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金赢利精要
6754600000026

第26章 建立自己的最佳投资组合(2)

一般说来,股票型基金将60%-95%的资金投资于基金市场,但股票型基金并不等同于股票,专业的基金管理人为了降低它的风险,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和专业特长将资金分别投资于几十只股票,分散由于个别股票价格下降给投资组合带来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构建股票型基金组合来让资产增值就显得势在必行。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布局股票型基金投资组合。

在构建组合之前,需要对股票型基金市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不同股票之间的组合,是证券投资最主要的工具,而不同种类的股票之间的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来自股票发行公司,公司经营性质、经营范围、经营业绩等的差异。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看,股票本身的差别性增强了投资组合的复杂性,也给实现多种投资目标带来了机会。对各种股票进行选择组合,关键是根据各基金公司的特点及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来加以鉴别,掌握其风险与收益特性。

一般地,根据股票特性划分,人们把股票分为这几类:一是所属股份公司经常盈利及其股利分配较为稳定的蓝筹股;二是其所属公司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或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成长股;三是因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的概念股;四是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很小的防御股;五是业绩不佳,市场冷淡的新入股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股票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收益风险特征。所以投资者应力求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组合,形成较理想的投资组合。

鉴于上述分析,在构建基金组合时,投资者如果对近期市场尚有顾虑,可以采取更为稳妥地建仓策略:先介入稳健型品种,随着市场的强度增加逐渐过渡到适度进攻型品种至新基金品种。这也是基金经理常常采用的方法,比如现在筹集到了100亿元的基金资金,估计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人都会选择第一批是安全的或者大白马的那种股票。但2006年年底,就有很多基金经理及时转向了对中小盘股票的投资,这并不是他们聪明,实际上当时基金重仓的品种相对来说估值已经偏高了。

如果投资者把全部资金投资在股票型基金上,那么这就是在投机,而不是投资;应将资金分别投资在风险不同收益不同的产品上,比如一半存起来或者买货币基金,一小部分为自己买保险或者债券型基金,留剩下的那一小部分去投资股票型基金。这样组合就使风险被有效的控制在了可接受范围内。

中老年人投资基金如何组合

火爆的基金市场,让许多原先并不涉足基金投资的中中老年人也加入其中,对此,专家指出中老年人切忌把家当都压在基金上,特别是收入微薄的中老年人,所以中老年人的投资一定要“稳”字当先。对中老年人如何进行优化基金组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切忌押上毕生积蓄投资基金

中老年人可以把基金理财作为理财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押在这个上面,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投资者,由于投资期限、财富多少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资产配置目标也会千差万别。年轻人愿意在高科技类股或新兴市场上多下点注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而中老年人在追求资产保值增值时更应该注重稳当与安全,一旦发现当初的投资组合不能很好地符合自己的稳健理财目标时,就必须对原有的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如果发现目前组合中股票基金配置过多,特别是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过多,可以适当减持这类基金,增加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重,例如债券或定期存款,来降低组合的风险。同时,不要集中所有资金投资于一个产品,组合投资分散化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另外,中老年人必须准备好养老钱,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基金投资,抱着一种随和的态度,而不会以获利为全部的目标。

2.选择低风险的稳健投资品种

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所以相比较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投资理财,但是中老年人也应该认识到,高收益其实意味着高风险,所以应当先了解不同的基金产品的特点。由于基金集合了专家理财、风险共担的优点,因此,购买基金是多数老年投资者的首选。为了投资分散化,老年投资者在各类资产配置上并不只是购买一只基金,其股票资产往往由多只股票基金和配置型基金中的股票资产构成,使得他们对自己配置于股票的资产情况并不能一目了然。所以,当中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来重新审视资产的配置情况时,常常会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由于股票基金中股票占据了投资组合的绝大部分,所以当股市有所跌荡的时候,基金也跟着一起不稳定,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应该避免这种风险,选择低风险的稳健的投资品种。

3.剔除业绩不佳的基金品种

中老年投资者在决定赎回基金时,要首先考虑剔除那些业绩表现不佳的品种。但在筛选时要注意,不能仅根据绝对收益率来衡量其表现,而要将之与同类风格的品种相比较,而且不能太注重短期表现,而要根据最近一年的回报率,作为判断其品种优劣的依据。

假如一只基金的级别下降的幅度较大,投资者就要密切关注其相关信息:例如基金公司高管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显然不符合中老年人的选择。

老年投资者在选择卖出基金的时候,应考虑基本面已发生了变化的基金,即人员或研究团队是否发生变化、投资风格或投资策略是否变更较大等。

4.精心选择替代品

假如中老年投资者想用现有的品种来替换一些业绩更好和更有潜力的基金品种,有一些相关专业网站的基金搜索器可以提供这一服务。基金搜索器可以帮助投资者自动从数量繁多的基金中选出为数不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基金。投资者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网站的基金管理器将选出的基金加入原有的投资组合中,透视新组合的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风格等,以供参考。

总而言之,中老年人不能把基金理财当发财,抱着发财的观念把已有的积蓄投资于基金,很难承受市场波动的心理压力。

“月光族”如何构建有效的基金组合

现在许多“月光族”消费观念超前,“新负翁”、“月光族”几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对于可支配资产不多的”月光族”来说,更要注意根据自身特点设计有效的基金组合,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套餐。那么具体操作起来有哪些步骤呢?

第一步,确定自己的最佳资产组合

一般很多“月光族”都是股票和基金同时炒,这就涉及到二者的合理搭配问题。对于初入股市、资金也较少的“月光族”来说,由于经验不足,加上抗风险能力不高,选择基金和股票各一半的组合方式较为理想。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做小幅度调整。例如,当大盘稳定的时候,股票基金各一半;大盘不稳的时候,基金占到75%,股票占25%。对于债券在配置中的比例,一般而言应与自己的年龄相当。比如,如果你今年25岁,那你持有的债券最好占总投资额放入25%左右。如果想得到更精确一些的配置比例,可选用一些资产配置工具获得相关配置建议。在基金种类的配置上,由于封闭式基金在上涨的时候,风险比较高,所以配置上比例应少一些。

第二步,围绕最佳核心基金建立投资组合

对于资金不多的年轻人来说,基金组合中至少应包括占整个组合50%以上的核心基金,核心基金应该是业绩稳定、长期波动性不大的基金。这就要排除那些回报波动很大的基金,例如前一年回报为前几名,第二年却跌至倒数几名的基金。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信用或利率风险,期限在1年以上、l0年以下的中期类债券基金为最佳选择,而不要为获得更多利润冒险选择风险性较大的债券基金。在股票基金方面,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由于行业基金或小盘股波动性较大,很不稳定,风险较大,最好选择较为安全稳定、抗跌性较强的大盘价值型基金。

第三步,基金组合中定期定额投资不可或缺

尽管定期定额投资不一定会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但这种兼具储蓄、理财的投资方式对于资产不多、经验不足的“月光族”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没有时间研究经济涨跌和市场多空的情况下,此方法可以分散风险、减轻压力,不仅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增加你的基金份额,也会在基金表现欠佳的时候减轻你的损失,同时基金公司通常都会取消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额限制。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常被称为 “小额投资计划”。但要注意,定期定额投资适合于净值波动较大的基金,如果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获利的机会反而较小。

除了以上三个步骤,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构建组合成本。购买基金费用的多少关系到投资人投资基金的成本,由于“月光族”一般初始投入都不会太大,就应该考虑到可能发生各项的费用,尽可能的降低投资成本。在基金购买时,应当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费用较低的基金。比如,与一般开放型互惠基金比较,指数基金的买卖费用及管理费用就较为便宜。交易所买卖的指数基金不需为应付赎回需求而持有现金,不仅能减低投资成本,而且投资者随时都能进行投资。另外,投资者也可以直接购买合适自己的“基金中的基金”。当然,造成基金购买费用不同有多种原因,并不能绝对的说购买费用越低越好。

合理建立自己的退休基金组合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大大延长,高龄化社会问题已摆在年轻人面前。为防止退休后变得被动,应尽早形成为退休养老准备资金的观念。因为人到30岁时,如果还未为自己的退休计划作打算,就相当危险了。然而现在每个月的基本生活费用、孩子的抚养教育支出、还房贷、养车费等一系列的支出给不少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再想想几十年以后的养老费用更是火上浇油。实际上,年轻人筹备养老金应尽越早越好,以便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对于庞大的退休金的准备,尤其对年轻人而言,不能只依靠固定收益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等。因为这些产品虽然风险低,但是回报有限,长期看来,甚至不能抵抗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购买股票等高风险产品,又使投资人害怕不能保全本金。其实,合适的办法是通过合理的基金组合来准备自己的退休金。

首先,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退休时间,来决定应投入多大比例的收入用于退休基金投资。对于30岁以下的人可以将收入的10%-20%用于退休基金组合投资;30至40岁的人可以将扣除房、车等贷款以及日常开销之后剩余资金的20%-30%用于退休基金组合投资;对于41岁以上的人退休基金组合投资的比例应尽可能大一些,在扣除必须的开销之后,剩余资金的60%-80%都可以用于退休基金组合投资;50岁乃至退休以后的老人则可以将更大的比例用于基金组合投资。

其次,选择基金业绩好的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一般是市场评级极高、规模大、实力强,选择其旗下的基金有保障,如嘉实300、博时主题、上投阿尔法、易方达50等。而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波动情况又是衡量基金风险大小的两个关键性指标。

最后,要对自己的具体基金投资品种组合进行调整,以便分散投资风险,追求较高收益。例如,根据自己距离退休的时间,设置不同的比例来购买纯股、纯债基金。在30岁时,可以购买70--80%的纯股基金,另外再购买20--30%的纯债基金,作为自己的退休金配置计划,每2--3年回顾一次,调低纯股基金的比例,调高纯债基金的比例。这样,如果你是在2035年退休,届时你的配置组合可能就已调整为90%--100%的纯债基金、0--10%的纯股基金了。

适时调整你的基金组合

许多基金投资者都能够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基金投资,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这也似乎是基金投资领域的一个经典的理念。的确,基金是中长期投资的上选,短时间内并不能体现基金的投资实力。但是,基金投资并不意味着投入后便可以放任不管。基金投资、基金组合投资和任何投资一样具有风险性,需要定时地做一些适当的调整。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基金组合投资做出调整呢?

1.股市发生大幅波动

由于股票型基金和配制型基金中重仓持有较大比例的股票,致使基金的波动会受到股市的大幅波动的影响。股市在2004年、2005年都处于熊市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亏损,而开放式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调整基金组合,减少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减少自己的损失。

2.组合内部基金的业绩发生较大幅度波动

基金组合内部的基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基金公司发展策划的变动等等一系列状况的发生都可能会导致基金较大幅度的波动,这时,就应该根据市场及基金公司的现状及时调整基金投资组合内基金的持有情况或持有比例。

3.投资者收入状况发生变化

投资者用于投资的资金也是会变化的,有时会因资金富余而再投资,有时也会因急需资金周转而从基金中抽调。投资额度发生变化动时,应该权衡自身财务现状,比较变现时间、成本等条件来确定认购/申购哪只基金,或赎回哪些基金。

4.理财目标规划发生变化

投资者在基金、股票和资金方面的理财计划是根据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储蓄率来决定的,但是往往投资者的计划可能会由于市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比如买房计划不得不因房价猛长而告吹等等,都会促使投资者在基金投资组合方面做出调整。

基金是一种适合长线投资的项目,但前提条件是投资者选择了前景很好的基金品种。如果发现目前持有的基金组合并不如意,甚至长期以来不能带给投资者稳定的收益,那么,调整基金投资组合就势在必行。

但是,投资者切不可过于频繁地调整基金组合。以往的基金发展历程可以证明,基金持有的时间越长,收益也就越大。因此,基金组合尤其是核心组合部分要保持稳定性。同时,投资组合也不要过于分散,这样既有利于跟踪分析,也能整体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