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经理掌控人脉的88个细节
6754400000004

第4章 得人脉者得天下(3)

有一位员工想在休息的时间里陪女朋友去泰山游玩,而这时,公司正在做的一个广告设计方案很重要,而且正需要这位员工的参与。总经理想让这名员工留下来参加这个广告设计方案,但他也知道这名员工的休假期快到了。在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总经理这样对这位员工说:“能和女朋友一起去泰山游玩,确实是件美事,虽然这几天我们公司要参加全国的广告设计大赛,公司还指望你拿名次,但去泰山游玩的机会也很难得,我想来想去还是不麻烦你了。”这位员工听了总经理的话后说:“没关系的,休假我可以以后再去,反正出去旅游的机会有很多,但参加全国的广告设计大赛的机会却不多。”就这样,他高高兴兴地放弃了去泰山游玩的计划,而选择了留在公司参加广告方案的设计。

在这个故事中,总经理不想让员工去游玩,但他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先对员工的计划表示赞成,然后表达了公司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对方的计划表示了同意,员工就在总经理的这种表面上的赞同中同意留在公司参加广告方案的设计。可见,这种迂回战术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往往能帮你达到自己的目的。清光绪年间某一年冬天,镇江地区的木材大部分都堆在江里,镇江木号的各位老板为此不得不每年都向政府缴纳几千两银子的税贴。周炳记木号的周老板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千两银子的税贴让他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他想让镇江知府降低税贴,可这位知府大人向来办事很讲原则,周老板送去的所有礼品被退了回来。这让周老板愁眉不展。

有一天,周老板突然听说知府大人要给母亲做80大寿,这让周老板顿时喜笑颜开,感觉看到了希望。镇江人都知道,这位知府大人可是位大孝子,老夫人有什么要求,他都会尽力去满足,老夫人有什么话,他都尽力去依顺。也就是说,如果周老板想说服知府大人,他只要花点心思讨这位老夫人的欢心就可以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周老板立即派人去打听老夫人的喜好。派去的人回来后告诉周老板说老夫人非常喜欢花,但是,这大冬天的,周老板去哪才能弄来鲜花呢?不过这个问题没有困扰周老板多少时间,他从一个偶然的契机中想到了解决方法。

等到知府大人给老夫人做寿的这天,一大早,周老板就特意带着太太乘轿来到知府大人的后衙。周太太下轿之后,丫鬟们就用绿色的绸缎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后厅。就在众人惊奇的时候,周太太款款地顺着地毯走向老夫人,她每走一步,梅花形的鞋底都会在地毯上留下一朵梅花印。就这样,随着周太太的走动,这些梅花一直“开”到老夫人的面前。走到老夫人面前之后,周太太款款地行礼并祝老夫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老夫人看看那些梅花,不仅满脸堆笑,连忙请他们入席。

宴席很快开始了,从头到尾,一共上了24道菜,周太太也随着上菜换了24套衣服,最奇妙的是,周太太换的每一套衣服上都绣着一种花,什么牡丹、桂花、荷花、杏花……老夫人看着周太太换衣服,也看着周太太展示了24种花,到最后,老夫人看得眼花缭乱,眉开眼笑。一直等到宴席结束,周太太款款地开口请知府大人高抬贵手,降低木行税贴。正在兴头上的老夫人立刻吩咐儿子马上降低周炳记木号的税贴。母亲都开口了,身为大孝子的知府大人焉有不点头之理?

从此以后,周太太时常来知府家拜见老夫人,渐渐地她就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而且周太太每次来都会搞一次“借花献佛”,使得老夫人非常喜欢周太太,而大孝子知府大人碍于母命,对周老板自然也就另眼相看。

要知道,在你的人脉资源网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帮助你的,这就要想办法。如果直接相求效果不好,就可以采用迂回战术,所谓曲径通幽,拐个弯,效果更好。像周老板就是抓住了知府大人是个孝子这一点,在老太太身上下工夫,结果使得知府大人心甘情愿地帮助了自己。抓住对方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关键人物,往往是能够影响对方的判断和决定的,这就是迂回战术的用意所在。

★★写给总经理的话★★

有时候一味坚持并不能达到目的。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要换一条路走。求人的时候也一样,在你发现直接求他无效的时候,就不妨拐个弯儿,在他身边的人身上下点工夫,或者请第三者帮忙说合,成功的可能才更大。

自己有“利用”的价值,才能成为香饽饽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总经理要想赢得别人的帮助,或者得到别人的器重,那么,首先就要增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有谁不希望结识那些能力强的人呢?可以假设一下,有一个人,他对你冷漠,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但他一有困难就跑来找你,这样的人你会和他做朋友吗?恐怕不会。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索取和奉献,而是彼此互求互助。

人脉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而非单方面的游说。当你发现某个人将会对你有利用价值,而主动去与之建立关系的时候,如果对方发现你不过是个腹中空空的草包,毫无利用价值,那么想必他不会有多大兴趣同你做朋友。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总经理抱怨某些人不讲交情,不够朋友。其实,对方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何尝不是功利性的呢?由此可见,如果你想赢得朋友,那就必须使你们之间有某种互利关系,让彼此都有被对方利用的价值,这是加强双方关系的一个根本。

“被利用”的价值,这个词听起来好像过于功利了,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群体,在你利用别人的价值的同时,他人也在利用着你的价值。虽然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人脉就像一张网,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有的结点非常脆弱,不能很好地连接更多的人。而有的结点则在整张网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连接起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点被我们称为关键结点。毫无疑问,这些成为关键结点周围的人脉是丰富的,那么如何成为人脉网中的关键结点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你要明白,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员工与老板的关系一样,而人之所以需要与人交往,多半时候,都是想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这种满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所以,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是:既要讲感情,也要有功利。可以说,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的。

当你身上连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的时候,恐怕你身边的朋友就会骤减。“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这一句话,相当贴切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交朋友所遵循的双赢准则。

总经理不怕被人“利用”,怕就怕自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因为没有“利用”价值的你,已经就破坏了人际交往中的双赢原则,这种失衡的人际关系是不能让总经理取得成绩的。所以,总经理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写给总经理的话★★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功利的,不要期望这世界上会有完全不存在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事实上,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不能受到他人的热烈欢迎不是因为你的交际能力不够强,而是你不能满足对方对“功利”的需求。没有利用价值,就不要抱怨没人“利用”你。要想让自己成为香饽饽,就要让自己成为他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得体的客套也是一种艺术

即便是亲朋好友之间,有时候也是需要客套的。只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客套,也能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帮你的忙。很多老道的总经理不管是对下属、家人、朋友,还是对上司、客户,都会在合适的时候说出“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在表示自己的感谢的同时,也使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从而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客套不仅可以帮助总经理在社会交往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自己认识更多新朋友,也能让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客户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更牢固,让颇有些尴尬意味在内的求人办事也变得自然简单。

这种情况正如培根所说:“得体的客套同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远的艺术。”那些擅长交际的总经理们往往非常熟悉客套的技巧。他们知道,很多时候,简单的客套里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你的谦虚和诚意,也显示出你对他人的尊重。所以,在求人做事之后,尽管对方帮你做的事情很小,也并不重要,对方帮忙的结果也并不如你所愿,对方的地位也比你的地位低很多,但身为总经理的你还是应真诚地向对方说声“谢谢”。如果你自以为双方的关系已经很近了,再说“谢谢”,不免有点见外,但事实上,这只是你的一相情愿,对方肯定会因此感觉不快,甚至觉得自己白白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你的认可,以至于当你再次有求于对方的时候不会再帮助你。

因此,不要把应酬、客套、寒暄、聊天等行为看成是无用、毫无意义、虚伪、庸俗的东西,不要以为无须客套你一样可以办成事情。对于客套,你完全不必排斥,更不必抵制。要知道,当对方帮你忙之后,你说一声“谢谢”,打扰到别人的时候说一声“对不起”,送别人离开的时候说一声“再见”并不会显示出你的虚伪和庸俗,相反这不仅可以表现出你的有礼有节,又能表现出你的亲和力,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大名鼎鼎的电气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就是很懂客套艺术的人,在该客套的时候,他从来都不会节省,更不会觉得有损自己的尊严。当他想让下属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真诚地说“这件事拜托你了”、“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方便的时候他甚至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给员工倒一杯茶,或者送一份礼物。当他在路上遇到下属的时候,他会热情地笑一笑或者真诚地说一声“你好”。正是因为这份客套,让员工们感受到了老板的热情和平易近人,他们也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你想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温暖的客套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必需的。简简单单的客套看似平常,却能让你与他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只要把握了自然、真诚、言必由衷这样的原则,客套也能成为让你更好地拓展人脉的利器,否则你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

★★写给总经理的话★★

不是每一个时刻都需要你全情投入,不是每一句话都要说得符合对方的实际需要。有时候,得体的客套也是一种艺术,也能够帮你赢得他人的好感,因为客套的本质就是将你最热烈的回应送给对方,哪怕这回应只是口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