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6753900000069

第69章 常用诊断技术(2)

⑷术者左手向一边绷紧皮肤(使皮肤针眼与皮下针眼不是一个位置),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入皮肤后斜行,经过一段腹肌再进入腹腔,以免穿刺后漏腹水。当有落空感时,即可抽取腹水放入消毒试管中以备送检。如需大量放液时,可在穿刺针尾部接一橡皮管,再加输液夹以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及送检。腹水不断流出时,应将预先包扎在腹部的多头绷带逐步收紧,以防腹压骤减而发生休克。放液要缓慢,控制放液量,一次大量放液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大量蛋白质丢失,故一次不超过1000mL。放液后以消毒纱布压迫拔针,黏膏固定,再用多头绷带将腹部包扎。

【注意事项】

⑴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腹腔感染。

⑵腹腔黏连严重、肠管高度充气或腹腔液不多时不宜穿刺抽液。

⑶有肝昏迷先兆者,禁忌放液。

⑷术中注意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如主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停止手术。

⑸术后让患儿平卧,使穿刺点处于上方,以防腹水漏出。万一漏出时用蝶形黏膏或火棉胶黏贴。

十二、腰椎穿刺

【适应证】

⑴诊断性穿刺检查脑脊液的性质,鉴别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⑵椎管内注射如白血病时做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预防或治疗脑膜白血病。

⑶脑膜炎在治疗过程中,依靠脑脊液动态变化,来判断疗效。

【原理】

脑脊髓腔相通,脑脊液是循环的。取脑脊液化验可反映脑及脑膜病变的性质,并可通过放脑脊液减低颅内压力。

【操作步骤】

⑴患儿侧卧,由助手协助弯曲患儿腿及头背取得最大程度地脊椎弯曲,背部呈弓形,沿检查台边侧卧。

⑵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食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连线中点为第三、四腰椎棘突之间,在此处穿刺即可达。

⑶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三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l%奴佛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⑷右手持腰穿针,左手仍把住第三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熟练者直达脊髓腔,不熟练者慢慢进针不可过猛,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有阻力后又落空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常规、生化或培养。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做化验用。如操作过程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动针尾,助手压迫颈静脉,穿刺针亦可略调深浅。

⑸重新插上针芯,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黏膏固定,让患儿平卧半至1h。

【注意事项】

⑴颅内压增高患儿放脑脊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预防发生脑疝。

⑵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更应多加小心,宁可扎浅些再慢慢前进。不要一次扎在脊管后壁上引起出血。

⑶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长针头容易。

⑷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四、五腰椎间隙。

⑸穿刺部位皮肤有化脓感染者,禁忌穿刺,以免带入脊髓腔内感染。

十三、小脑延髓池穿刺

【适应证】

⒈脑脊液通道有堵塞时,用以检查脑室内液的真实情况,可与腰椎穿刺同时做,分别测压力并送检常规及生化定量。

⒉降低颅压或注入药物,如用于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

【原理】

小脑延髓池是脑脊液通道上一个比较大的开阔的蓄水池,位于小脑的前下方,枕骨大孔的内上侧,脑池的前方为延髓生命中枢。结核性脑膜炎时浆液性渗出物多聚集在颅底,至晚期,浓稠的炎性渗出物可积于小脑延髓池,其下方脊髓蛛网膜可能有黏连,其上方大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诸孔亦可能被堵塞,引起脑积水。行脑池穿刺既能检查脑脊液也能减颅压,又能注药,一举三得。

【操作步骤】

⒈将患儿枕部及颈后的毛发用刮须刀刮净。

⒉侧卧位,助手立于对侧扶持固定其手足,另一助手坐于患儿的头侧,以双手固定其头向前弯与躯干颈部方向一致固定不动。

⒊常规消毒。术者左手拇指摸枕骨大孔按住上缘突起处,右手持穿刺针从拇指下的凹陷处(枕与第一颈椎之间的正中线)对准眉间的方向刺入皮肤软组织。

⒋第二步进针,有三种方法:

⑴熟练操作者穿刺针进入软组织后,右手持针继续前进,左手不动,待有阻力感消失时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⑵当穿刺针进入外层组织后即拔出针芯,用双手拇指与食指扶稳针的接头,稳步前进,其他手指撑在患儿头颈部,以免针尖猝进,当针尖刚进入延髓池时,脑脊液即流出。

⑶开始程序同前,然后用双手拇指与中指持针,两食指分别撑在患儿的头颈部,方向不变徐徐前进,阻力感消失时,拔出针芯,或也可先取掉针芯,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刺入深度为2~3cm,视患儿的胖瘦而异。

⒌无菌纱布压迫拔针,局部再次消毒,再以无菌纱布覆盖,黏膏固定。

【注意事项】

⒈脑池穿刺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施行。

⒉选穿刺点时,术者的眼睛须与穿刺部位在一个水平上,才能确定枕骨大孔正中线。术者可坐位操作。

⒊穿刺方向指向眉间,但不能低于眉线。当针头进入相当深度后仍无液体流出即应停止手术,避免刺入过深伤及延髓发生危险。

⒋穿刺成功后,测量刺入的深度,为下次穿刺做参考。

十四、侧脑室穿刺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前囟门未闭的婴儿有下列情况者:

⒈蜘蛛膜下腔有阻塞、需检查脑脊液时。

⒉治疗必须从侧脑室注药者,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晚期患儿,或为减少INH用量,需从侧脑室注入INH以提高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时。

⒊用于脑积水减颅压。对急性脑积水、脑水肿、脑疝即将形成或刚形成时,可起到救急作用。

【操作步骤】

⒈剃去患儿前囟周围的头发至两耳部。

⒉将患儿两臂紧贴身边用包被包裹约束于仰卧位,头靠台端,使矢状缝与诊疗台台面垂直。⒊皮肤严密消毒,然后用洞巾包裹头部,仅露前囟。

⒋双手持腰穿针,由前囟的侧角进针(两侧角连接线上离中点1.5~2cm处),针尖须对准外耳道口的方向,徐徐刺入。通常约进针4~4.5cm深度即达脑室,但需视婴儿的大小及脑脊液的多少而异。

⒌穿刺完毕,压迫拔针,伤口消毒后用消毒纱布敷盖,黏膏固定。

⒍所取的脑脊液送检常规及生化检查。

⒎急性脑积水颅压增高影响呼吸循环时,用上法将脑脊液引出后,固定穿刺针,接上引流瓶,将引流瓶固定于高出穿刺针15cm左右的位置,根据压力可适当升降。一般保留10d到2周。

对前囟已闭的患儿取眉弓上11~13cm,正中线旁1~2cm处取点,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后,用钻颅锥在穿刺点钻一小孔,然后送进穿刺针,接引流瓶,可在引流管中间接上一个三通装置,以便向侧脑室注药。

【注意事项】

⒈穿刺时为防止骤然进针过深,可用两食指抵住头部帮助固定,进针约3cm后,每进入0.5cm稍拔出一些,以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⒉穿刺时不可将针头左右摇动,以防损伤脑组织,如欲改换方向,必须拔出穿刺针重新穿刺。⒊此项穿刺危险较大,要经过术前讨论,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十五、硬脑膜穿刺

【适应证】

⒈用于诊断前囟未闭的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

⒉用于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排液减压)。

【原理】

健康小儿硬脑膜蛛网膜之间有微量的液体存在;如穿刺可得数滴澄清液体。如吸出大量血性液体或黄色液体时,证明硬脑膜下有血肿或积液。

【操作步骤】

⒈剃除刮净患儿头顶的毛发至耳侧。

⒉仰卧位,用被包裹好患儿,助手固定头部。

⒊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术者左手食指摸准前囟的侧角,用1%普鲁卡因局麻,右手持硬膜穿刺针(斜面较短的小号腰穿针)于前囟侧角最外侧一点与头皮呈垂直方向刺入约0.2~0.5cm,有穿过坚韧硬脑膜的感觉时停止前进,拔针芯,接上注射器,加少许负压。

⒋排液后,无菌纱布压迫拔针,然后再换无菌青霉素小瓶胶盖,倒置于针眼上,用黏膏加压固定以防液体流出,液体送检常规和定量化验。

【注意事项】

⒈操作过程中穿刺针要很好地固定在头皮上,不能摇动,助手可用无菌止血钳,紧贴头皮固定针头。

⒉重复穿刺时可于左右前囟侧角交换进针,可用颅透光试验定位,亦可用B超协助定位。

⒊穿刺针达到一定深度,无液体流出或流体量很少时即拔针,千万不可过深,尤其不能用力吸引,以免吸出脑组织。

十六、肝穿刺

【适应证】

⒈凡肝脏疾患诊断不明确,需取材做活体组织检查,以确定诊断治疗的年长儿。

⒉经久不愈的慢性肝炎,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预后。

【原理】

肝穿取肝脏活体,直接观察肝脏结构与病变比较准确,一般能代表肝脏全面情况。如为非弥漫性病变局部穿刺所得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操作步骤】

⒈患儿仰卧位,助手帮助使右臂上举屈置头后,固定患儿。

⒉术者位于患儿右侧。选好穿刺点方法有二:

⑴腋前线第七、八肋间隙。

⑵腋中线第八至十肋间隙。如选此位置使患儿体位稍向左倾。

⒊常规消毒,左手摸肋骨上缘,1%普鲁卡因麻醉至肝包膜。

⒋右手持针,令患儿先深吸气,然后停止呼吸片刻,此时从肋上缘迅速垂直进针抽吸并立即拔出,在1s左右完成。穿刺针直入直出,切勿在肝脏内转动,以免肝脏被撕裂或出血。

⒌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出针头,再压迫数min,以多头绷带紧束腹部,局部沙袋加压。⒍术后卧床休息。可适当给予镇静剂,要注意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无腹痛、腹胀等内出血情况。24h后方可下床活动。

【注意事项】

⒈肝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做好术前讨论,明确有肝穿的适应证。

⒉确定做肝穿后除检查血常规外,要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配血备用。

⒊做好患儿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指导患儿反复练习吸气,呼气、屏气等动作,避免术中咳嗽及深呼吸。

⒋禁忌证

⑴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⑵重度黄疸。

⑶右侧胸腔或其他脏器有急性感染者。

⑷肝囊虫、肝包虫或海绵状血管瘤。

⑸不能合作的患儿。

⒌肝穿刺术后可给维生素K、C及钙剂等辅助药物。

⒍肝脓肿穿刺注意以下几点:

⑴超声波定脓肿大小、定位。

⑵结合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定穿刺点。

⑶用粗长普通1~2号针头穿刺,随进随抽脓液,采取不同方向尽量抽净。让患儿维持浅表呼吸。

⑷更换针头方向时,必须将针头退到皮下再刺入,严禁在肝内换方向。以免引起肝组织撕裂出血。

十七、脾穿刺

【适应证】

脾肿大,用其他方法不能做出诊断的年长儿。

【原理】

同肝穿刺。

【操作步骤】

⒈备皮、用肥皂洗净脾区的皮肤。

⒉患儿平卧位,用枕头垫在腰下,助手帮助固定患儿。

⒊用腹带紧裹下腹部,将脾脏固定。

⒋穿刺部位选择有二:①肋缘下2.5cm,脾两边的中线处;②肿大脾脏的正中处。

⒌常规消毒,1%普鲁卡因局麻至脾包膜。

⒍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腹壁,令患儿停止呼吸,助手协助固定脾脏,术者迅速将针头向上、外、后方向与腹壁呈40°角。交角刺入脾中,快速抽吸数次,至抽出少量红色血液为止。

⒎用无菌纱布压迫,速将针头拔出,继续压迫分钟,黏膏固定,以多头绷带紧束腹部。

⒏术后卧床24h,方可下床活动。

【注意事项】

⒈⒉3同肝穿刺。

⒋穿刺针在脾内不应摆动,以免损伤包膜。

⒌术前3d可给维生素K、C及钙剂等。

⒍脾过大者,超过脐下或骨盆,不宜穿刺。

十八、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通过肾穿刺可获得新鲜肾组织,经组织形态学、免疫病理学、超微病理学或近年发展的其他现代先进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等)的检查,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并可为肾脏疾病的研究(如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线索。

【适应证】

弥漫性肾实质损伤性疾病,其病因、治疗或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无禁忌证者,原则上均为其指征。儿科临床常用于:

⒈非典型或重症肾小球肾炎。

⒉激素耐葡萄糖或勤复发的肾病综合征。

⒊持续性血尿伴蛋白尿。

⒋临床化验无法确定病因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⒌全身性疾病引起肾脏改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动脉炎等,其病理资料有助于确定原发病因、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⒍疑似遗传性肾脏疾病未能确诊,而诊断有助于遗传咨询及指导其计划生育者(如Alport症)。

⒎移植肾发生病因不明的肾功能减退或疑有原疾患于移植肾上复发者。

⒏疑为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

【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