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经商50年
6846700000032

第32章 行动决定成就(10)

此次灾害波及范围大,损失严重。当时有200万人无家可归,一些灾民还患上了肠道疾病;公共设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大量的公路、桥梁等急需修复。

灾情的严重和救灾任务的艰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特别关注。会上,陈虹代表中国政府,紧急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中国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此时,身在香港的李嘉诚从报刊上看到了“安徽、江苏地区遇上百年未见洪峰,灾情特别严重”的信息,他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开始密切关注灾区情况。7月12日清晨6六点钟,香港电视台播放了“中国政府的紧急呼吁”,李嘉诚听到新闻报道后,曾私下对老朋友许伟先生谈到,整个夜晚他都睡不好觉。

国家处于危难之秋,正是义者报国之时。

李嘉诚顾不上吃早餐,他当即拨通电话,与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大公司的负责人联系,达成共识。清晨6点多钟,长实董事局主席办公室经理鲍绮云小姐被家里的电话铃声吵醒,她迅速抓起话筒,听到了李嘉诚先生急切的声音:“你赶快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去!找到任何一位社长都行。我只要求见他5分钟。如果他很忙,就算站着5分钟说说话也行!”鲍绮云经理马上按李嘉诚先生的吩咐,当即驱车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完成了联络工作。李嘉诚先生以属下四大公司的名义,带头捐款5000万港元,用于赈助华东灾区。

是日下午3时前,李嘉诚派秘书将总值5000万港元的4张支票,送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并附上一封给社长周南、副社长郑华的亲笔签名信。

在信中,李嘉诚先生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身居香港的中国人,本人认为应较其他国家率先作出实际支援,希望可带来一个迅速引导作用。本人谨代表集团四家上市公司附上支票4张,共港币5000万元,请两位社长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最高效率及最佳方法,达至最好之成果。”

“作为一个香港的中国人,这是应该做的事。以香港今天的情况,每个人尽心尽力,应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帮助华东灾区。希望各界人士、各个社团,只要经济能力许可的,都踊跃参加,用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方式来支援灾区。

“过去,对公益事业,我一般以私人名义去做,这次,以公司的名义,则别有深一层的意义。作为以中国股东为主的香港公司,应该用最快的时间对中国紧急呼吁作出反应。中国人要比外国人更快、更自觉地做这件事情。我希望借这一快速反应,能起到一点引导作用。”

“我们捐出的钱,和国家所需要的数目相差很大,但希望小小的贡献能起到一点好作用,我们只有这一个目的。”

李嘉诚还表示:“希望天气快些好转,希望灾区的情况早日好起来!”他衷心地说:“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在我的有生之年,如果能为人类作出一些贡献,那么,我就心满意足死而无憾!”

1991年7月12日那一天,港府立法局财务委员会,也拨款5000万港元赈助中国华东灾区。

此后,香港出现了一股捐款热潮。各大财团、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各界市民,从孩子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从街边小商小贩到家庭主妇,从演艺界的影视歌星到白发苍苍的阿公阿婆,无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香港演艺界发起“血浓于水”的筹款大行动,持续进行了两个月。

“血越是浓、越教我激动!水深火热之中火热,千万个面容,心牵我心,苦等于我苦,同出一个天空……”歌声回荡在香港、九龙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回荡在港九的每一个角落。

香港市民中呈出的这幅“骨肉情谊,山高水长”的动人场景,再一次强有力地显示出香港市民有着极其浓烈的爱国爱乡精神,对同是炎黄子孙的同胞骨肉有着深情厚谊,从而显示了香港无愧是一个强大的爱国基地。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香港市民一个共同的行动口号。香港市民“血浓于水”的真诚,赢得了举世的赞誉。

据有关方面统计,到7月23日,在短短的12天内,全香港的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

与此同时,台湾对华东灾区的捐赠超过了300万美元,澳门的捐赠超过了2000万澳币。

联合国先后收到的捐赠,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德国、新西兰等的捐赠,总额达到5400多万港元。

李嘉诚的带头捐赠行动,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起到了引导作用。

那一年的7月19日,广东潮汕地区受到七号强台风的袭击,损失严重。李嘉诚先生听到自己的家乡受灾后,当即与汕头市委书记林兴胜取得联系,询问灾情的具体情况,并请林兴胜书记转达他对潮汕人民的关切和慰问。同时,他主动捐款500万港元,以供汕头大学及潮汕灾区大中小学校维修校舍之急需。李嘉诚的慷慨解囊再一次表现了他的赤子情怀。

既有爱国心,又有赤子情,李嘉诚先生无愧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精英人物和杰出代表。李嘉诚的善行义举显示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品德。

但谁又能否定,李嘉诚良好的社会形象没有给他的事业带来巨额回报呢?

道理很简单,做生意时谁都想找一个人格高尚、信誉良好的人为合作伙伴,不愿意与奸商合伙。

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善举是他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有价值。

李嘉诚经商箴言:

现时社会上许多人毕生忙忙碌碌,追求财富,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5.捐献巨资,无私助残

一个商人,如果在赚钱的同时,能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李嘉诚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商人。他的巨额资产并没有用于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而是不忘并不富裕的祖国和家乡,不忘多次捐助祖国的残疾人福利事业。

李嘉诚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无需用名片表白身份。可在中国的西部,他却破例给几个残疾人各留下了一张名片: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

那是在2001年2月,李嘉诚到西部去考察这里的教育及医疗情况。行前,他特意提出,这次一定要去看望残疾人。

2月20日,李嘉诚来到他8年前捐资建设的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当时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脑瘫患者见到李嘉诚,便迈开蹒跚的脚步、伸出颤抖的双手,李嘉诚快步迎上前去亲切抚慰;经过听力语言训练的聋儿在动听的乐曲中齐声朗诵儿歌、跳起优美的舞蹈,李嘉诚满面微笑;他还非常仔细地查看了“长江普及型假肢”装配的整个流程,关切地询问假肢是否舒适耐用,当他亲眼看到刚装上假肢的残疾人迈出第一步时,一丝欣慰的笑容浮现在李嘉诚饱经沧桑的脸上。随后,他和残疾人围坐在一起,他们争着向李嘉诚说心里话,残疾人发自心底的话语使李嘉诚十分感动,其中的几个孩子的故事更让他无法安坐。

田楠虽然从小双耳失聪,但李嘉诚资助的聋儿语训项目使她学会了说话,能与健全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学习,她现在已是一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田楠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动情之处忍不住抽泣起来。李嘉诚绕过半个会场走到她身边,安慰她说:“我听懂了,不要难过,忘掉不幸的过去,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张静,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左腿。每天早上,她都单腿蹦到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背影,心中有说不出的羡慕。去年7月,李嘉诚资助她装上假肢走进课堂。小张静骄傲地告诉李爷爷,她语文考了97分,数学得了100分,还当场表演了踢毽子,并且拿出了自己的奖状。李嘉诚高兴地接过张静的三好学生奖状,抚摸着她的头说:“将来科技发展了,你还会跑起来。”

6岁的儿童窦军,长得虎头虎脑,一派童真,不幸的是失去了一条腿,见到李爷爷,他毫不羞怯地仰着头大声说:“李爷爷给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挣好多好多钱,坐着大大的飞机去看您。”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李嘉诚也开心地笑了……临别时,出乎意料的是,李嘉诚向随行人员要来自己的名片,逐一递到残疾人手中,温和地说:“今后,有事找我。”在兰州,从未看见李嘉诚给任何人送名片,现在他拿出来了,给的却是最普通的身有残疾的孩子。

一周后,李嘉诚返回了香港。就在第二天,他给张静和田楠各写了一封信,表示很高兴与她们见面,同时鼓励她们努力学习,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只要在学业上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那么日后如升学遇到困难,可以和他联络。这样一个商界巨子,每天要务繁多、百事缠身,但他没有忘记那两个普通农村的小姑娘。如此迅速写信,更是出人意料。

中国残联的一位盲人理事讲述了他下基层经历的两件事:青海一位因外伤而双目失明的70岁老人,终生没有走出过草原。老人对同是盲人的中国残联一位负责人说: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远,可听很多从我家经过的人都提起李嘉诚。他没有来过我们这儿,可他让草原上的许多盲人都睁开了眼,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1年来,李嘉诚从不间断与中国残联领导晤谈,了解残疾人状况。这是为什么?

从谈话记录中看到,李嘉诚屡屡提及“助无助者”。他说:“人在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早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邓朴方首次访问香港,李嘉诚就捐款200万元港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之后,1991年李嘉诚再次捐资1.05亿元港币。

其间发生的故事令人回味:1991年8月,邓朴方率中国残疾人代表团和艺术团访港。时值华东水灾,港澳同胞纷纷为灾民捐款。邓朴方声明,此次赴港不进行募捐筹款。李嘉诚执意前往看望,在刚刚向华东灾民捐献5000万元港币后,又当面送给中国残联一张500万元港币的支票。

会谈时,邓朴方特别提到:我们把你的捐款作为“种子钱”,每用1元,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到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邓朴方的一席话,恰与李嘉诚的办事原则不谋而合。李嘉诚连声称赞,说:每一个铜板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你们使用资金的效益这么高,令人佩服!你们所做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李嘉诚向邓朴方索要了残疾人事业的资料回去参阅。是夜,李嘉诚与两个儿子长谈。内地残疾人的困难令他感慨良多,中国残联使用捐款的效益令他十分满意。次日,李嘉诚约邓朴方再次晤谈。8月16日,两人见面。李嘉诚说:“我决定再捐1亿港元,也作为一颗种子。你们只需争取四五倍的配套经费,便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我捐钱,你们落实个计划,为残疾人办事。”

12月初,李嘉诚委派次子李泽楷来北京,全面了解内地残疾人状况、工作的要点、难点及正在拟订的计划纲要草案。李泽楷凝神倾听,频频点头。几天后,李嘉诚致函邓朴方:“贵会最能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做之决策亦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配合……”

1999年12月,邓朴方将赴香港两天,参加国际会议。李嘉诚闻讯,致电北京,希望与邓朴方在港期间见面晤谈。12月18日,两位老朋友再次相聚。李嘉诚真诚地向邓朴方表示,1991年交谈的情景,印象犹深,当时非常高兴,新世纪来了,彼此一定要加强合作。李嘉诚乐意再捐款筹办新里程计划,原则上不要锦上添花,一定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他愿意不断付出精力、时间和资金在医疗、教育和公益事业上。邓朴方说:“1991年的捐款,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55岁了,内地是60岁退休,我想在退前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事,为后来者留些东西。主要着眼于薄弱环节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建立基储形成机制,使残疾人事业得以与经济社会协调地持续发展。无论如何,选好项目,用你的捐款主要做开拓性的工作。”

李嘉诚赞许道:“机制很重要。”3个月后,中国残联送上一份需6000万港元捐款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李嘉诚欣然同意。后来,他又主动追加4000万港元,捐款达1亿元港币,以扩大受益人数。

近年来,中国残联多次向李嘉诚提议,举行捐款助残总结发布活动并邀请他参加,均被婉言谢绝。

李嘉诚说:“这是我作为一个国民应尽之天职。”李嘉诚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世界上要成就每一样真正有价值而值得骄傲的事,都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为理想和目标付出时间、努力、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大家以崇高的价值观,付出爱心、精神,善用宝贵的资源贡献社会,共同为人生留下美好的种子。”这就是李嘉诚与残疾人之间鲜为人知的平凡故事。

人们从中可以读出商海之外的李嘉诚,一个生活中的、立体的、大写的“人”。佛学大师赵朴初,临终前,在医院挥毫为李嘉诚题词:拳拳爱心。

很少题词的李嘉诚,在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也一挥而就:发扬人性中光明与高贵的一面,为无助者提供无偿服务。同时,残疾人送上他们的礼物——在众多残疾人的签名之上,托出一行大字:您的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李嘉诚经商箴言: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