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6722500000011

第11章 工作成效不够大,从早到晚空耗多(1)

很多私营公司成效非常低,每天公司里的人都在忙,却只出工不见活。这是因为,首先,工作程序太乱,人敷于事。员工把本应当做好的事,当做可做可不做的事草率了之。其次,就是有很多人心不在焉,总是盘算自己的事,而没有把公司的事摆在第一位,从早到晚都在空耗。

工作成效是衡量公司最直接的经营目标,成效好了,说明公司管理有章法,大家都在实干;成效差了,说明公司里有许多问题还要解决。这就要求老板要像医生一样,看准毛病之后,给自己的公司“开刀”。

抓成效,是公司老板第一大任,但不要光为了抓成效而抓成效,否则会出更大的问题。

提高效率是个大问题

对私营公司老板而言,无论对产品的设计、制造,追求怎样完美,都必须以提高效率为准则。

有某家出版社的老板计划出版一本大型统计资料集,由于他相当重视数据部分的视觉设计效果,所以除了编辑人员之外,另外还找来了两位设计人员参与编辑工作。因为当时的电脑绘图技术尚未完备,设计人员是以一一描绘数据的方式来制作完稿的。这样的作业方式相当费工,因此花费了不少时间。

原本这位老板认为,所要出版的是新的资料集,所以就算内容繁琐也无所谓,只要能在几个月内完成就好了;但设计人员为求完美,要求十个月的制作期间。而由于总编辑有过辞典编辑的经验,也希望能作出最完善无疏漏的作品。

一年后,完稿的部分只有八成左右,这案子出现了夭折的危机,而且他们整理的资料已经有别的出版社将其问市了。此时就算继续完成似乎也没什么意义,结果所投下的金钱和人力全部付诸东流。

除了必须花费长时间进行编订的辞典之外,一般来说,出版工作应以时效性为大前提。

其他业界也是一样的。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里,效率是决定事业是否成功的最大条件。虽然在艺术创作或学术论文方面,某些方面成果的完美与否比速度的快慢来得重要,但是在一般商业上,时间就是一切。在所限定的期限内尽可能要求工作表现完美,可说是商业往来的铁则。

完美主义的人常因过度在意无法达到的百分之百,而使得不完美的部分反而愈来愈多。

有些人是因为钻牛角尖、神经质等个性使然而无法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有些人虽然自己能力很强,却不擅为人老板。像后者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总是在95分以上,所以对于只能做到80分的人当然说什么都不能允许。

无论是怎样的情形,在追求完美的老板周遭常有一味追究失败原因者、或是抱怨谩骂、人际关系僵化等阻碍组织活性化的情形发生。

其实身为老板倒不如将合格分数定在80分,如果得到80分以上便大力地给予赞赏,如此部属工作的心情会更愉快,最后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工作成果。与负面思考带来的恶性循环相反,这是一种正面的循环。

在完美主义型老板的斥骂指导下工作的部属,往往也会变成同类型的吹毛求疵之人,这是必须要注意的。从古至今有三种手段可以让人听命行事,那就是恐吓、报酬、建立共识,而三者中能够最自然地赋予人勇气与意愿的,就属建立共识了。大家应牢记此点。

善于安排工作时间

不懂时间管理的私营公司老板都是不合格的,也成为不了真正的能登大雅之堂的老板,这就有一点像“水货”!那么什么是管理呢?管理就是有条有理,把本来没有头绪的事情处理好。对私营公司的老板而言,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管理可以产生效率。2001年1~8月,我们对全国几百家私营公司进行了认真调查,欣喜地发现,老板们越来越重视管理了,像MBA、MPA这样的词和内容还能知道不少。这是一件大好事,证明老板们上档次了,也对自己负责了!这是管理观念的重大突破。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私营老板看起来非常繁忙,似乎有许多事情要做,结果是东一头,西一棒槌,缺乏成效。因此,效率往往是一名优秀的私营公司老板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事倍功半,拖泥带水,怎么能说明你的管理能力强呢?

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目标和成为有效率的老板,我们必须优先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活动上,而取代许多无意义的或次要活动。

现在我们来讨论如何更妥善地利用时间,从而使工作更有效率。我并不是主张要教你把工作时间延长到十至十二小时,如果你愿意,甚至还可缩短花在工作上的时间。

糟糕的是,许多人确实试图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以完成更多的工作,但那是没有益处的。工作会不断地扩展,以填满它能得到的时间。工作不是固体,它像是一种气体,会自动膨胀,并填满多余的空间。

这就是时间管理专家并不鼓励你为解决时间问题,而延长工作时间的理由。延长工作时间,不仅影响你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它还能降低你工作的效率,因为你把晚上当做了白天的延伸。如果一个计划到下班时还没写完,也许你会耸耸肩对自己说:“我会在晚上把它写完。”也许你宁愿这样做,也不愿利用下班前的那15分钟好好地赶完工作;或者你不愿意匆忙行事,并将自己置于压力之下;或者不愿意硬塞给别人。总之,不愿意在上班时间内,解决尚未完成的工作。

但你若是不管出现什么困难,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你的任务,这样也不好。因为困难会造成压力,甚至可能导致精神错乱、胃溃疡或心脏病突发。你只能把活动压缩在这么多的时间内,就比如气体虽然能被压缩,但它受到的压力越大,它对容器壁的压力也就越大。

这就是紧张、精神崩溃甚至更糟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塞进同一个时间容器,从而使自己处于极度紧张的压力之下,直到最后,压力过大导致容器的爆炸。

你可能会说:“算了吧,我宁愿延长工作时间也不愿爆炸!”但延长工作时间,只会耽搁必须做的事。如果你有一个较大的时间容器,你就能在里面塞入更多的活动,但这是工作狂的本性。而当爆炸最后来临时,你也是惟一的受害者。

延长工作时间不是办法。你所做的事情决定你的效率,而且进一步说,甚至还关系着你的健康。

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柏拉特,在他所创造的柏拉特原则中指出:在一个群体中,重要的成分通常只占全部成分的一个相对小的比例,所用的实际数字是20%和80%。所以,你的20%的活动,占你所有活动的80%的价值,这就是二八定律。

这个原则令人吃惊的地方,是它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适用。20%的业务员带来80%的新业务;20%的发明项目,创造了全部发明价值的80%;20%打电话给你的人,占用你80%的打电话时间;你20%的雇员,制造了80%打扰你的事件;你20%的文书工作,带给你80%重要成果,等等。

80%和20%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但这个原则在实践中肯定是适用的。相信它,它能给你带来时间观念,是你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基础。

如果你能把你的各种活动分类,也许你会发现有20%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它给你带来80%的成果;其余80%的活动,由重要活动、不重要但需要做的活动、不重要的活动和不必要的活动组成。

从理论上讲,你可以省去80%的活动,而仍保留80%的成果。那就是:

(1)排除5%~10%的不必要活动;

(2)委托他人做一些事。这将为你腾出20%至50%的时间。

然后,用这些“空出来的时间”,去完成特别重要的工作,如做计划和考虑革新项目。

首先,你必须决定打算花多少时间来工作。然后,你必须排除或委派别人去做次要活动,并以特别重要的活动填补空出的时间。特别重要的活动,是指那些能带来更多的报酬、获得重要的成果、使你向个人和公司的目标迈进的活动。

不要在人的问题产生偏差

进行现代生产管理,就要有现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巧妙进行有效的管理,理顺各方面关系,争取上下级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不要在人的问题上犯错误。这才是当今私营公司老板的魅力所在。

对公司老板的事业发展来说,关键的一步就是从资源责任的角度来对工作进行分析。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公司把哪些资源交给我来照管?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看你的工作。如果要知道你对多少人力资源负有责任,就要像盘存货物一样列一份清单。

大多数公司老板都要对人负责,这就意味着他们有责任管理好这些员工的时间。

从可用时间的角度来思考,就可以帮助公司老板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决策。为了保持部门工作的进度,哪些任务可以推迟或者取消?把时间作为一种资源来考虑,可以帮助公司老板对问题做出反应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公司老板要想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知道他们能做些什么。

要避免把任务分派给了员工,而他们根本没有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或者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公司老板若想知道部门内每一位员工都有哪些能力,必须了解他们的特长,而初步印象就是通过他们的履历表获得。然后制定一份员工专长表。

通过为部门内的每一位员工建立一张这样的员工专长表,公司老板就会了解他手下有什么样的可供利用的人力资源。一旦有了新的任务,公司老板就能够很容易地决定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公司老板似乎可以看出每个员工具备什么技能、缺乏什么技能,还需要什么培训。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因为有些员工十分擅长隐藏他们的缺陷。他们害怕让私营公司老板知道自己不懂的东西。

一种揭示事实真相的方法是与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进行私下的交谈。问他们下面的问题:

(1)你最喜欢做你工作中的哪部分?

(2)你为什么最喜欢那部分?

(3)你想让公司分派你做什么工作?

(4)你为什么认为自己擅长做那件工作?

(5)你是否具备一种公司所不知道的技能?

(6)你是否想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

(7)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你的技能,你是否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8)你最不喜欢做什么?

(9)你最不喜欢它的什么?

(10)如何才能使它变得不那么令人不愉快?

一般的规律是,人们喜欢做那些自己做得好的事情,而不喜欢做那些令人遭受挫折或者掌握起来有困难的事情。发现员工们不喜欢做哪些事情,就会知道他们缺乏哪些技能。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许多人认为,管理就是管人,这是错误的。如果你能正确指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但能赢得下属衷心的服从,并轻而易举地管好他们,还能得到下列好处:

(1)下属将对你的技巧和能力产生信心

当你能够做出迅速而准确的指导时,你手下的人就会信任你。为了能够做出这样的指导,你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加以分析,下定决心,在下达命令时,要对你做出的指导充满信心,要表现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失败的样子。

(2)下属将会尽力为你工作

当你对你的指导表现出判断正确、认识深刻的时候,下属就永远会竭尽全力为你工作。

如果你能在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逻辑推理并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采取行动,你手下的人就会尊重你的高超的判断能力和指导能力,他们会竭尽全力为你效劳。

(3)你的下属对工作将会变得更加有把握和更加果断

作为一个老板,你应该为你的整个组织树立起这种榜样,表现出这种姿态。如果你对你的行为有把握、有决心,那么你手下的人就会对他们的行为有把握和有决心。他们自然就会成为你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你可以看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做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4)人们都会找你征求意见和寻求帮助

当你能够做出正确而及时的指导时,人们就会有所感触,他们会来找你征求意见和寻求帮助,你将会成为著名的解决难题的专家。这样的名声将会提高你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

(5)将会使你摆脱挫折

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是一个人遭受挫败的主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商业及管理方面,也表现在人们解决个人问题方面。

当你学会上面几条正确制定决策的技巧的时候,你将驱散自己恐惧失败的心理。你也会在处理有困难、有压力的问题时获得信心。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随着你的决断能力的增强,你管理下属的能力也会大大地增强。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司管理有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和谐”,因为公司内部的和谐一致,是公司发展的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和谐,是指在老板制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各人都有自己应负的责任,都有自己应守的立场,各人以协调、合作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员工彼此各干各的,谁也不管谁,这固然有悖和谐,但如果大家都是老好人,有意见不肯讲,不肯得罪人,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实际上彼此和稀泥,这也不是和谐的本意。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彼此私交不错,凡事都能互相包涵,你拜托我做的事不管对不对,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我请你帮忙,即使对公司不利,你也不能拆我台。他们之间够“和谐”了,可是这比老好人或者彼此冲突更糟。

如果员工彼此不合作,老板一眼可以看出来,并马上调解,促使他们协调,如果是老好人老板也能发觉,个别做工作。惟独对那些为了私交连原则都可以牺牲的人,老板不容易看出来,他们之间的“和谐”,是对公司利益的潜在威胁。外国人曾说我们是个“私情重于公谊”的民族,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为了私情而损害公事的事情确也不少。

其实,你想使所有的员工彼此之间都毫无芥蒂,相处得如兄弟一样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彼此感情好的有,感情坏的有,感情不好不坏的也有,身为老板大可不必为这种事费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每个人都能为整体目标努力工作,你所要求的和谐理想就达到了。

公司所需要的和谐,是在不同中求统一。每个部门或岗位,为了完成任务,在做法上也许彼此有利害冲突,或者意见分歧,但这些分歧和冲突,是在完成任务这个总目标之下产生的,不是为私而是为公,这就需要老板的协调。总之,各部门的工作方法或许不同,但为公司发展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

事实上,公司设有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除了有专职专责的意义之外,也具有相互监督、制衡的作用,其目的是使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公司是个有敏感反应的有机体,这些都会提醒老板及时处理。

因此,和谐与制衡,是老板手中的一把两面利刃的刀,使员工在和谐中不徇私,在相互竞争、牵制和监督中不损和谐,这才是经营管理的最高境界。

“制衡”还有另外一些作用,那就是平衡员工的情绪,激励员工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