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常识书
6666700000034

第34章 中国历史(13)

耶律阿保机出身契丹贵族家庭,907年,他被推为可汗。916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26年,契丹灭渤海国。这时,契丹军队已转变为对外掠夺、对内镇压的工具。军队的骨干是直属皇室的“御帐亲军”和“宫卫骑军”,还有由贵族将领统率的部族军和州县军。此外,还创制了契丹文字和成文法律。1122年正月,金兵攻下辽的中京,天祚帝逃往夹山(内蒙古萨拉齐西北)。三月,金将粘罕又攻破辽的西京大同府。1123年中秋,金太祖死,弟吴乞买立,是为金太宗。1125年(宣和七年)二月,辽天祚帝被金兵俘获,辽亡。辽朝立国经历了九个皇帝,共210年。在天祚帝被俘前一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兵到伊犁、锡尔两河流域间,凭借回纥的力量,建立了国家。中国史书上称其为西辽,后来蒙古人称其为哈喇契丹,即黑契丹。

西夏的兴亡

唐末、五代时,党项族兴起于西北,建立了李氏政权。宋太宗时,党项首领臣服,但李继迁却继续组织部众割据,与北宋发生长期战争。李德明在位期间,接受宋中央统治,出现和平发展的局面。元昊即位后,公开称帝,建立西夏国,再度与宋发生战争。西夏虽取得很多胜利,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却受到巨大的影响。1044年,西夏与北宋签订“庆历和议”,表面取消帝号。以后,西夏与宋、金时战时和。西夏后期,统治衰弱,最终被蒙古灭亡。

“大理”政权的兴亡

9世纪末,建都在云南大和城(云南大理县南)的南诏,改国名为“大理”。937年,段思平攻入大和城,建立了“大理”政权。大理政权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境内主要居住着白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它承袭了南诏的一切制度,进行封建剥削和统治。1253年,大理为元朝所灭。

金朝的兴亡

女真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势力迅速壮大。女真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金朝在实行猛安谋克等独特制度的同时,也采纳了内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颜亮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朝后期,统治集团极其腐朽,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又受到蒙古军队的不断打击,终于亡国。金共历九帝,前后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时北达今外兴安岭,南抵淮河,东临于海,西至陕西,人口4470余万。

(公元1271~1368年)

“大元”国号的由来

忽必烈于1264年夺得了蒙古的最高统治权,他改变了蒙古传统的选汗制度,采取汉人预立皇太子的办法,确定帝位继承人,并于1264年建都燕京,改年号为至元。又依照中原的传统,采用《易经》“大哉乾元”的说法,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开国后,一切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组织大半都沿袭辽、金的旧章。1272年又在燕京旧城的东北筑新城,建设宫殿衙署。命名首都为大都。此后,元朝的政治重心就完全移到中原来了。

襄樊之战

1267年冬,元军围攻襄、樊。两城坚守达六年之久。1273年元军烧毁了浮桥,隔断了襄、樊两城之间的联系,并用新武器远射程的“回回炮”来轰击。樊城先被攻陷,不久,襄阳守将也投降了元朝,至此,南宋门户洞开。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督率大军由襄阳顺汉水而下,进入长江。南宋守将或败或降,沿江重镇,相继陷落。1275年,在朝野压力下,贾似道不得已出兵应战,但十三万宋军与元军遭遇后,一战即溃。贾似道旋被贬废,于途中被杀。1276年二月,元军占领临安,俘南宋恭帝以及宋室官吏等北去。

文天祥的反元斗争

文天祥是吉州庐陵(江西吉安)人。元军进迫临安时,他担任赣州知州。当时宋朝政府下令各地勤王,文天祥响应号召,组织民兵万人北上。1276年,他被派到元军中谈判议和条件。因不肯屈从,被伯颜拘留,并胁持北上。至镇江时,文天祥逃脱,和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江西一带号召人民继续抗元。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海丰北)兵败被俘。文天祥题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表达了他坚贞不屈的决心。文天祥被送到大都后,前后被囚三年,在狱中写下《正气歌》,拒绝元人的诱降。1283年从容就义。南宋流亡政权最后走投无路,1279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而死。张世杰率部突围时坠海死,在崖山的宋军全部壮烈牺牲,南宋灭亡。南宋历九帝,共153年。

元朝时的“行省”

元世祖为了贯彻汉法,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中书省各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当时全国共有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至于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作为中央特区,由中书省直辖。

元朝把人分成几等

元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在建国之初就采取了民族压迫政策。元世祖时,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元朝在法律上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只能向司法部门申诉,不能还手。蒙古人酒醉打死汉人者,只要交出一份埋葬费,就算了事。汉人、南人不准集体打猎,不准举行宗教活动,不准执持弓矢等武器。在政府机关中,蒙古人任正职,汉人、南人只能充当副职。

元世祖理财

1262年,阿合马兴办铁冶,增加盐课,获得大利。忽必烈升他为中书平章。阿合马恃功骄傲,安插亲信,诬陷异己,为皇太子真金和其他大臣所恶。1282年,阿合马被杀。元世祖又命卢世荣为中书右丞。卢世荣上任后,提出改革钞法、制定市舶条例等措施。元世祖很宠信他,但其他官僚纷纷上章弹劾,不到一年,卢世荣被杀。1286年,元世祖起用桑哥理财,他更改钞法,发行至元钞,财政危机好转。桑哥继而清理江南钱谷,增加赋税,引起天下骚动,起义不断发生。1291年,桑哥被杀。

元朝初期的政权更迭

元代从1294年元世祖死,至1333年元顺帝即位,四十年间,先后更换了十个皇帝。每一个皇帝的更换,都有一番剧烈的争斗。围绕着皇权的角逐,也展开了权臣间派系的斗争。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最长,但也不过十三年。他基本上执行着元世祖的既定政策,是个守成之君。死后无嗣,由其侄海山继承,这就是武宗。武宗在位四年多,后由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嗣位,即仁宗。仁宗在位九年多,死后,传位于子英宗。英宗统治时期,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皇权之争与权臣派系之争非常激烈,政局不稳。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派权臣,勾结诸王亲贵,发动政变,于上都之南三十里的南坡,刺杀英宗,史称“南坡之变”。

元朝的宗教政策

从成吉思汗以来,蒙古统治者信奉传统的萨满教,但对其他各种宗教,也都采取宽容态度,只要不危及其统治,都予以保护和利用。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与西藏原有的本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教派,受到特别的尊崇和优待。元代的道教,除了张天师的嫡系称为正一教外,还有全真教、真大道教和太一教等流派。元代基督教有两派。一派是聂士脱里派,另一派是天主教的圣方济各派。伊斯兰教在元代也是随着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东来的。元人称之为“回回”。此外,摩尼教、婆罗门教、犹太教也都是在唐宋之际逐渐传入,而在元代也有所传播。

元曲和杂剧的代表作品

元代的元曲,是这个时期文学上最突出的成就。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两种。剧曲当时称为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据统计,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八十多人,作品有五百多种,保存到现在的还有160多种。在元以前,传统的文学体裁是抒情的诗歌和散文,而从元以后,文学作品的体裁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有说有唱的戏剧。出现了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人,世称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等。此外,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脍炙人口的名著。

郭守敬的发明

郭守敬是一位在天文、水利、数学等多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主张通过测验来编制新历,于1280年完成了历法的改造,命名新历为《授时历》。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实际相比只差26秒,同现在世界上公用的阳历一岁周期相同。而郭守敬的《授时历》比它早300年。《授时历》施行了364年,是中国古代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郭守敬为了测验天象,创造了简仪、仰仪、高表、侯极仪、玲珑仪、景符等十多件天文仪器。其中简仪所达到的精密度,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红巾军起义

韩山童、刘福通等人散布了一首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其背上刻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字,埋在即将开工的黄陵冈(河南兰考东)河道上。当河工们掘出独眼石人后,奔走呼告,人心浮动。起义的条件日益成熟。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聚集了三千多教徒宣誓起义,但立即遭到元地方政权的镇压,刘福通冲出包围后,重新组织起义力量,一举占领了颍州。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