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6854700000015

第15章 《周易》之阴阳五行干支(3)

地支还隐藏有天干五行象数,称为“人元阴阳”。相对“天元(天干)阴阳”、“地元(地支)阴阳”而言。四柱命学称为“地支藏干”、“月支藏干”。体现出干支系统的整体性。能平衡五行、反映弊病所在。《难易寻源》;“子宫单癸水,丑宫癸辛同,寅宫甲丙戊,卯宫乙木逢,辰中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已土,未中己乙丁,申宫庚壬戊,酉内独辛金,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逢阴阳互涵育,千支成化土。”有古歌云:“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秉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午宫丁火并乙土,未宫乙己丁共宗,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辛字独丰隆,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3.天干与地支

天干与地支相配,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癸亥,十干与十二支依次相配,顺序叠加,可得六十数,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相配第一数为“甲子”,故称“甲子”、“六十甲子”、“花甲子”、“花甲”。其排列规律是天干循环六次,地支循环五次,便构成六十轮为一周期。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干支相配,循环相连。天干是十进制,地支是十二进制,干支是六十进制,体现不同的周期性特点。

干支相配最早用以记日,后又用以记年、月、时。

六十甲子与五音十二律的结合,称为“六十甲子纳音”,亦称“纳音五行”、“纳音甲子”、“干支纳音”等。其中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据沈括《梦溪笔谈·乐解》,纳音之法为“同类娶妻,隔八生子”。

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发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

如甲子为黄钟之商,乙丑为大吕之商,商音属金,因称甲子、乙丑海中金。

有古歌云: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未,

甲戌乙女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女屋上土,戊于己丑霹雳火,

甲午乙未沙中金,丙中丁酉山下火,戊戌己女平地未,

甲辰乙巳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中己酉大驿土,

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未,

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庚戌辛女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拓木,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女大海水。

干支相配最早用来纪日,稍后亦用来纪年、纪月、纪时。

古代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配合纪年,十天干称为“岁阳”,十二地支称为“岁阴”

如甲子年可称为“阏逢困敦”,丙子年可称为“柔兆困敦”。其余依表类推。

(1)干支纪年与年干支推算。

甲干支配合纪年(即记录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方法早在《史记》甲子历术篇实际已采用,《内经》时代已普遍采用。其正式通用的下限为东汉颁行的四分历时,迄今沿用未断。如一九九二年为壬申年,一九九三年为癸酉年。

怎样依据公历推算年干支?方法很多,如:

(1)以已知某一年的干支来推算。根据六十甲子环周之次序可推得所求年的干支。如已知1981年为辛酉年,则可推得1982年为壬戌年,1983年为癸亥年。

(2)以任何一个已知年干支为起点推算。以所求的年数减去已知年数,其差数的个数即为年干数,其差数除以12所得的余数即为年支数。以已知年干支为零,干支数得正数时顺推,负数时逆推。如1985年是乙丑年,求1999年干支。1999—1985=14,干:4;支:2(14÷12余数为2)。以乙为零起算,丙1.丁2……顺推得4为己;以丑为零起算,寅1.卯2……顺推得2为卯;则1999年为已卯年。如求1932年的干支。1932—1985:一53;干;一3,支:一5,以乙为零起算,甲一1……逆推得一3为壬;以丑为零起算,子一1……逆推得—5为申,则1932年为壬申年。

(3)以公元年数减3,其差数除以干支周转数60,其余数即干支所求的代数。其公式为:(所求数一3)÷60;商……余数(年干支代数)。如求1981年干支,则(1981—3)÷60;32余58,余数58即为干支代数。在六十环周法中,即为辛酉年。

(4)以公元年数加2637,其和数除以干支周转数60,其余数加1为甲子周数;其余数除以10,所得余数为天干序数;其余数除以12,所得余数为地支序数。如求1981年干支,则(1981+2637)÷60=76余58。76+1=77为甲子周数。58÷10=5余8(辛),58÷12=4余10(酉),故1981年为第77甲子周,为辛酉年。

(5)以公元一年即辛酉年为起点推算。以所求年的个数为干,以所求午的数目除12,取其余数为支,然后按干支纪年尺逆、顺推即得。如求1846年干支。干:6,支10(1846÷12得余数10),以辛酉为起点(即1)顺推,得丙午。如求公元前231年干支。干:一1;支:一11(231÷12余数11),以庚申为起点(即一1)逆推,得庚戌。

(2)干支纪月与月子支推算

干支纪月,亦称“月建”。用天干、地支配合纪月的方法。所纪之月不是太阳历中的朔望月,而是按照节气将一年划分出的十二个月,属于太阳历的一部分,没有月相反映。夏历正月建寅(以寅纪正月),商历正月建丑,周历正月建子。《史记·律书》载有干支纪月法。史家考证,西汉武帝太初元年五月所改的《太阳历》,正式通用建寅制,沿用至今。按正月建寅制,立春、雨水二节气为寅月,惊蛰、春分二节气为卯月,清明,谷雨为辰月,立夏、小满为巳月,芒种、夏至为午月,小暑、大暑为未月,立秋、处暑为申月,白露、秋分为酉月,寒露、霜降为戌月,立冬、小雪为亥月,大雪、冬至为子月,小寒,大寒为丑月。岁岁不易。

从公历推算月干支,方法较简单。

因农历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按正月建寅的农历推算;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月的天干则可依据年干推得,具体方法依“五虎建元歌”,“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从庚算,丁壬壬寅正月求,戊癸甲寅建正月,十千年月顺行流。”其歌又作,“甲已丙寅首,乙庚戊寅头,丙辛从庚起,丁壬壬寅居,戊癸甲寅求,周而复始行。”如甲年正月干支为丙寅,二月为丁卯,以此类推。

(3)干支纪日与日干支推算

用干支纪日的方法比干支纪年、纪月起源要早,至迟在殷商时代已使用。殷墟甲骨文已有大量干支纪日的记载。至少从鲁隐公3年(公元22年)二月己已日纪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共两千六百余年未间断,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连续纪日系统,并为中国古代占卜的重要组成因素。

从公历推算日干支较为复杂,方法也很多,介绍几种:

(1)公式:[(公元年数一1)x5+(公元年数一1)÷4+当年日数]÷60,其余数除以10,所得余数为天干序数,整除时天干为癸(余10),其余数除以12,所得余数为地支序数,整除时地支为亥(余12)。公式中,(公元年数—1)÷4只取商数而弃余数如求1991年3月8日干支,[1991—1)x5+(1991—1)÷4+67]÷60=(9950+4979—67)÷60其余数为14,14÷10=1余4(丁),14÷12=1余2(丑)。由此得出1991年3月8日干支为丁丑。丁丑位于六十甲子周序数为14(见干支序数表)。上式为1901年1月至2000午12月之推算公式。如为1801午1月至1900年12月,则应在得出之甲子序数上加1701年1月至1800年12月加2,1582年10月15日至1700年12月加3,公元5年至1582年10月14日加13:公元1年至4年加14。

(2)将一年逐月的第一天干支推出来,然后按六十干支甲子周期表顺推,可得各日的日干支,平年以该年元旦的干支为基础,按歌诀“元旦兼五一,下数即为七,七隔九月一,九下十一月,元上三月一,元冲四月一,四下二六一,六下数八月,八下十月一,十下十二正。”可推得每月第一天干支。意为平年元旦的干支,也是五月一日的干支,元旦下一个月的干支,即为七月一日的干支,七月一日下隔一个干支,即为九月一日的干支,九月一日下一个干支,即为十一月一日的干支,元旦上一个干支,即为三月一日的干支:双月干支用元旦干支中的支,取“地支相冲”数即为四月一日的干支,再将元旦的干加在四月一日地支的前面,即为四月一日的干支,四月一日的下一个干支即为二月一日和六月一日的干支;六月一日下一个干支即为八月一日的干支,八月下一个干支,即为十月一日的干支,十月一日下一个干支即为十二月一日的干支。闰年二月为二十九天,其推算仍用该年元旦的干支作为基础,按歌诀“闰年元旦兼三月,下五五下七月明,七隔一支为九月,九下十一单月终,双月五冲为二四,四下六八十顺数,十下十二始分明。”可推得每月第一天干支。

(3)以元旦干支的代数作为基础,加上所求的日数,然后再按各月或加或减,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所余之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代数,这是平年的推算法。逢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运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在所求出的代数上,再加一,即为闰年所求的日干支的代数。

(4)干支纪时与时干支推算

干支起源较晚。原来是单用地支纪时,十二支纪十二辰。后来与天干相配合,天干依日干支而定,地支则不变。

从公历推算时干支,也较简单。同月的地支不变一样,时的地支也是固定不变的。即23时至1时为子,1时到3时为丑,3时到5时为寅,5时到7时为卯,7时到9时为辰,9时到11时为已,11时至13时为午,13时到15时为未,15时到17时为申,17时到19时为酉,19时到21时为戌,21时到23时为亥。

时的天干则依日的天干推得,具体方法依“五鼠建元歌”(双称“五子建元歌”):“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由戊起,丁壬庚于居,戊癸何方法,壬于是真途。”如甲于23时至1时为甲子时,1时至3时为乙丑时。余类推。另有将子时分为两段,其中0至1时如歌诀法,23时至24时顺后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