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6753900000068

第68章 常用诊断技术(1)

(第一节)穿刺

一、静脉穿刺

取血化验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肘静脉,其次是腕部桡侧和内踝部静脉,前额部较粗的头皮静脉亦可用来取血。婴幼儿以上静脉皆不清楚,可采用下列部位。

㈠颈外静脉穿刺

【适应证】

需取血的婴幼儿,外周静脉无法取血者。

【操作步骤】

⑴小儿仰卧,垂头位,助手帮助固定头部及肢体。

⑵术者位于头端,将头部转向操作得力、颈外静脉暴露明显的一侧。

⑶常规消毒,待患儿啼哭、静脉怒张时刺入,有回血时固定针头取血,至所需要量。

⑷用消毒棉球压迫进针部位拔针,继续压迫片刻,同时抱起患儿,使之为坐、立位。

【注意事项】

⑴有心肺疾患、乏氧症状,病情危重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⑵最好选用短而锐利的易于进针的针头,5~10mL注射器,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气,争取一次成功。

⑶不熟练的操作者可分两步进行:先于颈外静脉上、中1/3交界处刺入皮肤,等待静脉怒张时再刺入血管。

⑷拔针时要认真压迫穿刺部位,并立即扶患儿坐起,以减轻头部静脉压,避免出现血肿。

⑸整个操作过程力求安全、准确、快速,注意患儿的呼吸情况,千万不能蒙住其口、鼻,严防窒息。

㈡股静脉穿刺

【适应证】

适应于婴儿及重危患者取血。

【原理】

股静脉是下肢最大的静脉,位置固定,操作得法可取足量的血以满足各项化验的需要。

【操作步骤】

⑴患儿仰卧,将穿刺侧臀部垫高,使腹股沟绷起,双腿下垂,穿刺侧大腿稍外展屈膝,由助手帮助固定。

⑵术者位于足端。

⑶于腹股沟内1/3处寻找、触摸股动脉搏动处。

⑷消毒取血部位(以股动脉搏动为中心)和术者左手食指,继续摸股动脉搏动。

⑸右手持注射器,沿股动脉内侧穿刺即可刺入股静脉。股静脉穿刺有两种方法:

①直刺法:沿股动脉内侧垂直刺入,慢慢提针同时抽吸,见回血即固定位置,尽快抽血至所需量,拔针时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此法准确,速度快。

②斜刺法:摸到股动脉后食指不要离开,贴股动脉距腹股沟下2cm左右与皮肤成30°~45°角,斜刺进针并随即抽吸,见血即固定,继续抽血取够量,然后拔针压迫止血同前。此法容易固定,静脉不易穿破,亦可同时用于注射药物或血浆。

【注意事项】

⑴术者事先要剪好指甲,洗净手指,以碘酒、酒精严密消毒,避免带入感染。

⑵使注射器内形成足够的负压很重要,千万不能漏气,最好用10mL注射器。取血要快,否则血会凝固在注射器中。

⑶认真压迫止血,防止发生局部血肿。

二、后囟穿刺

【适应证】

适应于后囟未闭的新生儿和小婴儿。

【原理】

后囟是静脉窦,取血量足,比静脉穿刺容易。

【操作步骤】

⑴患儿侧卧,摸好后囟,将周围毛发剃净,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头部。

⑵术者站于枕侧。

⑶常规消毒,同时消毒术者左食指。再摸后囟,从后囟中点对准额部中央方向,先刺入皮肤慢慢进针,至0.5cm左右,抽吸注射器,见回血后固定针头,继续抽血。

⑷用消毒棉球压迫拔针,继续压迫止血片刻,用黏膏固定。

【注意事项】

⑴术者左食指消毒要求与股静脉取血相同。

⑵进针不要过猛、过深,避免进入脑组织造成损伤。

⑶可根据个人手的情况寻找支点,如用右手小指、手掌帮助固定注射器位置,使进针时更稳。

二、骨髓穿刺

某些血液病,尤其是主要病理改变起源于骨髓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必须做骨髓穿刺,用以诊断和观察疗效;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脂类代谢疾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病毒相关性嗜血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肉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骨髓瘤等,骨髓检查有助于诊断;在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可取骨髓找利朵小体。穿刺部位的选择因年龄及病情而异。

三、胫骨穿刺

【适应证】

适用于新生儿、小婴儿及个别幼儿。年长儿骨质硬,不易穿入。

【原理】

此年龄组胫骨骨骺端骨质较松软,骨髓丰富,容易穿刺,而且安全。

【操作步骤】

⑴患儿仰卧,助手固定下肢,穿刺侧小腿稍向外展。

⑵术者立于穿刺肢体对侧,以胫骨粗隆为中心,上下消毒。

⑶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一般小婴儿用1mL麻药)。

⑷由胫骨粗隆下1cm前内侧垂直骨面方向刺入,再旋转进针,至有落空感,拔除针芯,接紧空针,吸取足量骨髓液,消毒棉球压迫拔针。

【注意事项】

⑴穿刺部位皮肤一定要绷紧,否则穿刺容易滑脱。

⑵外展小腿时不要因患儿哭闹用力过猛,以避免损伤髋关节及膝关节。

⑶拔针时连同针头一起拔,将骨髓液注至准备好的脱脂干净玻片上,千万不要再加负压,继续吸针,以避免进入空气将骨髓液贴在针管壁上。

⑷不熟练者,可先将注射器用⒊8%枸橼酸钠冲洗一下,以防骨髓液凝固。

四、脊突穿刺

【适应证】

适用于幼儿,因患儿看不见手术操作,有利于解除恐惧心理。腰背部痛觉不敏感,造成痛苦较小。

【原理】

腰椎2~4脊突较大,骨板松软,易于刺入。骨髓比较丰富,不亚于胸骨髓。

【操作步骤】

⑴患儿侧卧,助手固定患儿成屈曲状(似腰穿时姿势)。

⑵术者站在患儿背侧,常规消毒以腰2~4为中心的皮肤。

⑶以左手食指、拇指在腰2~4选择最大的脊突,固定皮肤,局麻至骨膜(同胫骨穿刺),对准脊突正中刺入钉住脊突,如脊突尖小固定有困难,稍偏左、右1cm皆可,约45°角向椎体穿刺,旋转进针,进入骨髓腔(有落空感)后,如针可竖立,摇动亦不倒即停止进入。按上法抽吸骨髓,拔针同前。

【注意事项】

⑴进针时一定要钉住骨面,避免滑脱刺入其他组织,尤其是避免进入脊髓腔。

⑵术后用消毒小纱布或棉球盖住针眼,黏膏固定。

⑶~⑷同胫骨穿刺。

五、髂前上嵴穿刺

【适应证】

适应于年长儿,临床最为常用。

【原理】

年长儿其他骨质已比较坚硬,而髂前上嵴比较松软,且有一定宽度,容易固定,骨髓比较丰富,且较安全、易掌握。

【操作步骤】

⑴患儿仰卧或侧卧,助手帮助固定下肢。

⑵术者站于准备取材肢体的对侧,选择左或右髂前上嵴的后下方1~2cm处,以此为中心消毒。

⑶左手食指、拇指分别在髂骨两旁内外绷紧皮肤,局麻注药至骨膜。

⑷右手持骨穿针以45°角斜向下方旋转刺入,进入骨皮质后,有阻力消失感(进针约1cm),拔针芯,吸取骨髓;若吸不出,可将针芯放入,再深刺或后退稍许(约1~2mm)后再抽吸,直至取出骨髓满意为止。

【注意事项】

⑴事先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争取合作。

⑵试吸骨髓后,进针、退针时一定要放入针芯,避免针内塞入组织或小碎骨。

⑶除骨髓培养等特殊需要外,取骨髓量以0.2~0.5mL为宜,否则引起骨髓稀释,可能影响检查结果。

⑷其他同前。

六、髂后上嵴穿刺

【适应证】

同髂前上嵴穿刺。

【原理】

此处骨质松,骨髓丰富,取材满意,安全易掌握,优于髂前上嵴穿刺。

【操作步骤】

⑴患儿俯卧位,助手帮助固定下肢及躯干。

⑵术者站于同侧。

⑶常规消毒,麻醉同前。

⑷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胯位。触摸为棱状边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软组织窝,固定皮肤,垂直刺入,进骨髓腔后按上述方法抽吸骨髓,成功率较髂前上嵴高。

【注意事项】

同髂前上嵴穿刺。

七、胸骨穿刺

【适应证】

适于年长儿,可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其他部位取材不满意时,常取胸骨。

【原理】

年长儿胸骨骨质松软,骨髓丰富,能充分反映生血情况。

【操作步骤】

⑴仰卧位,颈后及肩部垫高,使患儿头部后仰,胸部全部暴露(脱掉套头衣服)。

⑵术者立于右侧,找胸骨角,于胸骨柄体交界处中点用龙胆紫做一记号。

⑶以紫点为中心常规消毒,麻醉至骨膜。左手食指、中指从头侧将第二肋间隙胸骨体两侧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于胸骨柄体交界处正中点与胸骨呈45°~60°角,针头斜面朝下向患儿头侧旋转推入,待有落空感时,拔除针芯抽吸骨髓液,如不成功,再安上针芯前进0.1~0.2cm再吸取。

⑷消毒纱布压迫迅速拔针,黏膏固定。

【注意事项】

⑴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尽量争取患儿合作。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仰时可将患儿眼睛用纱布稍加遮挡。

⑵选择骨髓穿刺部位,根据年龄及病情,以安全为准,做术前讨论及准备,消毒范围要够、要严密,如需做胸骨穿刺要有技术熟练的上级医师把关,争取一次成功。

⑶穿刺时选用较短针头,用力要稳,钉住骨质后慢慢旋转进针,严防穿通胸骨。吸骨髓时要用力适中,以减轻局部疼痛。为了绝对安全,穿刺针头上可安装防护器。

骨髓穿刺时要注意:①术者戴上手套后,首先要检查一下穿刺针是否完善,穿刺针要长短合适、锐利,针芯要合适;②消毒要严密,范围要够大,注意无菌操作;③注射器要绝对干燥,不漏气;④不论年龄大小都要用局部麻醉;⑤取骨髓液量要适当,避免稀释,拔针时针头与针管不要脱节;⑥避免将骨髓液撒布在注射器内或凝固打不出来。

八、胸腔穿刺

㈠胸腔穿刺抽液

【适应证】

⑴明确诊断发现胸腔积液后,在治疗前应做胸腔穿刺化验胸水性质,以便治疗。

⑵诊断与治疗相结合胸腔积液量大或有气胸时(特别是张力性气胸)产生患侧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心脏及纵隔移位),胸穿抽液,抽气可立即缓解症状,亦可同时送检胸水。

⑶为治疗用已明确为化脓性胸腔积液(脓胸)者需每天或隔日抽脓、清洗、注药(抗生素与激素等)。

【原理】

正常胸腔内液体极少,为负压。当有病态液体增加或出现气体时,胸腔扩大,压力由负变正,便可进行穿刺。

【操作步骤】

⑴患儿取坐位,使其患侧前臂举至头顶部。年长儿倒骑坐在靠背椅上,胸部贴椅背。年幼儿由助手坐在椅子上抱患儿,胸部对胸部,使患儿稍向前弯,背部暴露并使之突出。

⑵术者立于患侧,找好叩诊实音区明显又偏低部位,穿刺点一般选择肩胛角线第七、八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腋中线第六肋间或腋后线第七肋间,摸好下一肋骨的上缘(此处无血管神经走行),用龙胆紫棉棒做好记号。

⑶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皮内、皮下及肋间肌,边进针边注药,直至回抽有液体为止,无菌纱布压迫撤麻药针。

⑷左手食指将准备进针的肋骨上缘皮肤绷紧,右手持穿刺针,尾部连接一橡皮管并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由肋骨上缘穿刺点垂直刺入,参考注射麻药时的深度(约2cm),有阻力消失感即表示已达胸腔。将橡皮管尾端再接一50mL空针,放开止血钳抽吸液体,当抽满液体后先用止血钳夹住橡皮管再移去注射器,把液体注入弯盘及准备送化验检查的消毒器皿内,如此反复抽吸记量。亦可将穿刺针尾部接一个三通管,一侧接注射器,一侧接橡皮管,此法不必用止血钳。

⑸抽液完毕后用无菌纱布紧压针眼部位,迅速拔针。

九、胸腔穿刺抽气

【适应证】

⑴液气胸抽液后仍有压迫症状,气体不能排除者。

⑵张力性气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突然烦闹、青紫、喘憋,胸部叩诊过清音,经X线检查证实后,需要紧急胸穿抽气。

【原理】

胸腔内有气呈正压、且气体轻,位于胸腔上部,一般胸穿抽液位置吸不出气体。

【操作步骤】

⑴患儿取半卧位,穿刺点选在患侧的锁骨中线(或乳线)外侧。

⑵具体方法同前。

⑶尽量抽空气体,如随抽随长,呈活瓣状态,可安装闭式弓流,将液体(或脓液)和气体一起吸出。

【胸腔穿刺注意事项】

⑴穿刺前要再次叩诊,明确哪侧是健侧,哪侧是患侧,不要弄错。

⑵抽液体过程中,穿刺针不要移动,最好助手用止血钳紧贴胸壁夹住固定,避免损伤肺组织。如有剧烈咳嗽、咯泡沫痰、胸疼、呼吸困难,或变为血性液体时必须停止操作。

⑶重复胸穿抽液时要有X线检查做指导或B超定位,观察液量多少,确定穿刺部位。

⑷穿刺进针处皮肤拉紧与皮下针眼有意错开,待拔针后,表皮组织自然盖上针眼,以防形成瘘道。与胸腔相通的各接头皆不要脱落,三通不要扭错方向,避免空气进入胸腔。闭式引流亦要注意不要接错。

⑸一次穿刺吸液量不应超过500mL,防止纵隔摆动过大,发生休克。

⑹需做胸水培养者,用培养管接取,瓶及棉花基应用酒精灯消毒后再送检。

⑺脓胸患儿如抽液不畅快,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注药。

十、心包穿刺

【适应证】

⑴心包积液发生心包填塞症状者,抽液减压,缓解症状。

⑵心包积液性质不明,抽液化验协助诊断。

⑶既需心包减压又需确定积液性质为首选适应证。

⑷已确定心包积液为化脓性,需抽脓冲洗、注药者。

【原理】

健康人心包腔液体很少。发生积液且短期内迅速增多者,心包不能及时扩张,腔内压力增高,影响心脏扩张,同时腔静脉压力增高,血液回流受阻,心室排血量减少,产生胸闷、呼吸困难、腹胀、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心包填塞症状。心包穿刺抽液减压,可缓解上述症状。

【操作步骤】

⑴患儿取半坐位,背后垫被褥及有助手扶持,使其坐稳及有安全感。仔细叩出心浊音界,用龙胆紫做标记。头面部盖以纱布。

⑵选穿刺点(或结合超声心动定穿刺点),以此为中心常规消毒,注射1%普鲁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边进针边注药。

⑶穿刺部位有二。

①胸左第V肋间,心浊音界内1cm处,第1次穿刺多采用此位置。

②胸骨剑突与左肋缘交界处,使针与腹壁成30°~45°角,向上向后稍向左推进,避免伤及腹膜及横膈。

⑷术者最好也采取稳坐位,以右臂贴近患儿之身,右手腕贴于胸壁做支点,穿刺时不致用力过猛,绷紧皮肤按预定穿刺点进针,边进边由助手执行抽吸注射器及止血钳的开放与夹闭,术者只管把稳针头(装置同胸腔穿刺)。一般进针2~3cm即有落空感,表示已进入心包,应立即停止前进。此时可以感到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如觉心脏跳动撞及针尖,立即将针尖稍向下移,以避免刺伤心脏。

⑸穿刺吸液完毕,无菌纱布压迫迅速拔针,黏膏固定。

【注意事项】

⑴心包穿刺有一定危险性,需做好术前准备及辅助检查,操作要慎重、仔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⑵事先做好患儿安抚工作,争取合作。术前服镇静剂,也便于术后休息。

⑶如穿刺不顺利,抽不出液体时,应变换针尖的位置,左右上下,拔出推进,谨慎试行,避免伤及心脏及血管,或将针拔出重新穿刺。

⑷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不宜超过100mL,因大量抽吸减压后,回心血量骤增,可导致急性肺水肿。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⑸若抽出液体为血样,应立即拔针,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

十一、腹腔穿刺

【适应证】

⑴诊断性腹腔穿刺,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以协助明确病因。

⑵大量腹水压迫引起胸闷、气短及腹部胀痛等症状,需放液减轻腹内压力。

【原理】

似胸腔及心包积液,但腹腔积液为游离液,可形成液平面,随体位而改变,容易抽吸,也比较安全。

【操作步骤】

⑴穿刺前让患儿先排尿,以免刺破膀胱。取半卧位,年长儿可坐在靠椅上,幼儿必须由大人扶坐椅上,背部及两旁垫以枕头或被毯等物。术前先测腹围、血压、呼吸、脉搏等做记录。

⑵选择穿刺点

①一般取左下腹部,由脐与髂前上棘画一连线,将此线分为三等分。中1/3与外1/3相接处即为穿刺点,用龙胆紫做记号(此处叩诊应为浊音)。

②卧位,患儿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腹中线交叉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③坐位放液时,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偏左或偏右1~⒈5cm处。

⑶常规消毒,1%普鲁卡因局麻自皮肤至腹膜壁,边进针边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