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私营公司十堂必修课
6825500000016

第16章 制度管理:井然有序不乱成一团麻(2)

库存管理是指仓库储存的物料的管理。这里的物料主要是指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等。这些物料从厂外运到厂内,进入仓库储存,然后根据计划和凭证按时、按质、按量进入生产过程,就是靠库存管理来实现的。所以,库存管理在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对保证物料供应、满足生产需要、合理储备、加速物料周转、节约物资使用、降低成本有着重要作用。

(四)生产工艺化原则

私营企业进行生产时,其生产系统表现为物流的运动。投入生产过程的被加工物料不是处于加工状态、装配状态,就是处于储备、搬运和等待状态。这样加工的物料经历生产系统各个生产阶段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物流。私营企业在进行生产管理时,就是要使厂内和生产车间内的物流实现科学化和合理化。

工艺专业化原则也称工艺原则,就是按照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的特点建立车间。在工艺专业化的车间内,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厂内生产的不同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1)工艺车间的两种形式

①完成某一工艺阶段的全部工种作业的专业化车间。如机(机械)加(工)车间、锻造车间、铸造车间、装配车间。这种车间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②完成某一工艺阶段的部分工种或某一工种的工艺专业化车间。如车工车间、磨工车间、刨工车间、铣工车间等。这种车间的工艺专业化程度较高。

(2)特点

按工艺原则组成的生产单位,由于同类工艺设备和相同的工艺加工方法集中在一起,因而具有以下优点:

①对市场变化有较强的适度性。按工艺布置的设备多为通用设备,很容易创新产品,而且不需重新布置设备和工艺装备。

②由于集中了同类设备,便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③由于每个生产单位只进行同一种工艺的加工,这就便于工艺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由于不能独立地完成产品或零件的全部加工任务,每一件产品都需要经过许多生产单位后才能完成,因而存在着以下缺点:

①零件在车间之间往复搬运多次,加工路线长,运输费用高。

②大量零件处于等待加工状态,.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大。

(五)私营企业的搬运管理

(1)便于搬运方面

①便于物料搬运的原则。停放的物料便于搬运,省时、事。

②物料集中堆放的原则。

③物料体积大小适中的原则。

④最大搬运单位的原则。这样可以减少搬运次数。

⑤排除二:次搬运的原则。要尽量避免二次搬运。

⑥托盘式搬运方式。

⑦拖运方式。用拖车运输,可以提高卡车的利用率

(2)搬运自动化方面

①重力化原则。利用物体本身的重力运输,如滑道。

②机械化原则。尽可能利用机械设备运输。

③接力的原则。在一个搬运终点和下一个搬运起点之间,尽量避免再次装卸,减少中转环节。

(3)减少等待和空载方面

①协同工作的原则。

②均衡搬运的原则。

③钟摆方式搬运。将物料装在拖车上,用牵引车拖走,在卸车时,摘下拖车,迅速把另外的空拖车拉回原地,如同钟摆一样,牵引车在两点间不停地工作,以提高作业者和牵引车的利用率。

④定时搬运。通过定时搬运,集散所运物料,尽量消除空载,增加实际载量,以消除各搬运点的等待时间。

⑤提高运动转率的原则。

(4)提高作业效率方面

①排除潜在搬运的原则。排除由基本工人从事的搬运。

②减轻疲劳的原则。

(5)搬运路线方面

①合理配置的原则。防止交叉、混杂、不必要的搬运路线。

②直线的原则。物料要向一个方面流动,不要有往返运输。

③连续流动原则。物料要连续运输,不受阻。

(6)其他方面

①速度原则。尽可能加快搬运速度,缩短搬运作业时间。

②保护工件原则。搬运工件不受损。

③安全原则。

④减轻自重原则。要减轻搬运工具的自重。

⑤设备更新报废原则。

⑥标准化原则。要使搬运方法、机械、仓库等标准化提高搬运效率。

(六)准时化生产和看板管理

准时化生产方式(JustlnTime,JIT)是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

每道工序的设备附件都设有两个存件箱,一个是上道工序已加工完毕、本工序准备加工的存件箱;另一个是本工序已加工完毕,准备下道工序随时需取的存件箱。只有最后一道工序例外,当最后装配工序的工人从甲箱中取用一个零件后,同时从箱中取回一块取货看板,到上一道工序的乙箱中提取一个同样的零件,以补充甲箱中已使用的一件。与此同时,再从乙箱中取出一块生产看板交给第二道工序的生产工人,此看板的作用相当于一张生产通知单,第二道工序的工人在接到这块看板后,即开始生产这个零件,制成后补人乙箱中。在开始制造时,他又必须按同样程序从甲箱中提取备用加工件,这样反顺序进行,通过两种看板而把各道工序的生产按规定时间紧密联系起来。

私营企业实施准时化生产和看板管理,可以节省时间,减少无效的劳动,降低废品率。

生产管理可为私营企业带来良好的生产秩序,从而在世贸组织中加快前进的脚步。

三、质量管理制度:让产品白璧无瑕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在企业的发展中,质量是首要要素。没有质量的保证就不会有任何希望来赢得国际商战。私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也在世贸组织的到来中受到了冲击。

质量的第一类定义是从商品满足规定要求或消费者潜在需要的角度考虑的;而第二类定义是从商品使用后带给社会的损失角度考虑的。换句话说,前者从受益的角度考虑;后者从受害的角度考虑,但其本质是统一的。

人们对商品质量的认识和理解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变化的。在商品生产尚不发达、商品供不应求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质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商品质量主观要强调内在质量。商品生产者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满足社会总需求,而在质量方面下的功夫远不如在产值产量上下的功夫大。因此,商品生产者既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而只需使商品符合较落后的技术标准即可,又可以不讲成本,无原则地提高原材料质量等级或零部件精度,以迎合消费者结实耐用的要求。这种质量观应适了当时社会经济的需要,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商品质量的改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商品质量的要求多种多样是因为不同的使用目的(用途)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需要),即使对于同一用途的商品,不同的消费者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性能、安全卫生性与环境要求、寿命、可信性、经济性、美观舒适性等方面。

(二)质量形象

私营企业的形象与其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界愈来愈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以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形象,深怕消费者不了解自己的质量,误解了自己的产品质量,而在市场上遭到冷遇和被封杀于货架之上。因此,质量树立了企业形象,用企业形象吸引了用户,促进了消费。

产品质量的好坏程度是由结构、材质、物理、化学和机构性能等综合体现为内在特性,同时也由产品的外观、手感、色彩、款式、造型等综合体现为外部特性。私营企业应设计和制造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外在和内在特性的优良产品。

同时,按照现代市场营销学的观点来分析,服务是和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效益结合在一起的。从质量管理的观点来分析,服务是产:品质量整体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进一步满足需求的各种措施。所以消费者、顾客和用户,除了考虑产品质量各项功能外,还要求得到良好的服务,如果能得到良好的服务,即使产品质量上有些小的问题和不足也会给予谅解和容忍,不会损害产品的质量形象。否则,产品的“微瑕”也会引起很大的不满,从而损坏产品的质量形象。

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来看,企业的服务可分为销售前服务和销售后服务,所以,一个企业的服务质量形象如何,必须从销售前服务质量形象和销售后服务质量形象两部分来加以分析。

不仅如此,企业的“质量”形象也很重要。用户和顾客评价质量形象虽然常常从直接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入手,但有时也根据企业某些其他状况来评价企业的质量,诸如,企业获得国家评奖的等级、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归属系统、企业的环境、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等,从这些状况来推断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形象,把这些要素归纳为企业整体形象。企业的整体形象是指用户和消费者对企业整体要素的印象和评价。企业的整体形象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企业内部良好的厂风,团结一致和创新精神,并由此所形成的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外部在长期生产经营上为社会所作的贡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所得到的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世界竞争范围内,质量已成为了制胜之宝。

(三)私营企业应塑造质量形象

《美国》周刊的一篇文章曾这样写道:“在一个富足的社会人们已不大斤斤计较价格,产品的相似之处又多于不同之处。因此,商标和企业形象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写照。而且,同样也是我们面临着的变化。在过去生产力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在简单商品交换的条件下,企业形象和企业的质量形象表现为偶然性与不连续性,并随着市场上产品销售的紧缺和停滞而波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建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已经成为私营企业一种长期的、连续的任务,已经成为企业能否立足市场、立足社会的条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其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那么树立质量形象的要求亦越迫切。因此,人们称质量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宝贵资源。企业质量形象建立的工作过程,往往包括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调查研究、确定目标、策动传播、评价结果。

塑造私营企业质量形象是一项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工作。这是因为企业面临着各种的消费者、顾客和用户,而且会遇到的问题又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沟通信息、交流信息、传播信息中就要充分利用一系列的组织方法和传播手段与技巧,通过连续不断、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活动,才能树立起企业的美好质量形象,争得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就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工作程序,使企业在塑造自己质量形象上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有声有色地开展。

私营企业在塑造企业形象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质量形象是私营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

质量形象将促进企业形象的建立,企业形象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企业与公众之间联系程度和联系性质的标志。质量形象的提高,必然使企业形象也得到提高,企业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更紧密、更亲近,企业就会拥有更多通畅的渠道,使企业与社会各类公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得到理顺和加强,它标志着企业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

(2)产品的可靠性是质量形象的基础

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和时间限度内,产品的特性能顺利发挥而不发生故障的可靠程度,也即是产品的耐用程度。消费者在这方面十分注意的是产品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地正常使用,如果某产品在正常条件下使用时发生了故障,当然社会上就会认为该产品质量低劣,产品的质量形象也就遭到破坏。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协作的深化,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某些尖端产品、关键产品的无故障要求达到了100%。

(3)质量调查是质量形象的前提

通过调查收集企业质量形象的信息,以达到对质量形象的自我认识,并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而做到知己知彼。为树立起企业的良好质量形象,调查了解用户、顾客、消费者对企业质量的要求和意愿,用户、顾客和消费者对质量形象的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

质量形象是企业的用户、顾客、消费者对企业质量和质量产生保证条件的认识和评价,是他们对企业形象的整体要求和标准。质量的形象是用户、顾客、消费者对企业质量行为各方面综合的认识,是他们主观意愿对企业质量行为的客观反映。所以,质量形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企业在用户、顾客、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质量形象,是企业行为与人们对企业认识和态度的统一。

(4)员工素质是质量形象的关键

首先,是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质量方针、近期和远期的质量目标。其次,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思想、操作技术和操作中可控水平的高低。再次是质量检验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技术素质水平。最后是质量教育情况的分析,“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教育包括着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二是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掌握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质量管理知识普及、宣传教育。

(四)私营企业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和提高私营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目标。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根据提高产品质量这一目标建立起来的。整个体系围绕这个总的目标,把各有关部门、各级的质量管理工作统一组织起来,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按预定期限和规定进度,实现改善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和技术组织措施。因此,要使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而有效地运转起来,必须有明确的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企业既要制订牵动全局的质量目标,而且还必须把总的目标加以具体化,使目标落实并组织其逐步实现。

为了实现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计划,保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畅通,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工作,加强组织建设。组织落实包括:建立和健全专职质量管理机构,确定质量管理体制,即各级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明确规定各部门、各类人员在实现质量总目标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具体权限。

私营企业除设置厂级质量管理机构外,车间则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班组设质量管理员,从上到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系统,履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质量管理职能,它是质量保证体系得以协调而有效运转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私营企业建立质量领导机构,对于领导保证系统的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做好质量检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质量检验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并将所测得的结果与该特性的技术规模相比较,从而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