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司马元显执政,也倚重尚之兄弟作为政治后盾,但司马尚之并不把司马元显放在眼里。元显十分庞信张法顺,每每宴席都与他平起平坐,司马尚之入朝,对司马元显严肃地说:“张法顺只不过一个驱走小人,有什么奇才异能,而被君如此重用提拔。当今是太平盛世,不应当如此。”司马元显默然不语。司马尚之又说:“司马王室的宗室虽然很多,但是秉义直谏的人太少,帝王尚且还能听进乡野匹夫的建议,况且下官我与使君你血缘相近,几代蒙受照顾,怎么可以坐看你有过失而不畅言呢?”因此便叱喝张法顺令他退下。满座的人都大为吃惊,但司马尚之谈笑自若,司马元显由此十分恨他。
《晋书·宗室列传·敬王恬》
司马炎与羊琇
羊琇字稚舒,西晋时人。少年时羊琇聪明善于谋算,与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对门,二人玩耍得十分亲密,每次宴会都同席而坐。他曾经对司马炎说:“我们中假若谁今后富贵而被任用为官后,就轮流坐位,十年一换。”司马炎开玩笑地答应了他。
当时,司马炎还未被立为太子,声望又不及他的弟弟司马攸,晋文帝司马昭向来看重司马攸,一直有让他继承自己的意向。羊琇就与司马炎暗地谋划,对司马炎继承父位帮助极大。他观察司马昭处理政事、损益法度、诏命顾问之类的事,都让司马炎一一默记下来。过后司马昭与司马炎谈论当代事务以及人事废置等问题,司马炎对答无不让其父满意。于是司马昭决定立司马炎为储。后来司马炎做抚军,就命令羊琇为参军。司马炎继位为晋武帝,便提升羊琇为左卫将军,封他为甘露亭侯。后来还迁任过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羊琇在职共十三年,掌典禁兵,参预机密,受到地待遇极厚。
羊琇生性豪奢,平时浪费铺张到了极限,甚至烧火温酒的屑炭也要做成动物形状,一时间洛阳的豪贵们便纷纷效仿。又喜欢夜以继日地游燕,中外五亲男女不分,一起嘻戏时人都拿此事来讥讽他。对于士人,只要是他认为才能性情胜过己的便大加追慕结交,全心全意加以推奉。对于穷困之士,他特别能够帮助抚恤。他选用人才多以他认为满意的优先,不大照铨选官吏的惯例办事。将士中有冒进官位的,被他收罗提拔,都愿舍命为他效力。但是他又放纵自己多次犯法,常被有司问罪。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弹劾他,本应判他重刑,但是晋武帝司马炎因为羊琇过去对他有恩,只是免除他的官就作罢。不久,又让他官复原职。
羊琇死后,司马炎还亲手拟诏说:“羊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他历任内外之官,忠允茂著,不幸早逝,朕甚为悲悼。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晋书·外戚列传·羊琇》
刘舆因才受重用
刘舆字庆孙,俊明有才,在西晋时期以才闻名,与其兄刘琨(字越石)同为时人称赞。当时京都有谚云:“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晋惠帝时,“八王之乱”,司马氏兄弟之间互相残杀。东海王司马越和范阳王司马虓起兵时,任刘舆为颖川太守。到河间献王司马颙用刘乔在许昌讨伐司马虓时,他们假借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说:“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司马虓,距逆诏命,多树私党,擅权劫持各郡县,合聚兵众。刘舆兄弟过去因为与赵王司马伦有姻亲关系,擅弄权势,凶狡无道,早就该伏诛,只因遇到赦令才得以保留性命。小人无忌,作恶日多,竟用苟晞攻袭兖州,断截王命。镇南大将军刘弘,平南将军、彭城王司马释,征东大将军刘准,当各统所领兵部,直接会师许昌,与刘乔并力共讨。另外派遣右将军张方为大都督,督建威将军吕朗、阳平太守刁默,率步骑十万,同会许昌,以讨除刘舆兄弟。敢有举兵违抗王命的,诛及五族。能杀死刘舆兄弟并呈送首级者,封三千户县侯,赐绢五千匹。”
司马虓兵败,刘舆与他一起逃奔河北。司马虓镇守邺城,任刘舆为征虏将军,做魏郡太守。
司马虓死后,东海王司马越准备召用刘舆,有人说:“刘舆就像油污,当你接近之后很容易弄脏。”刘舆来了之后,司马越便心存疑忌地任用他。而刘舆一入越王府便暗地里察看了天下的兵簿和仓库、牛马、器械以及水陆地形,都默记在心。那时军国事务繁多,每次开会时遇到问题,除潘滔以外都对答不上来。刘舆见了东海王后,应答辨明,筹划清晰,东海王司马越侧身与他筹措共议。不久司马越便任命他为左长史。司马越后来又任刘舆为上佐,宾客满筵,文案堆积,远近信札报记每天都有数千。刘舆终日不倦,有时甚至连夜劳作。这样人人欢畅,没有不佩服的。刘舆命事议政侃侃而谈,酬对彬彬有礼,当时人都称服他的才能,把他比作陈遵。那时人称司马越府中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司马越诛杀缪播、王延等,都是刘舆出谋定计。
司马非常越重用刘舆。王延被诛后,延妾荆氏有一个乐妓,王延还未入殓刘舆就要聘娶她,还未迎娶,又被太傅从事中郎王俊争夺去了。御史中承傅宣上书劾奏,司马越不追问刘舆,而免了王俊的官。刘舆接着建议司马越派遣他的兄长刘琨镇守并州,为司马越的北面屏障。洛阳还未攻破,刘舆就因手指生疮而死,时年47岁。死后司马越追赠他为骠骑将军,因有功而封定襄侯。
《晋书·刘舆传》
桓温与殷浩之争
桓温字元子,宜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桓彝为人害死,泾县令江播曾参与其事。桓温时年15,便枕戈泣血。发誓为父报仇。他18岁时江播巳死,桓温便在丧仪上杀死了江播的两个儿子,此事为人们拍手称快。
桓温后娶南康长公主,被晋王室拜为驸马都尉,世袭万宁男的爵位,后任琅邪太守,转为徐外刺史。桓温与庾翼关系友善,曾向庾申言自己平定中原的大志,庾翼便向晋明帝推荐桓温道:“桓温年少但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常人对待,应当储备人才培养他,给他以重任,将来就靠他建立伟业。”庾翼死后,朝廷任命桓温假节总理荆、梁四州的军事,任安西将军、荆州剌史,并领护南弯校尉,权力渐重。
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温率众西伐入蜀,出人意料地取得大胜。后又出兵北伐,收复洛阳。朝廷看到桓温权势过重,兵众过多,开始有所担心。晋简文帝看到殷浩素有盛名,朝野推服,于是就把殷浩引为心腹栋梁,依靠殷浩的实力来钳制、抗衡桓温。这样,桓温便与殷浩二人相互疑忌、防范起来。
殷浩年少时与桓温齐名,两人常在心中暗地竞争。桓温有一次曾对殷浩问道:“君怎么比得上我?”殷浩说:“我与君周旋的时间太长了。宁愿让君居我之上。”桓温常以雄豪自许,多次轻视殷浩,殷浩并不害怕他。桓温得势后,曾对人说:“年少时我与殷浩同骑竹马,我骑了以后丢下的殷浩就拿去骑,他本来就在我之下。”又曾对郗超说:“殷浩的道德文章都不错,假如用他做宰相,完全可以总理政务,把握百官,现在朝廷没有使用他的长处。”
朝廷任用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与朝政,另图北上军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后赵灭亡,朝廷准备北伐关中、河北,仼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总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受命后,以光复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许、洛。同时他也任命一些文才武将,任淮南太守陈逵和兖州刺史蔡裔为前锋,安西将军谢尚和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但是,次年在许昌为前秦所败,第二年又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遭到姚襄的伏击,全军大败。
这时候,桓温也拥兵北征。当他知道朝廷依靠殷浩等人来钳制自己之后,非常气愤,但由于他与殷浩平时相互了解,因此也不怕殷浩。桓温与朝廷相持了许多年,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也只是松散的羁縻关系而已,长江上游八州的资用征敛,都没有上交朝廷。后来,桓温以出兵北伐为借口,带领四五万强兵顺江而下。进驻武昌,直接威胁下游南京,朝中一片恐慌。简文帝当时做抚军,便写信给桓温申明社稷大计,质问桓温的意图究竟何在。桓温上书抱怨朝中对他妄生疑忌,外敌当前而内忧于后,担心朝廷皇上中了奸人的反间之计,力陈自己为国家社稷的忠心,一再声称自己进军武昌是为了北伐。朝廷又进封他为太尉,桓温坚决推辞不受。
此时,殷浩北伐屡战屡败,耗资巨大,引起朝野一片怨言,桓温就上书说殷浩“受专征之重,无雪耻之志,坐自封植,妄生风尘,遂使寇仇稽诛,奸逆并起,华夏鼎沸,黎元殄悴”,历数殷浩兵败误国的罪行,请求朝廷“且宜遐弃,摈之荒裔”。
于是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徙居东阳的信安县。从此,朝廷内外军政大权都被桓温专断。
《晋书·殷浩传》、《晋书·桓温传》
刘惔审势度人
刘惔(tán)字真长,年少时志向清远,家贫而靠打草鞋为生,尽管柴门陋巷但心中自安,后来被名士王导所器重。后他年资才德增进,当时的人们便把他与荀粲相比。后来他娶了东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简文帝还在做宰相时,刘惔和王濛同时成为他的座上清谈之宾,以上宾之礼。
刘惔以善于知人著称。他平时生性雅淡简贵,与王羲之趣味相合,十分友善。当时郗愔家里有个干粗活的奴仆颇懂得文章艺术,王羲之很喜欢他,刘惔说:“他比郗愔怎么样?”王羲之说:“他只不过是个小人罢了,怎么比得上郗公!”刘惔说:“他比不上郗愔,所以永远是奴仆。”桓温曾经问刘惔:“会稽王谈还可更进升一流吗?”刘惔说:“还可以极进,但终究只是第二流人才。”桓温又问:“那么第一流的人才又是谁呢?”刘悛说:“自然是我辈。”他如此自负清高。
刘惔十分推许桓温的才能,但是知道他有不愿臣服朝廷的迹象。待桓温镇驻荆州任荆州刺史,刘惔就对皇帝说:“不能让桓温占据形势有利的地方,必须经常抑制他的号位。”他劝谏晋穆帝亲自镇守上游,而自己充任皇帝军司,晋穆帝没有采纳。他又要求自己带兵驻镇上游,皇帝也没有听从。桓温攻打蜀地时,大家都认为不容易取胜,只有刘惔认为桓温必定能胜利,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从他做樗蒱(chū pú)的博戏时可以看出来,若不是必胜他不会下注的。只恐怕桓温将来终究要专制朝廷。”后来桓温果然继庚氏把持长江上游兵权,入川灭成汉,入关中攻前秦,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又废海西王,改立简文帝,专擅朝政。
刘惔曾推荐过张凭,张凭后来成为天下名士,时人都称道刘惔善于知人。张凭字长宗,年少时有志气,为乡闾称道,被举孝廉后他自负其才,自称一定会与当时名士齐名。他开始时想参拜刘惔,乡里及同时受举的人都笑话他,见到刘惔后张凭被安排在末座,刘悛不把他当回事,张凭想崭露头角而又没有机会。恰遇名士王濛来与刘惔清谈,谈到有所不通的地方,张凭在末座发言加以评价。他的话言旨深切,令大家十分畅怀,于是满座皆惊。刘惔于是就把张凭引为上座,与他清谈整天,又留他住了一宿才送他回家。张凭回到船上后不一会儿刘惔就派人来找“张孝廉”的船,刘惔召回张凭与他同车而去,当即推荐给简文帝。皇帝召见张凭与他一席晤谈,赞叹不已,便任用他做吏部吏、御史中丞。
《晋书·刘惔传》、《晋书·张凭传》
王猛革故鼎新
王猛字景略,年少时贫贱,以卖畚箕为生。传说他曾在嵩高山得神人指点。王猛身材俊伟,喜读兵书,为人谨慎持重,气度严毅雄远,对细微之事从不放在心上,对神事不加参契。当时的浮华之士都轻蔑耻笑他,但他悠然自得,从不放在心上。年少时游邺都,当时之人都不赏识他,只有徐统以他为奇。后来王猛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村,等待贤明的人来召用。当时东晋桓温北伐入关,王猛曾经穿着短领棉袄去拜见他,与他一面谈当世天下大事,一面捉虱子,旁若无人。桓温看到而以他为奇人,问道:“我奉天子之命,仗义讨贼道,现在入关但三秦豪杰并没有来响应,这是为什么?”王猛说:“桓公不远千里深入敌境,到长安咫尺之近却不渡灞水,百姓没有看出你的用心,所以不来。”桓温沉默无以回答。桓温要南还,赐给王猛高官车马让他一起南归,王猛回到山上请教师傅,他师傅说:“你与桓温难道是可以并世共事的吗?在这里就可以富贵,何必往远处跑呢?”王猛才没有去。
当时苻坚怀有大志,将有作为,早就听说王猛的声名。他派吕婆楼去招王猛,与王猛一见如故,谈到当时的兴废大事,意见无不相同,就像刘玄德遇见孔明一样。到苻坚夺位后,让王猛做中书侍郎,对他十分器重,对群臣说:“王景略(猛)天生就是夷吾、子产之类的能人。”一年之中就五次升迁他,权力压倒朝廷内外任何人,宗戚旧臣都忌恨王猛的受宠。尚书仇胜,丞相长史席宝等人多次进谗诋毁他,苻坚大怒,黜仇胜到甘松去作护军,席宝也遭贬斥。姑臧侯樊世本来是氏族的豪帅,辅佐秦主平定关中,他对王猛说:“我们辛勤耕耘,你却安坐而食。”王猛说:“我不仅教你耕耘,还要教你煮食。”樊世非常生气地说:“我一定要把你的头挂在长安城门上,要不然的话,我不活在世上。”王猛将这话告诉了苻坚,苻坚说:“一定要杀死这个老家伙,只有这样百僚才会肃然生畏。”事隔不久,恰逢樊世进宫谈论事情,与王猛在苻坚面前发生了争执,樊世想要站起来攻击王猛,苻坚发怒了,当场杀了他。于是群臣上下都心中暗服,不敢再多说,看到王猛都屏住气,不敢呼吸。
王猛的地位得到巩固,苻坚把一切军政都放手委托给他。王猛理政公平,削除流放旧豪,选拔被耽误幽滞的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易变风俗,无罪不罚,无才不任,治绩显然,大家无不佩服。于是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这些都是王猛之功。苻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操劳,我就像周文王得到周公的辅助,我可以悠战游战度过余生了。”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如此知遇,但怎么比得上古人啊!”苻坚说:“在我看来,太公怎么比得上你。”于是敕令太子、公主说:“你们对待王公,要像对待我一样。”可见对他如此重用。
王猛51岁病死,苻坚极为悲恸,哭道:“难道上天不想让我平定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去了我景略(猛)的生命啊!”
(《晋书·王猛传》等)
为官应诫听谗之道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年少时孤贫,放羊为生,但学业优博,文章辞藻温丽,通晓多门技艺,图纬方伎之书也都详读。为人谨慎有修养,勇于赴义。当时人都认为他前途无量。刘放很称许他,把女儿嫁了他。张华未出名时作《鹪鹩赋》以自喻,当时文人阮籍见到此文后,感叹说:“这是辅佐之才!”此声名显著起来。
他曾被郡守鲜于嗣推荐为太常博士,卢钦又向晋文帝司马昭推荐,拜为长史兼中书郎等官。司马炎为晋武帝之后,便拜他为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张华博闻强记,四海之内的大小事物他都了如指掌。司马炎曾问他关于汉代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方面的事,他都应对如流。听者津津有味,他还画成地图,左右无不佩服。晋武帝认为他是奇才,当时的人都把他比作子产。几年后拜为中书令,后又加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