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黑雪
6840500000029

第29章 一仗过后,“万岁军”的美称传遍了冰天雪地的朝鲜前线 (4)

白宫,美国最高权力的所在地。杜鲁门此刻忽然想起一九四五年四月的那一天,他接替猝然辞世的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他和妻子贝斯一起登上白宫宽敞的大理石楼梯直上到二楼的接见厅,那时乐声四起,身着红色海军军服的乐队演奏着《光荣属于领袖》的传统乐曲,向新任总统和全国第一夫人致敬。两名身材魁梧的卫士高举着两面旗子:一面是总统旗,一面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一想起五年前他出席总统宣誓就职仪式那庄严而又隆重的一幕,杜鲁门的双腿就不由自主地哆嗦不止。

现在,杜鲁门已作为白宫的主人而在这里发号施令了五年多。他没有忘记,就在白宫二楼那间豪华的大宴会厅里,在那张硕大的可以坐下几十名贵宾的餐桌正面,在大厅顶部美丽的浮雕图案辉映下的壁炉上方,镌刻着白宫第一位主人约翰·亚当斯总统的金色铭文:

我祈求上苍赐福于此屋并在此屋居住的后人。但愿唯有正直与智慧的人方能成为此屋的主人。

这段铭文是当年亚当斯跨进这座新落成的美国总统府时所做的祈祷。杜鲁门幸运地成为入主白宫的大人物当中的一个,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美国总统——还有什么职位能比这个职位更令人羡慕、更令人感觉到权力的巨大呢?

杜鲁门知道,就在宴会厅不远处那间四壁饰有红色丝绸的大厅里,依次悬挂着美国历届总统的肖像,从华盛顿直到罗斯福……有朝一日,哈里·杜鲁门作为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他的肖像也会在这里占据一个位置。到那个时候,后来的总统和政治家们望着他的肖像,是会流露出钦佩的目光呢?还是会不屑一顾?甚至会说:就是画框里这个戴眼镜的家伙让美利坚合众国在朝鲜吃了败仗——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耻辱。

那么,他在白宫的日子快要结束了吗?很显然。一九五二年的总统大选就要临近了,到那个时候,反对党会充分利用朝鲜战争的失利来向他、向执政的民主党发射出一支又一支冷箭……

电视屏幕上,伍修权将军对美国当局长达两个小时的声讨还在继续,杜鲁门却无心再看了。他起身走到墙角的一架钢琴旁,打开了琴盖,伸手按下一个和弦。钢琴的共鸣声在大厅空间回荡着。是弹海顿还是弹莫扎特?还是弹贝多芬?唉,不管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谁也帮不了他的忙。他随意地按着琴键,脑中却绕着一个疑团:一个不起眼的中国,不久前还陷于全面的内战,贫穷、落后,甚至愚昧——就是这样一个过去常被称作“东亚病夫”的国家,却敢于向美利坚合众国诉诸武力,而且成功地在朝鲜击退了联合国军,使美国在亚洲的威信和在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形象受到莫大的影响,把作为美国总统的哈里·杜鲁门推到了一个难堪的境地……唉,令人无法容忍!

就在这时,一个悄然而至的念头随着一个低沉的和弦爬进了他的脑际……

两天后的十一月三十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杜鲁门不由自主地将他那个秘不示人的念头脱口说出——

一位记者问杜鲁门:“麦克阿瑟将军向报界透露,他曾强烈要求华盛顿授权他进攻满洲——这种行动是取决于您的意志呢,还是将取决于联合国的行动?”

“是的,取决于联合国,”杜鲁门答道,“谁都知道,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是一支联合国的军队。”

“换句话说,”这位记者又问,“要是联合国通过决议授权麦克阿瑟将军继续推进,他就会……”

“我们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付目前的军事局势,就像我们往常所做的那样。”杜鲁门做出一种富有决断力的神态。

“请问总统,”一位《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敏感地问道,“一切必要的步骤——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包括我们拥有的各种武器。”杜鲁门的念头脱口而出。

记者们抓住了重大新闻——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杜鲁门的,《芝加哥每日新闻》的一位记者立即追问道:“总统先生,您说‘我们所拥有的各种武器’,是不是说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是的,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它。”杜鲁门点头认可。

“这一点明确吗?”合众社的一位记者再次追问。

“一直在积极考虑,”杜鲁门毫不含糊地说,“原子弹是我们的一种武器。”

“总统先生,使用这种手段是针对军事目标,还是针对民间目标的?”国际新闻社的记者给杜鲁门出了一道难题。当然,记者们谁都知道,一九四五年夷平日本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正是杜鲁门下令投掷的。

“这个问题……”杜鲁门踌躇了一下,随口说,“这是由军人们做出决定的一个问题,我不是决断这类事的军事当局。”

众所周知,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权操在美国总统之手,杜鲁门这样说,等于告诉记者们,他已将原子弹的使用权授予战区司令官,换句话说,麦克阿瑟可以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做出使用原子弹的决定。

记者招待会结束了,记者们纷纷离去。

几分钟之后,合众社就登出下列新闻:“杜鲁门总统今天说,美国已在考虑同朝鲜战争相联系的使用原子弹问题。”

美联社播发的新闻是:“杜鲁门总统今天说,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采取这一步骤的话。”

第二天,美联社在纽约向它的华盛顿分社发出指令,要将这条消息列为头条新闻。电讯稿内容如下:

头条新闻·杜鲁门谈朝鲜战争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三十日电:杜鲁门总统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一直在考虑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是否使用原子弹由战地的美国军事领导人决定……

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当然会传到北京、传到莫斯科、传到全世界,但是引起恐慌的却是西欧诸国。报纸刊登的大幅标题似乎让人们相信:杜鲁门正通过海运把原子弹交给麦克阿瑟。意大利一家报纸宣称:载有原子弹的轰炸机已准备从日本的机场起飞。《印度时报》以“坚决不答应!”为题发表一篇社论。伦敦极度恐慌,关于原子弹的消息传到下院时,工党的左翼立即散发了一份百人签名的请愿书,声称如果艾德礼对杜鲁门使用原子弹的意图给予支持的话,他们就要退党并使政府倒台。惊慌失措的艾德礼不得不立即飞赴华盛顿,试图让杜鲁门保证,如果美国使用原子武器应事先得到英国的同意。

就在艾德礼首相访问华盛顿期间,发生了一起非常可笑而又非常说明问题的事情——

十二月六日,艾德礼来访的第三天早晨,五角大楼向白宫报告说,美国设在加拿大的预警雷达系统发现一列未经辨明物体的队形,据推测是飞机,航向东南,可能在两三个小时之内飞到华盛顿上空,已下令所有截击和防御机队进入戒备状态。

这个消息在白宫引起了恐慌,人们相信那可能是苏联轰炸机,也许携带着核武器。高级官员们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妻子尽快离开华盛顿,并把重要档案转移到地下室里。然而十几分钟后,五角大楼又报告说,那一队不明物体已从雷达上消失,看来那更可能是一群大雁。

这支小小的插曲虽然短暂,却在告诉华盛顿当局一个道理:在苏联同样掌握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只能恐吓他们自己。在原子时代,世界大战的爆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世界的毁灭——交战双方同归于尽。

于是在朝鲜提出了关于战争的新概念:毛泽东提出使朝鲜战争“地方化”,而杜鲁门则提出了“有限战争”的概念。

杜鲁门的核讹诈政策刚一使用就宣告不灵,“有限战争”也遭到了失败命运。又要侵略,又达不到目的——美国陷入了朝鲜的泥坑。

于是,引发了中美之间长达若干年的敌视。在美国,仇恨共产主义的浪潮经久不衰,社会学教师如果不臭骂“共产主义奴役”的邪恶,就有被解雇的危险。反共的狂热分子得到最高的演讲费。辛辛那提棒球红队因为沾了“红”字而一度改换了名称。甚至连美国小姐的候选人都必须首先陈述她们对卡尔·马克思的看法。反共虐待狂的小说成为上千万册的畅销书,而连环漫画则画的是赤色分子被用绳子吊死、用手枪砸死、活埋、喂鲨鱼,或是吊在美国人的汽车保险杆上……

在中国呢?举国上下卷入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人们纷纷自愿捐款,为志愿军购买飞机、坦克。从东北到中南的广大区域,机关、学校、厂矿以至家家户户都升起炉火,架起铁锅为志愿军赶制炒面。周恩来总理亲自带头挥起了炒面的锅铲。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从农村和城市自愿报名参加志愿军,他们被人们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地欢送上开往朝鲜的军列。而全国的孩子们都学会了同一首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