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
6666500000035

第35章 神话典故(4)

汉武帝时有个官吏赵禹,他为人忠朴廉洁,做官以后,门下一个食客也不招揽,就是公卿去拜访他,他也一概婉拒,有人托他办事,他也一律谢绝。对此,人们称他“孤立行一意而已”,也就是说他执意地按自己的意志办事。后来,人们把“孤立行一意而已”简化为“一意孤行”,用来表示办事时,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而谢绝别人的意见。现在用它来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独断专行。

“一箭双雕”的长孙晟

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期洛阳人。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尤其擅长射箭。他出使西北突厥族时,突厥王非常佩服他的箭法,常和他一起出外打猎。当地人听见他猛烈发箭的弓声,都惊异地称作“霹雳”。看见他飞快跑马的姿态,又夸奖地称作“闪电”。有一次,他又和突厥王外出打猎,突厥王看到空中有两只雕,正在争夺一块肉吃,准备搭弓射箭时,只听得“嗖”的一声,两只雕一齐直落下来,突厥王跑去一看,原来一箭射中了两只雕,从此更加佩服长孙晟的本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箭双雕”,用来比喻采取一项措施同时收到了两种效果。

“巧取豪夺”的书画家米友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大儿子米友仁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又长于作画,他为了弄到古人的真品,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有一次,他发现了一幅真品牧牛图,于是就向主人借来描摹,后来他把真品留下来,却把摹本拿去还给主人。过了几个月后,主人才发现米友仁还来的不是真品,于是就去向他讨要。开始米友仁还想抵赖,最后主人说他的真品牛的眼睛里有牧童,而模仿的这幅却没有。在事实面前,米友仁不得不把真品还给了人家。即使如此,米友仁的欺骗手段还是屡屡得手。有一次,他在船上看到另一位喜欢收藏书画的人手里有一幅王羲之的真品,他提出用一幅画同这个人交换。当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大喊大叫,以投河自尽来威胁。这个人没有办法,只好与他交换。他依靠巧偷豪夺,所得甚多。后来,人们把“巧偷豪夺”改为“巧取豪夺”,用来表示用卑鄙的手段去骗取,用蛮横的手段去掠夺。

“与虎谋皮”的由来

“与虎谋皮”源于《符子》一书。相传周朝有一个人非常糊涂。有一次,他想弄一些美味的祭品来祭祀神灵,所以就去找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羊商量,想借用羊身上的肉。羊听了后,大吃一惊,急忙跑开了。他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家。后来他又想做一件暖和的皮衣,以便冬天御寒,于是跑去和狐狸商量,想借用狐狸的毛皮。狐狸一听,也吓得跑到深山里去了。后来,人们把上面的故事概括为“与狐谋皮”,表示一种做不到的事情。因为“狐”与“虎”音同又同是动物,它们的毛皮都非常珍贵,所以也把它写成“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打草惊蛇”典故的由来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官吏,常常接受贿赂。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了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对付别人的时候,因为一个无心的小动作,却让对方觉察到而提防警觉。

“上行下效”的故事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就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责他的过失。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然后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文武百官也都高声喝彩。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他的臣子弦章说了,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后人用“上行下效”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

“黄卷青灯”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陆游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他30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42岁被免官。46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地南郑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职,陆游当时实在难以忍受,他在《客愁》诗中写道:“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黄卷青灯”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油灯发青色的灯光。形容深夜读书的孤寂生活。

“以貌取人”的由来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300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双管齐下”的画家张璪

唐朝的张璪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的松树,令人称绝。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势凌风雨,气傲烟霞。人们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称为“双管齐下”。现在用“双管齐下”比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别开生面”的曹霸

曹霸是唐代画家。当时在长安的太极宫里有一座凌烟阁,阁内原有唐朝24位开国功臣的肖像。由于年代已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曹霸阅读大量史料,精心构思绘画,功臣肖像又重放光彩,而且另有新意。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左武卫将军。后来因一件小事曹霸被削去官职,降为平民。安史之乱时,曹霸流落到成都,在街头以替人画像为生。一次,诗人杜甫遇到曹霸,非常同情和感慨,写了首诗赠给他,诗中有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意思是凌烟阁中功臣肖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后来人们用“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格式。

“孤注一掷”的由来

宋真宗时,契丹人大规模入侵,一时间危机四伏,宋朝上下人心惶惶,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臣王钦若说主张求和,宰相寇准主张皇上御驾亲征,真宗采纳了寇准的建议,后来果然获得大胜。王钦若对寇准又嫉妒又恨。一次陪皇上赌博,王钦若趁机对真宗说:“赌博最危险的是一次将所有的赌本都压上,这样可能会输得精光。上次澶渊之战,寇准分明是将皇上作为赌本压上了,丝毫不顾及皇上的安危啊!”真宗听了这个比喻,立刻勃然大怒,不久便将寇准从宰相贬为陕州知府。“孤注一掷”现在意指倾其所有,冒险来决一胜负。

“言过其实”的马谡

马谡才气过人,喜欢讨论军计,诸葛亮很喜欢他,刘备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六年后,诸葛亮出兵祁山,派马谡作了先锋。在街亭(今甘肃庄浪县东南)战役中,马谡被魏国打得大败,部队溃散。诸葛亮失去了出兵的据点,只好撤军,最后不得不依军法斩了马谡。“言过其实”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捉襟见肘”的曾子

曾子在卫国的时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饭,十年也没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带就会断,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会露出来。鲁国国君派人去给他赠送采邑,对他说:“请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还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先生您向国君要求的,而是国君要奉送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赠送的人,赠送的人往往对接受的人表现出骄纵,能不能使国君赠给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很担心这一点啊”。“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处境困难。

“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