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是健康的良药
6824900000024

第24章 舍与得(3)

在现实的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年关前大扫除的经验,当你一箱又一箱的打包,你是不是很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很懊恼,埋怨自己为何没能在事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光是为了清理这些箱子,压得你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个人不都是不断地在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也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在这些累积的过程当中,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如果你有这样问题,就要停下来问自己一下:“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致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在限期内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因为积压过多的资金而拖垮你的生意。

其实,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弃该丢弃的,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会拖拽你向前的脚步。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

多年来,欧倩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礼拜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连一张纸都不留。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也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省一天中发生的事,顺便计划明天该做的事。

欧倩很喜欢这种“向过去说拜拜”的清扫方式,把从前的自己做一个了结,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欧倩自行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是维持高增长。通常,人一旦站在高峰,总是很容易得意忘形。欧倩不是,她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往前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知道,有一天假使荣景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消。

几年前,欧倩有过一次深刻的搬家经验。由这次搬家,她真正体验出入要随时懂得“舍”。譬如,有些当初爱不释手的摆饰,等换了新房子之后,却和新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变成最碍眼的累赘,连味道、风格通通都走样了!

这个体验让欧倩产生很大的警惕: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味、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

欧倩常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你要选择哪一样?”她总是毫不考虑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对欧倩而言,“回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她很反对一些人,下了班之后到处找乐子,找地方狂欢,好像非得把所有的精力耗尽才罢休。她很怀疑,这样的人没有足够的休息,疲累没有得到充分的舒解,将如何面对明天?

外人看欧倩,生活井然有序,而且总是神清气爽。她说,这得归功于自己每天勤于做“内在清扫”,所以,已经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烦恼的事了!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那些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拣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是最后一次的清扫。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至少在目前,你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做一个有健康身心的人就是要你随时清扫心灵,该丢弃的就丢弃,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丢掉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留出更多的空间去容纳更有用的东西,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能轻松赶路,快乐做事。

7.患得患失,得不偿失

患得患失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

人生中充满了得与失。面对得失利弊的选择,只要我们活着就无法逃避,这是人生的必修课。失之可惜,失去之痛,得之怕失,失之盼得……很多词汇都表达了很多人在面对得失时候的犹豫、彷徨、恐惧、痛心、无奈等极为复杂的情绪,也可以说在这些人从前、即将要、或正在面对得失的时候,都是这样心怀着复杂的心态和情绪过日子的,没有一天可以过得舒心和怡然自得。究其根源就是,这些人在受着患得患失之害。

患得患失,患是担忧的意思,用来形容人不安的心态。在《论语·阳货》中有这样一段话,很深入浅出的表达了患得患失之害。“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想去追求;一旦得到了,又时时刻刻担心害怕失去;如果总是这样为得失焦虑的话,你将什么也做不成。可见,患得患失害处之大。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金钱。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他们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甚至是不顾道德法规,不择手段。在得到之后他们的心满意足很快又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开始忧虑该如何保护这些钱,如何为自己从前实施的手段而找借口来保全自己。听到狗叫他们警惕了,听到人们的窃窃私语他们开始胡思乱想了,听到警笛他们害怕了。但最后还是免不了牢狱之灾。就这样,从开始到最后,他们几乎没过上一天快乐安宁的日子。

欲望太多则追求太累,追求太累则导致患得患失。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常会有得有失,但不可患得患失。”是的,得与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得到总是伴随着失去,人不可能实现两全其美,要想得到总是要付出的。而人们烦恼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时刻计较着得到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你不能以淡然的心态去面对得到和失去,你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人活着想获得轻松快乐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的情绪。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患得患失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事心理,这种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繁忙紧张的生活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唯有稳定而从容的情绪,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嫉妒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势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嫉妒、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这才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拥有这种情绪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人遗弓,人得之”,应该就是这种人的心态了。

有一天,楚王外出游玩,不小心丢了他的弓,于是他手下的人要去找。楚王说:“不必了,弓掉了,但总会有人捡到,不管是谁,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再去找?”楚王真是一个“心宽”的人。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更何况做到孔子说的,弓丢了,只要是别人拾到了都是好事,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

因为计较太多,因此越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圈套里。正如一个人想开一个饭店一样,他想开又怕会生意不好,不开又觉得不能这样一辈子没有一点作为。他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了,因为他以前白手起家,也就无所谓得与失,现在有了一些基础,当然会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在害怕的同时,又期望什么都能得到,到最后落个得不偿失的结局,叫人如何不痛苦呢?

综观人间世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常理,可有些人总想不通这层理儿,只要涉及个人利害得失之事,总少不了要去争,要去斗,要从争斗中得到更多。殊不知这种做法,总会给人带来莫名其妙的烦恼,难以言状的痛苦,排解不掉的忧愁。正如哲学家叔本华说的一句话:患得患失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人生之旅犹如漫漫长路,曲曲折折,幸运和挫折似一对孪生姐妹,时常会在不经意间叩响门铃。只要我们在幸运面前常怀忧患意识,在失意之中寻找解脱之法,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就不会欣喜若狂或失意徘徊。我们必须正视得与失,要知道世间万物本来就来去无常,得到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无所适从。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但得到的更多,如果始终在患得患失的漩涡里打转,最后只能被烦恼的情绪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