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雅正
6826000000011

第11章 卷二(4)

打退敌军一次次的进攻,相持到九四之时,毕竟实力过于悬殊,作为力量薄弱一方的周族已经伤亡惨重,十分艰难。次,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次且,走走停停。“臀无肤,其行次且。”是描写伤兵惨状的,臀部皮开肉绽,存活下来的也是“其行次且”,行动艰难。牵羊,谓用活羊为牺牲以祭祀也,代指投降,类似于今天的打白旗。用牵羊代表投降,估计与羊的温顺性格有关吧。几个有关资料:

1《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及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百官衰绖、徒跣、舆榇,号哭俟命。”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三月克之……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矣,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杜预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仆。”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帝肉袒牵羊,舆榇(chèn)衔璧,出降东门。

2清朝吴伟业《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顺天城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缙绅之士,殆无一人焉。”

3牵羊礼: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押送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钦宗的朱皇后当时26岁,艳丽多姿,还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接着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最后,宋徽宗等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人开始动摇,对方也发动宣传攻势威逼劝降。牵羊悔亡——投降就不用这样受罪甚至全军覆灭啦,商王也会对你们既往不究。投降则悔亡,劝降之词也。可见牵羊悔亡这四个字,就是后面闻言不信所说的“所闻之言”。九三说过,主人公是位意志坚定的君子,他的判断力告诉他不能这样做。闻言不信,不接受,接受就是闻言大信了。投降真的就能偷生了么?看看历代的这类故事就知道了。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其行次且,走路都要扶着拐杖,手脚都不能正常使用,失去了战斗力,不能上战场。聪,本义听力好,代指听觉。听觉灵敏却不明白事理,听不进劝告也。从战场情势角度看,接受劝降看似是聪明的选择,但是,很多时候对和错、明和暗却不是表面利益可以衡量的,文王此时弃前途之“明”,择未来之“暗”,是大义使然。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战况异常惨烈。苋(xiàn)陆,多年生草本,柔脆易折。夬夬,二字重复,加重分决的意义。战斗中,身边的勇士像苋陆草一样纷纷倒下,即使这样,也要“中行”。持中而行,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无咎,这时一定要顶住,不能犯错,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时的咎,就是软弱投降,失节。九五誓死不降,白话就是:即使身边的人都像苋陆草一样倒下了,也要坚持正义,宁死不屈,血战到底。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坚持中行,是因为“中未光”,中道尚未光大,理想尚未实现。

上六:无号,终有凶。

没有号呼、不吹号角,也就是说不发起最后冲锋的话,就只有坐以待毙了。这也就是常言说的,不要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像李自成突围出来时就十来个人,但后来又拉起了更大的队伍。主人公此时清点身边的兵力,估计也就剩下寥寥数十人,权衡再三,他决定突围求生,于是招集起大家,部署方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后的选择,东山再起总比逞一时意气而全军覆没强些,所以上六的主旨就是两个字:突围。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不突围就是坐以待毙,城池很快就会被攻陷,末日很快就会来临。

〔按〕:最后串一下:

初六:壮于前趾,往不胜——抑制冲动,冷静思考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提高警惕,加强防守

九三:壮于,君子夬夬独行——顶住压力,坚定战略

九四:牵羊悔亡,闻言不信——危急万分,生死抉择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上六:无号,终有凶——保存实力,突围求生。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牵羊悔亡”,不是说牵着羊走路就不会有后悔。“牵羊”是比喻,指古代的牵羊礼。用献羊来表示投降,是否寓意自己温顺如那待宰的羔羊呢?

44姤卦雅正

【题解】季历在位的第二十六年,大胜戎族,并俘获戎族三个大夫,在向商王献捷后,被商王文丁设计害死,商王进而举兵欲灭周族,所以引发了这场战争。夬卦讲决战的意志和策略,姤卦作为辅助卦,则具体讲对阵时的注意事项和战术技巧。姤卦,上博简本作“敂”,敂,古同“叩”,敲,打。帛书作“狗”,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可作为打猎的助手、看家的守护。敂与狗都有打击的含义。传统认为姤通遘,训为相遇。敂、狗、姤音义相连,直译相遇可通,在此是描写如何处理这场力量悬殊的相遇——对阵,给出了劣势下的最坏可能以及对策原则。

瘙椝姤,女壮,勿用取女。

女壮,这个词的句例用法不很明确,但并不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卦辞是用找对象做比喻。男女遇合,比如相亲时,如果发现这个女的很泼辣,典型一个悍妇,就不要追求她。为什么女壮就不能追求呢?容易阴阳倒置也,阴盛阳衰,丈夫成妻管严了。因为女壮而不要娶,隐喻面对强敌,不要硬碰、强攻。如果你判断实力悬殊,就不要轻率出战。怎么办呢?卦辞里有,要有战略眼光,寻找机会。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后,上古称君主。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风行于天下而相遇万物。君主仿效此象而施行政令,管理天下四方。《象》意如此,反观这一卦中作为“后”的商王文丁的侵周,却大违此为政之道。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系(繫jì),拴,系结。金,也是个常见字,不是咱们现在说的金子,商周时期金指金属。柅,车闸。把车闸系住,不让车动,意思是说将战车紧紧拴住,先不要出征,静下心来谋划对策,则吉。有攸往——如果有所往呢?见凶也。这个看见,是看见未来的结果,即预见。可以预见结果一定是惨败而归,甚至是有去无回,是之谓凶。“羸豕孚蹢躅”是形容此时“有攸往”的形象。羸豕——极度瘦弱的猪,饿扁了只剩皮包骨头的猪。孚——原则。蹢躅——徘徊不前的样子。如果这个时候出击,就好比一头极度瘦弱的猪只能无力地在原地挣扎,难以前进。为什么前进如此艰难呢?对方人多势众。对于此刻出击的将士而言,无异于羊入虎口,自不量力也。如果把系于金柅当做一个比喻,也可以理解为用军纪来约束住将士们,禁止个人的冲动行为。但直译完全可以形象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不需要引申了。夬初九是“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姤卦针对此强调了当止则止的客观必要性。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刚道勇猛激进,柔道三思后行。拴住战车,这是审时度势、明理知情的决策。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包,本义为裹。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可以理解为包裹、包纳。包有鱼,包裹中有鱼,这里用鱼来代指粮食、战备物资。就是说提前储备好粮食,不要事到临头了来不及。无咎,是说不要犯过失。提前准备好军需粮草等战备物资,不要事到临头了来不及。要准备充足,不要围城几天就没有吃用了。宾是来客。不利宾——不应当用来招待客人。什么意思呢?结合夬九二就明白了。夬九二晚上不要睡觉,小心偷袭,也就是说,你的食物不是给敌人准备的,要隐藏好,不要被对方抢走、毁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冷兵器战争的很长时间里,粮草都是兵家的首要。打仗前要筹备好粮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粮草军需被对方劫去或者烧了。过去是烧对方的粮仓、草料场,现在是炸对方的弹药库、油库,古今一理也。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方备战的物资,自然不能送给敌人。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夬的九四也有个“臀无肤,其行次且”,咱们解释过,这是形容伤兵惨状的。这里的“臀无肤,其行次且”。也是如此,不过这是在描述夬九三“壮于”的后果,即“有凶”之凶,壮于者大败而归。

这是描写一个场景:殷商叫战,宗周派人出城迎战,双方列阵排开,选将出马;宗周将领接连败阵,被敌军一通掩杀,只剩下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城中。厉,危险。现在情况已经是十分不利了,要转变策略,变对抗为防守,保留有生力量,不要再犯这类以卵击石的大错误。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初六时柔道牵,故无恙。九三的行动没有被禁止,贪功冒进,故大败。

九四:包无鱼,起凶。

起,帛书作“正”,上博简本作“已”,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引申指产生、发生。什么吃的也没有了,从此开始凶险。九二时“包有鱼”,此时已经被围困数月,城邑里弹尽粮绝,面临危机。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有食则能聚军心,无食则军心涣散,是谓之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杞是杞柳,杨柳的一种,杞柳茎也就是咱们俗称的柳条,可作编筐材料。瓜,葫芦科蔓生植物,是果实。章,是条理,章法。含章,含有条理,在此指退而不乱。像杞柳条包扎瓜果一样层层护卫,有组织有计划地收缩战线,往后撤退。面对敌方的推进,主人公只有步步收缩,像被杞柳条捆束一样被越扎越紧。此情此景,恰如“有陨自天”——看见有流星坠落,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也,不是意愿可以扭转。主人公且战且退,情形甚至有可能是只剩下十几人被围困在某个建筑里做最后的抵抗。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含章,稳步防御,虽处不利形势却仍然打得有章有法,指挥得当也。志,意愿。命,令。虽然大势已去,但决不放弃理想,不辱使命。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夬上六是突围求生,以谋求卷土重来,是理性的选择,作者这里指出了一个缺乏理性的选择作为反面教训。角,是动物打仗时赖以进攻的武器。交锋其角,就像直朝着对方刀口去送死,求死之心可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抗到了上九,主人公人马已经损失殆尽,彻底没有了胜利的希望。

面对如此局面,与城共存亡,战至最后一滴血,或者做最后一次死亡冲锋,亦是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的选择。作者指出,这样逞一时英雄之气,勉强地硬碰硬去送死,并不是英雄作为,反而是羞耻之事,你对得起那么多死去的将士、对得起先祖的基业么?谁还能为死去的人们报仇呢?无咎——不要犯这样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死去将士的错误。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穷,穷尽、完结。此时做死亡冲锋,是身陷绝地、羞愧难当时的无奈选择。就像项羽乌江自刎一样,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一个坎,如果能战胜自我,心中还有大局观,则会知道此时取舍的依准所在。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由于历来都是把卦爻词单独解释,不认为有什么故事背景,所以对卦爻词大多是独立地直读字面。这句话一般直读为:好比用柳筐盛瓜,只要心怀美好的品德,机遇就会自天而降。

单独读这一句话,这种解释未尝不可。但放到姤卦的整体氛围中,就与前后爻说不通了。正因为放在故事情节中,笔者才理解了《象》“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的含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

45、46卦白话

第四十五卦萃下坤上兑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九四:大,吉,无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萃:聚集。

卦辞:聚集队伍,怎样做才能成功呢?要借用宗庙的凝聚力来号召族人;应当广揽豪杰,这是人才基础;应当多想办法,用大牲犒赏将士,这样才能人心巩固;还应当有长远规划。

初六:群雄逐鹿。有契约却不遵守,以致天下混乱、群雄并起。此时有人登高疾呼,天下才能安定。不要有所顾虑,前进吧,不要迟疑。

六二:联盟聚义。引领潮流,吉祥。不要退缩,通过简单的仪式聚义结盟。

六三:统一号令。萃聚的时候,意见分歧,没有什么好处。要行动一致,不要搞分裂,此时个体的荣辱微不足道。

九四:积聚力量。壮大力量,吉,不要冒进。

九五:接受招安。萃聚并有了一定实力时,不要拒绝谈判。这不是原则问题,从此可以施展抱负,先把仇恨暂埋心底。

上六:卧薪尝胆。铭记血仇,勤政务,不要懈怠。

崛起。

第四十六卦升下巽上坤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初六:允升,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九三:升虚邑。

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

六五:贞吉。升阶。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升:上升。

卦辞:前进,去开创未来。根据需要拉拢权贵,不要顾虑,向南方征伐,吉祥。

初六:聚拢人马。众人一致拥护,实力大增,吉祥。

九二:会盟明誓。通过简单的仪式聚义结盟,这时团结包容为要。

九三:游击作战。进攻防守薄弱的城邑。

六四:收复失地。王于此时在岐山祭献先王,吉祥。这时不要盲目乐观。

六五:继位图强。审时度势则吉祥。继承爵位。

上六:任重道远。前进路上阻力重重,应当不懈地努力。

前进。

43—46,抗敌救国。

45萃卦雅正

【题解】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聚拢。由于季历被杀留下的权力真空,以及殷商入侵导致的周族元气大伤,此时需要重新聚拢流离各处的族人,形成新的政治中心。萃卦就描述了这个新中心形成的过程。

瘙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亨,顺利。假,借用。王,君王,首领,在此特指姬昌,是用追述的形式,描写先王姬昌当时的事迹。

怎样才能顺利聚拢人心呢?借用先祖宗庙的影响力、借助亲缘的关系,将分散各处的族人聚拢起来,重新形成一股政治、军事力量。在古代,宗庙是信仰,是旗帜;现在则是主义。光有旗帜还不行,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后面连着三个“利”,从三个方面指出应当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