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6854700000014

第14章 《周易》之阴阳五行干支(2)

天干可以配属阴阳、五行、时间、音律、八卦、河洛、脏腑等,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

(1)天干配阴阳

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已、辛,癸属阴。《入式运气论奥》:“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五行各一阴一阳,故有十日。”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说以前者为阳,后者为阴十天干中属阳性的干,称为“阳干”,即甲、丙、戊、庚、壬,十天干中属阴性的干,称为“阴干”,即乙、丁、己、辛、癸。

(2)天干配五行

甲,乙同属木,丙、丁同属火,戊、己同属土,庚、辛同属金,壬、癸同属水。再配以阴阳,则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天干五行之阴阳大小不同,古人认为,甲木为森林之木,乙木为花草之木;丙火为太阳之火,丁火为灯盏之火;戊土为大地之土,己土为田园之土;庚金为斧铖之金,辛金为首饰之金;壬水为大海之水,癸水为雨露之水。与五行相生之序吻合,两者都有生,长、化、收、藏的含义。又都与所居方位一致,十天依次为东、南、中、西、北。《内经》另有配法,依据《太始元玉册》载,古代观测五色之气分布方位而定为:甲已属土,乙庚属金,丙辛属水,丁壬属木,戊癸属火(见图3—8)。

(3)天干化合

天干化合又称“天干五合”。十干两两相合,共为五组。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由二十八宿位于天体方位而决定。《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4)天干配方位

甲、乙居东方,丙、丁居南方,戊、己居中央,庚、辛居西方,壬、癸居北方。

(5)天干配季时

甲乙属春,丙丁属夏,戊己属长夏,庚辛属秋,壬癸属冬。

(6)天干配音律

十天干配以五音,甲为太宫,乙为少商,丙为羽,丁为少角,戊为太徵,己为少宫,庚为太商,辛为少羽,壬为太角,癸为少徵。

五音是按五声调式,按纯五度排列的五个音,为宫、商、角、徵、羽,分属于土、金、木、火、水五行。

(7)天干配人体脏腑

天干与人体部位相配,又称“外五行”,即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子,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又《说文解字》:“甲象人头,乙象人额,丙象人肩,丁象人心,戊象人胁,己象人腹,庚象人斋,辛象人腹,壬象人胫,癸象人足。”

天干与人体脏腑相配,阳干配腑,阴干配脏。一称为“内五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8)天干配八卦

乾卦纳甲、壬,坤卦纳乙、癸,震卦纳庚,坎卦纳戊,艮卦纳丙,巽卦纳辛,离卦纳己,兑卦纳丁。

(9)天干配河图

按方位,五行属性与河图数相配壬、癸为北方水,配生效一,成效六:丙,丁为南方火,配生数二、成数七,甲、乙为东方木,配生数三、成数八;庚、辛为西方金,配生数四、成效九,戊己为中央土,配生效五,成数十。

(10)天干配洛书

按方位、五行属性与洛书数相配。甲、乙为木配三、八;丙、丁为火配二、七;庚、辛为金配四、九;壬、癸为水配一、六;戊己为土配五。尚有其它说法。

2.地支

亦称“十二支”、“十二地支”、“十二子”,别称“岁阴”、“十二辰”。古代表示年、月、日、时的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支,指树枝。《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支,犹枝也。”司马迁在《史记》中相对于十干十母,称十二支为十二子,《史记》、《汉书》、《说文解字》对地支有具体解释。

与天干一样,地支可以配属阴阳、五行,方位、时间等,体现了整体思想、系统思想。

(1)地支配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说以以羊者为阳,后者为阴。

十二地支中属阳性的支,称为“阳支”,即子、寅、辰、午、申、戌。属阴性的支,称为“阴支”,即丑、卯、巳、未、酉、亥。

(2)地支配五行

寅、卯同属木,巳,午同属火、申、酉同属金,亥、子同属水,辰,戌、丑,未同属土依其阴阳大小不同又可分为:寅为初生之木,卯为极盛之木,辰是渐衰之木;巳为初生之火,午为极盛之火,未为渐衰之火,申为初生之金,酉为极盛之金,戌为渐衰之金,亥为初生之水,于为极盛之水,丑为渐衰之水;辰戌丑未另有四库之说。

十二支配五行与纪月有关。明张景岳《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十二支以应月,地之五行也。子阳,亥阴曰水,午阳、巳阴曰火,寅阳、卯阴曰木,申阳、酉阴曰金,辰戍阳,丑未阴曰土。”原为纪月符号,夏历正月建寅,依北斗星斗柄指向,在十二地支方位图上定该月之名。其方位为子在北,午在雨,卯在东,酉在西,辰巳在东南,未申在西南,丑寅在东北,戌亥在西北。依据五行方位属配,东面的卯及偏东的寅属木,南面的午及偏南的巳属火,西边的酉及偏西的申属金,北面的子及偏北的亥属水,其余四支辰,戌、丑、未居中,属土。另说寅卯是一、二月为春季,春木旺,故为木;巳、未是四、五月为夏季,夏火旺,故为火,申酉是七、八月为秋季,秋金旺,故为金;亥、子是十、十一月为冬季,冬水旺,故为水;辰,未、戌、丑为四季月,即三、六、九、十二月,为土气寄旺于四时之月,故为土。《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谓辰、未、戌、丑四个月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前的十八天,为土旺时,故辰,未、戌、丑为土。

(3)地支配方位

寅卯居东方,巳、午居南方,申、酉居西方,亥、子居北方,辰、戌、丑、未居中央。一说子在北,午居南,卯在东,酉在西,丑寅在东北,辰巳在东南,未申在西南,戌亥在西北。

(4)地支配季时

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一说寅、卯为春,巳、午为夏,申、酉为秋,亥、子为冬,辰、未、戌、丑为长夏。

(5)地支配月建

夏历正月建寅(正月为寅月),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故一、二月为木,四、五月为火,七、八月为金,十、十一月为水,三、六、九、十二月为土。

(6)十二支配十二辰

古代将一日分十二时辰;二十三时至一时为子时,一巳时至三时为丑时,三时至五时为寅时,五时至七时为卯时,七时至九时为辰时,九时至十一时为巳时,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十三时至十五时为未时,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十七时至十九时为酉时,十九时至二十一时为威时,二十一至二十三时为亥时。

(7)地支配音律

十二地支配十二律,即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簇,卯为夹钟,辰为姑洗,巳为仲吕,午为蕤宾,未为林钟,申为夷则,酉为南昌,戌为无射,亥为应钟十二律是用十二个律管(定音器)定出的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又分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8)地支配人体脏腑

阳支配腑,阴支配脏。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戌辰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子为膀胱。两者相配是通过经络流注而实现的。又有“十二经流注时序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9)地支配八卦

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分别纳地支,原则为;阳爻纳阳支,阴爻纳阴支京房阳卦从下而上分纳,阴卦从上而下分纳;郑玄阳卦、阴卦均从下而上分纳。参见第五章《卦象原理》“纳甲”说。

(10)地支配河图

按方位、五行属性与河图数相配。子、丑、亥为北方水,配生数一、成数六,巳、午,未为南方火,配生数二、成数七;寅、卯、辰为东方木,配生数三、成数八;申、酉、戌为西方金,配生效四、成数九。一说辰、戌、丑、未为中央土,故配生数五、成数十。

(11)地支配洛书

按方位、五行属性与洛书数相配。寅、卯、辰配三、八;巳、午、未配二、七;申、酉、戌配四、九;亥、子、丑配一、六。一说辰、戌、丑、未为中央土,故配五。尚有其他说法。

十二地支之间,有着各种关系。

(1)地支相合

地支相合(见图3—11);又称“地支六合”、“六合”。地支之间的互相和合。十二支中两两相合,共得六组。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难易寻源》;“地支相合,和也,情也,情意相得,奇偶交融。子丑合化土星,寅亥合化木星,卯戌合化火星,辰酉合化金星申巳化为水星,午未化为日。”在术数运用中,地支相合一般为吉。

(2)地支合局

地支合局(见图3—12):亦称“地支三合局”、“三合成局”、“三合化局”、“三合局”。十二地支中生、旺、墓三支相合化成水、火,木,金局。申于辰化合水局,巳酉丑化合金局,亥卯未化合木局,寅午戌化合火局。《难易寻源》:“三合成局。三方感应……如同三角勾股弦,土无不在不成局。”三合化局,有吉有凶。一般地说,化生者为吉,化克者为凶。

(3)地支相冲

地支相冲:亦称“地支六冲”、“地支对冲”、“六冲”。指十二地支的对冲与斗争。十二地支中两两对冲,共得六组。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从其方位看,为互对位上的支相冲。如子在北,午在南,相冲,卯在东,酉在西,相冲。《难易寻源》:“地支相冲,斗也……对立斗争者冲,互不相让,两两破碎。”在四柱命学中逢冲不吉,又分相临而冲与隔位而冲,前者灾大,后者灾轻。在六爻占法中,逢冲有吉有凶,冲去福神为凶,冲去克神为吉。

(4)地支相刑

地支相刑:亦称“三刑”。地支之间互相残伤、刑杀。“子卯,一刑也;寅巳申,二刑也:丑未戌,三刑也。”有三种情况:(1)单向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为恃势之刑;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为无恩之刑。(2)双向刑;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3)自刑:辰、午、酉、亥,自身刑自身。

(5)地支相破

地支相破,亦称“地支六破”、“六破”。地支之间互相破坏、散移;十二支两两相破,共得六组。子酉破,午卯破,巳申破,寅亥破,丑辰破,未戌破。《难易寻源》:“地支相破,散也、移也。”

(6)地支相害

地支相害:亦称“地支六害”、“地支相穿”、“六害”。指十二地支受害或被害。十二支中两两相害,共得六组。子未扫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女相害,酉戍相害。《难易寻源》:“地支相害,仵也,阻也,不利亲也。子未相穿,丑午相穿,寅巳相穿,申亥相穿,酉戌相穿,卯辰相穿。”《三命通会》:“六,六亲。害,损也犯之,至六亲上有损克,故谓六害。”

(7)地支遁千

在术数命学中,地支可隐遁于天干,即天干寄藏于地支。称为“地支遁干”。具体为:子、午、卯、酉四正不寄,其余则寅遁甲,辰遁乙,巳遁丙,戊,未遁丁、己,申遁庚,戌遁辛,亥遁壬,丑遁癸。或:甲寄于寅,乙寄于辰,丙、戊寄于巳,丁、已寄于未,庚寄于申,辛寄于戌,壬寄于亥,癸寄于丑。从地支中可求出所寄之天干。

(8)人元阴阳