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黑雪
6840500000025

第25章 感恩节晚上,美国士兵白吃了一顿丰盛的火鸡宴(2)

只是在不久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以惨败告终之后,他们这些人才遗憾地重又想起那次会议,都觉得如果在那个时候能够出面阻止麦克阿瑟的那次莽撞的攻势,结果便会大不一样。于是,在若干年后这些人的回忆录中,他们便一个个地充当了事后诸葛亮,似乎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聪明地看出了当时麦克阿瑟面临的危险,只是由于麦克阿瑟的巨大军事声望才使他们放弃了规劝他再次进攻的念头,麦克阿瑟要干的事情,别人怎么阻止得了呢?那只会造成他的反感。这样,失败的责任便统统归结于麦克阿瑟的一意孤行。而他们那些人只不过是没有及时劝阻他。其实,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他们也迫切希望麦克阿瑟实现他的预言,轻而易举地推进到鸭绿江边,同时又不惹出任何麻烦。因为,他们对中国军队和朝鲜人民军的抵抗力量实在是没做过高的估计。而这恰恰是侵略者的本性所决定的。在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前,侵略者照例是不达目的不会罢休的。麦克阿瑟进攻的失败,恰恰帮助他们及早地失去幻想,这一点他们应该感谢麦克阿瑟。说到这次进攻的失败,那是美国对朝鲜的武装侵略本身所招致的必然结局,即便战场指挥官不是那位他们誉之为“军事天才”的麦克阿瑟,而代之以别的什么人,结局也一定不会强多少。麦克阿瑟失败得如此迅速,从而起到一种作用:促使华盛顿当局及早打消武力侵占整个朝鲜的企图。而这种作用是麦克阿瑟当时和事后都不曾想到的。无论是在这次进攻失败前还是失败后,麦克阿瑟都相信,只要充分运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占领北朝鲜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为此甚至不惜动用核武器,不惜引起美苏核大战的危险也要干到底——这一点是麦克阿瑟和华盛顿当局的不同之处。然而在十一月二十四日麦克阿瑟发起地面总攻势之前,由于中国军队的实力尚未充分显露,因而美军尚未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华盛顿当局和麦克阿瑟的那点不同之处也还没有区别出来。那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念头:迅速用武力占领北朝鲜。

十一月二十三日是感恩节,麦克阿瑟和他的家人在东京大使馆他的官邸,舒舒服服地享用了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而在朝鲜冰天雪地的前线,他的部队官兵们的节日晚餐也同样丰盛,美国人的后勤供给真是没说的,感恩节的晚上,士兵们在他们的营帐里吃到了热乎乎的火鸡宴,还有奶油汁、华尔道夫沙拉、酸果酱、碎肉馅饼以及饭后的薄荷点心。

“明天就要发动总攻了!今天要吃好喝好,要不然,抓到北韩的小娘儿们你可就没劲儿了!那他妈的可就急死了!”一位校级军官在向他的部下祝酒时这样说。

在那个充满节日气氛的进攻开始前的夜晚,美国军队中上至陆军五星上将,下至普通士兵,有谁怀疑过即将到来的胜利呢?没有。尽管许多士兵很不情愿来到朝鲜这个鬼地方给李承晚打仗,“凭什么为他卖命呢?”但是,牢骚归牢骚,胜利是显而易见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军队还没吃过败仗呢!他们喝着香槟酒,打着酸臭的饱嗝这样想着。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嚼着火鸡肉,大吃大喝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那些朴实而惯于吃苦的士兵们,已经炒好了黄豆粒、玉米粒,烤熟了土豆,也有的用铁锨和破脸盆当锅烙出了一张张白面饼子,他们每个人带足了这些简单的口粮和弹药,正静静地埋伏在出击地域,摩拳擦掌地准备和敌人比个高低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早晨,一阵飞机的马达声隆隆地震响在清川江南岸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驻地上空。

麦克阿瑟又按照惯例,在大的进攻开始前,亲自来到前线巡视。

当他的座机在附近的简易机场上降落后,第八集团军的司令官沃克和其他首脑以及一些战地记者们围上前去,欢迎这位声威赫赫的总司令官。

冬季的寒风在清川江沿岸疾吹,但麦克阿瑟丝毫不觉得冷。他挺着胸膛,迈着威风凛凛的步履从飞机舷梯上走下——照例,他没有忘记戴那顶二次大战时的旧军帽和拿上那个玉米棒芯旧烟斗。

与其说是来前线视察,不如说是来表演一番——而表演能少得了道具么?

“哈啰!”麦克阿瑟向沃克打了个招呼,显得十分轻松,“你怎么显得像没睡醒的样子?沃尔顿,我猜你是为了攻击计划而连夜加了班吧?怎么样,一切准备就绪吧?”

沃尔顿·沃克向麦克阿瑟敬了礼,握了上司伸出来的骄傲的大手。

“一切按你的命令办,各部队今天发起进攻,先头部队已进入出发阵地……”沃克回答,“只是一些必需的物资还没补足……”

“不能再等了……”麦克阿瑟望了望寒风凛冽的清川江岸,“我们要在冬季大雪降临之前,完成这次军事行动,不然的话,封冻的鸭绿江会给中国人进入朝鲜提供莫大的方便。”

“是的,我也对此很担心。”沃克赞同道。

“士兵们的情绪好吗,沃尔顿?”麦克阿瑟问道,同时掏出了他的玉米棒芯烟斗,用潇洒的动作装上烟丝,打着了火,喷出的烟雾立刻被风吹到沃克的脸上,之后便消失在寒冷的空气中。

“情绪嘛,没说的,”沃克笑道,“昨天吃了一顿丰盛的感恩节晚餐,用去了几万公斤火鸡肉,还有大量的酒……”

“哈哈哈……”麦克阿瑟大笑,“告诉部队,加紧进攻,圣诞节以前结束战斗,到时候,他们可以回家吃圣诞晚餐,那一定会更丰盛的!”

“请问麦克阿瑟将军,”一位记者上前问道,“您刚才是否在说,圣诞节以前能结束朝鲜战争?”

“是的,”麦克阿瑟毫不迟疑地回答,“我的左翼部队——第八集团军的强大攻击将不可阻挡,任何抵抗都将是软弱而无希望的;我的右翼部队——阿尔蒙德的第十军,有强大的海空部队配合,将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左右两翼在鸭绿江边的会合,从各种实际意义上来说,那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您是否确切地知道目前中国有多少军队在朝鲜?”另一位记者问道。

“大约三万正规军和三万志愿军。”麦克阿瑟的话冲口而出,“而且这些军队也已经遭到我空中攻势的巨大打击,战斗力是微不足道的。”

“胜利后您打算怎么办?将军?”一位满头金发的女记者问道。

“我将把第八集团军撤回日本,将两个陆军师运往欧洲……总之,圣诞节前要把孩子们送回家。”麦克阿瑟再次重复了圣诞节前结束战斗的话。

战斗还未开始,麦克阿瑟就已经在宣布胜利了。第二天,美国各大报刊便在显著位置刊出消息——

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将结束战争

圣诞节前士兵可以回家

胜利在望——圣诞节还远吗?

麦克阿瑟在做出以上这些保证或是预言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富有气魄的,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料想到,正是他这些非常豪爽而不费什么气力的话,日后造成了一个世人皆知的笑柄。

然而在十一月二十四日那天上午,他丝毫也没有料想到这一点,他确信自己的预言。

在沃克等高级指挥官的陪同下,麦克阿瑟巡视了一些部队,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好似把他当作一位凯旋的英雄,而他也以自己出色的口才,向各级指挥官们描述着胜利的前景。

总攻开始前的例行视察顺顺当当地结束了,一切都很圆满,先头部队的坦克车和炮车已经轰隆轰隆地发动,记者们已将他视察前线的消息发回美国、发向世界各地,麦克阿瑟再没有什么事可干了,于是便登上他的座机,飞离清川江南岸。

当“斯卡普”号飞机呼啸着钻入云空的时候,麦克阿瑟抽着烟斗,面带微笑地对他的随行参谋惠特尼说:“让我们等着瞧吧,有好看的,惠特尼!”

“这将是将军对远东和平的重大贡献,”惠特尼讨好地说,“统一朝鲜半岛,归于自由世界的旗帜下,历史将会给您写上重要的一笔!”

“是吗,惠特尼?”麦克阿瑟笑着问道。

还用问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麦克阿瑟不等惠特尼回答,便把目光投向舷窗以外。

白云从机身下缓缓掠过,灰褐色的朝鲜大地上,公路像一条条绦带,蜿蜿蜒蜒伸向北方,可以看到,蠕动的坦克和车辆在公路上行进,公路两旁是起伏的山峦和毁于战火的村庄……

麦克阿瑟看着地面部队在向北运动,心中忽发奇想:中共或是苏联方面在干什么呢?

“惠特尼,告诉飞行员斯托里少校……”麦克阿瑟回转头来吩咐惠特尼。

“怎么?要他加速……”

“不,”麦克阿瑟慢悠悠地说,“告诉他,我的命令,飞机立刻转向北。”

“什么!?”惠特尼惊道。

“是的,惠特尼,我要斯托里飞到鸭绿江上空,我们去看看中国和苏联方面打算干什么?看看他们有什么动静?”

“太危险了,将军!”惠特尼大惊失色,“座机没有武器装备,如果被对方的战斗机或是高射炮拦截……”

“传我的命令,让斯托里向北飞,直抵鸭绿江。”麦克阿瑟不动声色地再次下令。

“这么说,您一定要……”

“怎么啦,惠特尼?刚刚看完我们的部队,你难道不想再开开眼,去看看对方的动静?放心吧,这种大胆行动的本身就将是一种保护,我保证你安全回到东京……”

“斯卡普”号掉转头来,飞向鸭绿江。

当飞机接近鸭绿江口时,麦克阿瑟吩咐飞行员向东沿江岸飞行。

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麦克阿瑟透过飞机舷窗,尽情地向地面瞭望——

茫茫风雪掩盖着鸭绿江以北的山地和平原,鸭绿江黑色的流水在冰天雪地中即将凝结。贫瘠的乡村、崎岖的道路和浩瀚空旷的伸向西伯利亚的无人之境都被风雪掩盖了……

麦克阿瑟什么也没有看到。仅仅为了这次无谓的飞行,麦克阿瑟便被美国空军授予功勋飞行十字勋章和一枚战斗飞行员荣誉徽章。

美国的勋章太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