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黑雪
6840500000013

第13章 周恩来飞赴莫斯科。面对中国同志的义举,斯大林感动得掉了泪(3)

“好吧,斯大林同志,我们会将您的建议向中央政治局报告的。”

就在斯大林和维辛斯基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周恩来的那个深夜,毛泽东同样没有休息。在丰泽园北房他的卧室里,他穿着宽大的睡衣,正在地毯上踱来踱去,一支接一支地吸着香烟,以至烟雾在卧室的床榻和周围的书架上弥漫成一层浮云,在暗淡的灯光下飘飘忽忽。

他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着觉了,服了超出常用量两倍的安眠药也没用,脑子里总是在翻江倒海。

周恩来已经到莫斯科两天了,究竟与斯大林谈得如何,现在还不知道。

苏联的空军没指望了——斯大林既然主意已定,恐怕是很难改变的。

靠我们的步兵和美国的海陆空联合兵种作战,结果将难以预料,至少将会付出巨大的牺牲……一旦战争扩大,美军轰炸大陆,进攻沿海,国内敌人和台湾遥相呼应,民族资产阶级又很害怕战争,一部分人民也早已厌战,势必将引起政局的动荡……到那个时候,如果苏联还是不愿引起美苏直接对抗,不出动海空军帮助中国作战呢?

慎重啊,慎重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得失成败,在此一举。

彭德怀和高岗明天一到北京会说什么?彭德怀一见面会问:我昨晚要准备去见金日成了,人家那边派人到新义州鸭绿江桥口等着我,谁知道我又飞到了北京……到底出了什么事?

老大哥开始满口答应,我们负责地面,他们负责空中,可是,我们的地面要出动了,人家的空军说没准备好,不出动了。

这么说,要我洗手不干了?彭德怀也一样感到震惊。

你先莫慌嘛,我们还要研究一下,我已告饶漱石和陈毅,宋时轮九兵团暂不出动,仍在原地整训。此事在干部及民主人士中不要进行新的解释。我还要再好好想一想。

白天开了一天会,一直开到深夜。大主意还是要他毛泽东来拿。这个主意不好拿呀!

要打,就必须保证战而胜之,可是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得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

不打,朝鲜很快会沦陷,一旦人家宣布了大韩民国的统一,再打就更被动。

斯大林呀斯大林,社会主义国家都看着你,等着你的支援,你的空军却要暂缓……

杜鲁门帮助李承晚打金日成,一点儿也没有暂缓,一暂缓,李承晚就完蛋了。

那么你斯大林帮中国和金日成,却为什么要暂缓呢?

面对侵略,只有拿起武器;不要战争,必须学会战争;一旦让美帝国主义得逞,霸占了北朝鲜,还能谈到什么和平,这不是你斯大林的英明远见吗?

我就不信苏联出几个空军师到北朝鲜,杜鲁门就敢向苏联宣战……他杜鲁门的原子弹已非一家独有,他还倚仗什么呢?

说来说去,如果只由中国志愿军参战,而无苏联空军配合,那只会使志愿军增加作战的困难,也就是说,要多死人……多死多少?十万?二十万?五十万?……中国人民不要战争,战争却偏偏强加在你的头上。

夜里,毛泽东翻来覆去,难以成寐,索性穿着睡衣起来,拧亮床头的灯,又点起一支香烟。

毛泽东抽着烟,穿着拖鞋在卧室内的大红地毯上走来走去,脚步无声而心潮激越。

中国暂缓出兵——斯大林会怎么说?国际主义精神哪里去了?

那你为什么不出兵呢?

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我们的武装力量要在欧洲抵御帝国主义的扩张。

可我只要几个空军师。

在亚洲应该限制战争,用你们的话说:让朝鲜问题地方化。

是呀是呀,可是中国打了几十年仗,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困难啊……

中国暂缓出兵——金日成会怎么说?唇齿相依,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毛泽东思绪如麻,心如刀绞。

毛泽东同志啊,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世世代代友好,你难道不知道,在明朝的时候,一五九二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小西行长率二十万兵入侵朝鲜,在釜山登陆,连克汉城、平壤,明朝神宗皇帝派大将军李如松率兵援朝,和朝鲜军队一起,大败平壤日军,夺回汉城,乘胜南下吗?战争胜利后,明朝虽丧师数十万,耗费军饷数百万,但撤兵回国时,却对朝鲜毫无任何利益的要求……这么说,中朝两国早已是血肉相连,亲如一家了。

今天,新中国是共产党的天下,难道明王朝可以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却做不到吗?

还有,不要忘记“假途灭虢”的教训啦!

毛泽东一惊,疾步走到床头,从床头摊着的一些书籍中抽出一卷《东周列国志》,哗哗翻掀着纸页,突然,一行大字跳入眼帘。

……虽然,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

这一行黑字像一串惊叹号敲在毛泽东的脑际。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不就是先吞并了朝鲜,继而以朝鲜为跳板,侵入中国东北的吗?难道现在美帝又沿着日本军国主义当年的老路走来了吗?他扔下那卷书,又开始踱步长考。

还在美军仁川登陆不久,五角大楼就放出风来,说美军无意越过三八线北进——结果怎么样?无非是为了稳住中国和苏联,他不但要过三八线,而且过得很快,如大风疾卷!

现在,美国当局又一再放出风来,说美国无意敌视中国,美军将到鸭绿江以南五十公里为止,谁敢保证这不是“假途灭虢”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看来还是得下决心打,而且要打就必须抓紧战机,再不能迟疑!

渐渐的,窗子开始发亮了,床头的灯盏光线已经暗淡,已是黎明时分了。

毛泽东掐灭最后一支香烟,踱到窗前,将窗户推开,顿时,深秋的寒气一拥而入,使他感到一阵凉意,头脑稍趋松弛。这时候,东边天际,晨曦初露了。

周恩来是不是已经见过斯大林了?

必须立即给莫斯科发报,告诉周恩来……

从克里姆林宫乘轿车离开的时候,天色已将微明,周恩来丝毫没有困意。与斯大林的会见使他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睡意早已被驱逐得无影无踪。

离开斯大林的办公室,周恩来并没有感到多少轻松,因为,他只完成了此行使命的一项,另一项使命是有关苏联方面提供军事援助的项目,交付日期和地点以及将来如何偿还的事宜,还需要一项一项和维辛斯基谈。任务还不轻呀,既不能过于讨价还价,又要机智灵活地达到目的,种种事情都要掌握好分寸,谈何容易?

“你看斯大林今天态度怎么样?”林彪在一边问周恩来。

车子拐了一个弯,周恩来身体微微倾斜了一下,他抓住前座扶手,说:“不露声色呀……”

轿车很快开到莫斯科大旅馆。

周恩来回到他下榻的高级公寓,没有休息,立刻草拟给毛泽东的电报,将会见斯大林的情况向毛泽东汇报。

早饭前,周恩来将拟好的电文请林彪过了目,又斟酌修改了几处文字,正要让人送大使馆发往北京,大使馆却派人来了,送来一份电报。送电报的同志一副急匆匆的神色,从他喘息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奔跑上莫斯科大旅馆的高高的阶梯的。

“周总理,王大使让我来……”

“是王稼祥同志吗?”周恩来问。

“对,王大使让我给您送一份急电,是毛主席发的,请您立刻阅看……”

周恩来接过电报,迅速阅过,眉头一挑,对一旁的工作人员说:“给苏联外长维辛斯基要电话!立刻要!”

说罢,周恩来又仔细看了一遍电文:

恩来同志:

……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重组人民军。……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一九五○年十月十三日二十二时

周恩来久久凝视着密密麻麻的电文,除了惊异之外,感到一种振奋之情油然而生。说真的,毛泽东的胆魄令他钦佩不已,看来,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中国也要打了……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只有今天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有这种大无畏的气概和能力!才不会在好战分子的武装侵略面前却步不前!

“总理,电话要通了。”

周恩来健步走到电话机旁,拿过听筒:“维辛斯基同志吗?我是周恩来,请翻译同志给你讲话……”

周恩来将话筒交给俄文翻译,一句一句地口授:“毛泽东和政治局发来重要电报,有关朝鲜问题我们又有重大决策,请安排我尽快和斯大林同志会见……”

当这天下午,周恩来再次健步走进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斯大林的表情稍觉诧异:怎么,难道不是今天凌晨我们才在这间办公室里谈过话后分手的吗?现在又……

“斯大林同志,”周恩来朗朗地说,“毛泽东同志和政治局刚刚拍来电报,我们中央已经再次做出决定:立即出兵朝鲜!”

当苏方翻译把周恩来的话翻译给斯大林后,斯大林半晌沉默无语:是的,他怎么能不理解做出这个决定的背后,意味着中国人民将克服怎样的困难和付出什么样的牺牲!

“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斯大林像是对周恩来说,又好像是自言自语。

周恩来忽然一怔:一种液体物质涌上了斯大林灰黄的眼睑,并且熠熠闪光。

他流泪了——周恩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