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圆梦之情挽黛玉
673200000076

第76章

元春屏退了左右,只留一个贴身的知心宫女在眼前。因对贾母等人说道:“老太太,父亲,母亲,此时已无外人。就快坐下咱们说话吧!”

贾母和贾政不由都有些惶恐,道:“娘娘,这岂能坏了君臣的规矩。”

元春笑道:“你们就不必客气了。想我年方及笄,就被你们送到了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快不要那么啰啰嗦嗦的了。无论我做得什么样的高位,到底是老太太您的孙女,父母亲的女儿呀。”说到此处,元春未免伤心,忍不住红了眼圈。

贾母和王夫人也兀自一阵伤心。贾政忙劝慰道:“你们几个略放松一下性情也就罢了,须知皇上准许贤德妃回府省亲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了,你们在这里哭哭啼啼的,回头让那起别有用心的人瞧见,保不齐在皇上皇后面前添油加醋的那么一说,那我们可是吃罪不起的呀。”

元春一想也是这个道理,遂擦去眼泪道:“父亲说得极是,我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咱们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在这里大方悲声了呢?”

贾政问道:“我近几年虽然经常上朝,但是后宫里的事,究竟不曾多过问,不知女儿你在宫中的日子过得如何?”

元春哀叹一声道:“一入宫门深似海,但凡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也再不入宫。”

她说这句话时,贾母等三人的脸色都一阵黯然。先前让元春入宫,也是指望她得到圣宠,全府能跟着沾光。

元春见自己如此说话,贾母等人脸上不自在,遂就换了口吻道:“好在我也能够否极泰来,终于熬出了头。想当年我入宫时,只被凤得个采女的名号,历经了多少艰险和磨难,才能挣得今天的地位呀!”

贾政道:“我儿辛苦,这些年着实为难你了。”

贾母也道:“乖孙女你洪福齐天,今后的日子就只剩下享清福了。”

王夫人也道:“是呀,这真是我儿的福气,想那入宫的秀女有多少终极一生也不得见皇上一面呀,我儿也真是好福气呢!”

又谈了几句家常话,贾母一直惦记着娘家的事,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不知娘娘可曾听到江南甄家被抄之事?”

元春自然明白贾母想要问什么,因说道:“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了,我又岂能不知?不仅他们甄家,为此事牵连进去的还有好几家呢!听说前几天把史家也给抄了呢!”

贾母听罢,脸色微变。元春看到了贾母的动容,又把语气放和缓说道:“老太太您也不必伤心,如今已经是成定局的大事,恐怕就是神仙来了,也更改不了的了。那甄府先前也太过狂妄,这次把柄落到了忠顺府手里,人家还不下狠手去治吗?谁让他们先前得罪了忠顺府呢?”

贾母不解道:“怎么?难道传旨意的不是皇上,而是忠顺府么?”

元春道:“老太太莫忘了,如今当朝的皇后可是他们忠顺府的长女,现如今,只怕这个皇后说话比当朝皇上还管用些!”说到这里,自知失口,便连忙刹住了话头。

贾政有心想再问,但终于忍住了没有问。想起近些日子皇上上朝时,总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若有什么大事商议时,也总是推脱说,说此事容朕回去细细思忖后再做定夺。现再与元春的话结合起来一分析,难道这郁朝的执掌大权都落在那皇后的手里不成?再加上这忠顺府如今是手握重兵,在朝堂可谓是不可一世。

元春想了想,又叮嘱道:“别的话,女儿也不好与你们多说。只一件,一定要牢牢记住:那就是千万不能得罪忠顺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咱们的贾府长久太平。再有,父亲以后也要叮嘱咱们贾府在朝做官的,凡事莫要多问,也不要参言,只关起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也就是了。”

贾母听元春如此说,自知解救史家是没有希望了。遂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元春看穿了贾母的心思,因说道:“老太太也不必太忧伤。史家到底还是留了根的吗!御林军前去拿人的时候,据说只有他们当家的老爷和夫人,有一个小姐后来看出来也是婢女冒充的!”

贾政暗吃一惊,心想:女儿原来什么都知道了,幸而当初没有去求情,否则还不知惹出什么祸事来呢!

元春又说道:“那甄府是不抄不行了,据说他们的家当竟顶得上多半个国库。这样的人家不抄,又留待何时呢?”说到这,停下来,看了贾母一眼,继续说道:“想那史府中人,自己也不想想,本来与甄府从前就来往甚密,这时候不忙着划清界限,反而还帮他们藏东西。好在那东西抄回来后一件不少,因着史家到没有犯大事,所以皇上决定不加以重罪。只是把家产抄尽,人员放流。而对于小一辈的人也就不再追究,但有一条,他们家的大公子永远只得在外城做官,不得进京。”

贾母道:“阿弥陀佛,真真是他们的造化了。多谢娘娘日前求情。”

元春道:“老太太不必谢我,我岂有那本领。不过因为皇后娘娘已有身孕,不愿杀戮太多,从而惹来怨气。”

贾母等人皆道:“当今圣上又添子嗣,真是可喜可贺呀!”

元春道:“是呀,皇上的子嗣不多,前几年有个妃子倒是生下过一个儿子,可惜只长到十岁就不幸夭折了。现今剩下的只是几位公主了。如若诞下皇子,必会被封为太子无疑。”

王夫人道:“娘娘日后也要尽心侍奉皇上,争取早日为皇上添丁呀!”

元春点了点头,知道母亲是一番好意。可谁又知道她如今心里的苦呀!谁又能想象得到她所面临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沉思少顷,又说道:“时候也不早了,再过一个时辰,我就要摆驾回宫了,把宝玉和几个妹妹都叫进来吧!听说林妹妹和薛妹妹也都在,大家难得相聚一次,我看也不必分什么外戚内眷的,就一并叫进来吧!

贾政忙道:“谨遵娘娘懿旨。”

一时宝玉和黛玉等人皆鱼贯而行,陆续上前。一一拜见后,元春道:“弟弟妹妹们都不要拘束,都坐下吧!”

众人皆坐下后,元春又道:“宝玉,我那好弟弟,坐到姐姐身边来。”

宝玉谨慎地走到前面,在元春身边的椅子上做了下来。元春大宝玉八岁,当年入宫时,宝玉尚小。再加上宝玉一直是由李嬷嬷带,故而和元春也少有接触。乍与一个穿黄袍的皇妃坐在一处,宝玉只感到浑身的不自在。

元春上下打量宝玉,见宝玉生的面如敷粉,唇红齿白。倒好个俊秀的面貌,心中越发的喜欢。遂拉住其手问道:“弟弟现今都读些什么书?”

若论以前,宝玉是最烦被人问这个。可好在那次咳血大病之后,他就长进了很多。很知道读书用功了。现听元春有此问,便把那看过的书名一一说与元春听。

元春听罢,高兴得连连点头。说道:“弟弟真是一块可造之才,以后更需加倍用功。咱们贾府日后的兴衰都全仰仗你了。”

见元春说话如此亲切,加之必定是亲姐姐。宝玉这会儿说话便不再那么拘谨,于是说道:“姐姐已经给咱们贾府光耀门楣了,弟弟我自会倍加努力,不会给咱们府上抹黑的。”

谁知元春听罢,却苦笑了一下。“光耀门楣?”是呀,被封为贤德妃,的确是很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可是她这样的荣耀和地位又能维持长久吗?外人看着她是多么的光鲜亮丽,可谁又知道她背后忍受了多少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宝玉见元春脸色不好,生怕是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问道:“娘娘,宝玉年幼,若说得不对,还请娘娘不要怪罪!”

元春赶忙换上一副笑颜道:“哦,好弟弟。你说得没错,姐姐并没有怪你。咱们姐弟难道相见,你大可不必如此拘谨。”说罢,又面向众姐妹道:“听说几位妹妹也是读过书的,吟诗写文都很有建树,不如我出个题目,姐妹们都各做一首上来给我瞧瞧如何?”

贾母笑道:“她们不过都略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若论作诗,唯恐娘娘笑话!”

元春笑道:“老太太不必紧张,又不是殿试。不过姐妹写来玩玩罢了。”说罢,自拟了一个题目。

丫头们忙在每个姑娘的面前备下方桌以及笔墨纸砚,宝玉和黛玉等人,皆细细斟酌一番,提笔写了起来。

黛玉第一个就写好了,由一个丫头呈了上去。元春读罢,不由赞叹不已:“这么个美貌绝伦的人儿,难得又有这样的文采。这样的才华恐怕当朝的官员也没有几个能及呢!”

接着呈上来的是宝钗的诗,元春也看了。虽然比黛玉的要差上几分,但也堪称是首好诗。后来又看了宝玉和探春等人的诗,宝玉的诗还有些气势,而旁人的诗就平淡无奇了。

元春笑道:“若说这头名状元当属林妹妹,二名榜眼就是薛妹妹,探花乃是宝玉。我这里虽不是正式的殿试,但也少不得赏赐的。”说罢,挥手命贴身的宫女把赏赐一一奉上。

黛玉等人便谢恩接过赏赐。

元春微微笑着望向黛玉和宝钗,心里又暗暗打下一个主意。殊不知她这个主意又让黛玉的生活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这是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