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爻时主人公主管刑部了。益之,是增益之,指君王委派他某个职务。益之用凶事,是委派他管理凶事。凶,本义是不吉利,引申为恶,不幸的。事,本义官职,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那么“凶事”是什么职务呢?老子说过“兵者,凶事也”,会不会是把兵权给他了呢?从发展的阶段,并结合损卦六三的内容来看,这个可能性可以排除。刑狱、军队都可以是凶事,在此应指刑狱。无咎,不要犯过失,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做什么都不要捅漏子啊,主管刑部尤其要谨慎,这是损益两卦反复强调的,因为这时你的一点小错误,都有可能人命攸关。接受委任主管凶事,人命关天,不要有差池;后面紧跟着讲了他是怎么做的,怎么样才能不犯错。
有孚中行——有原则、有诚信地中正而行。不要徇私,秉公而断。告,就是普通的理解,告诉、公告、宣告。公,公众。圭,古玉器名。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盟誓的礼器。后世的制度,大臣上朝时都要手持玉圭,发言时要把玉圭抱在胸前,都是以圭来表示郑重其事。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意思就是说——有诚信地执中而行,手执玉圭向大众宣告判决。这个就像现在的法官宣判,用圭就是手执玉圭,相当于现在宣判前对着国徽起誓,西方则是手持《圣经》起誓宣判。告公用圭的深层含意是:通过公开的监督来避免冤假错案,使之无咎。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固,本义坚固。与“固有之也”相似的句式有蹇卦“往蹇来反,内喜之也”,心中欢喜其进步。《国语·晋语》:“臣固闻之”,久闻之也。《孟子·告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是我本来就有的。鼎九二《象》:“鼎有实,慎所之也。”慎重地对待所做的事情。可见,“固有之也”是说本来就有这个能力。所增益他的凶事,是其固有,从一开始就有的。这指刑罚之事,是姬昌过去熟悉的事务,在地方的时候就经常升堂断案,算是老本行了。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损卦这个时候是督查吏政,纪律检查,吏部。从,跟从、参与。依照现在的阅读习惯,这句应为:告公从,中行。告诉人们,应当向行为中正,道德高尚的榜样学习。依,靠着,依赖。迁,本义向高处迁移。国,邦国也,不是现在的国家概念,周朝诸侯亦为一国。《大象》: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迁善改过。意思是“改过向善”,用法与此处同。
所“利用”者“中行”也,应当将这些行为中正的官员的优秀做法发扬光大,应当将此作为标准上升到国家层面,当做国家吏政治理的普遍规范,比如将一些标准制度化、法律化,以使为官者有所依从。
概括来说,这一爻,是讲如何管理吏政:先是褒扬先进,在会议、文件上号召大家学习模范,再就是总结先进的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并颁布,发布纪律条例、干部守则等。古装电视剧上,常见大堂之上高悬的牌匾:清正廉明、明镜高悬等,就属于这类纲领性准则。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益志,增进志向。宣传这种优秀品质,以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惠,动词,给予好处。惠及,有原则诚信充溢于心,这是说做宰相的时候要公正圆融,不必问,工作一定会顺利开展。有孚惠我德——是说,因为你前面“有孚惠心”,用真诚对待同仁,同仁们也就会用诚信回报你的真诚。九五爻,描绘了一幅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共创事业的美好画面。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勿问之,不必卜问就知道一定吉祥。惠我德,人们知恩图报也,这样互助互利,良好循环,主人公的事业自然宏图大展。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九爻是对损卦的告诫提醒,损卦这个时候处于接班人的位置。这个位置最容易遭君王猜忌,稍加不慎就会功亏一篑,所以作者提出警示:这个时候你不注意减损、约束自己,反而继续高歌猛进,增强自己的威望,就会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莫益之,不要老想着再进一步,再进就是君主了,你将君主置于何地?或,某人,是指君主的人。击,敲击,敲打。有些钻营的大臣就会抨击你来讨好君王。这个时候如果不知进退,不是要篡权了么?君王也要收拾你了。勿恒是说不要恒久。立心勿恒,是指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随时可能面对奸邪小人之谗害袭击,你就不能一成不变,要多长几个心眼。虽然你一心为国无私心,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有政治智慧。历史上有多少皇权争斗的故事,都在为这个“凶”字下注脚。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此时为什么不能不加掩饰地积极工作呢?因为即使你的父王相信你,也会有小人不时地去打你的小报告,用一些偏颇的言辞挑唆你父王对你的信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朝廷人事错综复杂,“外”指不是你这边的人,是时刻想打击你的另一阵营的人。
〔按〕:损益两卦的要点是:损的是个人享受方面的小事私利,益的是政治资本,是长远的大事。
一进一退,一增一减,主人公就在这种平衡中实现着目标。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有两处:
1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
如果说是有人用大宝龟送礼而不要推辞,那么就是赞成主人公受贿了。如果说是这个大宝龟是有商人上门推销,也有点牵强。
关键还是在“益之”,“益之”就是委任职务,全卦只有上九是“莫益之”,告诫主人公处于上位时不要到处捞权,都要在各岗位上锤炼。所以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说这个大宝龟是朝廷的任命,所以不容拒绝,这与损六五的“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也是一致的。损六五大得志之位,是出任宰相之职,而不是说有人来用大宝龟送礼或者上门推销大宝龟。
2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迁国”,通常理解为迁徙国都。以“中行”为依据来迁徙国都,理由牵强,并且我们看与之相对应的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也不是讲迁徙国都的。
那么以“中行”为依据来“迁”什么呢?迁善于国。不但将“中行”这种品质、善行“告公从”,让周围的人学习,还要推广到全国,使民风吏治得到改善。
43、44卦白话
第四十三卦夬下乾上兑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夬:分决。
卦辞:分决之时,朝堂上群情激荡。要大声疾呼这样做将导致危机,并告诉民众,不应马上用武力解决,应该有长远的计划。
初九:冷静分析。强行蛮干,前往将不能取胜,这是明知故犯。
九二:枕戈待旦。号呼大家提高警惕,晚上也不要睡觉。有了戒备,才能无忧。
九三:坚守待机。将士们求战心切,这样会出事。君子当坚持主见,顶住压力。即使大家有怨言,你也不能迁就犯错。
九四:顽强抗敌。将士们伤势惨重,行动艰难。敌军劝降,不要信对方的承诺。
九五:英勇不屈。身边士卒像苋陆草一样纷纷倒下。此时更要坚守信念,不要动摇。
上六:突围求生。不突围,结果就会全军覆没。
决裂。
第四十四卦姤下巽上乾
姤,女壮,勿用取女。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九四:包无鱼,起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姤:遇合。
卦辞:对阵时,如果对方实力强大,就不要主动攻击。
初六:防守思对。将战车紧紧拴住,细思对策则吉。这时冒然行动,会有危险。这就好比一头极度瘦弱的猪,没有力量前进。
九二:保证军需。储备好物资,要充足。不要被敌人抢去。
九三:控制局面。将士们伤势惨重,一瘸一拐地败仗而回。情况危急,不要再犯这样的大错。
九四:消耗殆尽。弹尽粮绝,面临危机。
九五:大势已去。像杞柳条包束菰瓜那样步步退守。形势像流星坠落一样无可逆转。
上九:保存实力。拼死一战,是匹夫之勇,不要犯这样的错。
交锋。
43夬卦雅正
【题解】夬卦本身是有故事背景的,但《周易》的目的不单是讲故事,而是用故事这个载体来传达、分析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他用干卦给出线索脉络,支卦给出指导意见,是为了使《周易》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治谋略经典,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抛开故事背景也不妨碍主题理解和发挥。
夬的小篆象形是长矛与盾牌相抵,分决生死也。两军对垒,实力取胜;民主选举,选票定乾坤。从逻辑上讲,主人公此时的发展已经对君权形成了威胁,这种对立使得双方摊牌是早晚的事。历史上诸多这类故事,细节虽然多样,但本质是一致的。具体到《周易》,却因殷商的横行插入改变了分决的对象:商王文丁因为担心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势力过大,于文丁十一年借刀杀人,将季历害死。《竹书纪年》等历史记载是:“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季历的突然被害,掀起了周族的强烈复仇情绪,群情激愤,欲与大商一决高下。而殷商也趁机派兵入侵,欲图一举消灭宗周。卦象中一阴五阳,这一阴就是当时弱小的周族,五阳就是强大的殷商。此时的周族,可谓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也,所以此分决,不单是复仇,也是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如果沉默,很可能就此被殷商灭族了。经过惨烈的战斗,姬昌以其高超的智慧,带领着族人扭转局势,从实力悬殊到局部平衡,从被动防守到收复失地,终于与殷商达成停战协议。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姬昌于文丁十二年继承了父亲季历的封爵,并继续臣服于殷商,周族得以从这次危机中渡过重生。姬昌的崛起,对商王文丁来说是个意外,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瘙検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卦辞介绍了故事背景:扬,本义高举,帛书作“阳”;夬(guài),扬于王庭——当季历被害,殷商大军压境之时,群情激愤,人们都跃跃欲试地要求出城决一死战,几乎是一片倒的声音,马上就要出发。
厉,祸患、危险。在此指使问题升级,形势恶化。孚号有厉——有诚信地呼号有危险。主人公中流砥柱一般,陈述利害,警告被仇恨充满了头脑的人们,这样做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画面是:主人公在朝堂上暂时压下了官员们的情绪,随后走出朝堂,向聚集在门口请战的族人们剖析局势,发表演说,使大家明白目前力量的悬殊,告诉大家不应马上用武力去解决,要有一定的策略,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去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卦辞“夬”——分决。什么分决?分决什么呢?这是理解本卦的关键。此分决,是商周关系的分水岭。季历之死就是这个事件的标志,是商对周的决裂。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大泽蒸发于天上就是重云。泽上于天,犹如浓云密布,随时都有可能大雨滂沱,惠及万物。君子观此象,主动施惠给百姓而不把此类行为当做对百姓的恩德。如果把施惠当做施舍,认为自己因此有功德于百姓而想要被歌功颂德,则是不当的想法,甚至遭人憎恶,使人反感。为什么在上者应把“施禄及下”当做应该的呢?因为这是居上位者的职责所在。商纣此时不惠及周民而用武力侵犯,可谓不义之为。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壮于前趾,就是说,只是前趾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意思。面对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冲动蛮干肯定是不行的。为咎,这就是犯错误,冒失前往必然不能取胜。为咎,与“无咎”反义。无咎是不犯过失,为咎是有了过失,做错了。还有一种“无大咎”,是不犯大过失,指有些状况下小失难免,但不要损失太大,出大错。所以第一步,仗是一定要打的,不可能举手投降,但要冷静分析,有章法有组织地对抗。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明知是以卵击石,还凭一时的意气冒险行事,这样做是错的。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惕是警惕的意思,提醒。怎么提醒呢?用号。号是大声喊的号呼,在此可以按现在的习惯理解成号角、军号。惕号——号呼大家警惕小心。莫夜,传统解释为通假“暮”,但书中另外还有3处也有“莫”,遯六二“莫之胜说”,益上九“莫益之”,渐九五“终莫之胜”,这3处“莫”均为“不要”,所以,莫夜实际是在说:大敌当前,晚上不要都睡觉,要安排好巡夜的,睡觉也不要脱衣服,要随时准备战斗。戎,兵器也。勿恤,不要忧虑,不要担心。只要有准备,就不用怕敌人的偷袭了。这里是说,非常时期,殷商大军就在城外,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来侵袭,所以不要懈怠,晚上也不要放松警惕,小心会有偷袭,要保持高度戒备。所以第二步,是加强防守,枕戈待旦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这样做深得中正之道的精髓。
九三:壮于,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yùn),无咎。
此时两军开始对垒。对于悬殊的力量对比,第三步要做的是什么呢?推理就知道了——坚守待机。
从战略上坚守是应该的,但必然有不同意见,会有好战的,不怕牺牲的勇士不断请战,这些求战派就是“壮于”。(qiú),颧骨。壮是强大,强大表现在颧骨,是一种毅然决然的表情。颧骨是脸部最难有表情的地方,人紧绷的情绪都表现到颧骨了,可见其用力。也就是说,求战心切,连颧骨都激动地鼓出来了。大帐之中,将士们都一心出战,这是很危险的局面。作为主帅,如果放任这种求战情绪的蔓延,将导致局面失控,使队伍陷入危机。因为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就会自乱阵脚,影响战略的实施。主帅这时应该怎么做呢?“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这时军心不稳,大家意见纷纷,将士们纷纷请战,作为处事稳重的君子,就应理性分析,力排众议。主帅就是“君子”的代表,就是那个“夬夬独行”者,他是军队的中心,要能理性客观,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行。濡,是湿润。遇雨若濡是前面的君子夬夬独行的继续,意思是把瓢泼大雨当做毛毛细雨来对待,即使遇到大雨,也只当是润泽了一下头发,面对各种压力和非议举重若轻也。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描述呢?首先是因为战场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冲动是魔鬼,正确的策略开始往往不被多数人接受,所以说君子夬夬独行也,周围的分歧意见太多,主帅这时需要作一根定海神针。愠(yùn),是说人发怒。你坚持主张,即使众人有不平、有怒气,也在所不惜,也不能违反原则去冒险犯错。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会证明你的正确,那时大家都会理解你了。所以九三是讲如何处理敌强我弱形势下坚守待机时的内部分歧。这时最怕的“有凶”,就是主帅控制不住局面,而与强敌展开决战。作为主帅,管理是你的责任,制止不力就是你的过错,一定要严肃军纪,不允许犯这样的大错,否则既成事实,悔之晚矣。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君子针锋相对、坚持主见,是为了最后不犯大错。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