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6703700000010

第10章 中国民间传说(9)

可是黄果花谢了以后,总不见树上结个黄果。这时老汉难过极了,他话也不想说,饭也吃不下,只是一袋又一袋地抽着叶子烟。有一天下午,当他在家闷坐时,他的妻子忽然在门外惊喜地叫起来:“快来看啊,黄果!”老汉赶紧揉着眼睛朝门外跑去。这时他的妻子抱着一捆刚捡来的柴,正仰头向一棵黄果树上看。

“你看,好大一个黄果!”他的妻子指着树上说。

“咦,稀奇,我怎么从没看见过?”老汉看到在树叶丛中真的结着一个黄果,奇怪地说,“这个黄果有点怪,花谢了才十几天,它就长得比熟透了的还要大。”

“再找找,看还有没有。”他的妻子放下手中的柴说。

于是,两人一棵树又一棵树地找起来,但是找了半天才发现整片果林只有这一个黄果。

“不要找了。”老汉对还想找一遍的妻子说,“穷人的命总是苦的,再找也找不出。”

几天以后,老汉家来了一个稀客,他是听了关于黄果的传说后,特地从几百里以外赶来的。这客人虽瘦但两只眼睛却闪着奇异的光。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识宝的陕老。而老汉却不认识他。陕老一到老汉家,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家,你的黄果卖不卖?”

“黄果往年倒是有很多,你买几百斤都有,只是今年收成不好,总共只结了一个。”

“我就是要买这个。”陕老说。

“这是做种的,我还不准备卖呢。”老汉随口答道。

“卖吧,我有的是钱!”陕老用诱惑的眼光看着老汉说。

“有的是钱?你能出多少?”老汉怀疑地问道。

“二百两银子怎样?”

“二百两?”老汉的心咚咚直跳,他虽然见过一些散碎的银子,但二百两究竟是多少,他还不大清楚,想来一定是很多的银子!他一想到这个“多”字,以为陕老是在和他说着玩儿,但看陕老的脸色却一本正经,并不像在说着玩儿。

“二百两你是不是嫌少了?”陕老说,“那就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两,这是定金。”陕老说着就从随身携带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五十两的银锭递给了老汉。

“不,不。”老汉看着那么大一锭银子,不知怎么说才好。

“一千两不少了,你收下吧。”陕老把银锭硬塞到老汉的手中,老汉这时真是有点糊里糊涂了。他的妻子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说:“卖就卖吧,等我去摘来。”

“不要忙,不要忙。”陕老连忙阻止说,“这个黄果我现在不要,我的银子也不够。”

“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要呢?”老汉问。

陕老先走到树下看一会儿,又扳起指头算了一番,然后说道:“再过一百天,足足的一百天,我来取黄果。但是你们要记住,在这一百天内,不管白天晚上,你们都要守着这个黄果,不准人来摸,也不能给鸟兽吃。”

“放心!”老汉插嘴说,“我这里一年半载也难得有一个人来。怕鸟兽吃,只要编个笼子罩住就行了。”

“不,不能罩住,要随它长。”陕老说,“你们必须日日夜夜守着,一点儿也疏忽不得,不然,到时候我就不买你们的黄果了。”

“为什么呢?”老汉问。

“你答应不告诉别人,我就讲。”

“我和我的老伴敢赌咒,就是三岁小娃儿也不给他讲。”老汉拍着胸口,老实地说。

“这——个——黄——果——是——个——宝!”陕老压低声音,对着老汉的耳朵一个字一个字地、轻轻地说道。

“那它有什么用处呢?”老汉追问道。

“唔,这个……以后再说吧!”陕老不愿多讲一个字,老汉也不好再问,他点着头听完陕老的嘱咐后,就眼看着他走了。

从此以后,老汉夫妻俩每天轮流守着在这棵黄果树,就是在晚上,他们的眼睛也不敢闭一闭。在老汉的怀里,那锭沉甸甸的五十两的大元宝,使他忘记了疲劳;当他一想起“一千两”这个难以想象的大数目时,他总是取出那个元宝来抚摸一番。

眼看一百天快到了,老汉夫妻俩也被弄得精疲力竭,快生病了。守到第九十九天时,老汉再也支持不住了,他想:“已经守了九十九天,黄果也已经熟透了,差一天不守也不要紧了。”但是他又想,“要是差这一天不守,被鸟兽吃了岂不前功尽弃?”老汉想了又想,最后决定摘回家放着,以防意外。

第二天,陕老果然如期来了。他没有带银子,只背来一捆丝线打成的绳梯。他一进门就问:“老人家,黄果长得怎样?”

“熟透了,昨天我已经把它摘下来了。”

“摘下来了?”陕老吃惊地问,“让我看看。”

老汉将黄果捧出来,这个世间少有的黄果又香又大,大得像南瓜。陕老看了一阵后,叹口气说:“可惜差这一天,力气就不足了。”

“说来说去,这个黄果到底有什么用哟?”老汉问道。

陕老用手指着对面的瀑布,对老汉说:“这个瀑布下面的深潭,是一个聚宝坑,有人知道潭里面金银珠宝很多,就是没法子去拿。这个黄果就是打开深潭的钥匙,可惜还差一天你就把它摘下来了,恐怕力气还没长足,打不开了。不过我们可以去试试。”陕老说完就抱起黄果,背着绳梯,走到瀑布下边的深潭边。老汉夫妻俩帮着他把绳梯捆在潭边大石上。捆好后,陕老两手捧起黄果朝潭中央一丢,稀奇古怪的事情即刻发生了:上面轰隆隆流着的瀑布突然静止不流,下面的深潭也一下子变得干巴巴的。老汉夫妻伸头向潭内一望,只见黄的白的发着亮光的金子银子、珍珠宝石,像石头沙子一样堆满潭底,中间还夹着不少大小铁箱。陕老满面喜色地将绳梯甩进潭里,抱着它一下子滑到潭底,他在潭底非常迅速地把黄果捡来夹着,立即又提了一口小铁箱慌忙沿着绳梯向上爬。正当他爬到一半时,突然一声巨响,上面的瀑布非常凶猛地冲下来,下面的深潭也在眨眼之间就涨满了水。等老汉夫妇清醒过来时,他们面前除了那架绳梯,再也看不见陕老的踪影。

老汉摇着头,叹了一口气,从怀里拿出那锭已被摸得发亮的银子,毫不犹豫地丢进深潭中,回头对妻子说:“这不是我们庄稼人应得的东西,留着它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从此以后,这个瀑布就被人叫做黄果树瀑布。虽然人们知道瀑布下面的深潭里堆满金银财宝,可是再也找不到打开它的钥匙了。

民间小语

知足者常乐,过分的贪婪会让人陷入痛苦的深渊甚至丢掉性命。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大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前后左右上下多角度观看的瀑布,其景观变幻无穷,因此,它是世界名瀑中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是黄果树瀑布的真实写照。

黄果

主要产自贵州省兴义地区,为早中熟甜橙品种。因当地俗称甜橙为黄果而得名。据《兴义府志》记载,兴义地区种植黄果已有三百五十余年历史。兴义地区黄果以晴隆黄果品质最佳。晴隆甜橙的特点是果实硕大、皮薄松软、色泽金黄、味道甘美、酸甜适度、清香沁人、汁多籽少,耐贮藏,是消食调胃佳品。晴隆甜橙品种多,有甜橙、夏橙、脐橙、绵橙、血橙等。

苗王阿三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苗族老长工,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最后不能为财主出力的时候,财主随便给他一点工钱就把他给打发回家了。

老长工回到家里,就把三个儿子喊到面前说:“你们哥仨个难道还要像我一样到财主家去受罪吗?我干了一辈子,攒到的钱也不多,现在分给你们三个,你们出门去各学各的本事,将来好混碗饭吃。”

三个儿子准备了两天,各自带着简单的行李出门去了。临行时,老长工嘱咐道:“你们三个,第三年的三十晚上必须赶到家里过年。”他们记住了老父亲的话,含着泪离去了。

哥仨个同行了两天。老大说:“我想学铁匠手艺,今后除了修理自己的农具外,还可以帮乡亲们的忙。”老二说:“我想学木匠手艺,将来可以盖房子。”唯独阿三不说话,过了半天,老大、老二问道:“阿三,你想学什么?”阿三慢慢地回答说:“我想学杀人的手艺。”老大连忙说:“阿三,你疯了,别的手艺不学,学杀人的手艺。”阿三向老大、老二解释说:“我学杀人的手艺是专门杀财主。你们想,阿妈死在财主家,阿爹受那么多苦最后还是被赶回了家。”几句话说得老大、老二哭了起来,但他们还是劝阿三:“你说的是有道理,可这个手艺你能学得来吗?”阿三肯定地说:“能。”第三天,哥仨个就各自分头走了。

三年后的三十晚上,老大挑着铁匠工具先回到家里,高兴地告诉老人:“爹爹,我出去这三年是学铁匠手艺,两年我就出了师,又干了一年,挣了五十两银子交给爹爹。”老人刚刚接过银子,老二挑着木匠工具也回家了,还在门外高声叫道:“我学的是木匠,两年出师,又干了一年,攒得五十两银子交给爹爹。”老人接过银子,愁眉不展地向门外张望,过了好半天,也不见阿三回来。老人焦急地问老大、老二:“你们知道阿三学的是什么手艺吗?怎么还不见回来?”老大、老二都不敢把阿三学杀人的手艺告诉老人,只是说不知道。

黄昏时分,大家都以为阿三不会回来了,就把大门锁上准备吃饭。老人倒了三碗酒,父子三人每人一碗,老人端起一碗酒对老大、老二说:“祖宗保佑你们回来,就是还差阿三,不过阿三这个人比你们两个都机灵,不会吃亏,一定会回来的。”老人话音刚落,阿三一个鹞子翻身落在院子里,立刻接上老人的话:“爹爹,我回来了。”父子仨人立即起来迎接阿三,让阿三入席就座,老人又高兴地倒了一碗酒递给他。阿三接过酒,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爹爹,我学的手艺和大哥二哥不一样,不过我所学到的手艺足够对付财主了。”老人看他一个鹞子翻身就落在院子里,早就心中有了数。

回家的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阿三准备当晚收拾当地最大的财主。这家财主有十匹大马和十头大骡子,还有银子二十驮,其他财产不计其数。他想,一定要想办法叫财主乖乖地把银子送出来。

当天晚上,阿三先闯进了县官的住处,县官正在熟睡。阿三劫持了县官并对他说:“你穿着便服跟我到大财主家去一趟,可以饶你一命。”县官见事不妙,只得乖乖地随阿三去了。半夜三更,财主家全部熟睡后,阿三一个翻身跃进财主家,把大门打开让县官进去。阿三从财主家的厨房中抬出酒菜和县官吃喝起来,喝了一碗酒,阿三有意把酒碗砸在地上,响声惊醒了财主老爷,财主老爷大喊:“有贼,有贼。”阿三跳上房顶,财主的五个儿子爬起来见只有一人,于是就吊起来打,刚打了几下,外面看牲口的长工叫道:“马厩着火了,马厩着火了。”五个儿子便一齐冲出去救火。当他们冲出去时,阿三又由房顶跳下来,把县官放下来,将财主老爷吊起来。五个儿子救完火后回来了。吊着的财主喊道:“赶快把你爹放下来。”五个儿子听了又急又气地说:“你这个贼,还敢称爹。”忙乱中,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是一顿乱棒,结果要了财主老爷的狗命。他们刚把人打死,和财主老爷一起睡的小孙子醒来,摸摸他爷爷不在,就哭喊起来。五个儿子一听情况不妙,跑进屋一看,果然不见财主,出来仔细一瞧,被打死的人正是自己的父亲。

第二天,财主的五个儿子怕家丑外扬,想草草了结财主老爷的丧事。刚要发丧,阿三和县官赶到了,问道:“财主老爷是怎么死的?”五个儿子齐声回答:“是病死的。”县官说:“不可能,从来没听说你们的爹生病,开棺检查。”五个儿子只好开棺。一检查,财主的脚、手、腰都被打断了。县官判断说:“这是你们五个儿子亲手打死的,必须杀死你们五个来偿命。”五个儿子立即跪在阿三和县官面前求饶。县官说:“好,念在你们家和我过去的交情,饶你们一命,限你们三天之内将十匹马十匹骡子二十驮银子送到阿三寨子,不得延误。”

第三天,东西如数送到阿三寨子。阿三把这些财产全部分给邻近寨子的苗族兄弟。之后他又惩治了很多大小财主,苗族兄弟对他十分崇敬,亲切地称阿三是苗王。

民间小语

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的,作恶多端的人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铁匠

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有一只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一百公斤煤炭中大约只有十来公斤煤可以用来打铁,能够打铁的炭叫铁炭。

木匠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木匠以木头为材料,他们伸展绳墨,用笔画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木匠从事的行业是很广泛的,他们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家具,在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广告行业等都离不开木匠。比如在建筑行业要通过木匠来做必不可少的门窗等。

火把节的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和地上相通,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之间可以相互往来。天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名叫恩梯古兹。这个天神能开天辟地、修整天地,还会呼风唤雨。他不仅主宰天上的一切,而且还掌管地上的一切,经常派人到人间来收租逼债。

有一天,天神恩梯古兹听说人间有一个名叫轰挺拉巴的大力士很能摔跤,地球上没有他的对手,于是就派天上的摔跤能手斯惹阿比来人间寻找轰挺拉巴摔跤。于是斯惹阿比来到了人间,当他经过一座大山脚下时,见到路边有一个正在冒烟的小竹笆屋,便进去一看,发现屋里只有一个老妈妈正忙着烧火煮饭。斯惹阿比想在老妈妈家吃过饭后再去寻找轰挺拉巴,就问老妈妈能否在她家做客,老妈妈答应了他。斯惹阿比等了很长时间都不见开饭,只见老妈妈一直不停地往火里加柴火。一锅饭用大火煮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还没煮熟?斯惹阿比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就起身把锅盖揭开,他往锅里一看,大吃一惊:锅里哪里有饭,煮的全是拳头大小的鹅卵石。他赶忙问老妈妈煮这些石头干什么用,老妈妈告诉他:“这是我儿子吃的早餐。”并指着堆放在屋角的一大堆铁块铜饼似的东西说,“这是要煮给我儿子吃的晚饭。”

听老妈妈这么一说,斯惹阿比既吃惊又害怕,立即起身往外走。老妈妈问他为什么不等到吃完饭再走时,他不仅不敢回答,而且连头都不敢回,慌慌张张地往回天的路上走。当他走到半路时,遇到了一个左肩扛着一棵大杉树,右手提着一只大老虎,嘴上吹着口哨行走的年轻人。斯惹阿比暗暗地想:这人一定就是那个老妈妈的儿子,吃铁饼石头的人了。的确,此人正是摔跤能手轰挺拉巴。斯惹阿比怕被轰挺拉巴认出他是从天上下来的人,就主动让路,然后加快脚步拼命地往天边跑去……

轰挺拉巴回到家时,他的老妈妈对他说:“刚才有一个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年轻人,先是说要做客吃饭,后来饭也不吃就走了。”轰挺拉巴听妈妈说后,大怒:“哼!刚才我也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他看到我就主动让路而走,此人肯定是恩梯古兹家的那个摔跤能手斯惹阿比,他可能是找我摔跤的。”还说,“多年来我一直想找他摔跤,以决高下,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他主动找上门来,现在决不能让他跑掉,非抓到他拼一个胜负不可。”轰挺拉巴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追赶斯惹阿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