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十六日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拿下德川、宁远之后,四十军已向球场、价川方向进攻;同时五十军、六十六军和三十九军也分别向博川、安州、宁边、价川方向实施突击,敌人已全面溃退。现在,三十八军一一三师能不能尽早赶到三所里,关上“闸门”堵住流水般溃逃的敌人,是彭德怀最为关心的事了。但是,一夜过去了,直到现在也没收到三十八军的通报,一一三师现在已穿插到什么位置了?彭德怀焦急万分。一旦三所里没堵住,此次战役又将形成击溃战,达不到歼灭敌人的目的。
“娘的急死人!”彭德怀骂道,“一一三师到底在什么位置?”
“要不要立即与三十八军再次联络?”解方参谋长问。
“不!”彭德怀断然说,“三十八军指挥部也不知道一一三师的位置,我看直接呼叫一一三师!”
“嘀哒哒,嘀哒哒……”一串接一串无线电讯号从志司指挥部发向一一三师。报务员的额头汗流如雨,顾不上揩擦,全神贯注地搜寻一一三师电台的讯号。
八点多钟,报务员突然一声大叫:“有了,有了!一一三师的讯号!”
彭德怀、邓华等人“呼啦”一下围到电台前。
报务员激动地接收着讯号,一边断断续续地报出讯号内容:“我部于上午七时到达三所里,先敌五分钟……大批敌人企图经三所里向南撤退……请示我部任务……”
“想不到,真想不到,”邓华情不自禁大叫起来,“这么快就到了三所里!一夜行军一百四十五里,奇迹!神速!”
彭德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吩咐报务员:“立即给一一三师回电:坚决堵住经三所里南逃之敌!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同时,彭德怀又下令,命三十八军主力迅速向一一三师靠拢,从东向西侧击三所里!
彭德怀兴奋地踱到墙上悬挂的地图前,看着地图自言自语道:“堵住了!堵住了!”
忽然,彭德怀愣住了,脸上笑容顿时全无,他看到三所里以西还有一条公路由北向南贯通,一个小镇龙源里卡在那路上——敌人在三所里受阻肯定会改道龙源里南逃!他用大手一拍脑门儿,急忙对邓华说:“还得再给一一三师发报,让他们派一个团赶到龙源里堵住敌人!”
事实上,一一三师在彭德怀的命令到来之前,已经发现龙源里的漏洞,派去堵击龙源里的一个团已经急速向龙源里进发了!经过一夜急行军,在二十九日凌晨四点,部队刚刚赶到龙源里,大批南撤的敌人开着坦克、汽车便“轰隆轰隆”来到了。于是,在三所里激战的同时,龙源里又展开了一场生死鏖战!敌人南撤的部队和北援的部队同时攻击龙源里,相距不到一公里,尽管出动大批坦克、飞机轰炸,成群的敌兵蜂拥而至,然而龙源里的我三三七团却像一根钢钉钉在山上,岿然不动!敌人眼看三所里、龙源里突围再无希望,在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和武器装备后,不得不改道西逃安州,这样,敌人西路和中路溃逃的部队只好挤在一条南退的公路上,陷入了极大的混乱。
十二月一日午后,彭德怀在志司作战室接到韩先楚打来的电话,一开口就说:“彭总,三十八军打得好啊!”
彭德怀激动地听到了韩先楚的汇报。
从二十九日晚,占领三所里、龙源里的三十八军各部已先后将敌分割,并与南逃之美二师、二十五师及伪一师进行激战。尤以三三七团龙源里战斗和三三五团松骨峰、双龙里地区的激战最为壮烈!到三十日下午五点,我向各被分割包围之敌发起猛烈冲击,战至十二月一日上午,美二师主力、美二十五师、伪一师及土耳其旅已大部被我歼灭。
“三三七团三连龙源里堵击战和三三五团三连松骨峰堵击战打得最苦,两个连基本都打光了,但是完成了任务……”韩先楚在电话里报告彭德怀,“敌人向这两个连的阵地轮番用飞机、大炮轰炸,用坦克掩护成团的兵力进攻,真是炮犁火耕呀……六个多小时,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战士们在人弹将尽的时候,用枪托砸,用刺刀挑,甚至用石头、牙齿和敌人搏斗,有的身上被汽油弹打着了,就把枪一摔,带着火扑向敌人,抱住敌人不放,和敌人一同被火烧死……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阵地上的枪支都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掐住敌人脖子的;也有的被敌人的火焰喷射器烧焦了,手里还端着上了刺刀的枪,保持着向敌冲锋的姿势……”
接完韩先楚的电话后,彭总沉默了许久,然后叫来作战处长丁甘如,让他找人去写通报,传令嘉奖三十八军。
很快,电报稿拟好了,丁甘如拿着电报来到指挥部,先将电报稿交邓华和洪学智审阅,之后交给彭德怀审签。彭德怀接过电报看后,马上提笔签了字。丁甘如正要将电报送机要处译发,又被彭德怀叫住:“慢走,我还要添一句话。”
丁甘如又将电报交给彭总,彭总握笔在电报末尾添写了六个大字:
“三十八军万岁!”
搁下笔,彭德怀对邓华和洪学智说:“我加了‘三十八军万岁’,怎么样?”
“彭总,这……不好吧?”邓华迟疑地说。
“改一改写法,起到嘉奖的作用就行了吧,”洪学智说,“用‘万岁’这个词不太合适……”
“打得好,就是万岁嘛!”彭德怀坚持道,转身对丁甘如挥了挥手,“发了吧,发了!”
于是,一封彭德怀亲自签发的嘉奖三十八军的电报,便飞向了朝鲜各个部队,“万岁军”的美称迅速传遍了冰天雪地的前线阵地。
这封电报到达三十八军指挥部之前,梁兴初正在兴致勃勃地给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打电话:“杨大易吗?熙川你扑了空,捡了点破洋玩意儿还给老子送来,现在你打了大胜仗,怎么不给我们送点战利品来?”
“你放心,军长,有你的,我已派人收拾呢!你要什么?要什么有什么,数量管够!”
“你以为我想发财呀?娘的,我得给彭总他们送去,你快捡那漂亮的小手枪、高级望远镜,还有什么刮胡子刀之类的稀罕玩意儿多送点来!我让人连夜送到志司去,让他们看看,咱三十八军到底是不是主力!”
“是呀,主力就是主力嘛!”杨大易在电话里得意地说。
“哎,你可别给老子翘尾巴!”梁兴初对杨大易说。
“我这说的可是事实呀……”
“军长,志司来了嘉奖电报!”一位参谋跑进指挥部,手里扬着一份电报,脸上显出非常激动的神色。
梁兴初一手接过电话,迅速看过,当他的目光触到“三十八军万岁”那六个大字时,他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军长……还有什么事吗?你怎么不说话?”杨大易在电话里喊着。
梁兴初慢慢抬起话筒,对杨大易说:“没事了……”
这时,那位送电报的参谋人员发现,两粒硕大的泪珠从梁兴初的眼里溢出……
第十四章当麦克阿瑟和杜鲁门都乞灵于原子弹的时候,却不知道他们失败的原因并非是武器不好
一
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东京的天空布满阳光,星条旗在第一大厦上空迎风飘荡,然而在麦克阿瑟总司令部会议室里,无论是麦克阿瑟本人,还是沃尔顿·沃克和阿尔蒙德,以及其他与会的高级将领和参谋人员,脸上都满布阴云,会议的气氛令人沮丧。
面对中国军队从东西两翼同时展开的猛烈进攻,面对前线指挥官一再警告再不撤退就要全军覆灭的残酷事实,麦克阿瑟不得不将沃克和阿尔蒙德从朝鲜紧急召到东京,研究对策。
然而沃克和阿尔蒙德似乎都没有从中国军队迅猛而至的打击下清醒过来,似乎还在回味着朝鲜战场上的噩梦。沃克一个劲儿地强调着,中国军队数量众多,战斗力很强,他们从东边迂回包围,已把韩国第二兵团消灭干净,如不迅速撤退,第八集团军就完蛋了!
“他们至少有二十万人!是正规军而不是志愿人员……他们不是对我们实施反攻,而是预谋好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我们军队已在清川江以北受到很大损失,我要求总司令官同意让第八集团军迅速撤退,只撤到清川江以南,那不够,还要撤离平壤,撤到三八线以南……”沃克理直气壮地申诉着,似乎遭到失败的军队并不是他在担任指挥官,他是在替别人受过。
阿尔蒙德不断地摇头叹气,似乎除了尽快撤退之外也提不出更多的建议,他不停地渲染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似乎想让麦克阿瑟相信,面对这样强大军队的攻击,就是麦克阿瑟本人到前线指挥也是无能为力。
“中国军队都是飞毛腿……他们没完没了地吹着号角,还有哨子,好像还敲着铙钹,像浪潮似的冲向我们的阵地……他们不怕死,拿生命不当一回事……”阿尔蒙德向麦克阿瑟灌输着他从前线得来的深刻印象。
“他们吹的号角刺耳难听,声音尖锐响亮……”沃克补充道,“他们还喜欢穿插到我们后方,在夜间发起突袭,中国士兵的眼睛特别好,夜里也不影响作战……”
“好了好了,”麦克阿瑟打断了沃克的话,他伸手摸出他的玉米棒芯烟斗,不知为什么却没有兴趣抽它,便将它随手搁在桌上,“我同意你们的撤退计划。”
说完这句淡而无味的话,麦克阿瑟瞅了瞅桌上那只旧烟斗——它太老了,放在桌上显得那么寒酸。他又看了看沃克的脸,那张脸由于上了年纪和纵酒而显得皮肉松弛——这只老狗,它也快不行了,麦克阿瑟想。
麦克阿瑟的预感是对的,沃克从东京回到朝鲜后,便率着他的残部开始了千里溃逃的大竞赛——从清川江至平壤,从平壤至汉城,一条条公路上塞满了车辆和人流,一路上丢弃了大量的装备物资,官兵只有一个念头:逃呀,离开中国军队越远越好。就是在这次大撤退的仓皇行军中,沃克的座车遭到朝鲜人民军游击队的袭击,他在逃窜中翻车丧了命。
麦克阿瑟自己的命运也不比沃克强多少,两个月以后,他便被杜鲁门突然下令撤职,结束了他半个世纪的军事生涯,成为杜鲁门侵朝政策的替罪羊。
但是在二十八日的会议结束那天,麦克阿瑟却一点儿也没预感到自己不久后的结局。他在送走沃克和阿尔蒙德后,独自在他的办公室里待了很久,他在那间密闭的小室的灰色军用地毯上反反复复地踱步,思考着他此刻应该想到的一切——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一切出乎自己的预料。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他的计划,圣诞节结束战斗已成了空头支票。怪谁呢?
是自己判断失误造成的吗?两个多星期的空中攻势,已经让北韩化为一片焦土,中国军队却在这种大规模轰炸下不断地向北韩集结,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是美军的战斗力不行吗?妈的,第八集团军在日本过惯了占领军的舒适生活,再不愿吃苦了,难怪有的报纸称他们是“榻榻米”军队。但是,中国军队数量太多了,他们的源源不绝的人力资源简直令人无可奈何……
中国人太不道德,他们不宣而战,偷偷摸摸……他们不是声称派进朝鲜的只是一些志愿人员吗?怎么突然出来几十万正规军?而且大都是第四野战军的身经百战的师、团?
我们指挥的与北韩武装力量的战斗已经胜利结束,现在面对的是一支新出现的军队,是另一场战争……原定的计划自然无法实现……
但是你不是在威克岛向总统保证过:在任何情况下,圣诞节以前也会结束朝鲜战争吗?
是的,我是那么讲过。如果一切按我的命令行事,结局定会如此。但是华盛顿捆住了我的手脚,他们甚至连鸭绿江大桥都不愿让我轰炸,更不要说轰炸满洲中共军队的补给基地了……他们给敌人造成了特殊的庇护所,还要让我打胜仗,简直是岂有此理!
麦克阿瑟满腹怨气地在室内踱来踱去,忽然记起昨天情报处长威洛比少将送来的一份情报,这份情报刚好给他现在失败的原因提供佐证。他一个箭步蹿到桌前,从厚厚的卷宗中翻出那份情报。
那是一张铅印的文件,据威洛比说,是在朝鲜前线捡到的中共军队的内部文件,内容是林彪将军对他的部下的谈话——
如果我事先不曾确实知道华盛顿方面会制止麦克阿瑟将军对我们的补给和交通线采取适当的报复性措施的话,我决不会发动这次进攻,拿我的部下和军事名誉来冒险。
是的,正是华盛顿的决策给中国当局壮了胆,使他们知道他们尽可大批地涌过鸭绿江而不必担心他们在满洲的补给基地遭到轰炸。这就是我麦克阿瑟失败的原因!不信请看中共入朝军队的司令官林彪是怎么讲的吧!
虽然直到那时为止麦克阿瑟一直相信中共入朝部队的司令官是林彪,但在他刚一接到这份情报时还是对它的可靠性产生了一点怀疑:这样的文件中共军队会让它轻易落入美军之手?难道他们希望美军对满洲进行轰炸?会不会是国民党方面干的?蒋介石当然希望美国轰炸满洲,希望美国进攻中国本土……这是蒋介石的计谋,蒋的大量特工人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他们伪造好的这种文件扔在朝鲜战场,让美军士兵捡到……麦克阿瑟当时对这份情报没有引起更多的重视。
但是现在麦克阿瑟宁愿相信这份情报的真实性——不管是蒋介石讲的还是林彪讲的,反正上面的内容是准确的。华盛顿不许我轰炸中国东北和沿海城市,到底是在帮谁的忙?难道蒋介石不是美国的老朋友吗?
麦克阿瑟又一次读了那份情报,之后将它放入抽屉收藏好——将来也许会用得到它的。麦克阿瑟毫不怀疑自己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果历史需要他讲明这次失败的原因,那么就请看中共司令官林彪是怎么说的吧……
放好那份文件,麦克阿瑟由衷地想到了蒋介石——蒋介石不是曾经主动要求派三万名士兵到朝鲜和中共军队作战吗?他要求得那样诚恳与迫切,一而再,再而三,华盛顿却借口英国方面的原因拒绝了蒋的好意……现在应该是起用国民党军队的时候了。
一个狂想式的计划在麦克阿瑟腹中形成:请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共进入全面战争状态,跟着就把三十五至五十个原子弹投到满洲的空军基地和其他敏感的地点。之后将国民党五十万军队调来,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支援下,于中朝边界的两端实施登陆作战……在中国人被击败后,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钴地带,以防止共产党再度侵入朝鲜……
麦克阿瑟想到:华盛顿可能不会采纳他的计划,不过那样一来,就是华盛顿不让麦克阿瑟取得胜利,而不是麦克阿瑟无能了。
二
杜鲁门刚刚从他白宫的卧室里醒来,正准备按照他的每日惯例走上宾夕法尼亚大街散步的时候,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止住了他的脚步。
又是什么紧急的事情使得什么人在早晨六点一刻钟就把电话打到他的家中?
杜鲁门拿起了电话听筒——是布莱德雷打来的。
“中国人把两只脚都踏进了朝鲜!”布莱德雷顾不上向总统问好,张开口便宣布了这个消息。
一霎时,杜鲁门目瞪口呆。
“第八集团军在清川江以北撞上了大量的中国军队,右翼第十军也遭遇到中共三个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发来了急电,要求迅速给他调派增援部队……”布莱德雷的声音显出惊慌。
“先不要太激动,奥马尔,”杜鲁门试图让布莱德雷同时也让自己镇静下来,“让我们听听麦克阿瑟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