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有钱要花在刀刃上,在生意场上,得力的人才当然是刀上之刃,为延揽人才,所花的重金也是值得的。胡雪岩一生都坚持“一分钱,一分货”的人才观,这给他的事业带来了真正的人才,带来了昌盛。这一点,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也是深有启发的。
需要指出的是,胡雪岩建立激励机制并不只限于物质刺激,他还用“仁术为本”、“造福冥冥”等精神因素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信任下级、赞赏先进、.融洽关系等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能力、巩固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胡雪岩主动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优惩劣、赏勤罚懒的激励制度,所以,胡庆余堂吸引了各种人才,像前面提到的“石板刨”从叶种德堂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从22岁一直干到77岁,整整为胡庆余堂效力55年!
实例三:别具一格的选人材之法
胡雪岩的用人之术有如下几个特点。
(1)解除后顾之忧;
(2)务察其特长,加以利用;
(3)既要考察才能,更要考察意志力;
(4)通过观察做事的手面,看出该人器量的大小,以此决定该人发挥才能的合适位置;
(5)教会他运用眼光、独立分析和下决断的能力;
(6)不以世俗标准断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断成败。
《慎节斋文存》胡光墉篇云:“又知人善任,所用号,皆少年明于精于会计者。每得一人,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畀之,俾无内顾忧。以是人莫不为尽力。”
第一个特点已经显示出来了。用人先要解除人的后顾之忧。人们缩手缩脚,无非是妻室儿女父老双亲摆在那里,免不了每事先替他们考虑。搞政治的人利用这一点来束缚人、防治人。商业上许多老板儿也是利用这一点做羁绊,以防店员起二心。胡雪岩弃防治不用,采用激励的方式,先要人把担子减轻了。这样子一则心思更专,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二则产生感恩心理,忠诚激发创造性。
在胡雪岩的时代,儒家传统和佛教轮回观念在民间以一种很强的信念形式影响着每一个人。知报的观念本来就根深蒂固。师傅打你骂你教训你,尚要知好德、报师恩,师父如果像胡雪岩这样将你手把手扶持起来了,你仍然还会有不知好歹的言行的话,单是社会舆论就足以让你抬不起头。
中国封建社会,只要稍有家产,就不会舍农、舍地而就工、就商。即便是家中只有三亩薄田,做父母的也会勤苦耕作,想办法供孩子人塾读书,以圆了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夙梦。像胡雪岩这种刚开蒙几天便不得不去当学徒的,定是连三亩薄田也保不住的。徽州多商,本就是地瘠田少逼出来的。
这样的一批人在外边混,饭碗端的是别人的,一不小心就会摔破,深体“衣食父母”含量之重,因而对赐予生路的人,保存的只是人格表层上的平等关系,只要表层不受大伤害,内心总是充满感激。
两点合到一块儿,胡雪岩在那时使出的用人方法,产生的实际功效就不用再讲了。
对于年轻人,胡雪岩总会在见面之初交待他们几件事,让他们单独去办理。一是考察,二是磨练。
比如考察刘庆生时,先是看他手脚是否放得开,手面是宽还是窄。因为刘庆生本来是个伙计,一个月不到二两银子的收入,现在一下子每月可有十几两银子的进项,很有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舍不得花。舍不得花就是手面不阔,有可能是个好伙计,是本份儿的都能干好,但是做不来大生意。
结果甚幸,刘庆生有二百两银子在手,先包了一座小院子,作为起座联络的地方。胡雪岩知道他做事是放得开手的,最后一层顾虑消失。
需加磨练的是:去除年轻人的骄躁气,增加他们的定力。这一点不需多用言语指教,而是就事观察,自己采用了克制冷静的态度,年轻人只要是聪明有心的,自然会看在眼里,和自己的表现相比较。遇事无论好坏,都要沉着,不轻易形诸于外。
刘庆生自然发觉了自己和先生在待事上的差异,未免惭愧,也就警心自励了。
对胡雪岩来说,还要给年轻人树立威信。所以有了抚台黄宗汉的汇票,他专门派刘庆生去划汇。一般来说,抚台是天字第一号主顾,有这样的大主顾在手,同行对刘庆生自然会刮目相看。办理事情,身分、资望在别人眼里自然会大为不同。
刘庆生受了胡雪岩的影响,知道做生意,眼光极为重要,要看得远,想得深。尤其是做大生意,更需要眼光看到天下,替官府着想,把市面平静了,生意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到了放手让刘庆生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他的心思突然安定了,一切也都豁然贯通了。刚发行的官票,信用未卜,别人不愿要,阜康愿意要,而且是主动要。不但要,还要讲出一番道理来。道理就是:
首先,信用是我们大家做出来的;其次,官票信用好了,对于我们每个钱庄都有利。
从对刘庆生的任用,我们看到胡雪岩用人的几个特点:
1.解除后顾之忧;
2.务察其特长,加以利用;
3.既要考察才能,更要考察意志力;,
4.通过观察做事的手面,看出该人器量的大小;
5.教会他运用眼光,学习独立分析和下决断的能力。
根据人才短长,决定利用取舍,又附带出了胡雪岩用人的另一特点:
6.不以世俗标准断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断成败。
胡雪岩使用陈世龙和刘不才,是两个切近的例子。若以社会一般标准,这两人都嗜赌,陈世龙甚至还有点儿花,有点儿滑,刘不才则有些痴。同有赌瘾,搞得家业不继家庭黯淡,在人们眼中是“败家子”的形象,人人都有“恨铁不成钢”之憾。
胡雪岩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把他们二人的长处都调动了起来。陈世龙年轻、有耐性,不妨做自己的丝生意方面的帮手,将来还可让他学外语,直接和洋人打交道。刘不才堪称“赌”,投其所好,让他接待阔少、达官、江湖朋友,只要是赌,刘不才可以自如控制场面。在胡雪岩,只要你能自如控制场面,我就可以拿钱供你赌。不过需要你输的时候一定不要心疼。该输的时候,要大把大把往外送钱。而且要做得自然,一切显得顺理成章,不露破绽。
杭州光复后,胡雪岩寒夜拥衾,听着那自远而近“笃、笃、嘡,笃、笃、嘡”的梆锣之声,有着空谷足音的喜悦和感激。杭州城什么都变过了,只有这个更夫没有变,每夜打更,从没有断过一天。
顺着这番感慨往下想,胡雪岩就发现了打更人的可用之处:他尽忠职守。就连杭州城这么大的灾难饥馑也都捱过了。虽然只是打更,不过想来,世界上有许多差使,本来是用不着才干的,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去做?能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像这位更夫,如果能让他去巡守仓库,可真是一位让人放心得下的人选。
胡雪岩对人的意志力有着特别的敏感。你过去如何,我都不计较。不过要任用,我先要看你行才下赌注。因为有誓在先,犯了誓约就前功尽弃,也没脸再去见胡先生。
对于人才,品行上的最大要求,用胡雪岩的讲法,就是:“不可拆烂污”。这本来是生意上做搭档的基本准则。如果有人在那里做手脚,坏声誉,那这船就没法行驶了。“你最多拆我两次烂污,第一次我原谅你,第二次对不起,要请你卷铺盖了。如果该剐,也是你去。不过你要晓得,也有人连一次烂污都不准人拆的,只要有这么一次,你就吃不开了。
再大的摊子也是大家挣下来的,创业艰苦守业难。后来胡雪岩生意有漏,问题也正出在自己的档手挪用款项上。
做事的手面,反映的是人的气量。这就好比大家闺秀显示出气度、涵养,而小家碧玉显示出娇媚、可爱。能收能放,调度自如的一个人,可以让他负起某方面之任;缁铢斤两,计算精确的人,就宜司明细,不适于跑外场。像周少棠那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才,恐怕这方面之任也太亏了他,须得罗织入幕,引为上宾。“要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
这一番用人的道理,是听从了他的把兄嵇鹤龄的劝言而逐渐牢固树立起来的。
胡雪岩知道人手重要,是在他再逢王有龄,有机会开阜康、
汇协饷的时候。那时王有龄每事总得他去出个主意,而他又有私人自立门户去干的意思,“钱是有了,但要事情办得顺利,还得有人。如果是光开家钱庄,自己下手,一天到晚钉在店里,一时找不着好帮手也不碍。而现在的情形,自己在各方面调度,不能为日常的店面生意绊住身子,这就一定要找个能干而靠得住的人做档手。”
这是在用人之初时的情形!
待他生意开始做大,连朋友们也替他着急:“有句话我早想跟你说了,依你现在的局面,着实要好好用几个人,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光靠你一个人,就是三头六臂,到底也有分身不,过来的时候。”
还要从长远做起:“我说句很老实的话,你读书少,不知道怎么把场面拉开来,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
胡雪岩光棍抹布心,一点就透。他自己也情知人手不够的苦恼,生意的茬线一条一条接上,应付这些生意的人却没有,好比有饭吃不下,实在是可惜。
生意逼着胡雪岩去用人: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儿,只有化子不要人照应。这个比方也不恰当,不过做生意一定要伙计。
依胡雪岩的心思,自己是眼光看到天下,要做天下生意的人,将来的市面,要撑得其大无比,没有人照应,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用人到了顺手时,胡雪岩对用人大有领悟,原来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用人,而用人又先要识人,眼光、手腕都俱备,才、智之土,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
除了直接投奔胡雪岩,在其门下行走的档手、伙计,胡雪岩还很注重利用各种特点的社会朋友。
比如尤五,地方漕帮头目,和此人关系好了,生意上的来往多受关照,一路畅通无阻;
对如古应春,汇丰银行在华的高级协理,通过他,可以和洋人顺利接洽借洋款和购军火的生意;
再把三人各自的优势拿出来,就可做出一番簇新好看的市面来。
胡雪岩把朋友关系看得很重要:
“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就算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同舟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
朋友之间同舟共济,优势互补,我做不到的事,朋友可以做到。用人就好比借梯,借别人之长为梯,帮助实现自己向上攀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