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6754000000044

第44章 大海的守护神(1)

新中国一成立,萧劲光就成了海军司令。在威海他要上岛,却要向渔民借船。他发誓要建立中国的强大海军,结束中国有海无防的局面。他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防梦。

1949年10月,衡宝战役的硝烟刚刚飘散,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还正在忙于布置战后工作。这天机要参谋送来一封第四野战军总部转发的加急电报。电文中说,毛泽东主席召见萧劲光,要他火速进京,有要事面商。“要事?”萧劲光脑海里浮起一个问号。眼下湖南全省刚刚解放,百业待举,主席这时召见,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但顾不得多想,他便奔赴北京。

“劲光同志,这次叫你从长沙跑来,是想和你商量件事情。”毛泽东如实对萧劲光说,“现在全国的作战任务虽然还相当繁重,但是,组建一支空军和一支海军的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空军的筹建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中央决定让刘亚楼同志去当司令员。渡江后,张爱萍同志筹建了华东军区海军,现在要着手筹建全国范围内的海军了,中央想让你来当司令员。今天先给你打个招呼,并听听你的意见。”

萧劲光从1925年穿上戎装,参加北伐战争那天起,一直战斗在陆地上。除了两次赴苏留学坐过海轮和在列宁格勒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参观过一次以外,从没在海上生活过。他在进京途中,对于毛泽东为何召见他曾经有过种种猜想,但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有可能要让他去当海军司令。由于思想上毫无准备,他的神情不免有些紧张起来。毛泽东话音刚落,他便连连摆手说:“主席,这使不得,使不得!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我晕船挺厉害,我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海船,每次都躺在舱里,没有动弹过!”

“我就是看中了你这个‘旱鸭子’哩!”毛泽东笑着说:“你这个同志,是让你去组织指挥,去当司令,又不是让你去当水手!再说,晕船就那么可怕?多锻炼几次,慢慢会适应的。”停了一会儿,他又意味深长地说:“现在要建设海军、建设空军总得有个人去领个头。而且我们建设海军、空军,要向苏联学习,要依靠苏联援助。你和刘亚楼都有很长的斗争历史,又都在苏联学习过,比较了解苏联军队,又懂得我军一整套优良传统。我看,你去当海军司令,还挺合适的。”

听了毛泽东一席话,萧劲光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他欣然受命。1950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发布了任命萧劲光为海军司令员的正式命令。手捧命令,萧劲光心情很激动。他清楚地意识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多么崎岖的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正在前方等着他。为了结束有海无防,任人欺凌的屈辱历史,萧劲光义无反顾,信心百倍地走马上任了。

萧劲光就任伊始,深感最大困难就是不懂海军。怎么办?“旱鸭子”已逼下了水,要上岸是不行了;等着进学堂深造,没有可能!甘当外行吗?不是自己的性格!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干中学,边学边干。不久,萧劲光就在肖平、陈绍海两位舰队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到长江调查,他把航海兵、轮机兵、帆缆手、炮手、甚至炊事员、都当作自己的老师,不耻下问。回北京后,他先是大量阅读敌情资料,找原国民党海军的一些高级军官交谈,又抓紧时间,突击学习了指挥登陆作战的有关知识,接着组织人员计算了登陆作战的舰船和物资储备数量。之后,萧劲光轻车简从专程到苏联进行考察访问,参观了波罗的海舰队的许多军舰和一个造船厂,一所海军学校。经过半年多访苏学习,萧劲光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海军知识。这为他带领同志们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苏联回国后,萧劲光已对中国的海防战略布置胸有成竹了。大体说来:中国的四个领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海区。其中,渤海、黄海紧挨着的可以算作北部海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岸,就在这一防区之内。江苏、浙江、福建一带濒临东海,是东部海区。广东、广西、海南岛一带濒临南海、北部湾,算南部海区。三大海区都需海军守卫,因此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建设海军领导机构。所谓:搭好架子就唱戏。

为了唱好这一台戏,萧劲光特地到青岛观察。青岛,这是中国北部沿海的一座重要城市,是一个有名的商港,也是华北最重要的军港之一。萧劲光此行的任务有二:一是着手筹建青岛基地的组织机构;二是实地勘察山东半岛港口的海防设施情况。

接着,他们来到了威海。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威海这个弹丸之地,曾经显赫一时,也曾蒙受过奇耻大辱。北洋水师的主要舰艇,曾经云集港外,练兵习武,一时间好不热闹!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日军攻占了威海,并导致龟缩于港内的北洋水师舰艇全军覆没,丁汝昌服毒自杀身亡。萧劲光想起这段惨痛的历史,自然是感慨万千。他登上当年曾经与日军激战两天的南北两岸炮台,但见断垣残壁,满目凄凉。他想到对面的刘公岛上去察看,码头上停靠着几艘渔船。随行参谋指着他对一位渔民说:“老乡,这是我们海军的萧司令,想借你的船到刘公岛去一趟。”这位渔民眯缝着眼,朝萧劲光这位英俊潇洒的将军打量了好一会儿,慢条斯理地说:“您是海军司令,还向我们借船?”

这句话令萧劲光禁不住全身一颤。是啊!我算哪号海军司令!在这样一个有名的军港里,海军竟然连一条小舢板都没有!30多年过去后,许多事情都淡忘了,惟独渔民的这句话常在他耳边震响。

1950年8月海军建军会议召开,会议首先讨论的问题是海军近期建设要遵循的具体方针,这个问题萧劲光从上就任那天就在考虑。他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一系列设想,“我们要建设的是一支保卫自己海防的海军,而不是一支侵略他国的海军。在战略上是防御的,在战术上是进攻的。我们的优越条件是靠近海岸,陆地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我们的海岸炮就是主炮……我们不建大的,只建轻的小的,比如潜水艇、驱逐艇、鱼雷快艇、打雷艇……我们还要建设海岸要塞……只建轻舰,不造重舰,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建设方针。”

到会同志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赞同萧劲光的设想。在会议总结后,对这条方针作了如下概括:“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力的,轻型海上战斗力量。首先组织和发展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鱼雷快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的力量,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这一方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海军建设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会议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海军建设主要依靠的力量。当时,海军部队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陆军部队来的工农分子;二是起义投诚的原海军人员;三是新入伍的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无疑,这三部分人都是海军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在海军建设中所处地位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产生磨擦和矛盾。事实上,在一些部队已经出现种种不团结的现象:原海军人员和知识分子瞧不起工农分子,认为他们是“土包子“,而工农分子由于文化低,不懂技术或者瞧不起自己,要求离开海军,或者自恃有战斗经验,劳苦功高而瞧不起别人。

会议认真分析了这些情况,经过深入讨论,为海军制定了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以工农为骨干,以解放军为基础,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的海军。”这条组织路线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对于海军初期的建设,也起了很大作用。它像一条无形的红线,把海军建设的各种力量连结在一起,在各级党委的具体领导下,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坚强的战斗集体。

对于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多少年后,海军许多领导同志回忆起来还无不感叹说:“纲举目张。萧司令通过那样一次会议,把海军建设的纲提了起来,使许多工作都有了绪!”

而基础建设千头万绪,萧劲光抓的第一件大事是办学校。他说:“治军先治校。海军建设是百年大计,干部队伍的基础首先要打牢。”

在萧劲光的关心、支持和亲自过问下,成立了海军航空兵学校、炮兵学校、快艇学校、潜艇学校,之后又陆续建起了政治干部学校、后勤学校,并在隶属军委的军事学校设立了海军系和在军事工程学校设立了海军工程系。在短短几年里,海军就拥有10所正规军事院校和6所预备学校,为海军后来的院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办各类学校的同时,萧劲光抓紧了海军各兵种的建设。1952年到1954年之间,鱼雷快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潜艇部队相继建立了。

萧劲光(左一)陪同彭德怀、贺龙、聂荣臻等视察大连海军学校。在潜水艇大队成立后的第二天,即1954年7月13日,陈毅在萧劲光陪同下前来视察。他登上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般潜艇,感慨万端,即兴写了《潜艇上留题》的诗篇:“人口六万万,立国太平洋。面对侵略者,必须有海防。水上多舰艇,空中能飞航。海底深千尺,潜水亦所长。件件皆掌握,样样是内行。严整陆海空,扞卫我边疆……”这首诗,写出了水兵们的豪情,也写出了萧劲光的壮志,直到晚年,他还能背诵出其中的几行。

在战火中诞生,又在战火中磨炼成长,是人民海军建设的一个显着特点,新生的人民海军参加了保卫领空和领海的战斗。

就在中国年轻的海军不断壮大之际,中苏关系却开始恶化。萧劲光坚定地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站在一起,顶住苏联“老大哥”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带来的巨大压力,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方针,对海军科研队伍的建设,对新武器的研制和试验工作,抓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