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常识书
6666700000008

第8章 上古史(7)

早在前三头掌权之初,恺撒就与元老院关系不睦,他曾指使保民官指控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未经审判就处死了罗马公民,致使西塞罗被放逐。克拉苏死后,元老院感到了来自恺撒的蔑视和威胁,遂与庞培联手,共同对付恺撒。法萨卢战役是恺撒与庞培之间的一次大会战。据罗马历史学家记载,恺撒军队大约22000人,其中骑兵约1000人;庞培的军队为恺撒的两倍,其中骑兵7000人。庞培还得到埃及国王支援舰船60艘(停泊在海面没有动用)。两军展开激战后,由于庞培指挥失当、贻误战机,最终彻底失败,庞培逃至埃及被杀。在这场战役中,恺撒军队约损失1200人,庞培军队约损失6000人,另有20000余士兵沦为俘虏。此后,恺撒成为罗马国家的唯一主宰。

恺撒大帝

恺撒将罗马疆域扩展到今天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地区,并渡过莱茵河,深入日耳曼,还两度侵入了不列颠。公元前45年,他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成为事实上罗马的第一个皇帝。公元前44年3月15日,旨在恢复共和制度的共和派贵族、恺撒的好友布鲁图和叙利亚总督卡西乌斯等人在元老院的会议厅将恺撒刺杀。后来,布鲁图与卡西乌斯等逃往希腊,准备抵抗恺撒的继承者。在公元前42年的腓力比战役中,布鲁图败于屋大维,卡西乌斯所率队伍被安东尼打败,两人双双自杀身亡。

“后三头”同盟

恺撒死后,罗马政坛上又出现了三位重要人物:恺撒的大将安东尼、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和骑兵长官雷必达。三人于公元前43年结成政治同盟,史称“后三头政治”。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与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则由三人共治。这种瓜分统治范围的秘密协议后来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正式批准,从此,这种违反共和原则的“三头政治”具有了公开法定的性质。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将三头同盟变成了两头对峙。

屋大维占领埃及

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统治埃及的安东尼公开决裂,宣布安东尼为“公敌”,随即对埃及宣战。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率军十万、战船五百艘来到希腊西海岸。屋大维率军八万、战船四百艘渡海东征,并以舰队控制安东尼海军驻扎的安布拉基亚湾出口。双方在海上决战,安东尼战败,损失战船三百余艘,陆军全部投降。不久,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先后自杀,屋大维占领了埃及,成为唯一的巨头。

“奥古斯都”称号的由来

“奥古斯都”是古罗马皇帝的封号,最早始于屋大维。屋大维击败安东尼以后,成为结束罗马内战的最后胜利者。他接受恺撒的教训没有称独裁官,但兼有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祭祀长等官职。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尊号,拉丁文意为“神圣的”、“至尊的”,后世即以此称屋大维。“奥古斯都”也成为后来罗马皇帝及西方帝王非常喜欢用的头衔。

罗马和平时期的成就

屋大维依靠和保护元老贵族、骑士及行省贵族,同时保护有产平民,对奴隶实行严厉的统治。他还复兴罗马传统风尚,奖励生儿育女,提倡节俭生活并恢复了罗马古老的宗教崇拜,大兴土木兴建神庙。另外,他还热衷于罗马公共工程的建设,把一座砖造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造的罗马。屋大维还建立了新的货币制度,坚持以知识经验作为录用行政官吏的依据并对贪污受贿和横征暴敛者严加惩处。屋大维死于公元14年8月18日。在他统治的40多年中,罗马帝国出现了安定局面,并持续了200年之久,史称“罗马和平”。

罗马帝国时期

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奉为“奥古斯都”开始,一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史称罗马帝国时期。屋大维在表面上继续维持着共和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他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这种披着共和制外衣的专制统治,被称为“元首政治”。屋大维和他的继承者统治的时期,被称为早期罗马帝国。屋大维时代被称为“奥古斯都”时代。他所创立的“元首统治”,在他死后仍存在了280多年。

克劳狄王朝

屋大维没有儿子,后妻李维娅与她的前夫所生的儿子克劳狄被屋大维收为继子,成为帝国继承人,从此开始了克劳狄王朝。克劳狄长期在莱茵河、多瑙河一带征战,公元前12年,为奥古斯都所迫,与前妻离婚,娶奥古斯都之女为妻。公元4年被奥古斯都定为继承人,即位时已56岁,后来他被新任近卫军长官刺杀。

“暴君”尼禄

尼禄是罗马帝国克劳狄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公元64年,罗马发生大火,14个城区烧毁了10个,而尼禄却登楼观火,吟诵《荷马史诗》中描写特洛伊城陷落燃烧时的诗句。有人说火是尼禄放的,尼禄为转移舆论方向,把“纵火案”嫁祸于基督徒,加以残酷迫害。公元68年,国内暴动使大势已去的尼禄仓皇逃离罗马宫廷,元老院得知尼禄离开之后,立刻宣布他为“人民公敌”,任何人都可以追捕或诛杀。尼禄获悉追捕他的士兵已经断绝他的逃亡之路后,选择了将匕首刺入自己的喉咙自杀,结束了他14年的暴政。

罗马大火

罗马城的大火发生在公元64年,大多数人相信,这是一场人为纵火案。据当时调查,纵火者应是尼禄皇帝,原因是尼禄一直想要扩建宫殿,然而皇宫的周围都住满罗马平民,难以开工建设。这场大火蔓延了罗马全城,凯旋门、布匿战争与高卢战争纪念牌坊及神殿等都在刹那间化为乌有。城内四通八达的街道、商店及民房也都化为灰烬。大火一连烧了六天七夜,罗马全城成为一片焦土。

犹太人起义

公元前63年,罗马侵占巴勒斯坦并将其划为行省,对犹太人进行专横统治和宗教压迫。公元66年,全巴勒斯坦犹太人进行武装起义。起义军占领了耶路撒冷等城市和要塞。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派韦帕芗率军6万人镇压。公元69年,韦帕芗回罗马称帝,其子狄托率军7万继续围攻耶路撒冷。城内起义军24万人与居民合力守城。最后,罗马军用云梯攻入北城,守军大部分战死。耶路撒冷被夷为废墟,原有60万人只剩7万人被卖为奴。

凯旋门的由来

弗拉维王朝继克劳狄王朝之后开始统治罗马,统治时间为公元69~96年,该王朝只经历了三个皇帝。韦帕芗是弗拉维王朝创立者,原为尼禄皇帝的部将,公元67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发动起义,他曾奉命前去镇压。尼禄死后,韦帕芗被元老院批准继为皇帝。随即他回到罗马,留其儿子狄托继续围攻耶路撒冷。继位后,他平定了各地反抗,建立了罗马大斗兽场并为其子狄托建立了战胜犹太人、毁灭耶路撒冷城之后胜利归来的凯旋门。

罗马大斗兽场里的血腥表演

罗马大斗兽场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它是迄今遗存的古罗马建筑工程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国威的象征。建于公元72年,公元80年狄托皇帝隆重揭幕。竞技场的外观像是一座庞大的碉堡,相当于一座19层的现代楼房的高度,场内可容107万名观众。据说,庆祝竣工的揭幕之日,3千名由奴隶、战俘、罪犯及受迫害的基督教徒组成的角斗士相互厮杀决斗,还逼迫他们与5千头狮、虎、猎豹、狗熊等猛兽作生死搏斗。空前绝后的血腥表演持续百日之久,直到所有野兽和角斗士自相残杀殆尽。

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

安敦尼王朝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该王朝共经历了六个皇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里略、康茂德。前5个皇帝被称为“贤帝”。除了涅尔瓦之外,都是行省贵族出身,后两个是父子相承,其余都是部属关系,其中以安敦尼的政绩较多,故名安敦尼王朝。安敦尼因得到前任哈德良皇帝的信任,被其收为养子。哈德良死后,安敦尼即位。在位期间他采取了稳健的政策,注意与元老院协调好关系,采取了强化财政与司法管理,减缓对基督教压制等措施,他还修筑工事,保卫边界,不列颠境内的“边墙”遗迹至今犹存。

奥里略皇帝与《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