中间产物和能量,才能充分供应生长的需要。

树木能依靠风传播种子

清风扬起沙尘,也能带走种子,树木依靠风的力量能把种子扩散到数千米以外的地方。悬铃木的种子带有一顶小小的“降落伞”,借助风力,能把自己带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很多树木的种子并不像悬铃木种子这样幸运:它们比较重,并且没有这种帮助飞行的结构。它们也有可能被森林中偶然产生的上升气流带到较远的地方。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产品品质变坏,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植物个体死亡,种群消失。植物容易受大气污染危害,是因为它们有庞大的叶面积同空气接触并进行活跃的气体交换。植物不像高等动物那样具有循环系统,可以缓冲外界的影响,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比较稳定的内环境。植物一般是固定不动的,不像动物可以避开污染。

植物缺素症

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的生理病症。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通常表现为:叶色变异,如失绿、黄化或发红(紫);组织坏死,出现黑化、枯斑、生长点萎缩或死亡;以及株型异常、器官畸变等。各种不同症状的出现,与所缺营养元素的功能有关。缺乏氮、镁、铁、锰、锌等营养元素时,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受阻,因而叶片出现失绿、黄化现象。磷、硼等元素的缺乏,使植物体内的糖类因运输受阻而滞留于叶片中,从而产生较多的花青素,使叶片呈紫红色斑;缺乏钙和硼元素则细胞质膜不易形成,细胞正常的分裂过程受影响,常导致植物生长点萎缩或死亡;缺乏硼还会影响作物的发育和花粉管的伸长,使受精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产生华而不实现象。锌元素的缺乏会使某些植物体内某些生长素的合成量减少,从而限制叶片的生长和茎的伸长,常是出现畸形小叶的重要原因。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深色(绿色、蓝色等)。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实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这正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土壤中矿物质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根吸收,这就是扩散现象。有些植物的花瓣内有芳香腺,通过扩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与彩色适应于昆虫采粉。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从叶面蒸发到空中,这样可形成一种蒸腾拉力。这种拉力是根系对水分、矿物质养分吸收以及矿物质在植物体内传导的主要动力。植物通过蒸发吸热还可以调节叶面温度,这样,树叶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而灼伤。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荒漠,它的叶变化成叶刺,通过减小蒸发表面积大大降低水分蒸发。有些植物的生长还依赖大气压:爬山虎茎上的卷须顶端变成吸盘,依靠大气压吸附在墙壁上或大树上向上生长。有些植物果实的果皮向外延伸形成翅状,借助风能,飘摇到远方。椰子的果实内,中果皮富有纤维且充满了空气,这样可以借助浮力漂洋过海、定居彼岸。

不同种子的萌发

任何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是,不同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这3个条件的需求情况有所不同。一些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水量(与种子的干重相比)是:水稻为40%,小麦为45%,豌豆为107%,大豆为110%。各种栽培植物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高粱、玉米、大豆、粟等,播种层的地温稳定在12℃时就可以播种。水稻、棉花等种子萌发时要求环境温度较高,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2~15℃时才能播种。各种栽培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对空气的要求也不一样。大豆、棉花在萌发时需要大量的氧,因此,播种时土壤要疏松。水稻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氧较少,即使浸没在水里也能萌发。

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植物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以森林最为突出,森林的存在,使雨水可以通过树冠缓缓下流,经地面的枯枝落叶渗入土中,减少雨水在地表的流失和对表土的冲刷。因此,河川上游有茂密的森林,就能涵蓄水源,使清水常流、削减洪峰流量、保护坡地、防止水土流失。此外,森林枝叶的蒸腾作用,使其上空的水汽增多,容易凝结成雨,减免干旱。灌丛和草丛也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特别在陡坡、沙地、土层瘠薄等很难形成森林的地段,充分发展灌丛或草丛,就能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花粉为什么是甜的

花粉不仅在植物的传宗接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我们人类做出了不少贡献。新鲜的花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蜜蜂用它酿成了甜美的蜂蜜。没有花粉,就没有甜美的蜂蜜。另外人们利用花粉各种营养保健品或药剂更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

植物叶子有哪些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