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是健康的良药
6824900000023

第23章 舍与得(2)

然而人们在心情不好时,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牢,从而无法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因为不懂得割舍。不懂得割舍的心灵是沉重的,会被超负荷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反而,正确和及时的割舍才会让你获得更多。一个人的生活,背负不了太多的东西,也不能得到所有的东西,所以,做人的一个智慧就是学会割舍和放弃,才能轻松的上路和生活。

4.放下执念与妄念

我们要想解脱,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内心的毛病,面对现实、面对社会,走出固执,做到“不妄念”,以包容来圆融世相、超脱凡情。

在这个世界上,不乏为名为利而汲汲营求高官厚禄的人,而当有那么一天,让他从小人物变成了大英雄时,往往会因为过度自我膨胀,遭人所恶所弃,可怜的是他却身陷其中仍不自知,依然嚣张跋扈,唯我独尊。他虽拥有一身虚名,却必须处心积虑维护自己的地位、权势,甚至因此不惜出卖、伤害他人,以保护自己。

在这里,有一个关于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大德,无我执,无妄念”的境界。

从前,有个姑娘和人恋爱,未婚先孕了。父亲追问孩子的爸爸是谁,姑娘说白隐禅师是孩子的爸爸。这位愤怒的父亲便找到白隐禅师,用棍子把他痛打了一顿。白隐禅师面对这种不白之冤,无由之祸,也没有辩解,更没有抵抗,而是任由那位狂怒的父亲把自己揍了一顿。

后来,孩子生下来之后,被扔给了禅师,禅师也就把孩子接受下来,悉心照料,每天去各处乞讨奶水喂养孩于,时刻面对大家的讥笑、谴责、鄙视和辱骂。后来,姑娘的情人从外面避完风头回来,看到这种情景,心生负疚,便与姑娘一同来找禅师请罪,并向大家说明了真相。

峰回路转的时刻,禅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只是说:“既然孩子是你们的,你们也愿意要了,那就把孩子抱回去好好养育吧。”

一个断除了“我执、妄念”的人,就是这样以包容之心待人处世的。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凡事以对立的心态对待,唠叨、抱怨就会永无断绝,如此便难以用宽容的心来原谅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见解,于是就很难活得快乐、自在。

春秋末年,晋国有一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得无厌的贵族叫智伯。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他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也是晋国的一个贵族,他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

魏宣子的一个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计,对宣子说:“您最好给智伯土地。”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便全引起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自己的对手,而更加肆无忌惮地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那样他使不能这样长久下去了。”

任章见宣于点头称是似有所悟,又接着说:“《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您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再说,您现在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把您当他的靶子,向您发动进攻。您还不如让他与天下人为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宣子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智伯尝到不战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国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

而智伯的败就于他无法消除的执念与妄念。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洞穿世相的人与世无争,一切遵循自然规律行事,不主观妄为,反而获得了别人所无法争到的东西,这正是不争之争。一个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过失。

我们要想解脱,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内心的毛病,面对现实、面对社会,走出固执,做到“不妄念”,以包容来圆融世相、超脱凡情。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于自己的妄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生命质量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而已。

5.能拿得起,更能放得下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有智慧的人生,就是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做人就要能拿得起,更要能放得下,这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完美一些,一生中不要蜿蜒曲折,不要尝尽沧桑,但这又怎么可能呢?人生短暂,或富贵,或贫穷,或为官,或为民,这些都如过眼云烟,顷刻间便烟消云散。提起并不等于痴迷,放下并不等于放弃,我们应该提起我们所拥有的,放弃那些永远也无法拥有的。

我们常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不容易,但也不难。因此能拿得起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能赚很多钱;他们能做很大官;他们能勇敢的追求并且拥有爱情;他们能过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毫不动摇。

生活中,有的人能活得轻松快乐,而有的人却觉得沉重压抑。究其原因,无非是前者拥有良好心态而从容的人,能拿得起,也能在必要的时候放下;而后者是能拿得起,因为做人太精细、情绪不稳定而不舍得放下的人。一直在拿起,可是却无所放下,于是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直到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

提得起,放得下,这是禅的要诀,也是为人的要诀。应当放下的时候却仍然提着,肯定很累;当提起的时候却又放下了,绝对没劲。人世的原则就是“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轻装上阵,才能有所领悟,活得快乐。

人人在拥有的时候都不想失去,因此放得下就更能显现出做人的境界。放得下在于通达世故,使自己免遭不必要的伤害;放得下在于能在鲜花和掌声中仍然谦虚谨慎;放得下在于面对众多的欲望和引诱而不为所动……

生活中能拿得起的人的确很多,可能放得下的却不多。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拿得起”不容易,“放得下”更不容易。因此,那些能在“拿得起”后而放下的人,几乎都是那些有着健康心态的人。

能够放得下的人无疑是一个豁达的人,这种人能够轻易地摆脱烦恼心态的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拿得起,诚然可贵;然而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只有放得下,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该拿得起的东西,你的人生才会有更精彩的结局。

人活在世,有时,你不得不去选择,或是你没有选择余地地必须去拿起来,用你的心智与能力去承受它,拿起来的时候也许容易,也许很艰难,但在必须放下它的时候,有些人放不下来它,压在心里,成为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有智慧的人生,就是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做人就要能拿得起,更要能放得下,这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心态不稳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了财,就吃喝玩乐纸醉金迷。可那些心态健康的聪明人知道,钱再多也不过是身外之物,与其在钱中骄奢淫逸,不如用钱来积点善德。于是他们拿出一部分捐给慈善机构,做点慈善事业。

心态不稳定的人当了官,就高高的昂起自己的头颅,他们拿到了值得抬头骄傲的资本,却再也放不下头上的光环,因而变得孤高。可心态健康的聪明官都知道,在人民那里拿到了架子,到人民中间却要放下架子,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心态不稳定的人好不容易追求到了自己的爱情,可相处起来他发现他的所爱并不爱他,愚蠢的恋人会死死不放;而那些心态健康的聪明恋人则放开自己的手,让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爱去追求他们自己想要的幸福。

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拿起和放下的过程。拿起也许仅仅需要一些努力、一种激情、一股冲劲,但放下却有要太多的不舍、痛苦和无奈。但无论怎样,拿得起和放得下都需要智慧,也都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稳定而从容的心态。什么该拿得起,什么该放得下,这其中的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能你自己去把握。

鲁迅先生曾经说的好:“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豁达。”有健康心态的人都知道生命是有一定的承载量的,过多的拥有只能成为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如果总是拿起来不放下很可能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6.不要犹豫,该丢弃时就得丢弃

做一个有健康身心的人就是要你随时清扫心灵,该丢弃的就丢弃,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丢掉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留出更多的空间去容纳更有用的东西,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能轻松赶路,快乐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