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6754000000003

第3章 红军和新四军生涯(3)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成立,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粟裕任第一师师长。

苏中根据地是华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的东部前哨,又是向苏浙皖边区和闽浙赣边区发展的依托。而且新四军在苏中所能控制的人力、财力,在华中各战略区中占首位。这是一块敌顽我三方的必争之地。

4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建立苏中军区、苏中区党委和苏中行署,粟裕担任苏中区党委书记。此后,粟裕指挥苏中军区部队向日伪军展开猛烈的攻势,连续作战半个月,收复了黄桥,拔掉了古溪、蒋垛、苏陈庄、大泗庄等据点,还活捉了泰州日军城防司令。日军伙同李长江合击盐城的计划被打破了。

6月下旬,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也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为把中国变成它的战略后方,加紧了对占领区的争夺和控制。7月上旬,日军集中兵力,“扫荡”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和阜宁地区,企图歼灭新四军领导机关,摧毁抗日根据地。为配合盐阜地区军民反“扫荡”作战,粟裕指挥一师主力在苏中地区向正面之敌发动了攻势,袭击泰兴、靖江、如皋、南通等地区十几个日伪军据点,围困泰州、姜堰,相继攻克了蒋垛、黄桥、古溪等地,歼灭敌人400多人。同时破坏交通,造成敌人后勤运输的极大困难,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日伪军,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惊恐万状。

同时,粟裕率部在苏中区积极地展开攻势,策应了第三师和盐城的反“扫荡”,保卫了华中局、军部的南大门。日寇痛感苏中区抗日军民的威胁,不得不暂时放弃摧毁我新四军军部的企图,转而南下寻歼苏中新四军主力部队,企图首先控制苏中。粟裕以苏中第二分区滨海滩涂地作为根据地的基本区,领着部队在这里打游击,天天逗着敌人“藏猫猫”,趁机便打它一家伙,打得敌人叫苦不迭。

在这一时期,粟裕还组织指挥了7次争夺三仓和5次争夺丰利的战斗,仅1941年1月至11月就作战334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俘虏3890人,挫败了敌人全面伪化苏中的企图。

1942年夏天,日伪军又开始对苏中地区进行分区“清剿”,企图歼灭新四军一师主力,变苏中根据地为其占领区。粟裕针对敌人“清剿”作战的特点,领导地方武装配合民兵就地坚持,指挥主力部队实行外线作战,积极打击敌人,经过半年的艰苦作战,连续粉碎了敌人频繁的“扫荡”和残酷的“清剿”,度过了抗日战争中最艰难的阶段,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根据地。

1943年,粟裕领导和指挥苏中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日军集中1.5余兵力,企图以6个月的时候消灭苏中新四军。在持续9个月的斗争中,共歼灭日伪军2400余人,争取伪军1700余人投诚反正,摧毁日军据点49处,碉堡200余座。

1944年2月,抗战胜利的趋势已渐趋明朗化。粟裕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适时地提出应把领导重心“从坚持为主转到发展为主”,是到了“推进局部战略反攻”的时候了。可从哪儿开始呢?粟裕经过反复思量,深入调查,最终决定选择苏中淮安、阜宁、宝应三县交界处的车桥。

1时50分,战斗打响了。担任主攻的部队避开敌人的外围据点,直取车桥。在炮兵大队的火力掩护下,突击队越过壕沟,架起云梯,一举突入了车桥镇。到上午9时,全歼伪军1个大队,并将日军压缩于核心工事内。

第二天拂晓,敌人基本被歼灭,新四军则乘胜前进,相继收复曹甸、泾口、塔儿尖、张家桥、蛤拖沟等日伪军据点12处。淮安、宝应以东纵横百余里地区全部获得解放。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随即连成一片。

车桥大捷,振奋人心,共摧毁日伪军碉堡50余座,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0余人,歼灭伪军48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创造了华中地区新四军歼灭战的范例。

1944年,战争形势急剧变化,日军收缩至东南沿海各省,而国民党顽固派却无心坚决抵抗,在东南地区一溃千里,为争取我党我军在战略反攻时的有利地位,中央指示新四军在执行西进、南下两大任务中,以南下为主,争取全面控制苏、浙、皖、闽、赣诸省,粟裕请命南进。

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江南、浙东部队,并受华东局的委托,全面领导江南、浙东两个地区的党委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从2月中旬到3月底,粟裕在天目山地区解放孝丰并歼敌五十二师、一九二师各一部,迫使敌人放弃临安。这样,我军后发制人,各个击破,以少胜多,歼敌团长以下1700余人,完全控制了天目山。

5月中旬,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一旦抗战胜利,浙西就成了国民党抢夺京沪杭的通道,怎能容下新四军在此立足呢?蒋介石急于独吞胜利果实,命第三战区司令长顾祝同、副司令长官上官云相,“集中必胜兵力,统一指挥,迅速剿办”,“断其后路,一鼓歼灭”。

粟裕经过反复的思索,最终确定作战的原则为:诱敌深入,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敌一路。1944年任苏浙军区司令员时的粟裕。

5月28日,三路顽军分别进占新登以北一线,向孝丰以西新四军阵地进逼,与日伪形成合击之势。29日,粟裕决定乘敌立足未稳之际打乱其战略部署,以保证浙西、浙东的联系,改变日伪顽夹击的态势,以争取时间迅速集中分散的兵力。是夜,第一、七、十支队向顽军第七十九师反击,6月2日占领新登,歼灭顽军2200余人。此后,双方形成相持态势。

粟裕思考着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在运动中消灭敌有生力量,需要主动撤离天目山。6月2日夜,粟裕命令十一支队掩护主力脱离战场。

粟裕进行了一番精心部署:采取先阻东打西,后阻西打东的办法,连续作战各个击破两路顽军。作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歼西边的左翼骨干第五十二师,并相机歼灭独立第三十三旅;第二阶段,视情况发展移兵东向,再歼顽敌右翼集团。

6月19日,敌五十二师为抢头功,竟利令智昏地孤军深入。总司令李觉也被粟裕的败军之计迷惑,不但不提醒五十二师切勿孤军深入,反而夸奖五十二师主动积极。敌独三十三旅见势也想抢头功,就谎报说部队已经进了孝丰城。五十二师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派了一个侦察排长直奔孝丰,打算同独立三十三旅联络。可当他闯到孝丰城附近时,却被新四军抓获,缴获了五十二师师长给独立三十三旅旅长的信件和作战计划。

敌五十二师是新四军的老对头,反共的急先锋,皖南事变中曾伏击我新四军军部,血债累累。这次向新四军进攻时曾扬言“再打一个茂林,完成皖南剿共未竟之功”,新四军上下对其恨之入骨。

6月19日夜,一纵、三纵和四纵一起紧紧包围了五十二师。一时间,枪炮声震天撼地,喊杀声接连不断,阵地上硝烟滚滚,弹片横飞,夜幕上空红绿曳光弹纷飞。到次日黄昏,顽军五十二师的两个团全部被歼灭。20日下午,粟裕移师东线,激战两天,全歼敌第七十九师和突击第二队大部。

国民党气势汹汹的第三次进攻,就这样惨遭失败了。此役,共歼顽军突击第一队少将司令胡旭旰、第五十二师副师长韩德考、第七十九师参谋长罗先觉等以下官兵6800余人,缴获各种炮17门,轻重机枪130余挺,长短枪千余支。

毛泽东喜闻捷报,直夸天目山战役打得好。刘少奇听到天目山三次反顽获得全胜,赞扬粟裕指挥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