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国学经典
6703600000019

第19章

隋唐时,西域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回纥,相传乃匈奴的分支。唐朝时,由于当时大唐强盛,回纥族也归顺为唐的附庸。唐武帝时,一些回纥首领来唐,国相邪勿也随行而来。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宠爱,唐武帝赐于他们汉族姓名。国相邪勿得姓爱,名弘顺。爱弘顺后来为唐朝驻守太原,子孙尽居于中原,他们就仍沿用赐姓为姓氏,称为爱氏。

阳氏来源

阳,上古周朝时的小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后为齐国占领,而国人的后代不愿忘本,仍以国名为姓,称为阳氏。春秋时期,晋国太傅阳处父,封邑于阳(今山西省太谷县东阳城),后人以邑名为姓,古得阳氏。又春秋末期,鲁国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封邑于阳关(今山东省泰安县南),阳虎一度因挟持季桓公,执掌国政,权势很大,后败逃于齐,但他的后人以这段权势为荣,就以其封地中的一字为姓氏,也得阳氏。再则,春秋时楚穆王之子公子扬,扬之孙名亡字子瑕,被出平王封为令尹,封邑在阳,是他又被称之为阳亡,他的子孙中也有以封邑为姓,称为阳氏。还有,周时,周景王封小儿子于阳樊(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其后因避乱而迁于燕,居民和后人仍以邑名为姓,称为阳氏。

佟氏来源

夏朝未年,夏桀的太史官,黄帝的后代,名为终古,他见夏朝气数已尽,就转投商汤,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佟氏,以示与夏朝隔绝。由于他是位难得的贤人,颇受重视,后人以之为荣,就以佟为姓,称为佟氏。有佟河(今辽宁省内),属鸭绿江的支流。在河两岸居住的居民多以江水名为姓。后来河两岸的佟姓家族繁荣昌盛起来,于是河流改为佟家江,又为佟佳江。又后来,满族人迁居到至此,也以江水为姓,形成了又一批佟氏。明朝初年,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贴木儿的次子名佟仓,他的后人就以佟为姓氏。

第di五wu言yan福fu

第五氏来源

出自田氏。汉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且分散地方豪强,将诸侯的后代均迁往关中。其中齐国田氏由于分支众多,迁徙时以门顺序被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广的弟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姓氏得以较普遍流传,但后世也有人将“第五”一个姓,改成了“第”及“五”两个姓氏。

言氏来源

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言偃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后代就以其名中一字为姓,称为言氏。曾有书载,战国时期,韩国公族的后人中,有以言为姓氏的。

福氏来源

春秋时齐国大夫名为福子丹,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为姓,称为福氏。另外唐朝时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与新罗国有隙,后百济国被灭,百济国中不少人逃难到中国,一部分并以福字为姓,可能福字与他们原现姓氏的发音相似,又形成了福氏。明朝时,有大臣名叫张福时,身居要职而两袖清风,皇帝赞其:“清不过富时。”因此他被称为福时,其后人为纪念这特殊的奖赏,就改姓为福。

百bai家jia姓xing终zhong

千qian字zi文wen

《千字文》行文流畅,脉络清晰,气势磅礴,内容丰富。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独领蒙学读物风骚,飘扬海外,堪称训蒙长诗。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绝好范本,直到今天,此风依然长盛不衰。

原文

天tian地di玄xuan(1)黄huang,宇yu宙zhou洪hong荒huang(2)。

注释

(1)玄:黑色。

(2)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

译文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原文

日ri月yue盈ying(1)昃ze(2),辰chen宿xiu列lie(3)张zhang(4)。

注释

(1)盈:满,有余。

(2)昃:太阳西斜。盈昃是指日月圆满或亏缺。

(3)列:排列。

(4)张:展开。列张是分布的意思。

译文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

万物之初,天地混沌漆黑如同一个大鸡蛋。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睡了一万八千年,他发现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很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捅破这个大鸡蛋,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就手撑天,脚蹬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推高,终于,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于是盘古躺下身来睡着了。盘古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熟睡中死去。他的头变成东山,他的脚变成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中山,他的左臂变成南山,他的右臂变成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日夜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光光的月亮,给大地照明。他睁眼时,月儿是圆的,眨眼时,就又成了月牙儿。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撒满蓝天,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脉变成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鸟兽鱼虫。

从此,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世界。

原文

寒han来lai暑shu往wang,秋qiu收shou(1)冬dong藏cang(2)。

注释

(1)收:收割。

(2)藏:储藏。

译文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原文

闰run馀yu(1)成cheng岁sui,律lǜ吕lu(2)调tiao阳yang。

注释

(1)闰馀: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馀。

(2)律吕: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基数各律叫作“律”,偶数各律叫作“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来调阴阳。

译文

积累数年的闰馀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知识链接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孳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原文

云yun腾teng(1)致zhi(2)雨yu,露lu结jie为wei霜shuang。

注释

(1)腾:升腾,升起。

(2)致:形成,导致。

译文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原文

金jin生sheng丽li水shui(1),玉yu出chu昆kun冈gang(2)。

注释

(1)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2)昆冈:昆仑山。

译文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冈。

原文

剑jian号hao巨ju阙que(1),珠zhu称cheng夜ye光guang(2)。

注释

(1)巨阙: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位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莫邪、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

(2)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

译文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原文

果guo珍zhen李li柰nai(1),菜cai重zhong芥jie姜jiang。

注释

(1)柰: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

译文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原文

海hai咸xian河he淡dan,鳞lin(1)潜qian羽yu(2)翔xiang。

注释

(1)鳞:代指鱼类。

(2)羽:代指鸟类。

译文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原文

龙long师shi(1)火huo帝di(2),鸟niao官guan(3)人ren皇huang(4)。

注释

(1)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

(2)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

(3)鸟官:少昊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鸟官”。

(4)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译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原文

始shi制zhi(1)文wen字zi,乃nai(2)服fu衣yi裳chang。

注释

(1)制:制造。

(2)乃:才。

译文

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故事

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行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简单,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就添一个贝壳,减少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原文

推tui位wei让rang国guo,有you虞yu(1)陶tao唐tang(2)。

注释

(1)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

(2)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

译文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原文

吊diao民min伐fa罪zui,周zhou发fa(1)殷yin汤tang(2)。

注释

(1)周发:西周的第一个君主武王姬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

(2)殷汤:历史上商朝又称殷,成汤是第一个君主,他讨伐夏朝暴君桀而建立商朝。

译文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故事

武王伐纣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叫纣王,是有名的暴君。他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威胁着他的统治。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周武王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大举伐纣。

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

原文

坐zuo朝chao问wen道dao,垂chui拱gong(1)平ping章zhang(2)。

注释

(1)垂拱:多用作称颂皇帝无为而治的套语。

(2)平章:平指太平。章通“彰”,彰明,显著。

译文

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知识链接

“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更没有椅子。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的古人还是席地而坐,所以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还是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衣拱手,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

原文

爱ai育yu黎li(1)首shou,臣chen伏fu戎rong羌qiang(2)。

注释

(1)黎:黎民百姓。

(2)戎羌:少数民族,戎族和羌族。

译文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