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我军主力便大举进军东北。一进东北,萧劲光便投入了南满保卫战的战斗。南满是东北的牛尾巴,抓住了他,就拖住了敌人。四保临江拖住了敌人,对东北态势的改变起了关键作用,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1945年,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后不久,中央发来的一封“十万火急”电报,令萧劲光与原定一起到山东工作的林彪、江华、邓华、李天佑等一行立即转道去东北,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与蒋介石抢占东北。11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正式成立,萧劲光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参谋长。萧劲光为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从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退出,在广大农村及中小城市建立巩固根据地,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为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入东北的武装部队站稳脚跟,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2月,东北国民党军确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消灭南满中共军队之后,再全力北犯,以实现独霸东北之目的。针对国民党军的战略方针和南满的严重局面,10月31日,中共南满分局成立,陈云兼任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兼任南满分局副书记、辽东军区司令员,加强南满斗争的统一领导。
11月下旬,萧劲光和陈云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到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他们发现,形势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敌人已集中8个师的兵力从宽桓、梅河口方向包抄过来,前锋已达通化。由于缺武器弹药和生活补给,领导干部中思想不太统一,有部分人认为无法坚持就地防御,为了保存实力,主张撤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会合。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萧劲光(左)与副政委陈云在东北北满根据地合影。他静静地听着在座各位同志的发言。“我想知道的是部队还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士气?”萧劲光沉默了片刻,问道。
韩先楚说:“四纵队只要能补充上武器、弹药,战士们的手都痒痒呢。”“好!”萧劲光心里有了底,他认为,一个部队如果有了士气,有了革命英雄主义,就有了无往而不胜的基础。
之后,萧劲光踏着没膝的雪去了基层部队了解情况,他听张参谋说有一个独立七师,是以三五九旅的一部分为骨干扩编的,当时在地方部队纷纷哗变、逃跑,吃、穿、住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始终坚持着。
敌情严重,撤退是不行的,消极防御也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要变被动为主动。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在他的脑海中初步构成了,他立即召开了师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
萧劲光在会上把以军事反清剿为主,积极防御,跳出敌人包围圈,深入敌后,以有力的外线作战配合内线,伺机消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公之于众。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坚持南满,但我们要有打拉锯战的思想准备,要准备像武松打虎一样,来他几个回合。”
陈云躺在担架上,也冒着刺骨的风雪连夜赶到七道江,在会上作了至今使人难忘的讲话:“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会进退两难;假如我们松了牛尾巴,那就更不得了,这头牛就会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因此,抓牛尾巴是个关键。只要我们守住南满,不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的大批部队,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根据敌人在南满的兵力部署,我们坚持南满,死死抓住牛尾巴是完全可能的。”
陈云话虽不多,但意味深长,最后他强调说:“南满一定要坚持,三、四纵队都留下,一个人也不走,要坚持到胜利。”在斗争的关键时刻,萧劲光、陈云两人一锤定音。从此一场威武雄壮的坚持南满军事斗争便鸣锣开场了。
南满战局的序幕已经拉开,敌人以重兵从三面以绝对的优势向我包围过来,然而我军一步解围的妙棋已运筹成熟。萧劲光派出了骁勇善战的四纵到外线去打敌人的屁股,四纵队果然不负众望,跳出敌包围圈十天,连连出击告捷。“承桓公路以东地区已被我军收复。”“八河滩、大清沟以北地区已被我军占领。”“四纵已向清河城、碱厂、骞马奔袭。”
这一步棋出敌不意,乱了敌人的方寸,敌人不得不分兵两个师调过头来去应付四纵。也正在这时,北满我军又一下江南作战,逼敌人又调出一师北上。萧劲光乘机指挥七师、八师切断敌军退路,“啃骨头吃肉”了。七师师长邓岳是个有仗打就不要命的人,政委李伯秋是个大学生,十分聪明、能干。七师是三纵的主力师,萧劲光首先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让七师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
七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敌二师全歼于白扬木桥子,当萧劲光驾车赶往战场时,在路上碰到了骑马向师指挥所赶去报告情况的七师政委李伯秋。“报告司令员,仗马上就结束了,敌人被我全歼,部队正在打扫战场,师长还在前边,让我回师部找电台汇报,因追击得太急,电台都没带上。”“好哇!”萧劲光一屁股坐在车座上,“太好,太好了。”他如释重负,这一仗终于打胜了,他感到十分高兴。
一保临江首战告捷,但很快敌人就像牛皮糖一样又粘上身来。那是南满最冷的隆冬季节,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在这里一九、二九冰冻三尺,三九、四九冻掉鼻子的季节里,敌人第二次向临江大举进攻已迫在眉睫。
司令部里,作战科长送来了敌情通报:“敌五十二军一九五师由通化先期出动,企图由北迂回六道江,配合二师、新廿二师向临江进攻;二○七师驰援一九五师;暂二十一师向金川、蒙江地区扫荡。敌一九五师孤军深入了。”作战科长说。
“这可是块肥肉哟。”萧劲光面向墙上的地图,在认真地思索着。敌二○七师在新宾,此处离敌一九五师的位置有两天的路程,如果敌二师、新廿二师增援一九五师,最快也得赶二、三天的路。”
“好!机不可失。”萧劲光兴奋地说,“我们立即部署,先吃掉一九五师这块肥肉。如果吃得顺口再回头吃掉增援的二○七师。集中三纵全部兵力,突击点选在敌人的侧后。”他用红笔在地图上重重地圈了一个红圈,“高丽城子。”有人说,高明的军事家就像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一样,指挥棒一动,全场都围着他的手势动。我方如此,敌方也不例外,就这样萧劲光二保临江又大获全胜。
然而,紧张的战况不容他喘一口气,萧劲光又部署迎接敌人的第三次进攻。不久,三保临江又奏凯歌。
战争仍在升级,第四次进攻临江的敌人已增至七个师。作战室在紧张地工作着,机要科的灯光彻夜通明,萧劲光又向东北局发出了四保临江的请示电。
第二天下午,萧劲光便收到了东北局拍来的回电。他看完电报显得非常高兴,因为东北局同意了他们的作战方案,并重申坚持南满的方针。
南满分局和辽东军区干部会议开得颇有特色,会议中心贯穿一个思想,就是坚决地打。用陈云的话说就是,准备付出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的代价,把敌人牵制在南满。要准备打大仗、恶仗、硬仗,只要有利于全局,南满作出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作这样的决定后不后悔啊?”陈云在会上反复问大家,“不后悔就要准备承担责任啊。”“没什么可后悔的。”程世才大声说。“决定了就不能后悔。”萧华还是那副天塌下来也满不在乎的样子。大家一一发言,表示不后悔。
“好,我再讲讲战斗的具体部署。”萧劲光走到地图前。“这次我们是捉蛇先捉头,集中我军七、八、九三个师的兵力,先打刚从热河调来的,气焰嚣张的八十九师。”
这一仗,思想准备是充分的,军事部署是周密的,结果八十九师被我全歼,蛇头被打掉,敌军便乱了阵脚,在我军分头出击下,敌各路人马一触即溃,四保临江又获全胜。
将军领兵,贵在方略。四保临江这一着名战役,是军事上的杰作。它的作者,不愧为“打虎”的“武松”。这一战役的胜利,将敌南满这只壮虎,死死地拖住,使之欲罢不能,欲去不得,而只能渐渐被拖瘦、拖垮,为东北战略势态的转变起了关键的作用,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一个战略转折点。
1948年初,萧劲光率十万大军围困长春。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景象,长春城中的敌人越来越少。曾泽生临阵起义,郑洞国最后投降,萧劲光兵不血刃,占有了长春。
1948年初,东北局召开了新的作战部署军事会议,决定的任务是解放全东北,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按当时东北主帅林彪的想法,是准备先攻打长春,而后向关内压缩。
萧劲光又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前方第一指挥所司令员,他率10万人马组成城外之城,给长春箍了一道“铁箍”。
此时,他们已围困长春三个月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萧劲光的第一围城指挥所改称第一兵团后,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国内两党东北战场的副主官,统帅各自的第一兵团,各率10万大军,对峙于长春城内外。
萧劲光的兵团司令部向前移动30里,搬到了四家子村。1948年9月,东北的战略决战已拉开了序幕。萧劲光心里正在思忖何时会进行解放长春的战斗。这样大规模且旷日持久的围城战役,他是第一次经历,而在我军战史上也是首开先河。“最新统计数字,投诚敌人已达一万三千七百,政治攻势突击成效显着。”萧华很兴奋地说道,他刚从前沿阵地上回来,萧劲光和他也算是老搭档了,一起从通化到哈尔滨,又从哈尔滨来到长春。这次,萧华出任第一兵团政治委员,二萧一文一武,配合默契。
此刻,萧劲光的对手郑洞国正在长春城内中央银行宽畅的办公室内,来回地踱着步,他步履沉重,心绪坏透了。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南征北战,尽管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十分不满乃至失去信心,但他总是用“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而告诫自己。自接了这个任职,他就感到凶多吉少。此时的长春已成了一座死城,军营内外怨声载道,军队的供给尤其成问题。他感到山穷水尽,束手无策了。
就在这时,传来了敌六十军派代表前来接洽起义的消息,陈伯钧大掌一挥,“骗局,我认为是一个骗局。”参谋长解沛然把敌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的亲笔信翻来覆去研究了半天,才发言了,“这封三人联名信如果是真的,一个军长,两个主力师的师长,那就说明六十军可以全部起义,如果能争取到这个前途就太好了。”他思考了一下,接着说:“这是从好的方面说。从坏的方面考虑也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是诈降,我们还有围城部队,打回去就是了,我看我们应当做两手准备为好。”
“我看沛然同志的意见好!我们不能放过时机。如果六十军是真起义,对我们解放长春极为有利。如果敌人真是一个骗局,那我们就做好另一手准备。”萧劲光要拍板了,他用眼睛征求了陈伯钧的意见,陈伯钧点点头。一个周密的计划拟定了:萧劲光和陈伯钧组织反突围方案,准备万一。副政委唐天际与潘朔端副参谋长回前线政治部与六十军代表见面接洽,解沛然准备谈判,而一向作六十军工作的刘浩则再次化装进城。同时,将这个情况上报中央和东北局。
曾泽生起义完全不是诈降,他是经过了一番多么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作出的决定。
10月17日,曾泽生率六十军起义了。萧劲光的第一兵团入城部队占领了长春城东半部的六十军防地的制高点,居高临下,控制了整个长春城,接着有条不紊地接收城市。党中央和东北局已电示萧劲光“应相信六十军是真起义”。当然,为了预防万一,他还是做了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